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00 KB
  • 2021-10-15 发布

2020年关于档案的理论文章五篇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年关于档案的理论文章五篇 ‎【篇一】‎ ‎**省**市紧紧围绕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加大基础设施、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安居工程,加快道路管网建设,大量重点建设工程随之而起。城市重点建设工程竣工档案是建设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竣工档案与建设工程质量更是相辅相成,如何加强城市重点建设工程竣工档案的收集与管理,更好地提高建设工程的管理水平,是城建档案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实际工作中,城市重点建设工程竣工档案的收集和管理是我们的一个难题,其中出现的问题也不少。通过对部分重点建设项目建设全过程的跟踪调研,我们发现了问题所在,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有效的管理措施,以保证城市重点建设工程竣工档案真正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体现重要的历史和社会价值。‎ 一、城市重点建设工程竣工档案接收归档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城市重点建设工程竣工档案认识不足。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五方责任主体普遍存在“重建轻档”思想,对城建档案法律、法规缺乏较高认识,意识不到工程档案与工程质量的重要关系,因而未健全相应的工程档案管理体制。‎ ‎(二)城市重点建设工程竣工档案管理滞后。城市重点建设工程大部分是带有政府目标考核性质或关系重大民生的建设工程,工程建设周期紧,建设单位在建设任务重的情况下,基本上是先进入建设程序,相应的工程档案管理体制并未同时建立,没有设置专门部门或专人负责建设过程中工程档案的收集,工程建设与档案记录严重不同步,也未与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及时对接,城建档案管理部门也不能及时跟进工程档案的监督指导。‎ ‎(三)城市重点建设工程竣工档案质量问题。客观地讲,重点建设工程规模较大,分部分项多,产生档案的部门多,且内容复杂。由于建设单位不重视档案的归档整理,没有安排专人来负责协调配合,容易造成档案零散,签证手续不全,档案记录不同步等问题,更谈不上集中整理归档;同时,在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城建档案部门的专业指导和监督,势必造成竣工后整个工程档案不完整、系统,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项目建设管理过程。‎ ‎(四)不能及时移交城建档案管理部门。一方面,由于项目建设单位未将项目档案工作纳入项目建设管理程序,在建设过程中城建档案管理部门无法进行跟踪管理,及时进行监督指导,竣工综合验收前,建设单位也未按照《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提请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对项目档案进行专项预验收,直到后期移交时,才暴露出归档质量问题,如工程档案缺项多,原件遗失,签章不完善等,不符合档案移交报送要求,建设单位不得不又花费大量时间重新补齐完善各项手续,人为延迟了工程档案的移交周期;另一方面,重点工程项目不少是政府投资性项目,工程竣工后必须进行决算审计,出审计报告需要一段时间,如果待完善审计报告后再移交工程档案,时间周期又被拖延。‎ 二、强化城市重点建设工程竣工档案收集归档措施 为加强城市重点建设工程竣工档案收集归档工作,有效促进工程竣工档案及时完整地移交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应从以下几个环节强化管理措施。‎ ‎(一)将档案工作纳入项目建设管理程序。按照《**省城乡建设档案管理规定》第九条规定,并借鉴省内各地城建档案馆对重点建设项目竣工档案归档管理的经验,项目建设单位应在办理施工许可时,到城建档案部门备案,签订《建设工程竣工档案移交责任书》,明确档案移交范围、要求、时间及责任,并负责收集汇总整理和移交项目建设工程档案。此项措施,有利于城建档案管理部门提早介入,全面了解项目建设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 ‎(二)建立健全档案管理体制。督促建设单位建立项目档案工作领导责任制和相关人员岗位责任制,保证工程档案与工程建设实行同步管理。建设单位应安排专人负责,将各部门产生的档案资料及时归档;落实建设工程的资料员,资料员应是专业人员,定人定岗,且持证上岗。建设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要及时与城建档案部门对接,便于城建档案部门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工程档案质量的监督指导。‎ ‎(三)城建档案部门应加强跟踪和监督指导。城建档案部门要主动介入建设工程档案管理的跟踪和监督指导,通过宣传城建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典型事例,强化建设工程各部门对工程档案的重视,督促建设单位落实项目档案工作领导责任制和相关人员岗位责任制,监督工程建设与工程档案记录的同步到位,对工程档案的收集和质量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确保档案收集齐全、完整、准确、系统,归档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四)规范重点建设工程档案归档内容和质量。为提高城市重点建设工程竣工档案进馆质量,我们不仅按照《建设工程竣工文件归档内容及质量要求》的规范指导工程档案的收集,而且重点针对政府投资建设工程,专门制定了《政府投资建设工程项目竣工文件归档内容及质量要求》《政府投资建设市政道路工程竣工文件归档内容及质量要求》,用以指导建设单位提高档案收集归档效率,确保后期移交进馆档案质量。‎ 为配合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站《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落实工程建设五方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制管理,对城市重点建设工程特别要求建设单位将建立的五方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信息档案原件移交城建档案管理部门统一保存,作为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和考证的重要依据。‎ ‎(五)加强城市建设工程竣工档案的验收管理。按照《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实施细则》,要求建设单位在组织工程竣工综合验收前,必须向城建档案馆申请进行工程竣工档案专项预验收,通过预验收提前反映竣工档案的质量问题,提早整改完善。预验收合格后,由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出具《工程档案预验收意见书》。建设单位在取得《工程档案预验收意见书》后,方可组织工程竣工验收。‎ ‎(六)严格执行档案移交管理制度。将项目档案移交纳入建设工程备案制管理环节,要求建设单位按规定在工程竣工验收后六个月内向城建档案馆报送一套符合规定的建设工程档案。档案经审查合格后,由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出具工程档案验收认可文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工程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时,须查验工程档案验收认可文件,否则不予以办理备案手续。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如果只是缺决算审计报告,在建设工程其他档案均符合进馆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可让建设单位先到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办理移交手续,缺的审计报告由建设单位承诺在规定时间内补齐,以免时间上的拖延造成建设工程档案的散失。通过有效的行政强制措施,确保工程档案及时完整移交城建档案管理部门。‎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重点建设工程竣工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愈加显现。面对新形势下对城建档案工作的新要求,本着对社会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应勇于创新,服务大局,从工程档案资料的收集到移交,主动加强监管,切实建立一整套规范化管理制度,确保城市重大建设工程竣工档案质量,确保建设工程质量,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服务。‎ ‎【篇二】‎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受国有企业破产改制的影响,大批工人下岗失业,企业人员失业后首先面临的就是档案管理问题。同时,由于很多企事业单位由于缺乏档案专业管理人员和相关设备设施,不免造成很多有价值的人事档案材料缺失。这些人事档案往往与人员的工资晋升、工龄接续、各项社会保险缴费、职称评定和学历情况等密切相关,因为档案材料的不完整,为以后利用档案带来诸多困难和不利。为此,国家很多地方的人力资源服务部门都陆续开设了人事档案托管代理服务,为下岗失业人员和用人单位解决了再就业和生产经营中的难题,受到失业人员和用人单位的欢迎。以笔者所在的****市为例,人力资源管理服务部门开展的人事档案代理工作始于1995年,当时有大批国有企业陆续破产改制,大量失业人员的档案管理服务工作开始纳入政府工作范围。为解决好这部分人员再就业或自谋职业的问题,**市积极开展了档案托管业务,到目前为止,共托管自谋职业人员档案5.9万余份。作为一名从事人事档案托管工作的人员,笔者认为,做好人事档案代理工作应具备“三要素”。‎ 要素一,工作规范到位是做好人事档案代理工作的基础。维护人事档案的完整、准确与安全,是人事档案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内容,由于人事档案涉及每个人的工资晋升、工龄、保险和职称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每个档案托管人员的切身利益。因此,对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一定要加以规范。应坚持做到“四化”。一是收集归档程序化,建立健全人事档案材料的管理制度,特别对于工作变动、工资调整、保险缴纳等材料,应及时收集、移交存档;二是鉴别整理规范化,严格按照《人事档案整理规范》规定,认真细致地鉴别、整理加工,该归档的归档,不该归档的予以剔除;三是设施建设标准化,按照档案管理设施建设的有关要求,配备标准的档案用品、电脑和设备,使人事档案管理实现现代化;四是管理工作制度化,自觉执行档案管理的各项制度,保证管理工作的井然有序。‎ 要素二,提升人员素质是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保障。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档案管理的手段也随之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化,这就需要不断提高人事档案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做到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使档案管理工作既能继承和发扬老档案工作者的优良作风,又能根据工作的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是抓基础。应明确一名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并按规定配备档案管理人员,且必须是中共党员、中专(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保证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二是抓培训。通过举办和参加各种不同层次、类型的档案人员培训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三是抓思想。应鼓励档案人员不断学习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方针和政策,提高政治素质,增强原则性。‎ 要素三,信息开发利用是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核心。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人事档案,为档案托管人员服务。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事档案除了满足工资制度改革、工龄认定、待遇落实等一般性日常管理外,已成为整体托管档案的企事业单位公正、客观地培养和使用干部的一个重要依据。但是,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很难适应不断改革深化的人事管理工作。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通过服务来促进信息资源的开发。一是实行现代化管理。充分利用计算机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干部档案数据库,及时更新,动态管理人事档案信息,保证档案信息的时效性、真实性和准确性。二是实行开放式的管理。一方面建立工作业绩档案,及时将托管人员的工作情况、工作业绩,以及在重大活动、重点事件中的表现记录在案。另一方面建立人员能力档案,重点收集个人文化程度、专业水平、职称评定、保险缴纳情况,以及参加各种考试培训等能反映个人才能的资料,真实、准确、完整、立体地反映情况。三是实行服务式管理。在严格执行保密制度的前提下,遇到托管人员的入党、出国、调动、任免、福利待遇、办理退(离)和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时,尽最大努力帮助用档单位用足用好档案资料,努力提供优质服务,提高人事档案的利用率。‎ 总之,在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工作中,除了在基础设施建设和软硬件设施配备等方面需要加大工作力度外,还需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管理标准,通过灵活多样的服务方式促进人事档案的开发利用,切实帮助档案托管人员解除后顾之忧。‎ ‎【篇三】‎ ‎[内容摘要]档案文化的建设与推广是我们近几年来一直努力的方向。档案文化产品对于宣传档案文化、提高社会档案意识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和开发档案文化产品是档案工作的一项创新之举。本文通过对档案文化产品的认识和研究,分四个部分阐述了档案文化产品的特点、价值、作用和开发,力求打造档案文化精品、宣扬档案文化。‎ ‎[关键词]档案文化 文化产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指出:“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各类档案馆,是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负责接收、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各分管范围内的档案。”[1]档案馆属于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是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是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工作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档案文化的建设与推广是我们近几年来一直努力的方向。档案文化产品对于宣传档案文化、提高社会档案意识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和开发档案文化产品是档案工作的一项创新之举。‎ 一、档案文化产品的特点 档案文化产品是档案文化与文化产品的组合。文化产品是档案文化的载体形式,而档案文化是文化产品附着的特有属性。档案工作是一项有着“生命力”的工作,它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记忆,记录着社会生活的点点滴滴,件件档案犹如颗颗珍珠穿起了文化脉络。‎ ‎(一)档案文化产品蕴含着档案文化,除了具有产品属性外,它继承了档案的原始性、记录性、文化性、教育性等特点,它是真实与灵动的有机结合,提升了档案文化的感染力、创新性和趣味性。‎ ‎(二)档案文化产品传递特定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和民族精神,传递正能量。‎ 档案文化产品中蕴含的文化正面、积极,宣扬着正确的价值观。不仅能够增强人们对档案的认识、对档案工作、档案行业的认识,还能够通过对档案文化产品中承载内容的认识,增强受众对民族、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犹如一双看不见的手,无形中维护着社会的安定、团结,增强人们对社会的认同。‎ ‎(三)档案文化产品在内容上包含着对本身附着内容的肯定,对公众来说是一种世界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它建立起了社会中受众普遍共享的精神形态。而对于妨碍、否定这种世界观、价值观的意识形态来说,无疑是一种破坏。‎ ‎(四)档案文化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档案文化产品具有公益性和公共性,即文化价值的消费在某种程度上不侧重于竞争和盈利,因此它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是指公众均可获得档案文化产品,没有人会被排除在外,档案文化产品没有定向消费群体或指向性消费群体。非竞争性是指社会个人获得档案文化产品不影响其他的社会个人获得的数量和质量,这类产品是公众共同获得的,不存在拥挤、竞争现象。可以说它“与世无争”,公平、和谐的传播档案文化。‎ ‎(五)档案文化产品中蕴含着创意设计和艺术设计,形式多样,能够使受众在趣味和巧思中提升档案意识,改变档案在人们心中的古板印象、尘封印象,贴近生活,贴近大众。‎ 二、档案文化产品的价值 首先,档案文化产品的价值分为有形价值与无形价值。有形价值指经济利益,无形价值则指档案文化的传播、公众档案意识的提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对于档案行业来说,比较侧重于无形价值。无形价值比有形价值对于档案行业来说更为重要,因为我们本身更注重档案影响力和社会效益。‎ 其次,档案文化产品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产品本身,还体现在因它传播而产生的其他衍生效益。举例来说,《档案》栏目是一档揭秘性的讲述栏目,它依托珍贵档案素材,利用观众的好奇心引起观众的追看与共鸣。栏目选题广泛而深刻,包括涉及中外交往和引起国际关注的内容。通过解密档案中的历史秘密,探寻解读各种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缘由脉络,告诉受众一个又一个惊人的事件和传奇背后的真实故事。栏目播出后,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档案》为公众架起了一座与档案、档案馆、档案工作更多接触的桥梁。由于栏目中传递出的各种信息,带来了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同时还有一定的旅游增益效果。栏目传递内容本身价值的体现,加之外部价值的蔓延,使其价值增益。档案文化产品正具有这种特殊价值。‎ 最后,档案文化产品是以物质为载体的精神消费产品,档案文化产品的这种属性使其价值的评定具有了特殊性,档案文化的传播往往更为重要,也更被大众所关注。它能够满足公众精神需求,反映社会意识形态。‎ 三、档案文化产品的作用 ‎(一)塑造档案馆形象,提升档案馆的文化氛围,活跃气氛。‎ 档案馆是集中保管党和国家重要档案的基地,是社会各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中心,它是反映社会基本面貌的公共资源,为广大公众提供着公共服务。在公众心中,档案馆的形象历来是严肃、机要、学术的。犹如遮罩一层面纱,对公众有着一定的神秘性。通过各类档案文化产品的开发与传播,可以有效地发挥档案的文化功能。同时,还应塑造品牌效益,打出档案品牌,利用档案文化产品提高、拓展档案馆的形象。例如美国星巴克公司的文化植入策略。从品牌的角度来看,星巴克的营销方式应说成是文化营销。它是在产品营销的基础上,通过产品所附加、覆盖的各种文化元素的有机植入,与消费者产生心理、精神的共鸣,进而从内心深处去影响、引导消费者行为的深层次营销方式。文化营销的重中之重是要发现并建立一种品牌与消费者在心灵上产生互动、共鸣的契合点。这种方式对消费者的作用方式、作用效果,更为间接、更为持久。星巴克的品牌效益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咖啡文化的浪潮。‎ ‎(二)扩大受众范围,推广档案文化 从理论上分析,档案的受众范围是非常大的,因为档案是公共的社会资源,社会公众均有权力利用这类资源,但现今档案的受众范围并非如此,它往往集中于专家、学者及有特定需求的人员。档案文化产品作为一种容易被社会接受的档案文化载体,具有教育意义的同时包含着创意和艺术设计,更容易引起更多社会群体的关注,特别是年轻受众。如同“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档案意识也要从年轻群体入手,使之培养成为习惯,通过一代又一代的努力才能在今后一定时期内,有效地扩大档案文化的受众面,提高公众档案意识。‎ ‎(三)提升档案服务品质 档案馆是公益性服务机构,是满足社会公众文化需求的机构,在新形势下,应继续加强社会化的服务力度。近年来,档案机构已渐渐由封闭型逐渐转化为开放性机构,加大了档案和档案馆的开放力度,使利用程序更为便捷,开放档案更为及时,同时加强了档案编研、档案宣传工作力度。如“档案馆日”活动的推广,通过报纸专刊、新闻发布、电视宣传等使更多的公众了解档案馆、走进档案馆。但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应与时俱进,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不单单在展览、编研上下功夫,还应在宣传形式和开发档案文化产品上做更多的讨论和研究。通过文化产品的展出和发放,主动的将“档案”、“档案馆”送到公众身边,使之融入档案文化氛围之中。主动推送“可以带走的档案文化”是提升档案服务的一种有效方式。‎ 四、档案文化产品的开发 ‎(一)甄选能够吸引观众的档案文化主题 档案是社会生活的原始记录,对社会的发展、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社会一种宝贵的文化财富、特殊的文化资源。在开发档案文化产品时,选择档案文化主题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的档案文化传播的效果。文化习俗、历史变迁、热点人物等与公众息息相关的话题,更容易引起公众的关注。如《抗战史上的今天》,它是一部由国家档案局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共同打造的系列历史纪录片,讲述了从1931年“九一八”‎ 事变爆发至1945年日本投降,这14年间中国抗日战争波澜壮阔的历史,全面揭示了法西斯主义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作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特别献礼,真实再现了中国抗日战争波澜壮阔的历史。纪录片的播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公众,更激起了广大受众的爱国热情。‎ ‎(二)根据主题、传播目的和受众类型选择档案文化产品形式 ‎1.档案文化展览 档案展览是以档案实物、照片、录音、录像、图表等进行宣传的一种复合型的档案信息传播形式。按照时间长短可分为长期展览和短期展览,按照形式又可分为固定展览、巡展和网上展览。档案展览是最为普遍的一种档案宣传形式。受众可以从中得到较为集中和系统的档案信息,甚至发现从未见过和难以找到的珍贵材料和线索;能在一定范围内集聚较多的观众参观,服务面比较广泛。‎ ‎2.讲座 举办档案讲座是档案宣传服务中一项公益性的公众学习活动。它从档案文献的角度结合多媒体展示方式,解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人物、文化遗存、社会民俗等等, 向受众传递档案文化,助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知识、热爱学习的风气和氛围。自2010年以来,北京市档案学会面向全市推出“档案见证北京”文化系列讲座。充分发挥档案部门的资源优势, 以档案为依托,拨开层层的历史迷雾,解读老北京背后的故事,受到了广大受众的好评和追从。系列文化讲座为宣传北京的档案历史文化,拓展档案工作服务社会的新领域,满足北京市广大市民文化、休闲等方面的需求,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彰显了档案工作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贡献力。‎ ‎3.专题片、画册 专题片和画册是围绕档案文化中某一主题进行集中、深入阐述的表现形式。内容专一,艺术表现方法多样。允许创作者直接阐明观点,它既具备真实性、原始性还兼备艺术性。在专题片和画册的制作上,声像档案具有着独天得厚的优势,这两类艺术表现形式也充分的发挥了声像档案的价值。专题片、画册的制作、出版是档案文化产品开发中较为常见,也较为成熟的方式。‎ ‎4.开发档案文化APP APP是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大众熟知的有苹果的App Store,谷歌的Google Play Store等等,随着智能手机和iPad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人们逐渐习惯了使用应用客户端上网的方式。智能终端的突破性普及为移动互联网奠定了庞大的用户基础,各种精彩纷呈的应用为移动互联网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移动应用如此受宠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其随时随地实用的便捷性,更在于其丰富强大的应用软件能为广大用户带来最大的实用性及娱乐性。借助信息技术力量,通过APP传递档案文化,不仅是档案界与时俱进的象征,更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5. 推送“可以带走的档案文化”,开发小件档案文化产品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品席卷了线上线下,通过产品蕴含的文化因素,加之创意设计和实用性考虑,形成为一个符合现代生活形态的新产品种类。这类产品形式丰富、新颖兼具实用性,例如书签、明信片、宣传卡片、水杯、文具用品等等。在档案文化产品开放方面我们可以借鉴相关行业的成功经验。如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朝珠耳机”、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朕知道了”胶带、印象蒙古出品的马头琴U盘、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博衍艺”系列书签、北京市东城区旅游局制作的地标卡片(中英版)等等。‎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进一步拓宽思路、开阔眼界,汲取相关行业的经验,结合档案文化特色开发出不同形式的档案文化产品,吸引公众关注。结合北京地区特色体现档案特色,不跟风不从众,潜心研究适宜的档案文化产品。‎ ‎(三)跨领域合作,联合创作,打造档案文化精品 档案文化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应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和方法,随着理念的更新、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方式方法已不能满足政府、社会大众的需求,且档案文化产品的开发涉及到一些传统档案工作之外的领域,需要专业的理念、人才、技术、设备才能实现,闭门造车是不现实的。我们要“走出去”、“请进来”,与专业协会、新闻媒体、文化创意设计单位等合作,开拓联合工作渠道。与杂志社、出版社等建立业务合作关系,连载宣传城市变化;提供素材、资料与新闻媒体共同制作宣传片、专题片等。这些尝试都可将尘封的档案激活,使展现在公众眼前的档案文化更为鲜活,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提升档案文化服务的实力。‎ 当今社会文化发展呈多元化趋势,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无限增长,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社会环境下,档案工作者要紧跟社会热点、关注社会发展潮流、文化市场动态,积极寻求与政府部门、社会公众的需求契合点,系统分析档案文化资源,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力求打富含社会价值、教育价值、学术含量的档案文化精品。‎ ‎[参考文献]‎ ‎1. 左惠 《文化产品供给论——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年版 ‎2.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1999年版 ‎3.景占春 王春颖 《对开发档案文化产品的思考》 《兰台内外》2012年2月 ‎4.任越 曹玉 《以“微博”为平台的档案文化产品共享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 《档案管理》2014年3月 ‎5.程栋梁 《新时期档案宣传工作的困境与出路》 《兰台世界》2010年4月下 ‎【篇四】‎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现代企业在生产、经营、科研、管理等工作中必将会产生大量的电子文件(数据),企业集团成员之间,除了通过资产、契约、人事、技术等纽带将企业集团内部各成员联系起来外,通常还通过信息纽带,即通过集团的信息网络将各成员联系起来,达到实现管理控制和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而档案信息是企业生产、管理、经营的重要信息资源,所以档案信息资源也是企业集团相互连接的重要纽带。因此,企业集团群体数字档案馆建设是现代企业集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需求。‎ 企业集团档案工作的特点 所谓“企业集团”,是指由若干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企业在统一管理基础上,根据相互关系的紧密程度由不同层级的个体企业组成的经济联合体。由于企业集团是由多个独立法人成员单位组成的多层次、多组织的结构,致使企业集团管理内容复杂,在内部管理体制上采取企业集团中各成员既保持相对独立的地位,又实行统一领导和分层管理,即实行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企业集团总部(核心层)实行集权管理,其档案工作在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上也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即集团总部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筹规划,组织协调,负责对集团内各类档案统一管理;集团总部各职能部门在集团的统一领导、监督、指导下,负责将形成的各类文件材料定期向集团档案管理机构移交归档;在管理机构设置上,集团总部设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代表集团行使对集团总部和对企业集团下属企业档案工作的管理职能。集团总部对于下属企业(紧密层)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具有行政管理职能和监管职责,档案管理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方式,即制定统一的制度进行指导和监督;紧密层企业设置自己独立的档案管理机构,负责管理本企业的档案,同时其产生的档案除了由本企业档案机构保存外,还要向集团总部档案机构移交;紧密层企业与企业集团总部存在着信息资源共享和数据移交的需求。集团总部,对于关联不紧密的企业(半紧密层)一般不直接管理。紧密层企业对下属企业(集团的半紧密层)的档案工作具有指导监督职责;下属半紧密层企业设置独自的档案管理机构,管理本单位的档案;紧密层企业与下属企业之间有资源共享的需求。‎ 建设思路 企业集团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总体思路就是从企业集团整体出发,建立多层级、跨地域的由成员单位单个个体数字档案馆组成的数字档案馆群体,以达到实现数字档案馆群体中个体之间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为达此目的,企业集团群体数字档案馆就要遵循“顶层设计、统一标准、试点引领、分步推进”的建设思路,通过建设达到从企业集团整体出发,在分层基础上建成纵向一体化的群体数字档案馆。‎ ‎1.顶层设计 所谓“顶层设计”,就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充分体现系统性、发展性、持续性、长效性的设计方法和管理思路。数字档案馆建设,顶层设计思路是群体数字档案馆有效建设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顶层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 ‎(1)统一规划。作为企业集团,要想总体推进整个集团的数字档案馆建设进程,实现集团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档案资源的共享,必须站在整个企业集团的“顶”‎ 层高度,从集团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全局角度对数字档案馆的管理体制、功能模型、数据结构、组织变革、标准规范和运行模式等进行统筹规划,确立其顶层框架,部署整个集团数字档案馆实施步骤,监管指导整个集团各个分支机构、下属单位的数字档案馆建设。‎ ‎(2)设置专门机构。企业集团群体数字档案馆建设是个长期建设的过程,必须在集团总部设立一个专门机构,长期统筹规划、指导监督本企业集团数字档案馆建设,有计划、有层次地逐步推进。‎ ‎(3)搭建统一框架模型。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决定了其所属模块的结构和细节,同时也决定了系统建设的内容,而这一切都是决定数字档案馆质量的关键因素。由于企业集团的成员企业众多,各有特点,大多数成员企业尚不能十分准确把握企业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内容。为了规范各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避免集团内部数字档案馆之间出现无法进行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的“信息孤岛”现象,实现企业集团内部各数字档案馆之间档案信息的共享与系统集成,集团应从顶层着手,根据OAIS框架搭建一个统一的企业集团数字档案馆总体架构模型,以此指导下属单位数字档案馆建设。‎ ‎2.统一标准规范 为了实现集团内档案信息资源的交互与共享,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规范标准,该规范标准体系不仅要遵循国际、国家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标准规范,还必须结合企业集团的实际业务和需求。‎ ‎3.试点引领 整个集团的群体数字档案馆很难一步到位,需要先期以某些单位为试点,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实施步骤、技术方案,为集团其他单位数字档案馆建设提供示范。‎ ‎4.分步推进 在先期试点单位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基础上,根据成员单位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实际条件,以及其档案资源需归集团总部集中统一保存的数量及重要程度,规划各下属单位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时间表。‎ 实施策略 基于与企业集团“分层管理与纵向管控相结合”的管理特点相适应,企业集团群体数字档案馆建设也需要“纵横相结合”:一方面需要通过分层构建档案信息系统,来实现各个层次的企业在整个集团中的定位,满足管理和业务发展要求;同时,需要构建纵向系统,来满足集团管控要求,以及各个层次之间的信息共享需求。因此,企业集团群体数字档案馆建设应采取“集中管控,分布构建”的实施策略。‎ ‎1.集中管控 所谓集中管控,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集中监管。企业集团总部档案工作机构作为整个企业集团档案管理中心机构,在集团信息化建设中,其管理职能包括:站在全局的高度,规划企业集团群体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明确群体数字档案馆建设目标;统一制定企业集团档案工作及群体数字档案馆建设的规范标准、法规、政策等;集中监管、督导下属单位数字档案馆建设。第二层含义是档案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集团总部数字档案馆建立集团数据中心,承担整个集团重要档案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数字档案馆建设的重点是信息资源建设,企业集团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其核心,各下属单位数字档案馆必须按照集团的要求,将需要统一集中到集团总部保存的科技档案资源归集到集团总部数字档案馆数据中心,实现重要档案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 ‎2.分布构建 所谓分布构建,就是在企业集团制定的规范标准及要求的前提下企业集团总部及其下属单位分别在本单位部署实施数字档案馆建设。企业集团群体数字档案馆建设,在部署实施时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下属单位根据自己的实际,各自开发或采购数字档案馆管理软件平台及相关设备设施部署实施数字档案馆建设。另一种方式则是由企业集团总部集中统一开发或采购数字档案馆管理软件平台,下属单位在本单位部署实施。‎ 推进措施 ‎1.组织保障建设 企业集团群体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推进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从开始启动到完成建设都需要有一个专门的机构进行督导、监管,从而有效推进。虽然企业集团总部档案机构是整个集团档案工作的监管部门,但是如果在企业集团数字档案馆建设初期,企业集团总部档案机构人员配备未到位,自身的数字档案馆也还没有建设,那么它就无法担当对集团群体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督导和监管职责。因此,企业集团工程浩大的群体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推进,在组织保障上需要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成立领导小组和专家小组。在数字档案馆建设推进之初,由企业总部成立专门的数字档案馆领导小组和专家小组。领导小组负责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以行政手段和措施对集团总部及下属单位数字档案馆建设进行监督和指导,宏观把握集团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方向。专家小组负责集团群体数字档案馆建设的规划方案的制定,研究集团群体数字档案馆建设相关的标准规范,研究集团群体档案馆建设框架模型,负责对集团总部和下属单位数字档案馆建设进行指导和提供业务与技术支持。第二步企业集团总部数字档案馆行使监管职责。在企业集团总部数字档案馆建成以后,档案馆成立专门部门并明确其对下属单位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督导、监管职责。‎ ‎2.制度保障和推进机制建设 企业集团群体数字档案馆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推进过程中,除了组织保障外,还要有相关的制度加以保障,才能有效推进集团群体数字档案馆建设。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根据建设的阶段,制定相关的制度加强保障,同时强化和建立相应的有效推进机制。‎ ‎(1)制度保障。制度保障主要包括:宏观指导性制度。制定企业集团数字档案建设的规划方案和实施步骤,有计划地推进企业集团群体数字档案馆建设。业务指导性制度。统一制定企业集团数字档案馆建设相关的业务和技术标准规范,以指导企业集团总部及下属单位数字档案馆建设。监督指导性制度。建立集团数字档案馆的考核验收制度,制定集团数字档案馆建设的考核验收标准,监督指导集团数字档案馆建设。‎ ‎(2)推进机制。建立考核奖励机制,将单位数字档案馆建设纳入对单位绩效考核之中,从而有效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 总之,企业集团群体数字档案馆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浩大的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和有效的实施策略以及在实施过程中的可控措施,才能确保这项工程有效推进、健康发展。‎ ‎【篇五】‎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受国有企业破产改制的影响,大批工人下岗失业,企业人员失业后首先面临的就是档案管理问题。同时,由于很多企事业单位由于缺乏档案专业管理人员和相关设备设施,不免造成很多有价值的人事档案材料缺失。这些人事档案往往与人员的工资晋升、工龄接续、各项社会保险缴费、职称评定和学历情况等密切相关,因为档案材料的不完整,为以后利用档案带来诸多困难和不利。为此,国家很多地方的人力资源服务部门都陆续开设了人事档案托管代理服务,为下岗失业人员和用人单位解决了再就业和生产经营中的难题,受到失业人员和用人单位的欢迎。以笔者所在的****市为例,人力资源管理服务部门开展的人事档案代理工作始于1995年,当时有大批国有企业陆续破产改制,大量失业人员的档案管理服务工作开始纳入政府工作范围。为解决好这部分人员再就业或自谋职业的问题,**市积极开展了档案托管业务,到目前为止,共托管自谋职业人员档案5.9万余份。作为一名从事人事档案托管工作的人员,笔者认为,做好人事档案代理工作应具备“三要素”。‎ 要素一,工作规范到位是做好人事档案代理工作的基础。维护人事档案的完整、准确与安全,是人事档案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内容,由于人事档案涉及每个人的工资晋升、工龄、保险和职称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每个档案托管人员的切身利益。因此,对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一定要加以规范。应坚持做到“四化”。一是收集归档程序化,建立健全人事档案材料的管理制度,特别对于工作变动、工资调整、保险缴纳等材料,应及时收集、移交存档;二是鉴别整理规范化,严格按照《人事档案整理规范》规定,认真细致地鉴别、整理加工,该归档的归档,不该归档的予以剔除;三是设施建设标准化,按照档案管理设施建设的有关要求,配备标准的档案用品、电脑和设备,使人事档案管理实现现代化;四是管理工作制度化,自觉执行档案管理的各项制度,保证管理工作的井然有序。‎ 要素二,提升人员素质是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保障。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档案管理的手段也随之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化,这就需要不断提高人事档案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做到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使档案管理工作既能继承和发扬老档案工作者的优良作风,又能根据工作的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是抓基础。应明确一名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并按规定配备档案管理人员,且必须是中共党员、中专(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保证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二是抓培训。通过举办和参加各种不同层次、类型的档案人员培训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三是抓思想。应鼓励档案人员不断学习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方针和政策,提高政治素质,增强原则性。‎ 要素三,信息开发利用是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核心。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人事档案,为档案托管人员服务。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事档案除了满足工资制度改革、工龄认定、待遇落实等一般性日常管理外,已成为整体托管档案的企事业单位公正、客观地培养和使用干部的一个重要依据。但是,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很难适应不断改革深化的人事管理工作。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通过服务来促进信息资源的开发。一是实行现代化管理。充分利用计算机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干部档案数据库,及时更新,动态管理人事档案信息,保证档案信息的时效性、真实性和准确性。二是实行开放式的管理。一方面建立工作业绩档案,及时将托管人员的工作情况、工作业绩,以及在重大活动、重点事件中的表现记录在案。另一方面建立人员能力档案,重点收集个人文化程度、专业水平、职称评定、保险缴纳情况,以及参加各种考试培训等能反映个人才能的资料,真实、准确、完整、立体地反映情况。三是实行服务式管理。在严格执行保密制度的前提下,遇到托管人员的入党、出国、调动、任免、福利待遇、办理退(离)和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时,尽最大努力帮助用档单位用足用好档案资料,努力提供优质服务,提高人事档案的利用率。‎ 总之,在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工作中,除了在基础设施建设和软硬件设施配备等方面需要加大工作力度外,还需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管理标准,通过灵活多样的服务方式促进人事档案的开发利用,切实帮助档案托管人员解除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