• 3.38 MB
  • 2021-06-10 发布

2018-2019学年辽宁省鞍山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解析版)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辽宁省鞍山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一、单选题 ‎1.已知集合,,则( )‎ A. B. C. D.‎ ‎【答案】C ‎【解析】求解出集合,根据交集定义求得结果.‎ ‎【详解】‎ ‎ ‎ 本题正确选项:‎ ‎【点睛】‎ 本题考查集合运算中的交集运算,属于基础题.‎ ‎2.若,,则( )‎ A. B. C. D.‎ ‎【答案】A ‎【解析】根据和的符号确定;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平方关系求出结果.‎ ‎【详解】‎ 且 ‎ 本题正确选项:‎ ‎【点睛】‎ 本题考查同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问题,关键是需要确定三角函数的符号.‎ ‎3.已知命题,,则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根据全称命题的否定为特称命题,得到结果.‎ ‎【详解】‎ 根据全称命题的否定为特称命题,可得,‎ 本题正确选项:‎ ‎【点睛】‎ 本题考查含量词的命题的否定,属于基础题.‎ ‎4.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则该正方体的内切球的体积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根据正方体表面积求出棱长,从而得到内切球半径,代入球的体积公式求得结果.‎ ‎【详解】‎ 设正方体棱长为,则 ‎ 正方体内切球半径为棱长的一半,即 体积 本题正确选项:‎ ‎【点睛】‎ 本题考查球的表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的应用,关键是明确正方体内切球半径为正方体棱长的一半.‎ ‎5.已知非零向量,,,那么“”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 ‎【解析】根据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分别判断是否成立,从而得到结论.‎ ‎【详解】‎ 由得: ‎ 可知“”是“”的充分条件;‎ 当时,时, 不一定相等 可知“”是“”的不必要条件 本题正确选项:‎ ‎【点睛】‎ 本题考查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定,属于基础题.‎ ‎6.已知向量,向量,且,则实数( )‎ A. B. C. D.‎ ‎【答案】D ‎【解析】用坐标表示出,利用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构造方程求得结果.‎ ‎【详解】‎ 由题意得:‎ ‎ ‎ 本题正确选项:‎ ‎【点睛】‎ 本题考查向量的坐标运算、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7.将函数的图象上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再向右平移个单位,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解析式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首先根据横坐标伸缩变换原则将变为原来的;再根据左右平移的方法得到结果.‎ ‎【详解】‎ 横坐标伸长倍变为:‎ 向右平移个单位变为:‎ 即所得函数解析式为:‎ 本题正确选项:‎ ‎【点睛】‎ 本题考查三角函数的伸缩变换和平移变换,关键是明确横坐标的伸缩变换和左右平移变换都作用于本身,属于基础题.‎ ‎8.函数(,)在上是减函数,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根据复合函数单调性可判断出;根据定义域得到时,,从而得到,进而求得的范围.‎ ‎【详解】‎ ‎ 在上单调递减 由复合函数单调性可知:在上单调递增 ‎ 由定义域可知:当时, ‎ 综上所述:‎ 本题正确选项:‎ ‎【点睛】‎ 本题考查利用对数型复合函数的定义域和单调性求解参数范围问题,易错点是容易忽略定义域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求解时,临界值能否取得的问题.‎ ‎9.当时,不等式有解,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将问题转变为,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出,从而得到结果.‎ ‎【详解】‎ 不等式有解,即 ‎ ‎ 当且仅当,即时取等号 本题正确选项:‎ ‎【点睛】‎ 本题考查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和的最小值问题,关键是能够将问题转变为与的最小值之间的比较,并通过配凑的方式得到符合基本不等式的形式.‎ ‎10.已知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的图象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根据函数的图象,可得a,b的范围,结合指数函数的性质,即可得函数的图象.‎ ‎【详解】‎ 解:通过函数的图象可知:,当时,可得,即.函数是递增函数;排除C,D.当时,可得,,,.‎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属于基础题.‎ ‎11.已知平面向量,满足,,且,为的外心,则( )‎ A. B. C. D.‎ ‎【答案】A ‎【解析】根据向量垂直和模长关系可知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得为中点,将利用线性运算和数量积运算化为,求出模长和夹角即可代入求得结果.‎ ‎【详解】‎ ‎ ,又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为的外心 为中点 且 ‎ ‎ ‎ ‎ 本题正确选项:‎ ‎【点睛】‎ 本题考查向量的数量积运算问题,关键是能够通过线性运算将问题转化成与相关的问题的求解.‎ ‎12.定义在R上的函数满足,当时,,则函数在上的零点个数是( )‎ A.504 B.505 C.1008 D.1009‎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由得,所以,即是以8为周期的周期函数,当时,有两个零点2和4,当时,无零点,,因此在上函数有个零点,又,因此有上,有个零点.故选B.‎ ‎【考点】周期函数,函数的零点.‎ ‎【名师点睛】函数的周期性在解函数问题时有许多应用.如本题求在区间上的零点个数,如求值等涉及的区间较大,求函数值的个数较多等时,一般要考虑函数有没有周期性,如是周期函数,只要研究函数在一个周期内的情形就可得出结论.在解题时要注意所求区间的端点是否满足题意,否则易出错.‎ 二、填空题 ‎13.________.‎ ‎【答案】4‎ ‎【解析】根据对数运算法则化简求值即可.‎ ‎【详解】‎ 本题正确结果:‎ ‎【点睛】‎ 本题考查对数运算的性质,属于基础题.‎ ‎14.甲、乙两人下棋,两人下成和棋的概率是,甲不输的概率是,则甲赢的概率为________.‎ ‎【答案】‎ ‎【解析】根据互斥事件的概率的运算,求解即可求得结果.‎ ‎【详解】‎ 记事件为两人下成和棋,则 事件为甲赢棋,则 本题正确结果:‎ ‎【点睛】‎ 本题考查互斥事件的概率运算问题,属于基础题.‎ ‎15.设,,表示不同的直线,,,表示不同的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且.则;‎ ‎②若,且.则;‎ ‎③若,,,则;‎ ‎④若,,且,则.‎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 ‎【答案】①④‎ ‎【解析】在正方体中可找到②③的反例,可知②③错误;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证得①正确;根据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证得④正确.‎ ‎【详解】‎ ‎①,则内必有两条相交直线垂直于;又,则两条相交直线必垂直于,则 ‎,可知①正确;‎ ‎②在上图所示的正方体中,平面,,此时平面,可知②错误;‎ ‎③在上图所示的正方体中,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此时相交,可知③错误;‎ ‎④,,,则 又, ‎ 又, ,可知④正确.‎ 本题正确结果:①④‎ ‎【点睛】‎ 本题考查空间中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考查学生对平行和垂直定理的掌握,属于基础题.‎ ‎16.已如函数(其中),若对任意的,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解析】根据奇偶性的定义判断出为奇函数;再利用单调性的性质结合奇函数的性质可知在上单调递增;利用奇偶性和单调性将问题转化为对任意恒成立,通过分离变量可知,求解最小值可得到结果.‎ ‎【详解】‎ 当时,‎ ‎,即 为上的奇函数 当时,单调递增,则单调递增,又单调递增 在上单调递增 由奇函数对称性可知,在上单调递增 可化为 即对任意恒成立 即对任意恒成立 当时, ‎ 本题正确结果:‎ ‎【点睛】‎ 本题考查函数奇偶性、单调性的判断和综合应用,关键是能够利用函数性质将问题转化为自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利用分离变量法解决恒成立问题.‎ 三、解答题 ‎17.已知函数 的最小正周期为,且其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1)求和的值;‎ ‎(2)若,求的值.‎ ‎【答案】(1),;(2).‎ ‎【解析】(1)根据周期求得;利用对称轴求得,,根据的范围得到结果;(2)将代入解析式可求得;利用诱导公式可得,从而求得结果.‎ ‎【详解】‎ ‎(1) ‎ ‎, ,‎ 又 ‎ ‎(2)由(1)知: ‎ ‎【点睛】‎ 本题考查利用周期和对称轴求解三角函数解析式、诱导公式化简求值问题,属于基础题.‎ ‎18.已知向量与向量的夹角为45°,其中,.‎ ‎(1)求的值;‎ ‎(2)若向量与的夹角是锐角,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1);(2)或.‎ ‎【解析】(1)利用,根据数量积的运算法则代入求解得到结果;(2)根据数量积符号与夹角的关系可得 ‎,利用数量积运算法则整理为:;且与不能同向共线,即,;解不等式得到结果.‎ ‎【详解】‎ ‎(1)‎ ‎(2)与的夹角是锐角 ‎,且与不能同向共线 且, ‎ 或 ‎【点睛】‎ 本题考查向量模长的求解、向量数量积与夹角之间的关系,易错点是夹角为锐角时得到数量积大于零,但忽略了两向量同向共线的情况.‎ ‎19.如图,是正方形,是正方形的中心,底面,是的中点.‎ ‎(1)求证:平面;‎ ‎(2)求证:平面;‎ ‎(3)若,,求三棱锥的体积.‎ ‎【答案】(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3).‎ ‎【解析】(1)通过中位线证得,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得结论;(2)由线面垂直性质得,再根据正方形得,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得结论;(3)利用体积桥可知,根据公式求解出即可.‎ ‎【详解】‎ ‎(1)连接 为正方形,则为中点 在中,分别为中点 ∥‎ 又平面,平面 平面 ‎(2)平面,平面 ‎ 又为正方形 ‎ 又平面,平面,‎ 平面 ‎(3)由题意知:,又 ‎ 点到面的距离为 ‎【点睛】‎ 本题考查线面平行关系、线面垂直关系的证明,三棱锥体积的求解,考查学生对于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涉及到的定理的掌握情况.求解三棱锥体积时,常采用体积桥的方式进行转化.‎ ‎20.已知某中学共有高一学生800人.在一次数学与地理的水平测试则试后,学校决定利用随机数表法从中抽取100人进行成绩抽样分析,先将800人按001,002,…,800进行编号.‎ ‎(1)如果从第8行第7列的数开始向右读,请你依次写出最先检查的3个人的编号;‎ ‎(下面摘取了随机数表的第7行到第9行)‎ ‎84 42 17 53 31 57 24 55 06 88 77 04 74 47 67 21 76 33 50 25 83 92 12 06 76‎ ‎63 01 63 78 59 16 95 56 67 19 98 10 50 71 75 12 86 73 58 07 44 39 52 38 79‎ ‎33 21 12 34 29 78 64 56 07 82 52 42 07 44 38 15 51 00 13 42 99 66 02 79 54‎ ‎(2)抽取的100人的数学与地理的水平测试成绩如下表:‎ 人数 数学 优秀 良好 及格 地理 优秀 ‎7‎ ‎20‎ ‎5‎ 良好 ‎9‎ ‎18‎ ‎6‎ 及格 ‎4‎ 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三个等级;横向,纵向分别表示地理成绩与数学成绩,例如:表中数学成绩为良好的人数共有.‎ ‎①若在该样本中,数学成绩优秀率是30%,求,的值:‎ ‎②在地理成绩及格的学生中,已知,,求数学成绩优秀的人数比及格的人数少的概率.‎ ‎【答案】(1)785,667,199;(2)①,;②.‎ ‎【解析】(1)根据随机数表法抽取原则即可得到结果;(2)①数学优秀的频数可算出,列方程求出,再根据总人数为解出;②列出所有的基本事件,在其中找到符合题意的基本事件个数,利用古典概型求得结果.‎ ‎【详解】‎ ‎(1)第行第列开始,每三个数字为一组,去除超过的编号,可得取出的三个编号为:,,‎ ‎(2)①数学成绩优秀率为 数学优秀的人为人 ‎,解得:‎ 又,解得:‎ ‎②设事件为“在地理成绩及格的学生中,数学成绩优秀的人数比及格的人数少”‎ 共个基本事件 事件包含,共个基本事件 ‎【点睛】‎ 本题考查简单随机抽样中的随机数表法、频数的求解、古典概型问题,属于基础题.‎ ‎21.已知向量,向量.‎ ‎(1)求向量在向量方向上正射影的数量:‎ ‎(2)设函数,‎ ‎①求的单调递增区间;‎ ‎②若关于的方程在上有两个不同解,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1);(2)①单调递增区间为②.‎ ‎【解析】(1)利用正射影的数量公式直接求解即可;(2)将整理为;①将放入的单调递减区间中,可求得的范围,在中截取符合范围的即可;②根据单调性可求得函数的最值和区间端点值,从而找到符合题意的范围.‎ ‎【详解】‎ ‎(1)由题意得:‎ ‎(2)‎ ‎①由,得,,‎ 当时,得,又因为 故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②当时,的最小值为,‎ 由①知在上为减函数,在上为增函数,且,‎ 故当,即时,方程在上有两个不同解,‎ 即所求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点睛】‎ 本题考查向量射影数量的求解、正弦型函数单调区间的求解、根据方程解得数量求解参数范围问题.解决解的问题的常用方法是通过数形结合,即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最值、区间端点值找到符合题意的范围.‎ ‎22.对于函数,若存在,使成立,则称为的不动点.已知函数 .‎ ‎(1)当,时,求函数的不动点;‎ ‎(2)若对任意实数,函数恒有两个相异的不动点,求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若的两个不动点为,,且,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1)-1、4为的不动点;(2);(3).‎ ‎【解析】(1)根据不动点定义得到方程,解方程求得结果;(2)将问题转化为恒有两个不等实根,利用判别式得到满足的不等式,将其看做关于的二次函数,可知当时,函数取最小值,从而得到关于的不等式,求解得到结果;(3)利用已知得到,根据对号函数的性质求得最值即可得到所求范围.‎ ‎【详解】‎ ‎(1)由题意知:‎ 设为不动点,因此 解得:或 所以、为的不动点.‎ ‎(2)因为恒有两个不动点 即恒有两个不等实根 整理为: 恒成立 即对于任意,恒成立 令,则 ‎,解得:‎ ‎(3)‎ ‎ ‎ ‎,‎ ‎【点睛】‎ 本题考查函数问题中新定义问题,关键是能够充分理解不动点的定义,从而构造方程.在求解参数范围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函数模型,利用二次函数、对号函数求解对应模型的最值,对于学生转化与化归的思想要求较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