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3 MB
- 2021-06-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7-2018学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数学(文)试题
一、单选题
1.“大自然是懂数学的”,自然界中大量存在如下数列:1,1,2,3,x,8,13,21……则其中x的值是( )
A. 4 B. 5 C. 6 D. 7
【答案】B
【解析】分析:观察可得,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观察可得,该数列从第三项起,每一项都等于前两项的和可得x=3+2=5.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归纳推理,找到规律,是关键,属于基础题。
2.已知集合,则 ( )
A. B. C. D.
【答案】A
【解析】分析:化简集合M和N,由集合的包含关系判断即可。
详解:=,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不等式的解法和集合的基本关系以及集合的基本运算,属于基础题。
3.设a,b,c∈R,且a>b,则 ( ).
A. ac>bc B. <
C. a2>b2 D. a3>b3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同向可加性易知,故选D.
【考点】不等式的性质.
4.我国古代数学名著《算法统宗》中有如下问题:“远望巍巍塔七层,红光点点倍加增,共灯三百八十一,请问尖头几盏灯?”意思是:一座7层塔共挂了381盏灯,且相邻两层中的下一层灯数是上一层灯数的2倍,则塔的顶层共有灯( )
A. 1盏 B. 3盏 C. 5盏 D. 9盏
【答案】B
【解析】设塔的顶层共有灯盏,则各层的灯数构成一个首项为,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结合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有:,解得,即塔的顶层共有灯3盏,故选B.
点睛:用数列知识解相关的实际问题,关键是列出相关信息,合理建立数学模型——数列模型,判断是等差数列还是等比数列模型;求解时要明确目标,即搞清是求和、求通项、还是解递推关系问题,所求结论对应的是解方程问题、解不等式问题、还是最值问题,然后将经过数学推理与计算得出的结果放回到实际问题中,进行检验,最终得出结论.
5.在同一坐标系中,方程x2+y2=1经过伸缩变换,后表示的图形是( )
A. 焦点在x轴上,长轴长为5的椭圆 B. 焦点在y轴上,长轴长为5的椭圆
C. 焦点在x轴上,长轴长为10的椭圆 D. 焦点在y轴上,长轴长为10的椭圆
【答案】C
【解析】分析:变化公式代入圆的方程可得。
详解:变化公式代入圆的方程可得
所以该方程表示焦点在x轴上,长轴长为10的椭圆
故答案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伸缩变换和椭圆的基础知识,属于基础题。
6.函数y=|x-4|+|x-6|的最小值为( )
A. 2 B. C. 4 D. 6
【答案】A
【解析】分析:由绝对值三角不等式可得到结果。
详解:函数
故本题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求绝对值函数的最值,一般的方法是去绝对值符号,得到分段函数,然后求出最值,也可以由绝对值三角不等式求解,另一种方法是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x-a|的几何意义是数轴上一点到a的距离。
7.已知为等差数列,,,以表示的前项和,则使得达到最大值的是( )
A. 18 B. 19 C. 20 D. 21
【答案】C
【解析】分析: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得到关于和d的方程,联立方程解出和d进而求得,即可得到达到最大值时n的值。
详解:()=
所以,
而
所以,可得
故有,当n=20时,有最大值为400.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以及等差数列的性质,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得到关于和d的方程,联立方程解出和d进而求得,即可得到达到最大值时n的值。也可以由通项公式求得,判断数列的前20项为正,即可得到结果,属于中档题。
8.关于x的不等式的解集是(1,+),则关于x的不等式()()>0的解集是 ( )
A. B. (-1,2)
C. (1,2) D.
【答案】D
【解析】分析:由已知出发,首先确定a,b的关系,并进一步确定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详解:关于x的不等式的解集为(1,+).
则关于x的不等式()()>0可化为,
解得或.
关于x的不等式的解集为.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属于中档题
9.数列是等差数列,若,,构成公比为的等比数列,则( )
A. 1 B. 2 C. D. 3
【答案】A
【解析】分析: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等比数例的定义进行求解。
详解:由题可知
解得d=-1,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等比数列的定义,属于基础题。
10.若直线+=1(a>0,b>0)过点(1,2),则2a+b的最小值为( )
A. 4 B. 8 C. D. 2
【答案】B
【解析】分析:将点代入直线+=1,然后由基本不等式求解。
详解:因为直线+=1(a>0,b>0)过点(1,2),
所以,
则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故本题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整体代入并变形可用基本不等式的形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属于中档题。
11.满足约束条件,若取得最大值的最优解不唯一,则实数的值为( )
A. 或 B. 2或 C. 2 D. 或
【答案】D
【解析】分析:由约束条件作出可行域,将,化为,z相当于的纵截距,由几何意义可得。
详解:由题中约束条件作可行域如下图所示:
将化为,即直线的纵截距取得最大值时的最优解不唯一。
当时,直线经过点A(-2,-2)时纵截距最大,此时最优解仅有一个,故不符合题意;
当a=2时,直线与重合时纵截距最大,此时最优解不唯一,故符合题意;
当时,直线经过点B(0,2)时纵截距最大,此时最优解仅有一个,故不符合题意;
当a=-1时,直线与y=-x+2重合时纵截距最大,此时最优解不唯一,故符合题意;
当a<-1时,直线经过点C(2,0)时纵截距最大,此时最优解仅有一个,故不符合题意。
综上,当a=2或a=-1时最优解不唯一,符合题意。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简单线性规划,属于中档题。
12.已知数列满足:,,则(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分析:通过对变形可知,进而可知数列是首项、公比均为3的等比数列,计算即得结论.
详解:变形可知,
数列{}是首项,公比均为3的等比数列
,即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数列的通项,对表达式的灵活变形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注意解题方法的积累,属于中档题.
二、填空题
13.若,则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
【答案】3
【解析】∵,
∴。
∴,当且仅当且,即时等号成立。
∴的最小值为3。
答案:3
14.若满足约束条件,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答案】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题中所给的约束条件,画出相应的可行域,再结合目标函数中z的几何意义,从而可以确定出目标函数在哪个点处取得最小值,之后由于可行域是开放区域,向上动的过程中,目标函数在逐渐的增大,能到正无穷,从而求得最后的结果.
详解:根据题中所给的约束条件,画出对应的可行域,
其为直线的上方,直线的上方,y轴的右侧的开放区域,
且直线与直线交于点A,
由得,
由的几何意义可知该目标函数在点A处取得最小值,
往上平移可到,由解得,
所以的取值范围是.
点睛:该题考查的是有关线性规划的问题,在求解的过程中,正确画出可行域是非常关键的,并且是一个开放的区域,这就决定了其没有最大值,并且会到正无穷,一定要分析清楚在哪个点处取得最小值,要明确对应的点是哪两条直线的交点,从而求得结果.
15.数列中,,数列的通项公式 _________.
【答案】
【解析】分析:根据题中变形得到,由累加法进行求解。
详解:变形得到,可得
将上面各式累加,得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差数列的基本知识,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解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解答,避免错误,属于基础题.
16.设,,,则的最大值为 .
【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根据柯西不等式得,所以,所以的最大值为.
【考点】不等式的应用求最值.
三、解答题
17.不等式kx2-2x+6k<0
(1)若不等式的解集为{x|x<-3或x>-2},求k的值;
(2)若不等式的解集为R,求k的取值范围.
【答案】(1);(2)
【解析】分析:(1)由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和其对应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关系可得。
(2)由二次函数的图像可知,不等式的解集为R当且仅当二次项系数小于0,判别式小于0.
详解:(1)不等式的解集是或
方程的两个根为-3,-2
,
(2):①k=0时,显然不满足题意
②时,解得,综上: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已知不等式的解集求参数的值或参数的取值范围,解题时注意讨论,熟练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是解题的关键。
18.已知等差数列的公差d>0,其前n项和为成等比数列.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令,求数列的前n项和.
【答案】(1);(2)
【解析】分析:(1)由已知列出方程,联立方程解出,,进而求得;
(2)由(1)得,列项相消求和。
详解:(1)因为,即,①
因为为等比数列,即
所以,化简得:②
联立①和②得:,,所以
(2)因为
所以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性质、等比中项以及列项相消法求和等数学知识,考查基础计算能力,由列项成
是求解第二问的关键,属于中档题。
19.设函数.
(1)求不等式的解集;
(2)若关于的不等式有解,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1);(2)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绝对值定义将不等式转化为三个不等式组,分别求解集,最后求并集,(2)先根据绝对值三角不等式求最大值为3,再将不等式转化为,根据绝对值定义可得实数的取值范围.
试题解析:(1), ,
故不等式的解集为
(2)解:由(1)可知, 的最大值为3,故的最大值为7.
若关于的不等式有解,只需,即,求得的范围为.
点睛: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有两个基本方法,一是运用零点分区间讨论,二是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求解.法一是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法二是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将绝对值不等式与函数以及不等式恒成立交汇、渗透,解题时强化函数、数形结合与转化化归思想方法的灵活应用,这是命题的新动向.
20.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的参数方程为(t为参数),在以O为极点,轴正半轴为极轴的极坐标系中,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为
(1)求直线的普通方程与曲线C的直角坐标方程;
(2)若直线与轴的交点为P,直线与曲线C的交点为A,B,求的值.
【答案】(1),;(2)
【解析】分析:(1)由加减消元法消去参数t得到直线的普通方程,根据极坐标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得到曲线C的直角坐标方程;(2)将直线的参数方程带入曲线C,由参数t的几何意义进行求解。
详解:(1)直线l的普通方程为x-y+3=0,
曲线C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将直线 l的参数方程带入曲线C:,得到
设A,B对应的参数分别为 则有
有因为,所以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参数方程化成普通方程,极坐标方程化为普通方程,将直线的参数方程带入曲线C,由参数t的几何意义是第二问求解的关键,属于中档题。
21.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S2=4,an+1=2Sn+1,n∈N.
(1)求通项公式an;
(2)求数列{|an-n-2|}的前n项和.
【答案】(1);(2)
【解析】分析:(1)利用与的关系可以求得通项公式;
(2)设,,利用数列的性质进行求解。
详解:(1)由题意得则
又当n≥2时,由an+1-an=(2Sn+1)-(2Sn-1+1)=2an,得an+1=3an,
所以数列{an}是以1为首项,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所以an=3n-1,n∈N.
(2)设bn=|3n-1-n-2|,n∈N,b1=2,b2=1,
当n≥3时,由于3n-1>n+2,故bn=3n-1-n-2,n≥3,
设数列{bn}的前n项和为Tn,则T1=2,T2=3,
当n≥3时,Tn=3+,当n=2时,也适合上式.所以Tn=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与的关系可以求得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讨论和当时去掉绝对值符号,利用分组求和得到前n项和是关键,属于中档题。
22.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令,求数列的前项和.
【答案】(1);(2).
【解析】试题分析: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求通项公式分两步,第一步n=1 时,求出首项,第二步,当时利用前n项和与前n-1项和作差求出第n项,若首项满足后者,则可书写统一的通项公式,若首项不满足,则通项公式要写成分段函数形式,本题第二步数列求和,由于通项公式符合使用错位相减法,所以利用错位相减法求出数列的和.
试题解析:
(1)当时,, 当时,
当时,不满足上式,故
(2)
,
令 ①
②
①—②得:
,
.
【点睛】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求通项公式分两步,第一步n=1 时,求出首项,第二步,当时利用前n项和与前n-1项和作差求出第n项,若首项满足后者,则可书写统一的通项公式,若首项不满足,则通项公式要写成分段函数形式,有关数列求和问题,主要方法有倒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分组求和法、公式法等,要根据数列通项的形式特点采用相应的方法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