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 MB
- 2021-06-1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2020学年浙江省杭州八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数学试题
一、单选题
1.在中,a、b、c分别是角A、B、C所对的边,已知,,,则边长( )
A. B. C. D.
【答案】B
【解析】由已知利用正弦定理即可求解.
【详解】
解:,,,
由正弦定理,可得.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正弦定理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2.等比数列中,已知,,则( )
A.3 B.7 C.8 D.9
【答案】D
【解析】根据等比中项的性质,即可得到所求.
【详解】
解:依题意,数列为等比数列,
所以,即,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比中项的性质,主要考查对等比数列性质的应用能力,属于基础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时,
B.当时,
C.当时,的最小值为2
D.当时,无最大值
【答案】A
【解析】当时,由基本不等式可得,,当时,,当时,由对勾函数的单调性可知,在上单调递增,当时,函数单调递增,故当时函数取得最大值,从而可求.
【详解】
解:当时,由基本不等式可得,,当且仅当即时取等号;故A正确;
当时,,故B错误;
当时,由对勾函数的单调性可知,在上单调递增,故当时,函数取得最小值,故C错误;
当时,函数单调递增,故当时函数取得最大值0,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基本不等式在最值求解中的应用,及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解函数的最值,属于基础试题.
4.关于x的不等式的解集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根据,可得或,然后解出不等式即可.
【详解】
解:.
,或,
或,
不等式的解集为或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考查了分类讨论思想和计算能力,属基础题.
5.下列命题中为假命题的是( )
A.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B.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C.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D.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答案】B
【解析】根据平行公理,平行线的定义,以及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即可求解.
【详解】
解:由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得,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故A正确;
这三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方可,故B错误;
由平行公理可得,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故C正确;
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根据平行公理知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空间线面和线线、面面的位置关系的判断,考查平行和垂直的判断和性质,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属于基础题.
6.若直线l过点且在两条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则直线l的斜率k是( )
A.或 B.或
C. D.或
【答案】A
【解析】通过分类讨论,利用斜率计算公式即可得出.
【详解】
解:直线l经过原点时,可得斜率.
直线不经过原点时,直线l过点且在两条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
经过点,.
.
综上可得:直线l的斜率或3.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斜率计算公式、分类讨论方法,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7.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前n项和为,若,,,则当取得最大值时,( )
A.7 B.8 C.7和8 D.15
【答案】C
【解析】根据,可得,进而根据已知条件可得当取得最大值时n的值
【详解】
解:依题意,,即,
,
又数列中,,,
所以数列的前7项大于0,
所以当取得最大值时,或,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差数列的单调性,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考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8.如图,在正四面体ABCD中(棱长均相等的四面体叫做正四面体),M是线段BC的中点,P是线段AM上的动点,则直线DP和BC所成角的大小( )
A.90o B.60o
C.45o D.与P的位置有关
【答案】A
【解析】连接DM,可以证到BC⊥DM,BC⊥PM,从而证到BC⊥平面DMP,所以BC⊥DP,就可以知道所成角为90度.
【详解】
连接DM.∵四面体是正四面体,M是BC的中点.
∴△DBC是等边三角形、△ABC是底边为BC的等腰三角形,∴BC⊥DM,BC⊥PM.
∵DM⊂平面DMP,PM⊂平面DMP,DM∩PM=M.
∴BC⊥平面DMP,DP⊂平面DMP,
∴BC⊥DP.∴直线DP与BC所成角为90°,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异面直线所成角,考查线面垂直的转化,考查推理能力与想象能力,属于简单题目.
9.设a、b、c分别为中、、对边的边长,则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
A.平行 B.重合 C.相交但不垂直 D.垂直
【答案】D
【解析】由相互垂直的直线斜率之间关系、正弦定理即可判断出位置关系.
【详解】
解:,由正弦定理可知恒成立.
直线与直线垂直.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相互垂直的直线斜率之间关系、正弦定理,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10.平行四边形ABCD中,,,将绕直线BD旋转至与面BCD重合,在旋转过程中不包括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有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利用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间的位置关系直接求解.
【详解】
解:在A中,,不可能,若,
则AB与CD共面,
在旋转过程中不可能共面.故A错误;
在B中,,,,
有可能.故B正确;
在C中,,,
,,
,但此时是终止位置,不正确.
在D中,如图,在旋转过程中,
点A在平面BCD上的投影的轨迹即为线段AE,
,
,
在旋转过程中AC与BD的夹角钝角部分会越来越大,
选项不可能.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命题真假的判断,考查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间的位置关系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是中档题.
二、填空题
11.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则______,前2019项和______.
【答案】
【解析】直接利用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出结果,进一步利用裂项相消法求出数列的和.
【详解】
解:数列的通项公式,
所以.
所以.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要点: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应用,裂项相消法在数列求和中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转换能力及思维能力,属于基础题型.
12.已知各个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3、4、5,则这个球的半径为______,球的表面积为______.
【答案】
【解析】直接利用长方体和外接球体之间的关系建立关系式,进一步求出半径和球的表面积.
【详解】
解:个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3、4、5,则
该球体为长方体的外接球体,
设球的半径为r,则,解得,
故球的表面积为.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要点:长方体和外接球体的关系,球体的表面积公式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转换能力及思维能力,属于基础题型.
13.一个锥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此几何体的侧面积为______,体积为______.
【答案】80 64
【解析】
由三视图还原原几何体,可知该几何体为正四棱锥,底面边长为8,斜高为5,再由侧面积与体积公式求解.
【详解】
解:由三视图还原原几何体如图,
可知该几何体为正四棱锥,底面边长为8,斜高为5,
则此几何体的侧面积为;
体积.
故答案为:80;64.
【点睛】
本题考查由三视图求面积、体积,关键是由三视图还原原几何体,是中档题.
14.在中,已知,,,M是BC的中点,则______.
【答案】
【解析】先由余弦定理求出cosC;再利用中点的定义和余弦定理,即可求出中线AM的长.
【详解】
解:由题中,,,
所以由余弦定理得,
.
如图所示,
是BC的中点,
,
,
即中线AM的长为.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余弦定理,考查了计算能力和转化思想,属于中档题.
15.已知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为2,则______.
【答案】22或
【解析】根据两直线平行求出a的值,再根据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列方程求出b的值.
【详解】
解:两条平行直线:,:,
则,解得;
所以直线:,:;
则两平行线间的距离为,
解得或.
故答案为:22或.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和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计算问题,是基础题.
16.记y,表示x、y、z中的最小值.已知,,则的最大值为______.
【答案】
【解析】通过的分类讨论,结合不等式的缩放和基本不等式可求解.
【详解】
解:设 ,则
①时,;
②时,,∴;
③,,
若,,
若,,
∴;
④时,,
若时,,
若时,,
∴;
⑤时,,
∴
综上:的最大值为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新定义的理解和运用,考查分类讨论思想方法,以及不等式的性质,是一道中档题.
三、解答题
17.在中,a、b、c分别是角A、B、C所对的边,且.
Ⅰ求证:角B、A、C成等差数列;
Ⅱ若,求a的最小值.
【答案】(I)证明见解析 (II)
【解析】Ⅰ直接利用余弦定理的应用求出结果.
Ⅱ利用余弦定理和基本不等式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应用求出结果.
【详解】
Ⅰ证明:在中,a、b、c分别是角A、B、C所对的边,且.
整理得,由于,
所以,
所以,
所以角B、A、C成等差数列.
Ⅱ解:由于,所以,
所以,
所以,解得
【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要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基本不等式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转换能力及思维能力,属于基础题型.
18.已知集合,集合.
Ⅰ求A;
Ⅱ若,求a的取值范围.
【答案】(I),(II).
【解析】Ⅰ由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性质能求出集合A.
Ⅱ由集合,由此利用分类讨论思想能求出a的取值范围.
【详解】
解:Ⅰ集合,
Ⅱ集合.
当,即时,,
,解得.
当,即时,,符合题意,
当,即时,,
,解得.
综上所述,a的取值范围是.
【点睛】
本题考查集合的求法,考查实数的取值范围的求法,考查分类讨论思想、集合性质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是基础题.
1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和直线的交点为P.
Ⅰ直线l经过点P,且直线l与直线垂直,求直线l的方程;
Ⅱ直线m经过点P,且直线m与直线平行,求直线m的方程;
Ⅲ若直线过点P,求的最小值.
【答案】(I),(II) (III) 最小值.
【解析】由题意可求直线l的斜率k,由点斜式方程可求;
可设直线m的方程为,然后由直线m过,代入可求C,进而可求直线方程;
由直线过,可得,然后结合,展开后利用基本不等式即可求解.
【详解】
解:联立方程可得,,即,
由题意可知直线l的斜率,
直线l经过点,
直线l的方程为即,
设直线m的方程为,由于直线m过,
所以即,
直线过,
所以,
即,
,
当且仅当即时取等号,
的最小值.
联立方程可得,,即,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直线系方程的应用及利用基本不等式在求最值中的应用,属于中档题.
20.在四棱锥中,平面ABCD,底面ABCD是直角梯形,,,且,,点E是线段PD的中点.
Ⅰ求证:平面PAB;
Ⅱ求证:平面平面PCD;
Ⅲ当直线PC与平面PAD所成的角大小为时,求线段PA的长.
【答案】(I) 证明见解析 (II) 证明见解析(III).
【解析】Ⅰ取线段PA的中点F,连接EF、BF,得出,四边形BCEF是平行四边形,
即证,得出平面PAB;
Ⅱ由题意得出,,可证平面PAC,从而证明平面平面PCD;
Ⅲ取线段AD中点H,连接CH、PH,可得,,即证平面PAD;得出是直线PC与平面PAD所成的角,从而求得PA的值.
【详解】
Ⅰ证明:取线段PA的中点F,连接EF、BF,
则,且,
所以四边形BCEF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
又平面PAB,平面PAB,
所以平面PAB;
Ⅱ证明:由题意得,,又,
所以;
又平面ABCD,
所以,且,
所以平面PAC,
又平面PCD,
所以平面平面PCD;
Ⅲ解:取线段AD中点H,连接CH、PH,
可得,,且,
所以平面PAD;
所以是直线PC与平面PAD所成的角,
所以;
所以;
又,
所以.
【点睛】
本题考查了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关系应用问题,也考查了推理与计算能力,是中档题.
21.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记为,且满足n、、成等差数列.
Ⅰ求,的值,并证明:数列是等比数列;
Ⅱ证明:.
【答案】(I);见解析 (II) 见解析
【解析】Ⅰ先根据已知条件把1,2代入,即可求出前两项,再根据n、、成等差数列,得到一个新等式,两个相结合即可证明结论.
Ⅱ根据第一问的结论得到数列的通项,对通项进行适当的放缩即可证明.
【详解】
解:Ⅰ由已知n、、成等差数列,可得;
令,可得,令,可得,,;
得:,即;
,;
有,可得.
数列是以2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Ⅱ由Ⅰ,.
.
.
.
.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问题,一般这类题目的难点在于放缩程度的把握,属于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