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00 KB
  • 2021-03-02 发布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必须联系(A ) A 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B 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 C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D 再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 2.商品是(A ) A 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B 任何社会的劳动产品 C 任何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 D 不要求等价补偿的物品 3.商品的价值量是( D ) A 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大小决定 B 由商品生产者在生产中实际付出的劳动决定的 C 生产技术决定的     D 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4.劳动的二重性是(D ) A 两次劳动 B 两种劳动 C 两种具体形式的劳动 D 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侧面 5.商品经济存在的两个基本条件是(B ) A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 B 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分工 C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 D 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6.货币是( A ) A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B 人们为方便交换而发明的一种工具 C 金银等贵金属 D 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 7.决定商品流通中货币需要量的因素包括( A ) A 待实现的商品价值总额与货币流通速度 B 流通中实际具有的货币量 C 纸币发行量 D 社会贮藏的金属货币量 8.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 D ) A 商品价格经常高于商品价值 B 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C 商品价格总是与商品价值不一致 D 商品价格始终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9.超额剩余价值是(A ) A 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 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C 所有企业提高劳动强度的结果 D 先进的生产技术带来的 10.资本是( C ) A 货币 B 生产资料 C 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D 以物为媒介的生产关系 1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在于(B ) A 货币的积累 B 劳动力成为商品 C 财产所有权 D 贷放 12. 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其使用过程( C ) 2 A 能转移自身价值 B 其价值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而消失 C 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D 能保持自身的价值 13. 不变资本是指(A) A 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B 资本家的货币资本 C 资本家的商品资本 D 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 14.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指 C:V 中(D ) AC 与 V 同比例上升 BC 与 V 同比例下降 CV 的比重不断增大 DC 的比重不断增大 15.一般情况下利润率(A ) A.小于剩余价值率 B.大于剩余价值率 C.等于剩余价值率 D.与剩余价值率无关 16.超额利润反映的是(B ) A.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 B.同一部门内部不同企业的关系 C.产业资本与商业资本的关系 D.资本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关系 17.商业资本执行的是产业资本运动中的(C ) A.货币资本职能 B.生产资本职能 C.商品资本职能 D.流动资本职能 18.利息率与平均利润率在量上的关系是(B ) A.利息率高于平均利润率 B.利息率低于平均利润率 C.利息率等于平均利润率 D.利息率与平均利润率按相反方向变化 19.负责股份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的是(D ) A.股东会 B.独立董事 C.监事会 D.总经理 20.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B ) A.土地的私有权垄断 B.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C.土地的有限性 D.土地的等级差别 21.金融资本是( D ) A.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生长的资本 B.工业垄断资本和商业垄断资本融合生长的资 本 C.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生长的资本 D.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生长的资 本 22.资本积累数量取决于( B. ) A.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 B.剩余价值量分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 例 C.资本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D.资本分为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的比例 23.产业资本的最根本特征是( B. ) A.能够给它的持有者带来利润 B.雇用工人来创造剩余价值 C.通过买卖活动获得利润 D.创造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产品 24.社会资本是( A. ) 3 A.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所有个别资本的总和 B.许多个别资本的总和 C.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的总和 D.各生产和流通部门资本的总和 25.资本主义远洋公司的货轮、铁路公司的列车属于( A. ) A.不变资本 B.流动资本 C.固定资本 D.商品资本 26.股票价格是( C.) A.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 B.等于股票票面额 C.股息收入的资本化 D.股权收入 27.商业利润是:( A. ) A.商业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 B. 企业利润的一部分 C.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D.超额利润的一部分 28.银行利润率是( D. ) A.银行利润与银行全部资本的比率 B.平均利润率;  C.平均利润率与利息率之差 D.银行利润与自有资本的比率 2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D ) A.根本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彻底消除了生产无政府状态 C.完全排除了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源 D.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发展 30.布料与缝纫机在服装厂的劳动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是( B ) A.二者都是劳动对象 B.前者是劳动对象,后者是劳动资料 C.二者都是劳动资料 D.后者是劳动对象,前者是劳动资料 31.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是( B ) A.生产、运输、交换、消费 B.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C.生产、运输、分配、消费 D.生产、流通、分配、消费 32.在任何社会形态中,构成社会财富物质内容的是( A ) A.使用价值 B.货币 C.价值 D.商品 33.劳动二重性是指( A ) 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 C.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 D.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 3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生产该种商品的( B ) A.必要劳动时间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劳动生产率 D.个别劳动时间 35.在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中,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 C ) A.另一种商品上 B.货币上 C.其他一系列商品上 D.使用价值上 4 36.通过对简单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两种形式的分析,可以看到( D ) A.在商品流通中货币作为流通的媒介,成为资本 B.在资本流通中商品作为流通的媒介,成为资本 C.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在不断运动,从而转化为资本 D.在资本流通中货币在运动中带来剩余价值,从而转化为资本 37 货币的五种职能中最基本的是( C) A 世界货币和贮藏手段  B 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 C 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D 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 38 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其使用过程( C) A 能转移自身价值 B 其价值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而消失 C 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D 能保持自身的价值 39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B) A 雇佣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B 雇佣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 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报酬 D 雇佣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40 资本主义商品价值中( D ) A c 是新创造的价值,v+m 是转移的价值 B c+v 是转移的价值,m 是新创造的价值 C c+v 是新创造的价值,m 是转移的价值 D c 是转移的价值,v+m 是新创造的价值 41 从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条件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价值增殖只能发生在( D ) A.G—W 阶段的货币上 B.W—G′阶段的商品上 C.G—W 阶段的商品的价值上 D.G—W 阶段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42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指( C ) A.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价值的价值形成过程 B.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 C.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D.转移价值的过程和创造价值的过程 43.一个资本主义企业总资本有 100 万元,资本有机构成 C:V 为 4:1,假定剩余价值率为 100%,可变资本一年可周转 5 次,这个企业的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分别为(D) A.20 万,100% B.40 万,200% C.80 万,400% D.100 万,500% 5 44.构成一个社会形态经济基础的是该社会中(C) A.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 B.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C.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总和 D.起主要作用的经济规律体系 45.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中(A)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B.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有反作用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起同样的决定作用 D.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始终起决定作用 46.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和条件是(B) A.自然分工 B.社会分工 C.生产资料私有制 D.生产资料公有制 47.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表现的是商品的(A) A.交换价值 B.价值 C.使用价值 D.价格 48.在 20 尺布=1 件上衣的公式中,20 尺布处于(C) A.扩大的价值形式 B.一般价值形式 C.相对价值形式 D.等价形式 49.以下关于价值规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A.它是在几个社会中都起作用的规律 B.它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C.它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 D.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起作用 50.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都是依靠(D) A.延长工作日获得的 B.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 C.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 D.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51.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A) A.可变资本之比 B.不变资本之比 C.固定资本之比 D.流动资本之比 52.在资本主义工资形式上,工人的全部劳动都表现为(A) A.必要劳动 B.剩余劳动 C.无酬劳动 D.抽象劳动 53.资本有机构成是指(D) A.反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的资本技术构成 B.反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的资本价值构成 C.以价值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 D.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54.单个资本增大的两种方式是(A) A.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B.资本积聚和竞争 C.资本积聚和资本积累 D.资本集中和信用 55.货币资本循环的公式是(B) A.P…Wˊ一 Gˊ·G--W…P B.G—W…P…Wˊ—Gˊ C.Wˊ一 GˊG 一 W…P…Wˊ D.G—W…P…Wˊ一 Gˊ·G--W…P…Wˊ一 Gˊ…… 6 56.在产业资本循环中,执行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职能的资本是(C)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商品资本 D.流动资本 57.资本周转速度(B) A.与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B.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C.与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都成正比 D.与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都成反比 58.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与(C) A.货币转化为资本是同一过程 B.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同一过程 C.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是同一过程 D.平均利润转化为垄断利润是同一过程 59.生产价格形成后( C ) A.各部门中各个企业之间利润率被平均化 B.各部门中每个企业的利润率会不再变化 C.各部门之间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 D.各部门之间的利润率因此会被固定下来 60.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商品资本的职能转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商业资本成为一种 独立的资本形式( C ) A.只有必要性,没有可能性 B.只有可能性,没有必要性 C.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能性 D.没有必要性,没有可能性 61.商业利润是商业资本家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它来源于( D ) A.纯粹的商品买卖 B.商品价值与价格的差额 C.商业店员创造的剩余价值 D.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62.职能资本家使用借到的货币资本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他所获得的利润会分割成两个部分,它们是 ( A ) A.利息和企业利润 B.利息和平均利润 C.利息和商业利润 D.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 63.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划分依据是( A ) A.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 B.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C.资本的使用时间长短 D.资本不同部分的价格高低 64.经营优中等土地的农业资本家:( B ) A.只须缴纳级差地租 B.既要缴纳级差地租,又要缴纳绝对地租 C.拥有土地所有权 D.不须拥有土地经营权垄断。 65.资本主义的职能资本包括( A )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 B.产业资本和借贷资本 C.借贷资本和银行资本 D.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 二、多项选择题 (每题 2 分,共 1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序号填在上述表格中。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 ABCD) A 辨证统一、不可分割的关系 B 前者决定后者,后者必须与前者相适应 C 前者的发展会引起后者的部分质变,到一定阶段引起后者的根本变革 7 D 前者的发展状况决定后者可能变化的程度,后者对前者也具有强大的反作用 2.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 ABC ) A 使商品价值表现为价格 B 是观念的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 C 总是准确地反映商品的价值 D 有时并不真正反映商品的价值,可以衡量一切商品的价值 量 3.影响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有(ABCD) A 商品价值的变动 B 货币商品价值的变动 C 纸币发行量的变动 D 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动 E 银行存款利息率的变动 4.剩余价值率可以表示为(ABC) A 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率 B 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C 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D 剩余价值与预付资本的比率 E 剩余价值与商品价值的比 率 5.资本的技术构成是指( ABC ) A 从物质形态考察的资本构成 B 反映生产和技术水平的资本构成 C 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表现的资本构成 D 反映资本价值构成变化的资本构成 E 是生产资料的构成 6.社会生产力( ABC ) A.表示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和水平 B.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C.包括生产中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 D.其发展水平由生产关系决定 E.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7.商品是( AE ) A.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B.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的劳动产品 C.有价值但没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D.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E.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8.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资本可区分为( AC ) A.不变资本 B.固定资本 C.可变资本 D.流通资本 E.流动资本 9.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 ABD ) A.I(c+v+m)=I(c+Δc)+Ⅱ(c+Δc) B.Ⅱ(c+v+m)=I(v+Δv+ )+Ⅱ(v+Δv+ ) C.I(c+v- )>I(v+ ) D.I(v+Δv+ )Ⅱ(c+Δc) E.I(v+m)>Ⅱc 10.资本主义农业中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主要包括( BCD ) A.土地价格 B.级差地租 C.绝对地租 D.平均利润 E.工人工资 11. 价值形式发展所经历的阶段有( ABDE ) 8 A.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相对价值形式 D.一般价值形式 E.货币形式 12. 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的变化情况有( ABDE ) A.当物价不变时,名义工资提高,实际工资也相应提高 B.当物价不变时,名义工资降低,实际工资也相应降低 C.当物价上升时,名义工资不变,实际工资也不变 D.当物价上升时,名义工资不变,实际工资会下降 E.当物价上升时,名义工资提高赶不上物价上升速度,则实际工资会下降 13. 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阶段包括( ABDE) A.高涨阶段 B.萧条阶段 C.滞胀阶段 D.危机阶段 E.复苏阶段 14. 影响利润率的因素主要有( ABCDE ) A.剩余价值率 B.资本有机构成 C.资本周转速度 D.不变资本的节约 E.原材料价格的变动 15 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包括: ( A B C D E) A 利润;B 平均利润; C 利息和地租;D 银行利润; E 垄断利润等。 第二部分:主观题 一、简答题 1、 为什麽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附 2.1.1(考核知识点解释):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这是因为: (1)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统一的,缺一就不成为商品。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 的存在为前提,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2)使用价值与价值是不同的、相矛盾的。一切商品,对于生产者来说,重要的是其价 值,而对于消费者来说,重要的则是其使用价值。生产者要得到商品的价值,必须让渡其 使用价值;消费者要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要先支付其价值。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 值的矛盾,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能解决。 2、.商品价值量是如何决定的?它反映着商品生产者之间怎样的经济关系? 附 2.1.2(考核知识点解释): ⑴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但不是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⑵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 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⑶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竞争自发形成的。 它反映着商品生产者之间地位平等的经济利益关系和优胜劣汰的竞争关系。 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价值规律有哪些作用? 附 2.1.3(考核知识点解释): 9 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⑴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 定;商品必须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即实行等价交换。价值 规律是商品经济中生产者相互之间实现经济关系的形式。 ⒊ 价值规律的作用:⑴ 自发 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按比例地分配。⑵ 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 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⑶ 引起和促 进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4、什么是平均利润率及影响平均利润率的因素? 附 2.1.4(考核知识点解释): (1)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2)影响平均利润率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各生产部门的利润率水平的高低。各部门的 利润率水平较高,平均利润率也较高;反之,平均利润率则较低。 二是社会总资本在各 部门之间的分配,如投入利润率高的部门的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大,平均利润 率水平就高;反之,平均利润率水平则较低。 5、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依据是什么,它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有什么区别? 附 2.1.5(考核知识点解释): ⑴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都属于生产资本,两者的区别归纳起来有:A 价值周转方式 不同。固定资本价值是分多次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流动资本价值则是一次转移到新产品 中去。B 周转时间不同。固定资本周转时间长,流动资本周转时间短。C 回收方式和期限 不同。固定资本是一次性预付,多次收回,回收期长;流动资本是一次性预付,一次性收 回,回收期短。D 物质更新方法不同。固定资本在发挥作用的期限内,不需要不断购买或 更新;而流动资本,无论是原材料,还是劳动力,都要在实物形式上不断更新。 ⑵ 两种划分的区别:A 划分的依据不同。划分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是依据资本各部分 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划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 中所起的作用不同。B 划分的目的不同。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是为了揭示生产资 本的不同部分对资本周转速度从而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不同影响;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 划分,则是为了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从而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C 划分的内容 不同。不变资本包括用于购买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资本;而固定资本只包括用于劳动资 料的资本。可变资本只是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而流动资本却包括用于购买劳动对象和 劳动力的资本。 6、试析绝对地租及其产生的原因、条件和源泉。 附 2.1.6(考核知识点解释): ⑴ 绝对地租就是由土地所有权垄断决定的租用任何等级土地都绝对必须缴纳的地租。 ⑵ 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资本平均构成是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 ⑶ 土地所有权的 垄断是绝对地租形成的根本原因。⑷ 绝对地租的源泉是农业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7、如何理解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 附 2.1.7(考核知识点解释): 劳动过程必须具备三个简单要素: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后两者的总和即是生 产资料。三个要素是劳动过程最抽象、最一般最基本的要素,任何社会的劳动过程必须具 备这三个基本的要素。随着社会生产和劳动过程的发展,会在简单要素的基础上逐渐加入 某些新的要素,如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经济信息等。 8、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互为前提,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附 2.1.8(考核知识点解释): 10 这种说法不正确。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因素,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这两个因 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为 前提,但使用价值不以价值为前提。 9、简述“资本一般”或资本共性。 附 2.1.9(考核知识点解释): 资本一般即资本所共有的规定,简单概括为就是在其循环运动中实现价值增值的价值。 资本一般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资本的功能在于增值,资本是一种能自行增殖的价 值。第二,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它是一种处于不断运动中的价值。第三,资本的生产过 程是以劳动力市场的建立为前提的。 10、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有什么特点? 附 2.1.10(考核知识点解释): 劳动力使用价值的特点: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它可以劳动,在商品经济中,劳动是可以创造价值的。 在劳动中,具体劳动把生产资料变成产品,从而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商品中 去;同时,一定时间的抽象劳动可以创造出新价值。而且,劳动力商品创造的价值可以大 于自身的价值。 11、简述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的关系。 附 2.1.11(考核知识点解释): 资本周转就是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 二者的联系:都是资本流通形式,都包含着资本运动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二者不同:资本循环重点考察产业资本一次循环运动过程,揭示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资 本周转重点考察资本不断循环运动的速度问题,揭示资本周转快慢对剩余价值的影响。 12、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哪些特点? 附 2.1.12(考核知识点解释):第四章第一节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用于个人消费,再生产在原有的规模上 重复进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特点: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是即可变资本,,是工人 自己创造的。资本家的全部资本归根到底都是工人创造的。工人的个人消费也从属于资产 阶级,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特点表明资本主义在生产是物质资料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统一。 13、为什么说价值是生产价格的基础,生产价格是由价值转化而来的? 附 2.1.13(考核知识点解释):第六章第三节 生产价格以价值为基础,是由价值转化而来的,这是因为: 生产价格是在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结果。 生产价格是由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构成,它的各个部分都只能归结为价值。 从生产价格的变动来看,它虽然与决定价值变动的因素不同,但最终却是以价值的变动为 基础。 从全社会角度看,商品生产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同的。 14、简述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 附 2.1.14(考核知识点解释): 11 (1)货币的本质是: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 会经济关系。 (2)货币的基本职能有两个:一是价值尺度,它是指货币充当衡量商品所包含价值量大 小的社会尺度。 二是流通手段,它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15、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 附 2.1.15(考核知识点解释): 第一,劳动力是“自由人”,即有人身自由。劳动者可以“自由地”出卖自己的劳 动力。第二,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别无其它商品可卖,更没有生产资料或其他谋生的 手段。出卖劳动力成了劳动者维持生存的出路。 16、简述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附 2.1.16(考核知识点解释): (1)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I(v+m) =ⅡC。 (2)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抽掉其资本主义形式,对社会主义再生 产 也是适用的。在社会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中,两大部类之间同样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1 分)即第一部类向第二部类提供的生产资料同第二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应保持一 定比例关系; (1 分)第二部类向第一部类提供的消费资料同第一部类对消费资料的需求 之间应保持一定比例关系。 17、什么是平均利润率及影响平均利润率的因素? 附 2.1.17(考核知识点解释): (1)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2)影响平均利润率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各生产部门的利润率水平的高低。各部门的 利润率水平较高,平均利润率也较高;反之,平均利润率则较低。 二是社会总资本在各 部门之间的分配,如投入利润率高的部门的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大,平均利润 率水平就高;反之,平均利润率水平则较低。 18.简述单个资本运动与社会资本运动的关系。 附 2.1.18(考核知识点解释): 单个资本是各自独立发挥职能的资本,社会资本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所有单个资本 的总和。二者的运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联系:从运动的内容看,都以价值增殖为目的;从运动的形式看,都要采取货币资 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从运动的过程看,都要经过购买、生产和销售三 个阶段。 (2)区别:单个资本的运动只包括生产消费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资本流通;而社会资本的 运动既包括生产消费,又包括个人消费,既包括与生产消费相适应的资本流通,又包括与 个人消费相适应的一般商品流通。 19.试述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以及它是如何解决的。 附 2.1.19(考核知识点解释): (1)资本总公式是:G—W—G ′。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同价值规律是矛盾的。表现在: 按照价值规律,商品交换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在流通的过程中,商品和货币的价值都不能 12 发生变化,但资本总公式却通过流通过程,使资本价值量发生了增值,这就是资本总公式 的矛盾。 (2)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关键在于说明剩余价值是怎样产生的。对资本总公式的分 析说明,在流通中不能产生剩余价值,离开流通也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产生既 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3)货币所有者必须在流通中购买到一种特殊商品。它的使用价值有创造价值的能力, 而且能创造超过自身价值的价值。这种特殊商品是劳动力。弄清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与使用 价值就解决了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20、试析级差地租及其形成的条件、原因和源泉。 附 2.1.20(考核知识点解释): 它是指等量资本投在等面积而等级不同的土地上提供的产量不同,而产生的超额利润转 化成的地租。它是农业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⑵ 土地的等级差别是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 或自然基础,它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的有限性和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⑶ 土地所有权 只是这部分超额利润转化为级差地租、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原因。⑷ 级差地租的源泉是 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 21、 为什么说生产价格的形成并不违背价值规律? 附 2.1.21(考核知识点解释): 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商品不再按照价值出售,而是按 照生产价格出售。这时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在生产价格形成以前,商品的市 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生产价格形成以后,商品的市场价格的变动不再是以价值为中 心,而是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但这并不违反价值规律。原因如下: 第一,从个别部门看,虽然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获得的平均利润高于本部门工人创 造的剩余价值,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获得的平均利润低于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但是从全社会看,整个资产阶级所获得的平均利润总额和整个工人阶级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总额是相等的。平均利润不过是剩余价值在各个部门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 第二,从个别部门看,虽然有些部门生产价格高于价值,有些部门生产价格低于价值, 但是,从整个社会看,既然平均利润总额与剩余价值总额相等,生产价格总额也必然与商 品价值总额相等。 第三,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商品的价值的变动。价值的任何变动都 会引起生产价格的变动,并且变动的方向总是一致的。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 商品的价值降低,生产价格也会随之降低;反之,如果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 商品的价值提高,生产价格也会随之提高。正如马克思所说:“生产价格的变化显然总是 要由商品的实际的价值变动来说明,也就是说,要由生产商品所必需的劳动时间的总和的 变动来说明。” 22、 怎样理解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 附 2.1.22(考核知识点解释): 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就会发生第Ⅰ部类生产比第Ⅱ部类增长得快的现象,即生 产资料生产必然优先增长。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一个十 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是指在技术进步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的提 13 高,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快于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 资料生产,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最慢的是消费资料生产。”1这是列宁在 研究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中,考虑到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因素而得出的结论。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原因。生产资料生产之所必然优先增长,是因为随着资本有 机构成的提高,原有的预付资本以及由剩余价值转化而来的追加资本中,转化为不变资本 的比重必然越来越大,转化为可变资本的比重必然越来越小。就使得不变资本的增长必然 快于可变资本的增长。因而社会对生产资料需求的增长,必须快于对用以保证劳动力再生 产的消费资料需求的增长。 从第Ⅰ部类来看,要使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得到保证, 就要求第Ⅰ部类中为本部类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的增长,快于为第Ⅱ部类制造生产资料的 生产的增长。因此,生产资料优先增长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客观经济规律。 生产资料优先增长,并不意味着生产资料生产可以脱离消费资料生产而孤立地增长, 更不意味着生产资料生产比消费生产增长得越快越好。因为,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归根 到底要依赖于或受制于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 23、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哪些新特点? 附 2.1.23(考核知识点解释):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由新的科技革命推动的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的发展,国家对经济生活干预的加强,使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呈现许多新特点。 第一,危机爆发频繁,周期缩短。在 19 世纪,经济危机的周期为 10-12 年;进入 20 世纪以后,危机的周期平均 8-12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危机的周期则为 3-5 年。 这是因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危机期间所采取的刺激经济的政策,一方面可以缓解危机的程 度,但另一方面使经济中存在的各种矛盾不能得到充分解决,因而危机必然再度发生。 第二,再生产周期变形,阶段界限不明显。战后,由于国家的干预,实行反危机措施 经济危机的四个阶段不如战前明显。危机阶段不能使再生产的各种矛盾得到有力的缓解, 从而使经济复苏阶段复苏缓慢,形成萧条阶段与复苏阶段之间界限不明显。高涨阶段生产 增长也很缓慢,使再生产周期变形。 第三,经济危机期间生产下降幅度减小。这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扩大政府投资, 降低利息刺激投资和扩大消费信贷等宏观经济政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的 程度。 第四,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交织并存。战前,经济危机期间,物价狂跌。战后,在经 济危机期间,虽然生产过剩,但物价不仅不跌反而呈上涨趋势。这既有垄断组织人为地维 持垄断价格,更有国家为了摆脱和减轻危机,采取各种刺激消费和投资的政策,滥发公债 和纸币,引起通货膨胀,从而形成了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交织并存的局面。 24、年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率相同点和不同点 附 2.1.24(考核知识点解释): 年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率是不相同的。两者的联系在于年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率 正向相关,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决定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二者的区别在于:首先,反映的 关系不同。它们从不同的方面来表现资本家对工人剥削关系。剩余价值率是在一次生产过 程中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它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年 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总量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它表示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中的增 殖程度。其次,量上有差别。一般来说,年剩余价值率大于剩余价值率。只有当预付可变 资本年周转为一次,从而预付可变资本与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数量相等时,年剩余价 1《列宁全集》第Ⅰ卷,第 66 页。 14 值率才会和剩余价值率相等。 25、什么是垄断组织。 附 2.1.25(考核知识点解释): 垄断组织是指若干资本主义大企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某一个部门或者几个部门绝 大多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以及原材料市场,以保证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组织。 垄断组织从流通领域到生产领域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其最简单的形式是短期价格协定。 到 19 世纪末,垄断组织才形成较为固定的复杂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卡特尔。辛迪加。 托拉斯。康采恩 二、计算题: 有甲乙丙三个生产部门,各投资 200 万元,资本有机构成(C:V)分别为甲 9:1,乙 4:1,丙 7: 3,三个生产部门剩余价值率(m’)都是 100%,三个部门的固定资本都是 20 万元,10 年更新,问: ○1 三个部门的 c 和 v 各为多少? ○2 三个部门的固定资本、流动资本各是多少? ○3 他们的 m 各是多少? ○4 他们的 p’各是多少? ○5 他们的生产成本(c+v)各为多少? ○6 他们的商品价值(c+v+m)各是多少? ○7 平均利润率是多少? ○8 他们平均利润( )各是多少? ○9 他们的生产价格各是多少? ○10 一年转移的旧价值各是多少? ○11 一年创造的新创造价值各是多少? ○12 生产价格与价值各背离多少?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