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3.71 KB
  • 2021-06-10 发布

高考数学考点26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 3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1)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2)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3)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 一、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 1.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 一般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元一次不等式 表示直线 某一侧所有 点组成的平面区域,我们把直线画成虚线,以表示区域不包括边界.不等式 表示的平面 区域包括边界,把边界画成实线. 2.对于二元一次不等式的不同形式,其对应的平面区域有如下结论: 3.确定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的方法 (1)对于直线 同一侧的所有点(x,y),使得 的值符号相同,也就是位于同 一半平面的点,如果其坐标满足 ,则位于另一个半平面内的点,其坐标满足 . (2)可在直线 的同一侧任取一点,一般取特殊点(x0,y0),从 的符号就 可以判断 (或 )所表示的区域. (3)由几个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是各个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公共部分. 0Ax By C   0Ax By C   0Ax By C   0Ax By C   Ax By C  0Ax By C   0Ax By C   0Ax By C   0 0Ax By C  0Ax By C   0Ax By C   2 (4)点 P1(x1,y1)和 P2(x2,y2)位于直线 的两侧的充要条件是 ;位于直线 同侧的充要条件是 . 二、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1.简单线性规划问题的有关概念 (1)约束条件:由变量 x,y 的不等式(或方程)组成的不等式组称为 x,y 的约束条件.关于变量 x,y 的 一次不等式(或方程)组成的不等式组称为 x,y 的线性约束条件. (2)目标函数:我们把求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函数称为目标函数.目标函数是关于变量 x,y 的一次解析 式的称为线性目标函数. (3)线性规划问题:一般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统称为线性规 划问题.满足线性约束条件的解(x,y)叫做可行解.由所有可行解组成的集合叫做可行域,其中,使目标 函数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可行解叫做这个问题的最优解. 2.简单线性规划问题的解法 在确定线性约束条件和线性目标函数的前提下,用图解法求最优解的步骤可概括为“画、移、求、答”, 即:(1)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可行域和直线 (目标函数为 ); (2)移:平行移动直线 ,确定使 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的点; (3)求:求出使 z 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的点的坐标(解方程组)及 z 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4)答:给出正确答案. 3.线性规划的实际问题的类型 (1)给定一定数量的人力、物力资源,问怎样运用这些资源,使完成的任务量最大,收到的效益最大; (2)给定一项任务,问怎样统筹安排,使完成这项任务耗费的人力、物力资源量最小. 常见问题有:①物资调运问题;②产品安排问题;③下料问题. 4.非线性目标函数类型 (1)对形如 型的目标函数均可化为可行域内的点(x,y)与点(a,b)间距离的平方 的最值问题. (2)对形如 型的目标函数,可先变形为 的形式,将问题化为求可 行域内的点(x,y)与点 连线的斜率的 倍的取值范围、最值等. 0Ax By C   1 1 2 2( )(Ax By C Ax By   ) 0C  0Ax By C   1 1 2 2( )( ) 0Ax By C Ax By C     0ax by  z ax by  0ax by  z ax by  2 2( ) ( )z x a y b    ( 0)ay bz accx d   ( ) ( ) bya az dc x c       ( , )d b c a  a c 3 (3)对形如 型的目标函数,可先变形为 的形式,将问 题化为求可行域内的点(x,y)到直线 的距离的 倍的最值. 考向一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 1.确定平面区域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直线定界”,即画出边界 ,要注意是虚线还是实线; 第二步,“特殊点定域”,取某个特殊点 作为测试点,由 的符号就可以断定 表示的是直线 哪一侧的平面区域; 第三步,用阴影表示出平面区域. 2.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应用主要包括求平面区域的面积和已知平面区域求参数的取 值或范围. (1)对于面积问题,可先画出平面区域,然后判断其形状(三角形区域是比较简单的情况),求得相应的 交点坐标、相关的线段长度等,若图形为规则图形,则直接利用面积公式求解;若图形为不规则图形,则 运用割补法计算平面区域的面积,其中求解距离问题时常常用到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2)对于求参问题,则需根据区域的形状判断动直线的位置,从而确定参数的取值或范围. 典例 1 不等式组 表示的平面区域与 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公共部分面积 为__________. 【答案】 | |z Ax By C   2 2 2 2 | |Ax By Cz A B A B      0Ax By C =  2 2A B 0Ax By C   0 0( , )x y 0 0Ax By C  0Ax By C   0Ax By C   1 0 0 0 x y x y y         2 2 1 04x y x y     π 16 4 典例 2 已知 不等式组 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为 2,则 的值为 A. B. C.1 D.2 【答案】C 【解析】作出可行域,因为不等式组 表示的平面区域为直角三角形,所以 所以 .故选 C. @网 0,a    0 0 2 x y y a x        a 1 4 1 2   0 0 2 x y y a x        1 2 2 =2,2 a  1a  5 1.已知不等式组 表示的平面区域为 M,若直线 与平面区域 M 有公共点,则 k 的取 值范围是 A. B. C. D. 考向二 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问题 1.平移直线法:作出可行域,正确理解 z 的几何意义,确定目标函数对应的直线,平移得到最优解.对一个封 闭图形而言,最优解一般在可行域的顶点处取得,在解题中也可由此快速找到最大值点或最小值点. 2.顶点代入法:①依约束条件画出可行域;②解方程组得出可行域各顶点的坐标;③分别计算出各顶点处目 标函数 的值,经比较后得出 z 的最大(小)值. 求解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ⅰ)在可行解中,只有一组(x,y)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值时,最优解只有 1 个.如边界为实线的可行域,当目 标函数对应的直线不与边界平行时,会在某个顶点处取得最值. (ⅱ)同时有多个可行解取得一样的最值时,最优解有多个.如边界为实线的可行域,目标函数对应的直线 与某一边界线平行时,会有多个最优解. (ⅲ)可行域一边开放或边界线为虚线均可导致目标函数找不到相应的最值,此时也就不存在最优解. 1 1 0 x y x y y         3y kx k  1 ,03     1, 3     10, 3      1, 3      z ax by  6 典例 3 已知点 x,y 满足约束条件 ,则 z=3x+y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 A.5 B.6 C.7 D.8 【答案】C 2.若 满足条件 ,则 的最大值是 A. B. C. D. 2 0 2 4 0 2 0 x y x y x           ,x y 1 1 y x x y y        2z x y  1 2 1 4 1 2 1 4 7 考向三 含参线性规划问题 1.若目标函数中有参数,要从目标函数的结论入手,对图形进行动态分析,对变化过程中的相关量进行准 确定位,这是求解这类问题的主要思维方法. 2.若约束条件中含有参数,则会影响平面区域的形状,这时含有参数的不等式表示的区域的分界线是一条 变动的直线,注意根据参数的取值确定这条直线的变化趋势,从而确定区域的可能形状. 学@ 典例 4 若变量 x,y 满足约束条件 ,且 u=2x+y+2 的最小值为-4,则 k 的值为 A.7 B. C. D.2 【答案】B 典例 5 设变量 x,y 满足 ,z=a2x+y(00,b>0)的最大值为 10,则 a2+b2+2a 的最 小值为 A. B. C. D. 6.设不等式组 表示的平面区域为 ,若在区域 上存在函数 图象上的点, 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7.若不等式组 表示的区域为 ,不等式 表示的区域为 ,向 区域均匀 随机撒 颗芝麻,则落在区域 中芝麻数约为 A. B. C. D. 8.若 , 满足条件 ,当且仅当 , 时,目标函数 取得最小值或最大 值,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 ,点 为 边界及内部的任 意一点,则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___. 3 6 0 2 0 0 0 x y x y x y           21 13 22 13 36 13 24 13 3 10 3 6 x y x y      D D  log 1ay x a  a  3,  1,3  3,  1,3 1 0 1 02 1 0 x y y x y            2 21 1 2 4x y        360  114 10 150 50 x y 4 0 5 0 5 5 0 x y x y x y           5x  0y  z ax y  a   1, 1 ,5        1, 5     1 ,15       1, 1,5      △ABC 15 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若动圆 上的点都在不等式组 表示的平面区域内,则面 积最大的圆 C 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______. 11.已知 满足约束条件 ,若可行域内存在 使不等式 有解,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 12.已知 x,y 满足约束条件(x-2)(x+2y-4)≤0,则 x2+y2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_. 13.已知实数 x,y 满足 ,则 S=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14.已知点 , , .若平面区域 D 由所有满足 的点 组成,则 D 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 15.设变量 x,y 满足约束条件 ,目标函数 z=x+6y 的最大值为 m,则当 2a+b= (a>0,b>0)时, +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_. 16.某工艺厂有铜丝 5 万米,铁丝 9 万米,准备用这两种材料编制成花篮和花盆出售,已知编制一只花篮 需要用铜丝 200 米,铁丝 300 米;编制一只花盆需要铜丝 100 米,铁丝 300 米,设该厂用所有原料编 制 个花篮 个花盆. (1)列出 满足的关系式,并画出相应的平面区域; (2)若出售一个花篮可获利 300 元,出售一个花盘可获利 200 元,那么怎样安排花篮与花盆的编制个数, 可使得所得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 C 3 3 3 0 3 3 0 x x y x y          , , ,x y 2 0 2 2 0 2 2 0 x y x y x y             ,x y 2 0x y k   k 2 0 4 0 2 5 0 x y x y x y            1(1 )A ,  3,0B  2,1C 1 2,0= (+AB ACAP         )1 P 2 0 3 0 2 3 0 x x y x y           x , y ,x y 16 1.(2018 天津理科)设变量 满足约束条件 则目标函数 的最大值为 A.6 B.19 C.21 D.45 2.(2017 天津理科)设变量 满足约束条件 则目标函数 的最大值为 A. B.1 C. D.3 3.(2017 浙江)若 , 满足约束条件 ,则 的取值范围是 A.[0,6] B.[0,4] C.[6, D.[4, 4.(2017 新课标全国Ⅱ理科)设 , 满足约束条件 ,则 的最小值是 A. B. C. D. 5.(2016 浙江理科)在平面上,过点 P 作直线 l 的垂线所得的垂足称为点 P 在直线 l 上的投影.由区域 中的点在直线 x+y 2=0 上的投影构成的线段记为 AB,则|AB|= A.2 B.4 C.3 D. ,x y 5 2 4 1 0 x y x y x y y          , , , , 3 5z x y  ,x y 2 0, 2 2 0, 0, 3, x y x y x y          z x y  2 3 3 2 x y 0 3 0 2 0 x x y x y         2z x y  ) ) x y 2 3 3 0 2 3 3 0 3 0 x y x y y           2z x y  15 9 1 9 2 0 0 3 4 0 x x y x y           2 2 6 17 6.(2016 四川理科)设 p:实数 x,y 满足 ,q:实数 x,y 满足 则 p 是 q 的 A.必要不充分条件 B.充分不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7.(2016 江苏)已知实数 满足 ,则 的取值范围是 . 8.(2016 新课标全国Ⅰ理科)某高科技企业生产产品 A 和产品 B 需要甲、乙两种新型材料.生产一件产品 A 需要甲材料 1.5 kg,乙材料 1 kg,用 5 个工时;生产一件产品 B 需要甲材料 0.5 kg,乙材料 0.3 kg,用 3 个工时,生产一件产品 A 的利润为 2100 元,生产一件产品 B 的利润为 900 元.该企业现有甲材料 150 kg, 乙材料 90 kg,则在不超过 600 个工时的条件下,生产产品 A、产品 B 的利润之和的最大值为 元. 9 .( 2018 浙 江 ) 若 满 足 约 束 条 件 则 的 最 小 值 是 ___________ , 最 大 值 是 ___________. 10.(2018 北京理科)若푥,y 满足 ,则 2y−푥的最小值是_________. 11.(2018 新课标 I 理科)若 , 满足约束条件 ,则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__. 12.(2018 新课标 II 理科)若 满足约束条件 则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 2 2( 1) ( 1) 2x y    1, 1 , 1, y x y x y        ,x y 2 4 0 2 2 0 3 3 0 x y x y x y            2 2x y ,x y 0, 2 6, 2, x y x y x y         3z x y  1 2x y x   x y 2 2 0 1 0 0 x y x y y          3 2z x y  ,x y 2 5 0 2 3 0 5 0 x y x y x           , , , z x y  18 1.【答案】A 2.【答案】A 【解析】由题知不等式组 表示的可行域如图所示, 联立 ,解得 ,化目标函数 为 ,由图可知,当直线 过 时,直线在 轴上的截距最小, 有最大值为 . 故选 A. 【名师点睛】线性规划的实质是把代数问题几何化,即数形结合的思想.需要注意的是: 一、准确无误地作出可行域; 二、画目标函数所对应的直线时,要注意与约束条件中的直线的斜率进行比较,避免出错; 1 1 y x x y y        1x y y x     1 1 2 2A( ,) 2z x y  2y x z  2y x z  1 1 2 2A( ,) y z 1 2 19 三、一般情况下,目标函数的最大或最小值会在可行域的端点或边界上取得. 3.【答案】C , 直线在 y 轴上的截距最大,此时 最大,由 得 ,所以 . 同理,在 点时目标函数 的值最小,由 得 ,所以 . 由题意得 ,解得 . 故选 . 学*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线性规划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有两个:一是正确画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可行域;二 是判断出目标函数中 的几何意义,即 与直线截距的关系,然后根据数形结合求解. 4.【答案】 z 4y x y m       4 ,B m m max 2 8z x y m    A 2z x y  1y x y m      1,A m m min 2 3 2z x y m    max min 10 4 2z z m    2m  C 5000 20 作直线 ,将直线 向右上方平移过点 时,直线在 y 轴上的截距最大, 由 得 所以 ,此时 (元). 故答案为 5000.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在解决线性规划的应用题时,其步骤为: ①分析题目中相关量的关系,列出不等式组,即约束条件; ②由约束条件画出可行域; ③分析目标函数 z 与直线截距之间的关系; ④使用平移直线法求出最优解; ⑤还原到现实问题中. 5.【答案】2 0 2: 603l y x   0l P 2 40, 30, x y x y      20, 10, x y     20,10P max 40 20 60z     10 3600 5000  21 1.【答案】B 【解析】由题得不等式组 对应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线性规划,意在考查学生对该知识的掌握水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属于基 础题. 1 1 y x x y y        22 2.【答案】D 【解析】作出不等式组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 由 z=x+2y,得 y= x+ ,∴ 是直线 y= x+ 在 y 轴上的截距, 根据图形知,当直线 y= x+ 过 A 点时, 取得最小值. 学* 由 得 x=2,y=1,即 A(2,1),此时 z=4,∴z≥4,故选 D. 3.【答案】B 【解析】由 得 ,作出不等式组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中阴影部 分所示, 由目标函数 z=x-y,变形得到 y=x-z,由图可知 y=x-z 在 B( , )处取得最小值,所以 - =-1,则 m=5.故选 B. 0 3 0 2 0 x x y x y         1 2 2 z 2 z 1 2 2 z 1 2 2 z 2 z 2 0 3 0 x y x y         1 0 1 2 1 0 y y x x y m           1 2 1 y y x x y m        1 2 1 y y x x y m        1 3 m  2 1 3 m  1 3 m  2 1 2 3 3 m m   23 4.【答案】A 【名师点睛】该题考查的是有关线性规划的问题,在求解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正确画出约束条件对应的 可行域,之后根据目标函数的形式,分析其几何意义,表示的是两点之间的距离,应用点到直线的距离 公式求得结果.要明确目标函数的形式大体上有三种:斜率型、截距型、距离型.根据不同的形式,应用相 应的方法求解.解本题时,首先根据题中所给的约束条件,画出相应的可行域,结合题中的意思,能够得 到 表示区域内的点 到点 的距离,可以得到其最小距离为点 A 到直线 的距离,应 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得结果. 5.【答案】C AP P A 2 0x y   24 6.【答案】C 【解析】作出不等式组 对应的平面区域如图: 3 10 0 3 6 0 x y x y        25 由 a>1,对数函数的图象经过可行域的点,满足条件, 由 ,解得 A(3,1),此时满足 loga3≤1,解得 a≥3, ∴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3,+∞),故选 C. 【名师点睛】利用线性规划求最值的步骤: 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作出可行域; ②考虑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将目标函数进行变形; ③在可行域内平行移动目标函数变形后的直线,从而确定最优解; ④将最优解代入目标函数即可求出最大值或最小值. 解本题时,结合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的关系画出其表示的平面区域,再利用函数 y=logax (a>1)的图象特征,结合区域上的点即可解决问题. 7.【答案】A 3 10 0 3 6 0 x y x y        26 【易错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个与面积相关的几何概型,以线性规划为背景,即数形结合的思想.需要注 意的是:一、准确无误地作出可行域,计算出可行域的面积 ;二、画 目标函数所对应的区域,为一个圆,计算出面积,即 ,注意圆有一部分没在可行域内, 得到公共部分的面积 ,由几何概型的面积公式可得 ,从而得 解. &网 8.【答案】D 【名师点睛】线性规划中已知最优解求参数的取值或范围时,首先要注意对参数取值的讨论,将各种情 况下的可行域画出来,以确定是否符合题意,然后在符合题意的可行域里,寻求最优解,从而确定参数 4 9 2 1)2 11()]2 3(2 3[ S 4 1)2 1( 22  yx π π 2 3π 2 4 16 16S    交 3π 2 36 SP S  交 27 的值. 9.【答案】3 【解析】依题意,作出可行域,设 ,当直线 过点 时, 有最大值 3,故填 3. 10.【答案】 11.【答案】 【解析】由约束条件 作出可行域如图,要使可行域内存在 使不等式 有解,只需目标函数 的最大值为非负值即可,平移直线 ,  2 21 4x y    4,  2 0 2 2 0 2 2 0 x y x y x y             ,x y 2 0x y k   2z x y k   2 0x y k   28 由图可知,当直线 经过点 时,目标函数 的有最大值,所以 ,即 .综上,可行域内存在 使不等式 有解,实数 的取值 范围是 ,故答案为 .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线性规划中利用可行域求目标函数的最值,属简单题.求目标函数最值的一 般步骤是“一画、二移、三求”:(1)作出可行域(一定要注意是实线还是虚线);(2)找到目标函数 最优解的对应点(在可行域内平移变形后的目标函数,最先通过或最后通过的定点就是最优解);(3) 将最优解坐标代入目标函数求出最值. ……网 13.【答案】[ ,4] 【解析】作出 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 2 0x y k    2,0A 2z x y k   2 2 0 0k    4k    ,x y 2 0x y k   k  4,   4,  4 5 2 0 4 0 2 5 0 x y x y x y            29 易知目标函数 S= + · ,它表示可行域内的点与 Q( ,- )连线的斜率的 一半再加上 ,易得 A(1,3)、B(3,1),所以直线 QA 的斜率 kQA=7,直线 QB 的斜率 kQB= , 数形结合可知, + kQB≤S≤ + kQA,所以 S= 的取值范围是[ ,4]. 14.【答案】3 图中阴影部分所示: 可得 , , ,则 ,又直线 与直线 间的距离 ,故 D 的面积为 . 1 1 12 2 12 1 22 2 x yx y x x          1 2 3 5 1 2 1 2 1 2 1 2 4 5  1 3,0A  1 4,2B  1 6,3C 2 1 2 1 4 3 2 5A B       2 6 0x y   2 9 0x y   2 | 9 6 | 3 52 1 d    1 1= 3S A B d  30 15.【答案】9 【解析】作出不等式组 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 成立). 16.【答案】(1)见解析;(2)该厂编制 200 个花篮,100 个花盆所获利润最大,最大利润为 8 万元. 【解析】(1)由已知得 x、y 满足的关系式为 ,等价于 ,该二元一 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中阴影部分内的整点. 学& 2 0 3 0 2 3 0 x x y x y           200 100 50000 300 300 90000 , x y x y x y         N N 2 500 300 , x y x y x y         N N 31 1.【答案】C 【解析】绘制不等式组 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结合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可知目标函数 在点 A 处取得最大值,联立直线方程得 ,可得点 A 的坐标为 ,据此可知目标函数 的最大值为: .本题选择 C 选项. 【名师点睛】求线性目标函数 z=ax+by(ab≠0)的最值,当 b>0 时,直线过可行域且在 y 轴上截距最大 5 2 4 1 0 x y x y x y y          , , , 5 1 x y x y       2,3A max 3 5 3 2 5 3 21z x y       32 时,z 值最大,在 y 轴截距最小时,z 值最小;当 b<0 时,直线过可行域且在 y 轴上截距最大时,z 值 最小,在 y 轴上截距最小时,z 值最大. *网 2.【答案】D 【名师点睛】线性规划问题有三类:①简单的线性规划,包括画出可行域和考查截距型目标函数的最值, 有时考查斜率型或距离型目标函数;②线性规划逆向思维问题,给出最值或最优解个数求参数的取值范 围;③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 3.【答案】D 【解析】如图,可行域为一开放区域,所以直线过点 时取最小值 4,无最大值,选 D.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线性规划问题,首先由不等式组作出相应的可行域,作图时,可将不等式 转化为 (或 ),“ ”取下方,“ ”取上方,并明确可行域对应的是 封闭区域还是开放区域、分界线是实线还是虚线,其次确定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是求直线的截距、两 点间距离的平方、直线的斜率、还是点到直线的距离等等,最后结合图形确定目标函数最值取法、值域 范围. 4.【答案】A (2,1) 0Ax By C   y kx b  y kx b    33 【名师点睛】求线性目标函数 z=ax+by(ab≠0)的最值,当 b>0 时,直线过可行域且在 y 轴上截距最大 时,z 值最大,在 y 轴截距最小时,z 值最小;当 b<0 时,直线过可行域且在 y 轴上截距最大时,z 值最 小,在 y 轴上截距最小时,z 值最大. 5.【答案】C 【解析】如图, 为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区域内的点在直线 上的投影构成了 线段 ,即 ,而 ,由 得 ,由 得 ,所以 .故选 C. 【思路点睛】先根据不等式组画出可行域,再根据题目中的定义确定 的值.画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 面区域时要注意通过特殊点验证,防止出现错误. 6.【答案】A PQR△ 2 0x y   R Q  AB R Q RQ  = 3 4 0 0 x y x y       ( 1,1)Q  2 0 x x y     (2, 2)R  2 2( 1 2) (1 2) 3 2AB QR       ΑΒ 34 【解析】画圆:(x−1)2+(y−1)2=2,如图所示,则(x−1)2+(y−1)2≤2 表示圆及其内部,设该区域为 M.画出 表示的可行域,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设该区域为 N.可知 N 在 M 内,则 p 是 q 的必要不充 分条件.故选 A.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充分性与必要性的判断问题,首先要分清条件和结论,然后看由条件推结论,由 结论推条件是否成立.这类问题往往与函数、三角、不等式等数学知识相结合.本题的条件与结论可以转 化为平面区域的关系,利用充分性、必要性和集合的包含关系可得出结论. 7.【答案】 【名师点睛】线性规划问题,首先明确可行域对应的是封闭区域还是开放区域、分界线是实线还是虚线 (一般不涉及虚线),其次确定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是求直线的截距、两点间距离的平方、直线的斜率、 还是点到直线的距离等,最后结合图形确定目标函数的最值或值域. 8.【答案】 【解析】设生产产品 A、产品 B 分别为 、 件,利润之和为 元,那么由题意得约束条件为 目标函数 .约束条件等价于 ① 作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①表示的平面区域,即可行域,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 1 1 1 y x y x y        4[ ,13]5 216000 x y z 1.5 0.5 150, 0.3 90, 5 3 600, 0, , 0, . x y x y x y x x y y        N N „ „ „ … … 2100 900z x y  3 300, 10 3 900, 5 3 600, 0, , 0, ,. x y x y x y x x y y        N N „ 3 „ „ … … 35 故生产产品 A、产品 B 的利润之和的最大值为 元. 【名师点睛】线性规划也是高考中常考的知识点,一般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基本题型是给出约束条件求 目标函数的最值,常见的结合方式有:纵截距、斜率、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解决此类问题常利 用数形结合.本题运算量较大,失分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运算失误. 9.【答案】−2 8 【解析】作 表示的可行域,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则直线 过点 A(2,2)时 取最 大值 8,过点 B(4,−2)时 取最小值−2. 216000 0, 2 6, 2 x y x y x y         3z x y  z z 36 【名师点睛】线性规划的实质是把代数问题几何化,即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需要注意的是: 一、准确无误地作出可行域; 二、画目标函数所对应的直线时,要注意与约束条件中的直线的斜率进行比较,避免出错; 三、一般情况下,目标函数的最大或最小值会在可行域的端点或边界处取得. 10.【答案】3 【解析】作出可行域,如图,则直线 过点 A(1,2)时, 取最小值 3. 【名师点睛】线性规划的实质是把代数问题几何化,即数形结合的思想.需要注意的是: 一、准确无误地作出可行域; 二、画目标函数所对应的直线时,要注意与约束条件中的直线的斜率进行比较,避免出错; 三、一般情况下,目标函数的最大或最小值会在可行域的端点或边界上取得. 解本题时,先作出可行域,再根据目标函数与可行域关系,确定最小值取法. 11.【答案】6 【解析】根据题中所给的约束条件 ,画出其对应的可行域,如图所示: 2z y x  z 2 2 0 1 0 0 x y x y y          37 【名师点睛】该题考查的是有关线性规划的问题,在求解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正确画出约束条件对应 的可行域,之后根据目标函数的形式,判断 z 的几何意义,之后画出一条直线,上下平移,判断哪个点 是最优解,从而联立方程组,求得最优解的坐标,代入求值,要明确目标函数的形式大体上有三种: 斜率型、截距型、距离型,根据不同的形式,应用相应的方法求解. 学& 12.【答案】9 【解析】不等式组 表示的可行域是以 为顶点的三角形区域, 如下图所示,目标函数 的最大值必在顶点处取得,易知当 时, . 【名师点睛】线性规划问题是高考中常考考点,主要以选择或填空的形式出现,基本题型为给出约束 条件求目标函数的最值,主要结合方式有:截距型、斜率型、距离型等. 2 5 0 2 3 0 5 0 x y x y x           , ,      5,4 , 1,2 , 5,0A B C z x y  5, 4x y  max 9z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