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3 MB
- 2021-06-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2课时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1.测量中的有关术语
导思 1.实际测量中的术语主要有哪些?
2.解三角形应用题主要有哪几个步骤?
术语名称 术语意义 图形表示
仰角与
俯角
在目标视线与水平视线所成的
角中,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上
方的叫做仰角,目标视线在水
平视线下方的叫做俯角.
术语名称 术语意义 图形表示
方位角
从某点的指北方向线起按顺时
针方向到目标方向线之间的夹
角叫做方位角,方位角θ的范
围是0°≤θ<360°.
方向角
正北或正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
线所成的锐角,通常表达为北
(南)偏东(西)α
坡角与
坡度
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
(α);坡面的垂直高度(h)与水
平宽度(l)的比(i)叫做坡度
【思考】
仰角、俯角、方位角有什么区别?
提示:三者的参照不同.仰角与俯角是相对水平线而言的,而方位角是相对于正
北方向而言的.
2.利用余弦定理、正弦定理解决实际测量问题时,应具备的测量数据
求距离
两点不可直达
也不可视
两点间可视但不
可达 两点都不可达
求高度
底部可达 底部不可达
【基础小测】
1.辨析记忆(对的打“√”,错的打“×”)
(1)从A处望B处的仰角为α,从B处望A处的俯角为β,则α,β的关系为α=β.
( )
(2)若点P在点Q的北偏东44°,则点Q在点P的东偏北46°. ( )
(3)方位角大小范围是[0,π). ( )
提示:(1)√.仰角与俯角是相对的,它们是平行线内错角.
(2)×.若点P在点Q的北偏东44°,则点Q在点P的南偏西44°.
(3)×.方位角范围为[0,2π).
2.海事救护船A在基地的北偏东60°,与基地相距100 海里,渔船B被困海面,
已知B距离基地50 海里,而且在救护船A正西方,则渔船B与救护船A的距离是
( )
A.100海里 B.200海里
C.100海里或200海里 D.150海里
3
3
【解析】选D.如图所示,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100 ,BC=50 ,
所以AB= =150,
所以渔船B与救护船A的距离是150海里.
3 3
2 2(100 3) (50 3)-
3.(教材二次开发:例题改编)一艘海轮从A处出发,以每小时24海里的速度沿南
偏东40°的方向直线航行,30分钟后到达B处,在C处有一座灯塔,海轮在A处观察
灯塔,其方向是南偏东70°,在B处观察灯塔,其方向是北偏东65°,那么B,C两点
间的距离是 ( )
A.6 海里 B.6 海里
C.8 海里 D.8 海里
2
2
3
3
【解析】选A.由题意可知:∠BAC=70°-40°=30°.∠ACD=110°,
所以∠ACB=110°-65°=45°,
所以∠ABC=180°-30°-45°=105°.
又AB=24×0.5=12.
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得
即 所以BC=6 .
AB BC
sin 45 sin 30
,
12 BC
12
22
, 2
关键能力·合作学习
类型一 测量距离问题(数学建模、数据分析)
【题组训练】
1.如图,设点A,B在河的两岸,一测量者在A的同侧所在的河岸边选定一点C.测
出A,C两点间的距离为50 m.∠ACB=45°,∠CAB=105°,则A,B两点间的距离为
( )
25 2A m B 25 2 m C 50 2 m D 50 3 m2. . . .
2.一艘轮船以18海里/时的速度沿北偏东40°的方向直线航行,在行驶到某处时,
该轮船南偏东20°方向10海里处有一灯塔,继续行驶20分钟后,轮船与灯塔的距
离为( )
A.17海里 B.16海里 C.15海里 D.14海里
【解析】1.选C.在△ABC中,AC=50 m,∠ACB=45°,∠CAB=105°,
则∠ABC=30°,
由正弦定理得
所以AB=
AB AC
sin ACB sin ABC
,
250ACsin ACB 2 50 2 m .1sin ABC
2
2.选D.记轮船行驶到某处的位置为A,灯塔的位置为B,20分钟后轮船的位置为C,
如图所示.则AB=10,AC=6,∠CAB=120°,
所以BC2=102+62-2×10×6×(- )=196,
所以BC=14,即20分钟后,轮船与灯塔的距离为14海里.
1
2
【解题策略】
(1)将追及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即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这样借助
余弦定理或正弦定理,就容易解决问题了,最后要把数学问题还原到实际问题中
去.
(2)测量一个可到达的点到一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一般可转化为已知两
个角和一条边解三角形的问题,从而运用正弦定理去解决.
(3)测量两个不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问题,一般是把求距离问题转化为应用余
弦定理求三角形的边长的问题,然后把求未知的另外边长问题转化为只有一点
不能到达的两点距离测量问题,然后运用正弦定理解决.
【补偿训练】
在某次军事演习中,红方为了准确分析战场形势,在两个相距为 a的军事
基地C和D测得蓝方两支精锐部队分别在A处和B处,且∠ADB=30°,∠BDC=30°,
∠DCA=60°,∠ACB=45°,如图所示,求蓝方这两支精锐部队之间的距离.
3
2
【解析】因为∠ADC=∠ADB+∠CDB=60°,
又∠DCA=60°,所以∠DAC=60°.
所以AD=CD=AC= a.
在△BCD中,∠DBC=45°,因为
所以BC= a.
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AB2=AC2+BC2-2AC·BC·cos 45°=
a2+ a2-2× = a2,所以AB= a.
所以蓝方这两支精锐部队之间的距离为 a.
3
2
BC CD
sin 30 sin 45
,
6
4
3
4
3
8
3 6 2a a2 4 2
3
8
6
4
6
4
类型二 测量高度问题(数学建模)
【典例】某兴趣小组为了测量塔的高度,如图所示,在地面上一点A处测得塔顶B
的仰角为60°,在塔底C处测得A处的俯角为45°.已知山岭高CD为36米,则塔高
BC为 ( )
A.(36 -36)米 B.(36 -36)米
C.(36 -36)米 D.(72 -36)米
2 3
36
四步 内容
理解
题意
塔高指的是塔本身的高度,不是塔的最高点相
对地面的高度.
思路
探求
△A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D=AD;
在Rt△ABD中选择三角函数表示BD,根据CD=BD-
BC得方程求解.
四步 内容
书写
表达
选B.由题意可知:∠DAB=60°,因为在塔底C处测得
A处的俯角为45°,则∠CAD=45°,在Rt△ABD中有
BD=AD×tan 60°= AD;
同理可得:DC=AD×tan 45°=AD,
所以 ,因为CD=BD-BC=36米,
所以 ,所以BC=36( -1)米.
题后
反思 正确理解题意及图形是求解的关键.
3
BD 3DC
36 BC 336
3
【解题策略】
解决测量高度问题的一般步骤
在解题中,要综合运用立体几何知识与平面几何知识,注意方程思想的运用.
【跟踪训练】
在某个位置测得某山峰仰角为θ,对着山峰在地面上前进600 m后测得仰角为
2θ,继续在地面上前进200 m以后测得山峰的仰角为4θ,则该山峰的高度
为 ( )
A.200 m B.300 m
C.400 m D.100 m
3
3
【解析】选B.如图,△BED,△BDC为等腰三角形,
BD=ED=600 m,BC=DC=200 m.
在△BCD中,由余弦定理可得cos 2θ=
因为0°<2θ<90°,所以2θ=30°,4θ=60°.
在Rt△ABC中,AB=BCsin 4θ=200 × =300(m).
3
2 2 2600 (200 3) (200 3) 3 .22 600 200 3
-
3 3
2
类型三 测量角度问题(数学建模)
【典例】如图,在海岸A处发现北偏东45°方向,距A处( -1)海里的B处有一艘
走私船.在A处北偏西75°方向,距A处2海里的C处的我方缉私船奉命以10 海
里/小时的速度追截走私船,此时走私船正以10海里/小时的速度从B处向北偏东
30°方向逃窜.问:缉私船沿什么方向行驶才能最快截获走私船?并求出所需时
间.
3
3
【思路导引】缉私船要最快截获走私船,缉私船应该走直线,可借助正余弦定理
求解.
【解析】设缉私船应沿CD方向行驶t小时,才能最快截获(在D点)走私船,
则CD=10 t,BD=10t,
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BC2=AB2+AC2-2AB·AC·cos∠CAB=
所以BC= ,又因为
3
2 2( 3 1) 2 2( 3 1) 2 cos 120 6. - - -
6 BC AC
sin CAB sin ABC
,
所以sin∠ABC=
又0°<∠ABC<60°,所以∠ABC=45°,
所以B点在C点的正东方向上,
所以∠CBD=90°+30°=120°,
在△BCD中,由正弦定理得
所以sin∠BCD=
又因为0°<∠BCD<60°,所以∠BCD=30°,
所以缉私船沿北偏东60°的方向行驶.
AC sin CAB 2 sin 120 2
BC 26
,
BD CD
sin BCD sin CBD
,
BD sin CBD 10t sin 120 1 .CD 210 3t
又在△BCD中,∠CBD=120°,∠BCD=30°,
所以∠D=30°,BD=BC,即10t= ,
所以t= 小时≈15分钟.
所以缉私船应沿北偏东60°的方向行驶,才能最快截获走私船,大约需要15分钟.
6
6
10
【变式探究】
如图,渔船甲位于岛屿A的南偏西60°方向的B处,且与岛屿A相距12海里,渔船乙
以10海里/小时的速度从岛屿A出发沿正北方向航行,若渔船甲同时从B处出发沿
北偏东α的方向追赶渔船乙,刚好用2小时追上.
(1)求渔船甲的速度;
(2)求sin α的值.
【解析】(1)AB=12,AC=20,∠BAC=120°,
所以BC2=AB2+AC2-2AB×AC·cos∠BAC=122+202-2×12×20×(- )=784,
所以BC=28,所以v甲= =14(海里/小时).
(2)在△ABC中,∠BCA=α,由正弦定理得
所以 即sin α= .
1
2
28
2
AB BC
sin sin BAC
,
12 28
sin 3
2
, 3 3
14
【解题策略】
1.测量角度问题的基本思路
测量角度问题的关键是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画出表示实际问题的图形,并在图
形中标注有关的角和距离,再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解三角形,最后将解得的结
果转化为实际问题的解.
2.解决航海问题的三点注意
(1)要搞清方位角(方向角);
(2)要弄清不动点(三角形顶点);
(3)要根据条件,画出示意图,转化为解三角形问题.
【题组训练】
1.如图所示为一角槽,已知AB⊥AD,AB⊥BE,并测量得AC=3 mm,BC=2 mm,
AB= mm,则∠ACB=________.
2
29
【解析】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cos∠ACB=
因为∠ACB∈(0,π),所以∠ACB= .
答案:
2 2 23 (2 2) ( 29) 2
22 3 2 2
- - ,
3
4
3
4
2.当太阳光与水平面的倾斜角为60°时,一根长为2 m的竹竿如图所示放置,要
使它的影子最长,则竹竿与地面所成的角为 ( )
A.30° B.60° C.45° D.90°
【解析】选A.设竹竿与地面所成的角为α,影子长为x m.
由正弦定理,得
所以x= sin(120°-α),
因为30°<120°-α<120°,
所以当120°-α=90°,即α=30°时,x有最大值.
故竹竿与地面所成的角为30°时,影子最长.
2 x
sin 60 sin(120 )
,-
4 3
3
3.某海轮以30海里/小时的速度航行,在点A测得海上面油井P在南偏东60°,向
北航行40分钟后到达B点,测得油井P在南偏东30°,海轮改为北偏东60°的航
向再航行40分钟到达C点.
(1)求P,C间的距离;
(2)求在点C测得油井P的位置?
【解析】(1)如题图,在△ABP中,AB=30× =20,∠APB=30°,∠BAP=120°,
根据正弦定理得: 解得BP=20 ,
在△PBC中,BC=30× =20,
由已知∠PBC=90°,故PC=40.
答:P,C间的距离为40海里.
40
60
20 BP
1 3
2 2
,
40
60
3
(2)在△PBC中,∠PBC=90°,BC=20,PC=40,
所以sin∠BPC= ,所以∠BPC=30°,
因为∠ABP=∠BPC=30°,所以CP∥AB,
所以在点C测得油井P在C的正南40海里处.
1
2
1.已知A,B两地的距离为10 km,B,C两地的距离为20 km,观测得∠ABC=120°,则
A,C两地的距离为( )
A.10 km B.10 km
C.10 km D.10 km
【解析】选D.AC2=AB2+BC2-2AB·BCcos 120°=700,所以AC=10 .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3
5 7
7
2.如图,两座灯塔A和B与河岸观测站C的距离相等,灯塔A在观察站南偏西40°,
灯塔B在观察站南偏东60°,则灯塔A在灯塔B的 ( )
A.北偏东10° B.北偏西10°
C.南偏东80° D.南偏西80°
【解析】选D.由条件及题图可知,∠A=∠B=40°,
因为∠BCD=60°,所以∠CBD=30°,
所以∠DBA=10°,因此灯塔A在灯塔B南偏西80°.
3.(教材二次开发:习题改编)如图所示,为测一树的高度,在地面上选取A,B两
点,从A,B两点分别测得树尖的仰角为30°,45°,且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60 m,
则树的高度为 ( )
A (15 3 3) m B (30 15 3) m
C (30 30 3) m D (15 30 3) m
. .
. .
【解析】选C.设树高为h,则AB= h-h=60,所以h=
=30+30 (m).
3
3
60
3 1-
4.一艘船上午9:30在A处测得灯塔S在它的北偏东30°处,之后它继续沿正北方
向匀速航行,上午10:00到达B处,此时又测得灯塔S在它的北偏东75°处,且此
时它们相距8 海里,此时的航速是________海里/小时. 2
【解析】在△ABS中,易知∠BAS=30°,∠ASB=45°,且边BS=8 ,
利用正弦定理可得
即 得AB=16,
又因为从A到B匀速航行时间为半小时,
所以速度应为 =32(海里/小时).
答案:32
2
AB BS
sin 45 sin 30
,
AB 8 2
12
22
,
16
1
2
5.甲船在A处发现乙船在北偏东60°的B处,乙船以每小时a海里的速度向北行
驶,已知甲船的速度是每小时 a海里,问:甲船应沿什么方向前进才能最快与
乙船相遇?
3
【解析】如图,设经过t小时两船在C点相遇,
则在△ABC中,BC=at,AC= at,∠B=180°-60°=120°.
由正弦定理得
则sin∠CAB=
因为0°<∠CAB<90°,所以∠CAB=30°,
所以∠DAC=60°-30°=30°,
即甲船应沿北偏东30°的方向前进才能最快与乙船相遇.
3
BC AC
sin CAB sin B
,
3
BC sin B atsin 120 12 .AC 23at 3
二十五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
【基础通关—水平一】
(15分钟 30分)
1.某船从A处向北偏东60°方向航行2 千米后到达B处,然后朝南偏西30°的
方向航行6千米到达C处,则A处与C处之间的距离为 ( )
A. 千米 B.2 千米 C.3千米 D.6千米
课时素养评价
3
3 3
【解析】选B.设A处与C处之间的距离为x千米,由余弦定理可得x2=(2 )2+62-
2×2 ×6cos(60°-30°)=12,则x=2 .
3
3 3
【补偿训练】
在相距4千米的A,B两点处测量目标C,若∠CAB=75°,∠CBA=60°,则A,C两
点之间的距离是( )
A.4千米 B.2 千米
C.2 千米 D.2千米
6
3
【解析】选B.由于∠CAB=75°,∠CBA=60°,
所以∠ACB=180°-75°-60°=45°,
由正弦定理得
即 解得AC=2 .
AC AB
sin B sin ACB
,
AC 4
3 2
2 2
, 6
2.某建筑物上有一根长为20 m的旗杆,由地面上一点测得建筑物顶点的仰角为
45°,旗杆顶端的仰角为60°,则此建筑物的高度最接近于( )
A.25 m B.27 m C.29 m D.31 m
【解析】选B.设建筑物高度为h米,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由图可得AB=h,则tan 60°= ,
解得h= =10( +1)≈27.
h 20
h
20
3 1-
3
3.如图,已知A,B,C是一条直路上的三点,AB与BC各等于1 km,从三点分别望塔M,
在A处看见塔在北偏东30°方向,在B处看见塔在正东方向,在C处看见塔在南偏
东60°方向,则塔到直路ABC的最短距离为 ( )
3 3A. B. C.1 D. 23 2
【解析】选B.由已知得AB=BC=1,∠AMB=60°,∠CMB=30°,
所以∠CMA=90°,所以AB=BC=1=MB,∠AMB=60°=∠A,
所以AM=1,CM= ,设AC边上的高为h,
则塔到直路ABC的最短距离为h,
所以 ·AM·CM= ·AC·h,解得h= .
3
1
2
1
2
3
2
4.甲、乙两楼相距20米,从乙楼底望甲楼顶的仰角为60°,从甲楼顶望乙楼顶
的俯角为30°,则甲、乙两楼的高分别为 米、 米.
【解析】如图,过点C作CM⊥AB,垂足为依题意有甲楼的高度为
AB=20·tan 60°=20 (米),
又CM=DB=20米,∠CAM=60°,
所以AM=CM· = 米,
故乙楼的高度为CD= (米).
答案:20
3
1
tan 60
20 3
3
20 3 40 320 3 3 3
-
40 3
33
5.如图,要测出山上石油钻井的井架BC的高,从山脚A测得AC=60 m,井架顶B的
仰角45°,井架底的仰角15°,则井架的高BC为 m.
【解析】由题意得∠BAC=45°-15°=30°,∠ABC=45°,且AC=60 m.
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得 即 解得BC=30 .
答案:30
BC AC
sin BAC sin B
, BC 60
sin 30 sin 45
, 2
2
6.一海轮以20海里/小时的速度向正东航行,它在A点时测得灯塔P在船的北偏
东60°方向上,2小时后船到达B点时测得灯塔P在船的北偏东45°方向上.求:
(1)船在B点时与灯塔P的距离;
(2)已知以点P为圆心,55海里为半径的圆形水域内有暗礁,那么船继续向正东
航行,有无触礁的危险?
【解析】(1)如图:
在△ABP中,∠PAB=30°,∠ABP=135°,
所以∠APB=15°.
由正弦定理得
所以BP=20( + ).
(2)过P作PD⊥AB,D为垂足.
PD=BPsin 45°=20 +20<55,
故继续航行有触礁危险.
BP AB
sin 30 sin 15
,
26
3
【能力进阶—水平二】
(30分钟 6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已知A,B两地距离为2,B,C两地距离为3,现测得∠ABC= ,则A,C两地的
距离为 ( )
2
3
A. 13 B. 15 C. 17 D. 19
【解析】选D.因为AB=2,BC=3,∠ABC= ,
所以由余弦定理得AC2=AB2+BC2-2AB·BCcos∠ABC=4+9-2×2×3cos =19,
即AC= .
2
3
2
3
19
2.如图,在限速为90 km/h的公路AB旁有一测速站P,已知点P距测速区起点A的
距离为0.08 km,距测速区终点B的距离为0.05 km,且∠APB=60°,现测得某辆
汽车从A点行驶到B点所用的时间为3 s,则此车的速度介于( )
A.60~70 km/h B.70~80 km/h
C.80~90 km/h D.90~100 km/h
【解析】选C.由余弦定理得AB=
=0.07,
则此车的速度为 =7×12=84 km/h.
2 20.08 0.05 2 0.08 0.05 cos 60 -
0.07
3
3 600
3.(2020·天津高一检测)雕塑成了大学环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些甚至能成
为这个大学的象征,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园中就有一座郭沫若的雕像.雕像
由像体AD和底座CD两部分组成.如图,在Rt△ABC中,∠ABC=70.5°,在Rt△DBC
中,∠DBC=45°,且CD=2.3米,则像体AD的高度为 ( )
(最后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sin 70.5°≈0.943,
cos 70.5°≈0.334,tan 70.5°≈2.824)
A.4.0米 B.4.2米 C.4.3米 D.4.4米
【解析】选B.在Rt△BCD中,BC=CD=2.3(米),
在Rt△ABC中,AC=BCtan∠ABC≈2.3×2.824≈6.5(米),
所以AD=AC-CD=6.5-2.3=4.2(米).
4.刘徽是我国魏晋时期著名的数学家,他编著的《海岛算经》中有一问题:
“今有望海岛,立两表齐,高三丈,前后相去千步,令后表与前表相直.从前表却
行一百二十三步,人目著地取望岛峰,与表末参合.从后表却行一百二十七步,
人目著地取望岛峰,亦与表末参合.问岛高几何?”意思是:为了测量海岛高度,
立了两根表,高均为5步,前后相距1 000步,令后表与前表在同一直线上,从前
表退行123步,人恰观测到岛峰,从后表退行127步,也恰观测到岛峰,则岛峰的
高度为 (注:3丈=5步,1里=300步) ( )
A.4里55步 B.3里125步 C.7里125步 D.6里55步
【解析】选A.如图.
由题意BC=DE=5步,设AH=h步,BF=123,DG=127,
HF= ,由题意,(HG-127)-(HF-123)=1 000,
即 -4=1 000,解得h=1 255步=4里55步.
【误区警示】不能正确作出图示是本题最易犯的错误.
5 123
h HF
,
123h
5
127h 123h
5 5-
二、多选题(每小题5分,共10分,全部选对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
的得0分)
5.某人在A处向正东方向走x km后到达B处,他向右转150°,然后朝新方向走
3 km到达C处,结果他离出发点恰好 km,那么x的可取值为( )3
A. 3 B.2 3 C.3 3 D.3
【解析】选AB.由题意得∠ABC=30°,
由余弦定理得cos 30°=
解得x=2 或x= .
2x 9 3
6x
- ,
3 3
6.《数书九章》是中国南宋时期杰出数学家秦九韶的著作,全书十八卷共八十
一个问题,分为九类,每类九个问题,《数书九章》中记录了秦九昭的许多创造
性成就,其中在卷五“三斜求积”中提出了已知三角形三边a,b,c求面积的公
式,这与古希腊的海伦公式完全等价,其求法是:“以小斜幂并大斜幂减中斜幂,
余半之,自乘于上,以小斜幂乘大斜幂减上,余四约之,为实,一为从隅,开平方
得积.”若把以上这段文字写成公式,即S= 现有△ABC
满足sin A∶sin B∶sin C=2∶3∶ ,且△ABC的面积S△ABC=6 ,则运用上述
公式判断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
2 2 2
2 2 21 c a b[c a ) ].4 2
--(
7 3
A.△ABC周长为10+2
B.△ABC三个内角A,C,B满足A+B=2C
C.△ABC外接圆直径为
D.△ABC中线CD的长为3
7
4 21
3
2
【解析】选ABC.由正弦定理可得:a∶b∶c=2∶3∶ ,
设a=2m,b=3m,c= m(m>0),
所以S=
解得:m=2,
所以△ABC的周长为a+b+c=4+6+2 =10+2 ,A正确;
由余弦定理得:cos C=
所以C= ,因为A+B+C=π,
7
7
2 2 2
2 2 2 21 7m 4m 9m 3 3[7m 4m ) ] m 6 34 2 2
--( ,
77
2 2 2a b c 16 36 28 1
2ab 2 4 6 2
- - ,
3
所以A+B= ,即A+B=2C,B正确;
由正弦定理知外接圆直径为2R= C正确;
由中线定理得a2+b2= c2+2CD2,
即CD2= × =19,
所以CD= ,D错误.
【光速解题】本题B中可以直接令a=2,b=3,c= ,从而可快速判断.
2
3
c 2 7 4 21
sin C 3sin 3
,
1
2
1
2
1(16 36 28)2
-
19
7
三、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7.如图,一栋建筑物AB高(30-10 )m,在该建筑物的正东方向有一个通信塔CD.
在它们之间的地面M点(B,M,D三点共线)测得对楼顶A、塔顶C的仰角分别是15°
和60°,在楼顶A处测得对塔顶C的仰角为30°,则通信塔CD的高为 m.
3
【解析】由题意可知∠CAM=45°,∠AMC=105°,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ACM=30°.
在Rt△ABM中,sin∠AMB= ⇒AM= .
在△ACM中,由正弦定理可知:
所以CM=
在Rt△DCM中,sin∠CMD= ,所以CD=CM·sin 60°= =60.
答案:60
AB
AM
AB
sin 15
AM CM
sin ACM sin CAM
,
AM sin 45 AB sin 45 .sin 30 sin 15 sin 30
CD
CM
AB sin 45 sin 60sin 15 sin 30
【补偿训练】
如图,为了测量山坡上灯塔CD的高度,某人从高为h=40的楼AB的底部A处
和楼顶B处分别测得仰角为β=60°,α=30°,若山坡高为a=32,则灯塔高度
是 .
【解析】如图,BN⊥DC于N,DC延长线交地面于M,
则DN=BNtan α,DM=AMtan β,而BN=AM,所以BNtan β-BNtan α=h,
即BN(tan 60°-tan 30°)=40,BN=
所以DC=AMtan 60°-CM=BNtan 60°-32
=20 × -32=28.
答案:28
40 20 3tan 60 tan 30
,-
3 3
8.海洋蓝洞是地球罕见的自然地理现象,被喻为“地球留给人类保留宇宙秘密
的最后遗产”,我国拥有世界上最深的海洋蓝洞,若要测量如图所示的蓝洞的
口径A,B两点间的距离,现在珊瑚群岛上取两点C,D,测得CD=80,∠ADB=135°,
∠BDC=∠DCA=15°,∠ACB=120°,则A,B两点的距离为 .
【解析】由已知,△ACD中,∠ACD=15°,∠ADC=150°,
所以∠DAC=15°,由正弦定理得AC=
△BCD中,∠BDC=15°,∠BCD=135°,
所以∠DBC=30°,由正弦定理,
80sin 150 40 40( 6 2).sin 15 6 2
4
-
CD BC
sin CBD sin BDC
,
CD sin BDC 80 sin 15BC 40( 6 2).1sin CBD
2
所以 -
在△ABC中,由余弦定理AB2=AC2+BC2-2AC·BC·cos∠ACB=1 600(8+4 )+
1 600(8-4 )+2×1600( + )( - )× =1 600×16+1 600×4
=1600×20=32 000,故AB=80 ,
即A,B间的距离为80 .
答案:80
3
3 26 26
1
2
5
5
5
四、解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9.某船在海面A处测得灯塔C在北偏东30°方向,与A相距10 海里,测得灯塔B
在北偏西75°方向,与A相距15 海里,船由A向正北方向航行到D处,测得灯塔
B在南偏西60°方向,这时灯塔C与D相距多少海里?C在D的什么方向?
3
6
【解析】作AE⊥BD于E,CF⊥AD于F,
由题意得AB=15 海里,AC=10 海里,
∠BAD=75°,∠ADB=60°,则∠B=45°,
所以AE= AB=15 海里,
因为∠ADB=60°,所以∠DAE=30°,所以AD=30海里.
因为∠DAC=30°,AC=10 海里,
36
2
2 3
3
所以CF= AC=5 海里,AF=15海里,
所以DF=15海里,又FC=5 海里,
所以CD= =10 海里,
则∠CDF=30°,所以灯塔C与D相距10 海里,C在D南偏东30°方向.
3
1
2
3
2 2CF DF 3
3
10.如图,甲船以每小时30 n mile的速度向正北方航行,乙船按固定方向匀
速直线航行,当甲船位于A1处时,乙船位于甲船的北偏西105°方向的B1处,此时
两船相距20 n mile,当甲船航行20分钟到达A2处时,乙船航行到甲船的北偏西
120°方向的B2处,此时两船相距10 n mile,问乙船每小时航行多少海里?
2
2
【解析】如图,连接A1B2,
由题意知,A2B2=10 n mile,A1A2=30 × =10 n mile,
所以A1A2=A2B2.又∠A1A2B2=180°-120°=60°,
所以△A1A2B2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A1B2=A1A2=10 n mile.
由题意知A1B1=20 n mile,∠B1A1B2=105°-60°=45°,
2 2 20
60 2
2
在△A1B2B1中,由余弦定理得B1B22=A1B12+A1B22-2A1B1·A1B2·cos 45°
=202+(10 )2-2×20×10 × =200,所以B1B2=10 n mile.
因此,乙船速度的大小为 ×60=30 (n mile/h).
答:乙船每小时航行30 n mile.
2 2 2
2 2
10 2
20 2
2
【创新迁移】
根据国际海洋安全公约规定:两国军舰正常状况下(联合军演除外)在公海上的
安全距离为20 mile(即距离不得小于20 mile),否则违反了国际海洋安全规定.
如图,在某公海区域有两条相交成60°的直航线XX′,YY′,交点是O,现有两国
的军舰甲,乙分别在OX,OY上的A,B处,起初OA=30 mile,OB=10 mile,后来军舰
甲沿XX′的方向,乙军舰沿Y′Y的方向,同时以40 mile/h的速度航行.
(1)起初两军舰的距离为多少?
(2)试判断这两艘军舰是否会违反国际海洋安全规定?并说明理由.
【解析】(1)连接AB,在△ABO中,
由余弦定理得
AB=
所以,起初两军舰的距离为10 mile.
100 900 2 10 30 cos 60 10 7. -
7
(2)设t小时后,甲、乙两军舰分别运动到C,D,
连接CD,当0 时,CD=
3
4
22
2
(30 40t) 10 40t 2(30 40t) 10 40t cos 60
10 48t 24t 7.
- - -
-
3
4
22
2
(40t 30) 10 40t 2(40t 30) 10 40t cos 120
10 48t 24t 7
- - -
- ,
所以经过t小时后,甲、乙两军舰距离CD= .
因为CD=
又t>0,所以当t= 时,甲、乙两军舰距离最小为20 mile.
又20≥20,所以甲、乙这两艘军舰不会违反国际海洋安全规定.
210 48t 24t 7t-
2 2110 48t 24t 7 10 48(t ) 44
- - ,
1
4
【补偿训练】
为保障高考的公平性,高考时每个考点都要安装手机屏蔽仪,要求在考点
周围1千米处不能收到手机信号,检查员抽查某市一考点,在考点正西 千米
有一条北偏东60°方向的公路,在此处检查员用手机接通电话,以每小时12千
米的速度沿公路行驶,问最长需要多少分钟检查员开始收不到信号,并至少持
续多长时间该考点才算合格?
3
【解析】如图所示,考点为A,检查开始处为B.
设检查员行驶到公路上C,D两点之间时收不到信号,
即公路上C,D两点到考点的距离均为1千米.
在△ABC中,AB= 千米,AC=1千米,∠ABC=30°,
由正弦定理得sin∠ACB=
所以∠ACB=120°(∠ACB=60°不合题意),
3
sin 30 3ABAC 2
,
所以∠BAC=30°,所以BC=AC=1千米.
在△ACD中,AC=AD=1千米,∠ACD=60°,
所以△ACD为等边三角形,所以CD=1千米.
因为 ×60=5,
所以在BC上需5分钟,CD上需5分钟.
所以最长需要5分钟检查员开始收不到信号,并持续至少5分钟才算合格.
BC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