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7.89 KB
  • 2021-06-15 发布

河北省九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 理科数学(解析版)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河北省九校 2019 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 理科数学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已知复数 z 满足( 1) 2ii z   (i 是虚数单位),则 z 的共轭复数是( ) A.i 1 B.1 i C.1 2i D.1 i 1.答案:B 解析: 22i 2i(i 1) 2i(i 1) i i 1 i, 1 ii 1 (i 1)(i 1) 2z z               . 2.已知集合 2{ | 2}, { | 0}M x x N x x x     ,则下列正确的是( ) A. RM N  B. R RM N  C. R RN M  D. M N M 2.答案:B 解析: 2{ | 0} { | 0 1}N x x x x x      ,所以 { | 0R ≤N x x 或 1}≥x ,所以 R RM N  . 3.已知向量 (1, ), (3, 2)a m b    ,且 a b b    ,则 m  ( ) A. 8 B. 6 C.6 D.8 3.答案:D 解析:因为 (1, ), (3, 2)a m b    ,所以 (4, 2)a b m    ,又 a b b    , 所以  3 4 ( 2)( 2) 0a b b m          ,解得 8m  . 4.圆C 的半径为 2,圆心在 x 轴的正半轴上,直线3 4 4 0x y   与圆C 相切,则圆C 的方程为( ) A. 2 2 2 3 0x y x    B. 2 2 4 0x y x   C. 2 2 4 0x y x   D. 2 2 2 3 0x y x    4.答案:C 解析:由题意设所求圆的方程为 2 2( ) 4 ( 0)x m y m    ,则 3 4 25 m   ,解得 2m  或 14 3m   (舍 去),故所求圆的方程为 2 2( 2) 4x y   ,即 2 2 4 0x y x   . 5.如图,矩形的长为 6,宽为 4,在矩形内随机撒 300 颗黄豆,数得落在椭圆外的黄豆数为 96,以此试验 数据为依据可估计出椭圆的面积为( ) A.16.32 B.15.32 C.8.68 D.7.68 5.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估计椭圆的面积为 961 6 4 16.32300        . 6.函数 3 2lny x xx   的单调递减区间是( ) A.( 3,1) B.(0,1) C.( 1,3) D.(0,3) 6.答案:B 解析:定义域为(0, ) ,令 2 2 2 2 3 2 2 3 ( 3)( 1)1 0x x x xy x x x x           ,得0 1x  . 7.将偶函数 ( ) sin(3 ) (0 )  f x x    的图象向右平移 12  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曲线的对称中心为 ( ) A. ,0 ( )3 4 Z k k     B. ,0 ( )3 12 Z k k     C. ,0 ( )3 6 Z k k     D. 7 ,0 ( )3 36 Z k k     7.答案:A 解析:因为函数 ( ) sin(3 )f x x  为偶函数且 0    ,所以 2   , ( )f x 的图象向右平移 12  个单 位长度后得到 ( ) sin 3 sin 312 2 4   g x x x                 ,令3 ,4 Z  x k k    , 得 ,3 4 Z kx k   ,所以曲线 ( )y g x 的对称中心为 ,0 ( )3 4 Z k k     . 8.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 如果输入的 , ,a b k 分别为 1,2,4, 输出的 15 8M  ,那么判断框中应填入的条件为( ) A. n k B. ≥n k C. 1n k  D. 1≥n k  开始 输入a,b,k 1n  1M a b  a b b M 1n n  输出M 结束 是 否 8.答案:A 解析: 1 3 3 2 8 3 81, 2, 4, 1 1 , 2, , 2 2 , , , 32 2 2 3 3 2 3a b k n M a b n M a b n                  3 3 15 8 15, , , 42 8 8 3 8M a b n        结束循环,输出 15 8M  ,此时 4n  ,而输入的 4k  , 故结合选项知,判断框应填入 n k . 9.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将于 2021 年在陕西举办,为宣传地方特色,某电视台派出 3 名男记者和 2 名女记 者到民间进行采访报导.工作过程中的任务划分为:“负重扛机”,“对象采访”,“文稿编写”,“编制剪辑” 四项工作,每项工作至少一人参加,但 2 名女记者不参加“负重扛机”工作,则不同的安排方案书共有( ) A.150 B.126 C.90 D.54 9.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负重扛机”可由 1 名男记者或 2 名男记者参加,当由 1 名男记者参加“负重扛机”工 作时,有 1 3C 种方法,剩余 2 男 2 女记者可分为 3 组参加其余三项工作,共有 2 3 4 3C A 种方法,故由 1 名男记 者参加“负重扛机”工作时,共有 1 2 3 3 4 3 108C C A  种方法; 当由 2 名男记者参加“负重扛机”工作时,剩余 1 男 2 女 3 名记者各参加一项工作,有 2 3 3 3 18C A  种方 法.故满足题意的不同安排方案数共有108 18 126  种. 10.若函数 ( ) xf x kx x e   有两个正实数零点,则 k 的取值范围是( ) A.(0, ) B. 10, e      C.(0,1) D.(0, )e 10.答案:C 解析:令 ( ) 0xf x kx x e    ,得 xkx x e  , 当 0x  时, 11 x x x ek x xe    ,令 1( ) 1 xg x xe  ,则 2 1( ) 0x xg x x e    ,所以 ( )g x 在(0, ) 上单 调递增,且当 0x  时, ( )g x   ;当 x   时, ( ) 1g x  ,作出 ( )y g x 的图象如图所示, 由题意知,直线 y k 与 ( )y g x 的图象有两个交点,所以0 1k  . 1 O 11.已知点 ( ,0) ( 0)F c c  是双曲线 2 2 2 2 1( 0, 0)x y a ba b    的左焦点,过 F 且平行于双曲线渐近线的 直线与圆 2 2 2x y c  交于点 F 和另一个点 P ,且点 P 在抛物线 2 4y cx 上,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是 ( ) A. 5 B. 3 5 2  C. 5 1 2  D. 5 1 2  11.答案:C 解析:如图,由 2 2 2x y c  及 2 4y cx 及题意可取 (( 5 2) , 2 5 2 )P c c  ,又点 P 在过 F 与渐近线 平行的直线 ( )by x ca  上,所以 2 5 2 [( 5 2) ]bc c ca    , 2 5 2 5 1 b a    , 2 2 2 2 2 2 2 2 4( 5 2) 5 1 5 11 1 ,2 26 2 5 c a b be ea a a               . 12.已知三棱柱 1 1 1ABC A B C 的所有顶点都在球O 的球面上,该三棱柱的五个面所在平面截球面所得圆 的大小相同,若球O 的表面积为 20 ,则三棱柱的体积为( ) A.6 3 B.12 C.12 3 D.18 12.答案:A 解析:设球O 的半径为 R ,则由 24 20R  ,得 2 5R  ,设正三棱柱的高为 h ,底面边长为 a ,五个面 截球所得小圆半径均相等,设为 r ,则 2 2 24r a h  , 3 3r a ,所以 2 23a h , 又 2 2 2 2 2 2 2 2 5 52 3 4 4 4 h a h h hR r h           ,可得 2h  ,所以 2 12a  , 所以三棱柱的体积 23 3 12 2 6 34 4V a h     二、填空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3.已知点 (sin 35 , cos35 )P   为角 终边上一点,若0 360≤   ,则  . P F O 13.答案:55 解析:由题意知cos sin 35 cos55 , sin cos35 sin 55         ,点 P 在第一象限, 55   . 14.已知两条不同的直线 ,m n ,两个不重合的平面 ,  ,给出下面五个命题: ① // ,  m n m n   ; ② // , , //   m n m n   ; ③ // , // // m n m n ; ④ , //   m m   ; ⑤ // , // ,   m n m n  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 14.答案:①④⑤ 解析:命题①,显然正确;命题②, ,m n 可能为异面,故②为假命题; 命题③,可能 n  ,故③为假命题;命题④由线面垂直、线面平行的性质以及面面垂直的判定知④为真 命题;命题⑤,由 // ,m n m  ,得 n  ,又 //  ,所以 n  ,故⑤为真命题. 综上,正确的命题为①④⑤. 15.学校艺术节对同一类的 A,B,C,D 四项参赛作品只评一项一等奖,在评奖揭晓前,甲、乙、丙、丁 四位同学对这四项参赛作品预测如下, 甲说:“是 C 或 D 作品获得一等奖”; 乙说:“B 作品获得一等奖” 丙说:“A,D 两项作品未获得一等奖”; 丁说:“是 C 作品获得一等奖” . 若这四位同学中只有两位说的话是对的,则获得一等奖的作品是 . 15.答案:B 解析:若获得一等奖的是 A,则甲、乙、丙、丁四位同学说的话都是错; 若获得一等奖的是 B,则乙、丙两位同学说的对,符合题意; 若获得一等奖的是 C,则甲、丙、丁三位同学说的都对; 若获得一等奖的是 D,则只有甲同学说的话对.故获得一等奖的作品是 B. 16.已知 ABC△ 中, 2 , 7sin 4sinB A A C  ,则cos A  . 16.答案: 11 4 解析:在 ABC△ 中,由7sin 4sinA C 及正弦定理可得7 4a c ,即 7 4c a , 因为 2B A ,所以sin sin 2 2sin cosB A A A  ,结合正弦定理得 sincos 2sin 2 B bA A a  , 又 2 2 2 2 2 2 249 7 49 32 cos 216 4 2 16 4 ba b c bc A b a b a a ba          , 2 211 11,4 2b a b a   , 11cos 2 4 bA a   . 三、解答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第 17~21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 生都必须作答.第 22、23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60 分. 17.(本小题满分 12 分) 已知{ }na 是各项都为正数的数列,其前 n 项和为 nS ,且 nS 为 na 与 1 na 的等差中项. (1)求数列{ }na 的通项公式; (2)设 ( 1)n n n b a  ,求{ }nb 的前 n 项和 nT . 17.解析:(1)由题意知, 12 n n n S a a  ,即 22 1n n nS a a  , ① 当 1n  时,由①式可得 1 1S  ; 当 2n≥ 时, 1n n na S S   ,代入①式,得 2 1 12 ( ) ( ) 1n n n n nS S S S S     , 整理得 2 2 1 1n nS S   ,所以数列 2{ }nS 是首项为 1,公差为 1 的等差数列, 2 1 1nS n n    . 因为{ }na 各项均为正数,所以 nS n ,………………………………………………………………4 分 所以 1 1 ( 2)n n na S S n n n     ≥ ,又 1 1 1a S  也符合上式, 1na n n    ……6 分 (2) ( 1) ( 1) ( 1) ( 1) 1 n n n n n b n na n n          , 当 n 为奇数时, 1 ( 2 1) ( 3 2) ( 1 2) ( 1)nT n n n n n                ; 当 n 为偶数时, 1 ( 2 1) ( 3 2) ( 1 2) ( 1)nT n n n n n               . 所以{ }nb 的前 n 项和为 ( 1)n nT n  .………………………………………………………………12 分 18.(本小题满分 12 分) 等边三角形 ABC 的边长为 3,点 ,D E 分别是边 ,AB AC 上的点,且满足 1 2 AD CE DB EA  ,如图甲,将 ADE△ 沿 DE 折起到 1A DE△ 的位置,使二面角 1A DE B  为直二面角,连接 1 1,A B AC ,如图乙. (1)求证: BD  平面 1A DE . (2)在线段 BC 上是否存在点 P ,使平面 1PA E 与平面 1A BD 所成的角为 60 ?若存在,求出 PB 的长;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A B C D E E CB D A1 甲 乙 18.解析:(1)因为等边三角形 ABC 的边长为 3,且 1 2 AD CE DB EA  ,所以 1, 2AD AE  , 在 ADE△ 中, 60DAE   ,由余弦定理得 2 2 21 2 2 1 2 cos 60 3DE         , 从而 2 2 2AD DE AE  ,所以 AD DE ,即 BD DE .……………………………………2 分 因为二面角 1A DE B  是直二面角,所以平面 1A DE  平面 BCED , 又平面 1A DE  平面 ,BCDE DE BD DE  ,所以 BD  平面 1A DE .…………………………6 分 (2)存在. 由(1)的证明可知, 1, ,BD DA DE 两两垂直,以 D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 1, ,DB DE DA 所在的直线为 x 轴, y 轴, 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D xyz . 设 2PB a ,作 PH BD 于点 H ,连接 1 1, ,A H A P PE ,则 , 3 , 2BH a PH a DH a    , 所以 1(0,0,0), (0,0,1), (2 , 3 , 0), (0, 3,0)D A P a a E , 所以 1 1(2 , 3 , 1), (0, 3, 1)A P a a A E       , 显然平面 1A BD 的一个法向量为 (0,1,0)m   ,设 ( , , )n x y z 为平面 1PA E 的一个法向量, 由 1 1 (2 ) 3 0 3 0 n A P a x ay z n A E y z                ,得 3 (2 ) 3( 1) 0 z y a x a y       , 取 2y a  ,则 3( 1)x a  , 3( 2)z a  , ( 3( 1), 2, 3( 2))n a a a     ,……8 分 所以 2 2 2 2 2 2 2 1cos 60 cos , 23( 1) ( 2) 3( 2) 3( 1) 4( 2) m n a am n m n a a a a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2 23( 1) 4( 2) 4( 2)a a a      ,解得 1a  . 所以存在点 P ,且 2PB  ,使平面 1PA E 与平面 1A BD 所成的角为60 .…………………………12 分 E CB D A1 x y z P 19.(本小题满分 12 分) 已知椭圆 2 2 2 2: 1( 0)x yE a ba b    的离心率为 2 2 ,点 (0,1)P 在短轴CD 上,且 1PC PD     . (1)求椭圆 E 的方程; (2)过点 P 的直线l 与椭圆 E 交于 ,A B 两点,若 1 2PB AP   ,求直线l 的方程. 19.(1)由题意知, 2 2 ce a  ,得 2 2a c b  ,不妨取 (0, ), (0, )C b D b ,则 2 2( 1)( 1) 1 1, 2, 2PC PD b b b b a               , 所以椭圆 E 的方程为 2 2 14 2 x y  .……………………………………………………………………4 分 (2)当直线l 的斜率不存在时, 1(0, 2 1), (0, 2 1), 2PB AP PB AP         ,不符合题意.…6 分 当直线l 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l 的方程为 1y kx  ,设 1 1 2 2( , ), ( , )A x y B x y . 联立方程得 2 2 14 2 1 x y y kx       ,整理得 2 2(1 2 ) 4 2 0k x kx    ,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 1 2 1 22 2 4 2,1 2 1 2 kx x x xk k      ,……………………………………8 分 由 1 2PB AP   ,得 2 2 1 1 2 1 1 1( , 1) ( ,1 ),2 2x y x y x x       , 2 1 12 2 8 4,1 2 1 2 k kx xk k     ,解得 2 1 14,14 14k k    , 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 14 114y x   .……………………………………………………………………12 分 20.(本小题满分 12 分) 已知某种植物种子每粒成功发芽的概率都为 1 3 ,某植物研究所分三个小组分别独立进行该种子的发芽试 验,每次试验种一粒种子,每次试验结果相互独立.假定某次试验种子发芽则称该次试验是成功的,如果 种子没有发芽,则称该次试验是失败的. (1)第一小组做了四次试验,求该小组恰有两次失败的概率; (2)第二小组做了四次试验,设试验成功与失败的次数的差的绝对值为 X,求 X 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 (3)第三小组进行试验,到成功了四次为止,在第四次成功之前共有三次失败的前提下,求恰有两次连 续失败的概率. 20.解析:(1)该小组恰有两次失败的概率 2 2 2 4 1 2 24 8 3 3 81 27P C             .…………………………3 分 (2)由题意可知 X 的取值集合为{0,2,4}, 则 2 2 2 4 1 2 24 8( 0) 3 3 81 27P X C              , 3 3 1 3 4 4 1 2 1 2 32 8 40( 2) 3 3 3 3 81 81P X C C                   , 4 42 1 16 1 17( 4) 3 3 81 81P X               .………………………………………………………………7 分 故 X 的分布列为: X 0 2 4 P 8 27 40 81 17 81 8 40 17 148( ) 0 2 427 81 81 81E X        ,即所求的数学期望为148 81 .………………………………9 分 (3)由题意可知,在第四次成功之前共有三次失败的前提下,共有 3 6 20C  (个)基本事件,而满足恰 有两次连续失败的基本事件共有 2 4 12A  (个),从而由古典概型可得所求概率 12 3 20 5P   .……12 分 21.(本小题满分 12 分) 已知函数 2( ) xf x xe x ax b    ,曲线 ( )y f x 在点(0, (0))f 处的切线方程为 4 2 3 0x y   . (1)求 ,a b 的值; (2)证明: ( ) lnf x x . 21.解析:(1) ( ) ( 1) 2xf x x e a a     ,由题意知 (0) 1 2 3(0) 2 f a f b        , 解得 31, 2a b   .…………………………………………………………………………………………4 分 (2)由(1)知 2 3( ) 2 xf x xe x x    ,设 2( ) lnxh x xe x x x    ,则只需证明 3( ) 2h x  . 21 2 1 ( 1)(2 1) 1( ) ( 1) 2 1 ( 1) ( 1) ( 1) 2x x x xx x x xh x x e x x e x e x ex x x 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设 1( ) 2xg x e x   ,则 2 1( ) 0, ( )xg x e g xx      在(0, ) 上单调递增. 11 341 12 4 0, 2 3 04 3g e g e                  ,存在 0 1 1,4 3x     ,使得 0 0 0 1( ) 2 0xg x e x    , 且当 0(0, )x x 时, ( ) 0, ( ) 0, ( )g x h x h x  单调递减, 当 0( , )x x  时, ( ) 0, ( ) 0, ( )g x h x h x  单调递增, 0 2 min 0 0 0 0 0( ) ( ) lnxh x h x x e x x x      ,由 0 0 12 0xe x   ,得 0 0 1 2xe x  , 2 2 0 0 0 0 0 0 0 0 0 1( ) 2 ln 1 lnh x x x x x x x xx               .……………………………………9 分 设 2 1 1( ) 1 ln , ,4 3x x x x x         ,则 1 (2 1)( 1)( ) 2 1 x xx x x x       , 所以当 1 1,4 3x     时, ( ) 0, ( )x x   在 1 1,4 3      上单调递减, 2 0 0 1 1 1 1 7 3( ) ( ) 1 ln ln 33 3 3 3 9 2h x x                     , 因此 3( ) 2h x  ,即 ( ) lnf x x .………………………………………………………………………12 分 (二)选考题:共 10 分.请考生在第 22、23 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作的第一题计分. 22.【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本小题满分 10 分) 在直角坐标系中,以原点为极点, 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已知曲线 2: sin 2 cos  C a ( 0)a  ,过点 ( 2, 4)P   的直线 22 2: 24 2 x t l y t         (t 为参数)与曲线C 相交于 ,M N 两点. (1)求曲线C 的直角坐标方程和直线l 的普通方程; (2)若 , ,PM MN PN 成等比数列,求实数 a 的值. 22.解析:(1)由 2sin 2 cosa   ,得 2 2sin 2 cosa    ,由 cos , sinx y     , 得曲线C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2 2 ( 0)y ax a  ,……………………………………………………3 分 由 22 2 24 2 x t y t         (t 为参数),消去参数t 得直线l 的普通方程为 2 0x y   .…………………5 分 (2)将 22 2 24 2 x t y t         (t 为参数)代入 2 2y ax ,整理得 2 2 2(4 ) 8(4 ) 0t a t a     .……7 分 设 ,M N 两点对应的参数分别为 1 2,t t ,则 1 2 1 22 2(4 ), 8(4 )t t a t t a     ,………………8 分 由题意知, 2 2 2 1 2 1 2 1 2 1 2, ( ) ( ) 4MN PM PN t t t t t t t t        , 2 1 2 1 2( ) 5t t t t   , 28(4 ) 5 8(4 ), 1a a a       .……………………………………………………………………10 分 23.【选修 4—5:不等式选讲】(本小题满分 10 分) 已知函数 ( ) 2 1 1f x x x    . (1)解不等式 ( ) 2f x  ; (2)记函数 ( ) ( ) ( )g x f x f x   ,若对任意的 Rx ,不等式 1 ( )k g x  恒成立,求实数 k 的取值范 围. 23.解析:(1)依题意得 13 , 2 1( ) 2, 12 3 , 1 x x f x x x x x           ≤ ≥ , 于是得 1 2 3 2 x x     ≤ 或 1 12 2 2 x x       或 1 3 2 x x    ≥ ,解得 2 3x   或 0 1x  或 1x≥ . 故不等式 ( ) 2f x  的解集为 2, (0, )3        .……………………………………………………5 分 (2) ( ) ( ) ( ) 1 1 2 1 2 1 ( 1) ( 1) (2 1) (2 1) 4g x f x f x x x x x x x x x                  ≥ 当且仅当 ( 1)( 1) 0 (2 1)(2 1) x x x x      ≤ ≤0 ,即 1 1,2 2x      时取等号, 若对任意的 Rx ,不等式 1 ( )k g x  恒成立,则 min1 ( ) 4k g x   ,所以 4 1 4k    , 解得 3 5k   ,即实数 k 的取值范围为 ( 3, 5) .……………………………………………………10 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