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1 KB
  • 2021-10-15 发布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的思考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比较阅读 思考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 界上的一切的。”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需要学习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比较阅读是 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归纳了几种较易把握的比较阅读的方法。 一、沉入语言,细细推敲词语 1.替换比较中领略词语运用的适切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从词语含义的差异上感受在同一个语境中不同词语所具有 的不同表达效果,让学生通过替换比较,体会作者在用词上的独具匠心。如学习《卖火柴的 小女孩》一文,比较“一根”与“一把”的表达效果。学生经过讨论很快明白作者的用意:小女 孩之所以擦燃一整把火柴,是极度渴望留住这世上唯一疼她的奶奶,反映了她多次失望后孤 注一掷的心情,是表现绝望的绝佳描写。 2.增减比较中知晓词语运用的准确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同一语句在去掉某一词语前和去掉某一词语后的比较 阅读来品味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如有学生在读《记金华的双龙洞》时,将“眼前昏暗了,可 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读成了“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 右和上方的山石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教师可让学生讨论去掉“似乎”一词后意思有什么区别, 让学生明白这只是作者的错觉,如果去掉这个词语,就变成真的了。 3.褒贬比较中品味词语运用的独创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从词语的褒贬等感情色彩上领会作者在课文语言运用中的 妙处,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课文《珍珠鸟》中,“起先,这小家伙只 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 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神气十足”本身是个贬义词,但用在这里却刚好表现 出小鸟的生气勃勃。 4.词义比较中理解词语运用的情景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根据语句中词语的本义,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引申、 比喻等相关联的理解,体会作者在文中运用语言的技巧能力,感受语言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 如《七律·长征》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暖”“寒”就要从句子中去体 会,不能照本意去理解。 二、由内而外,潜心品读句子 1.从修辞比较中感受语句的意境 指导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体会和感悟作者在语句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可以提高 学生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造句水平。如《我 的战友邱少云》中“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 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一句,这里把邱少云比喻成“千斤巨石”,突出了战友对 英雄的钦佩。 2.从句式比较的角度揣摩语句的情感 指导学生通过对特定语句中句子的语气或句式的理解,来体会语言运用的优美。如《忆 江南》中的最后一句可让学生换成陈述句表达。讨论之后,学生觉得不要说诗人自己,小学 教育教学论文范文就连欣赏佳作的后人都难免会产生欲去江南一睹为快的想法,其作用不言 自明。 3.从标点比较的角度斟酌语句的核心点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能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理解书面语 言。教师要将标点符号的表达作用让学生来解读,尤其是一些比较特殊的标点符号,更不能 忽视。如《草原》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 子——河!”《小学语文课时特训》上就有这么一问:句子中这样的表达方式体现了什么? 建议学生先谈谈这里的标点有什么特殊之处。“河”的前面有破折号后面又有感叹号,作者想 表达什么?学生思考后茅塞顿开,原来作者在表达他见到河之后的满心喜悦——草原的心脏 就是河。 三、把握结构,用心研读段落 1.语段的内容对比中激发探究的兴趣 许多文章的前后段落存在很大的起伏穿插,这些内容的强烈反差容易构成比较。如《草 船借箭》的首尾就存在着很好的可比性,对比可引发学生的兴趣。 2.语段的详略对比中把握文章的重点 作者在安排文章的详略时都有自己的考虑,其目的无非是突出文章的主题而又不落俗 套。笔者印象最深的是原来教过的郑振铎的《劳动的开端》,文章写了两次挑煤的经历,第 一次没有成功但写了近三十个自然段,第二次成功了但只有短短一个自然段。其用意在于突 出挑煤的艰辛。 3.语段的形式对比中领悟文章的中心 有的文章的不同段落表达形式反差很大,内容也不一致。 有些写人的文章前面采用的往往是概括介绍,到后面就会出现事例介绍,其详略程度也 相同。有些文章前面有意地抑,到后面则充分地扬。此类文章适合对前后段落作表达形式的 比较。如《特殊的葬礼》,教师可补充资料,播放视频。在反复的比较阅读中,学生深切体 会到塞特凯达斯瀑布现在的虚弱与无奈以及人们的心痛与遗憾。 四、关注个性,快速浏览群文 1.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之比中感受作者的丰厚历程 名家名作因其规范、精彩而特别值得小学生阅读。借助比较阅读,我们可以异中求同、 管中窥豹,了解该作家的文学创作风格乃至个人的思想性格,从而帮助我们在对教材理解上 更加准确、深入,达到更高的层次。如在老舍先生的《猫》中,我们可以感悟到他对猫的百 般怜爱;在他的《养花》中,我们又可以感受到老舍在养花过程中的丰富情感与收获。“老 舍更爱花,还是更爱猫?”将两篇文章放到一起细细品读,就会发现:老舍的生活中充满平 凡而又高雅的情趣,他既爱猫,又爱养花;他经历坎坷,又有腿疾,可他始终那么热爱生活, 对所有的生命充满爱心,对自然界的一切充满敬畏与珍惜,而这种高尚的情感正是这两篇作 品的灵魂。不经比较阅读,是难以有此深刻感悟的;而这种感悟,又会在老舍的其他作品如 《趵突泉》《草原》《林海》中得到进一步印证。 2.同一作品的不同版本之比中体会编者的匠心独运 很多文章在进入我们的课本前编者都作过改动,这中间有很多修改成功的例子。如萧红 的《火烧云》原来是这样的:“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红堂堂的了,一会金洞洞的 了,一会半紫半黄的,一会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大黄梨、紫茄子,这些颜色天空上边都 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的,见也未曾见过的,诸多种的颜色。”改动后的“红彤彤”“金灿灿” 读起来较为响亮顺口,适合学生理解。“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样出现,能让学生更容易 找到色彩词语的合成规律。 3.同一主题的不同特色之比中领略作者的创作个性 经常性地选择一些相同题材或相近文体的文章进行“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的比较品 读,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还能学习到风格各异的语言表现风格。如“走近鲁 迅”单元,虽然写的是同一个人物,但描写手法、表现形式却存在很多区别,适合进行比较 阅读。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比较阅读,对引导学生感受语言形式,触摸文字内涵,最终打通阅 读和写作间的通道富有特殊意义。它由点到线的转化,有助于突破重点、难点;由点到面的 扩散,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鉴赏力的提高;由浅入深的强化,有助于知识的归类和积累; “学”一反三的比较,有助于学生形成批判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