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4.82 KB
- 2022-11-2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其次章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第一节社会保险法律制度概述实施时间2021年10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以下简称《社会保险法》),自2021年7月1日起施行;种类1.基本养老保险;2.基本医疗保险;3工伤保险;4失业保险;5生育保险基本原就1.广掩盖;2保基本和可连续;3多层次其次节基本养老保险|精.|品.1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本章重点)|可.|编.|辑.(1)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实行企业化治理的|学.|习.|资.事业单位及其职工;(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料.*(2)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与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敏捷就业人员可以参|*掩盖范畴|与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备注】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治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由国务院规定;||欢.2.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农村居民|迎.|下.|载.3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居保):城镇户籍非从业人员基金组成1.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用人单位缴费,特殊情形政府承担)2.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缴费)【备注】(1)城镇个体工商户和敏捷就业人员的缴费=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0%(8%记入个人账户)(2)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基本医疗保险关系和失业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运算;缴纳1.单位缴费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比例(≤20%)详细比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确定;2个人缴费个人养老账户月储备额=本人月缴费工资×8%(1)缴费工资,也称缴费工资基数,一般为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月平均工资依据国家统计局规定列入工资总额统计的项目运算,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收入,不包括用人单位承担或者支付给员工的社会保险费.劳动爱护费.福利费.用人单位与员工解除劳动关系时支付的一次性补偿以及方案生育费用等其他不属于工资的费用;(2)新招职工(包括争论生.高校生.大中专毕业生等)以起薪当月工资收入作为缴费工资基数;从第2年起,按上一年实发工资的月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工资基数;(3)本人月平均工资低于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按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作为缴费基数;本人月平均工资高于当地职工月工资300%的,按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作为缴费基数,超过部分不计入缴费工资基数,也不记入计发养老金的基数;【例1】某企业职工王某2021年的月平均工资为8500元,当地统计局公布的职工月平均工资为2400元;王某2021年个人每月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2400×3×8%=576(元)【备注】(1)个人缴费不计征个人所得税,在运算个人所得税的应税收入时,应当扣除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1第1页,共11页\n(2)个人账户不得提前支取,记账利率不得低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免征利息税;3政府公共(1)为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参与基本养老保险前,视同缴费年限期间应当缴纳的基本养老保财政补贴险费由政府承担;(2)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显现支付不足时,政府赐予补贴;1.年度运算法——适用于以上年月平均工资为缴费工资基数记账至本年年底止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上年年底止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1+本年记账利率)+个人账户本年记账金额×(1+本年记账利率×l.083×1/2)2.月积数法——适用于以上月职工工资收入为缴费工资基数记账至本年年底止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上年年底止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1+本年记账利率)+本年记账额本金+本年记账额利息|精.其中:本年记账额利息=本年记账月积数×本年记账利率×1/12|品.个人账户|可.本年记账月积数=∑[n月份记账额×〔12-n+1〕](n为本年各记账月份,且|编.累计储存|辑.1≤n≤12〕|学.|习.额的运算|资.【例2】李某2021年底个人养老账户累计储存额为20000元,假设当地本年记账利率为4%,李某2021年度的|料.*月平均工资为3000元;|*|【年度运算法】(1)个人账户2021年记账金额=3000×8%×12=2880(元);*|*(2)2021年末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20000×(1+4%)+2880×(1+4%×1.083×1/2)=23742.38|(元)|欢.|迎.|下.【月积数运算法】(1)2021年记账月积数=(12+11+10++1)×8%×3000=18720(元);|载.(2)2021年记账额利息=18720×4%×1/12=62.40(元);(3)2021年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20000×(1+4%)+2880+62.40=23742.40(元)(1)年龄条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目前国家实行的法定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为:男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从事井下.高温.高空.特殊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退休年龄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享受条件周岁;因病或非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丢失劳动才能的,退休年龄为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2)缴费条件:累计缴费满15年参与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15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如累计缴费不足15年的,可以缴费至满15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依据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保险待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养老金月标准=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金(1)基础养老金月标准=(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1%×缴费年数(2)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备注】个人养老金账户年度余额运算:(1)年度运算法;(2)月积数法丧葬补助金和1.参与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遗属抚恤金所需资金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2.假如个人死亡同时符合基本养老保险丧葬补助金.工伤保险丧葬补助金和失业保险丧葬补助金的,其遗属只能挑选领取其中一项;3.参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死亡后,其个人账户中的余额可以全部依法继承病残津贴参与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在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完全丢失劳动才能的,可以领取病残津贴.所需资金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2第2页,共11页\n第三节基本医疗保险1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本章重点)(1)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事业单位及其职工,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社会团体及其专职人员;(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掩盖范畴(2)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与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敏捷就业人员可以参与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新农合)3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组成1.社会统筹基金(用人单位缴费)2.个人账户基金(个人缴费+单位强制性缴费划入+利息)|精.|品.1.单位缴费社会统筹基金=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6%|可.|编.|辑.2.个人缴费个人账户基金=本人月工资收入×2%+用人单位所缴医疗保险费×30%+利息|学.|习.【例3】某企业刘某的月工资为5000元;运算王某个人医疗保险账户每月的储存额;|资.|料.王某每月从工资中扣除=5000×2%=100(元)存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缴纳单位每月缴费中转入王某个人账户额=5000×6%×30%=90|*(元)王某个人医疗保险账户每月的储存额=100+90=190(元)|*|【备注】参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达到国家规定年限的,退休后|欢.|迎.|下.不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未达到国家规定缴费年限的,可以缴费至国家规定年限;对于国家规庭年限|载.为多少,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各地有20-30年不等的规定,且有男女性别差异;享受条件(1)参保人员必需到基本医疗保险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购药或定点零售药店购买药品;(2)参保人员在看病就医过程中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必需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的范畴和给付标准;起付标准(起付线)≤医保负担90%≤最高支付限额(封顶线)(1)起付标准(起付线),一般为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左右;(2)最高支付限额(封顶线),一般为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6倍左右;【备注】(1)医疗费用低于起付线的,由个人账户资金支付或个人自付;(2)起付线以上.封顶线以下的费用部分,个人要承担肯定比例的费用,一般为10%,可由个人账户支付也可自付;(3)封顶线以上的医疗费用部分,可以通过单位补充医疗保险或参与商业保险等途径解决;【例3】吴某在定点医院做外科手术,共发生医疗费用18万元,其中在规定医疗目录内的费用为15万元,目录结算以外费用3万元;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为2000元;分析运算哪些费用可以从统筹账户中报销,哪些费用需要由吴某自理;【解析】(1)起付线=2000×12×10%=2400(元);(2)封顶线=2000×12×6=144000(元);(3)吴某可以报销的费用=(144000-2400)×90%=127440(元);(4)由吴某本人负担的部分=180000-127440=52560(元)其中:①起付线以下自费:2400元;②起付线以上.封顶线以下自费:〔144000-2400〕×10%=14160(元);③封顶线以上部分:150000-144000=6000(元);④目录外部分自费:180000–150000=30000元;3第3页,共11页\n不支付的以下医疗费用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的支付范畴:医疗费用(1)应当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的;(2)应当由第三人负担的;(3)应当由公共卫生负担的;(4)在境外就医的;【备注】医疗费用应当由第三人负担,第三人不支付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先行支付,然后向第三人追偿;含义医疗期为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但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期限;医疗1.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进行医疗时,依据本人实际参与工作年限期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赐予3个月到24个月的医疗期:期间实际工作年限在本单位工作年限医疗期5年以下3个月6个月内累计|精.10年以下|品.|可.5年以上6个月12个月内累计|编.|辑.|学.5年以下6个月12个月内累计|习.|资.|料.5年以上10年以下9个月15个月内累计*|*|*10年以上10年以上15年以下12个月18个月内累计|*|15年以上20年以下18个月24个月内累计|欢.|迎.|下.20年以上24个月30个月内累计|载.医疗期的运算从病休第一天开头,累计运算;2.病休期间,公休.假日和法定节日包括在内;对某些患特殊疾病(如癌症.精神病.瘫痪等)的职工,在24个月内尚不能痊愈的,经企业和劳动主管部门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医疗期;医疗期【例4】1名应享受3个月医疗期的职工假如从2021年3月15日起第一次病休,就该职工医疗期应在3月15日至9月14日6个月内的时间段确定;假设到7月20日,该职工已累计病休3个月,即视为医疗期满;如该职工在7月21日至9月14日之间再次病休,就无法享受医疗期望遇;医疗期望遇1.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最低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2.医疗期内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如医疗期内待遇合同期满,就合同必需续延至医疗期满,职工在此期间仍旧享受医疗期内待遇;3.对医疗期满尚未痊愈者,或者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支配的工作,被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需按经济补偿规定赐予其经济补偿;比较比较医疗期停工留薪期病因患病.非因工负伤工伤.职业病待遇医疗期望遇——发放病假工资工伤医疗待遇——发放正常工资①劳动者就有义务进行劳动①仍需治疗的,连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②符合提前解除合同条件的,用人单位②用人单位依法终止工伤职工的劳动合同的,期满后按经济补偿规定赐予其经济补偿(额外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支付劳动者1个月工资)助金.伤残就业补助金;4第4页,共11页\n第四节工伤保险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的职工和个体掩盖范畴工商户的雇工;(用人单位缴纳)基金组成工伤保险基金=用人单位缴费+利息+其他资金1.认定工伤①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缘由受到事故损害的;②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损害的;③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损害的;④患职业病的;⑤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缘由受到损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精.工伤认定损害的;|品.|可.⑦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编.|辑.|学.2.视同工伤①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习.|资.|料.②在抢险救灾等爱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损害的;*|③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3不认定①有意犯罪;②醉酒或者吸毒;③自残或者自杀;④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欢.工伤|迎.|下.|载.劳动才能1.劳动才能鉴定为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鉴定(1)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2)〕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2.自劳动才能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1年后,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所在单位或者经办机构认为伤残情形发生变化的,可以申请劳动才能复查鉴定;工伤医疗待①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诊疗费.药费.住院费),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遇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②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食宿费,按标准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③康复性治疗费,符合规定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④帮助器具装配费,依据国家规定的标准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⑤停工留薪期工资福利待遇;【备注】(1)停工留薪期,为指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损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工伤保险医疗的期间;待遇(2)在停工留薪期内,职工的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另外,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3)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峻或者情形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才能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4)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止享受停工留薪期望遇,依据规定享受伤残待遇;(5)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连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6)工伤职工治疗非工伤引发的疾病,不享受工伤医疗待遇,依据基本医疗保险方法处理;5第5页,共11页\n伤残待遇经劳动才能鉴定委员会鉴定,评定伤残等级的工伤职工,享受伤残待遇;包括:①生活护理费工伤职工已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才能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生活护理费依据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个不同等级支付,其标准分别为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30%;②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十级伤残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五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精.|品.六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七级伤残为13个丹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可.|编.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辑.|学.|习.③伤残津贴|资.|料.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支配适当工作;难以支配工作的,自|欢.|迎.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下.|载.的60%;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④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五级.六级伤残,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七级至十级伤残,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详细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遗属待遇职工因工死亡,或者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近亲属享受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待遇;①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②供养亲属抚恤金:工亡职工的配偶每月发给本人生前月工资的40%,其他亲属每月发给本人生前月工资的30%,孤寡老人或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基础上增加10%;但最终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工亡职工生前的工资;③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备注】一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享受前两项遗属待遇,不享受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待遇;由工伤保险①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基金支付的②住院伙食补助费;费用③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④安装配置伤残帮助器具所需费用;支付途径⑤生活不能自理的,经劳动才能鉴定委员会确认的生活护理费;.-⑥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一至四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⑦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医疗补助金;⑧因工死亡的,其遗属领取的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因工死亡补助金;⑨劳动才能鉴定费;6第6页,共11页\n由用人单位①治疗工伤期间的工资福利;支付的费用②五级.六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③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特殊规定1.工伤保险中所称的本人工资,为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损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依据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运算;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依据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运算;2.以下情形之一,停止享受工伤保险待遇:①丢失享受待遇条件的;②拒不接受劳动才能鉴定的;③拒绝治疗的;3.因工致残享受伤残津贴的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精.|品.|可.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编.|辑.险基金补足差额;|学.|习.|资.4.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料.*位不支付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由用人单位偿仍;用人单位不偿仍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以|*|追偿;*|*5.由于第三人的缘由造成工伤,第三人不支付工伤医疗费用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先||欢.行支付;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迎.|下.|载.第五节失业保险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事业单位及其职工;(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2)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与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敏捷就业人员可以参掩盖范畴与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金组成1.社会统筹基金(用人单位缴费)2.个人账户基金(个人缴费+单位强制性缴费划入+利息)1.单位缴费社会统筹基金=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2%2.个人缴费个人账户基金=本人月工资收入×1%缴纳【备注】此外,此外仍有失业保险基金的利息收入.财政补贴,以及依法纳入失业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如企业拖欠失业保险费而产生的滞纳金等;享受条件(1)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失业保险费满1年的;(2)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包括劳动合同终止;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被用人单位开除.除名和辞退;因用人单位过错由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3)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1.用人单位应当准时为失业人员出具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并将失业人员的名单自终止或领取期限者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15日内告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失业人员应当持本单位为其出具的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准时到指定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失业人员凭失业登记证明和个人身份7第7页,共11页\n证明,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手续;失业保险金领取期限自办理失业登记之日起计算;(2)失业人员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累计缴费满1年不足5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2个月;累计缴费满5年不足10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18个月;累计缴费10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24个月;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运算,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与前次失业应当领取而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合并运算,最长不超过24个月;失业人员因当期不符合失业保险金领取条件的,原有缴费时间予以保留,重新就业并参保的,缴费时周累计运算;【例5】孙某高校毕业后到甲公司工作,甲公司与其签订了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的3年期劳动合同,并为其办理了失业保险;因孙某严峻违反单位规意制度,甲公司于2021年12月31日解除了劳动合|精.同;此后孙某始终未能找到工作,遂于2021年4月1日办理了失业登记;|品.|可.|编.【解析】(1)孙某和甲公南累计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时间为2年半,其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辑.|学.|习.12个月;(2)因失业保险金领取期限自办理失业登记之日起运算,所以孙某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资.|料.*2021年4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发放标准失业保险金的标准,不得低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证标准;一般也不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详细数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欢.|迎.|下.|载.失业保险(1)领取失业保险金待遇(2)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参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失业人员应当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支付,个人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3(3)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死亡补助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参照当地对在职职工死亡的规定,向其遗属发给一次性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所需资金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支付;个人死亡同时符合领取基本养老保险丧葬补助金.工伤保险丧葬补助金和失业保险丧葬补助金条件的,其遗属只能挑选领取其中的一项;(4)职业介绍与职业培训补贴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应当积极求职,接受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失业人员接受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的补贴由失业保险基金依据规定支付;补贴的方法和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5)国务院规定或者批准的与失业保险有关的其他费用;停止领取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并同时停止享受其他失失业保险业保险待遇:金及其他(1)重新就业的;失业保险(2)应战胜兵役的;待遇的情(3)移居境外的;形(4)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5)无正值理由,拒不接受当地人民政府指定部门或者机构介绍的适当工作或者供应的培训的;8第8页,共11页\n第六节生育保险掩盖范畴城镇企业及其职工(用人单位缴费)基金组成企业缴纳的生育保险费+利息+滞纳金+其他资金单位缴费:生育保险基金=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比例(≤1%)缴纳【备注】企业缴纳的生育保险费列入治理费用①生育的医疗费用保险待遇生育医疗生育的医疗费用包括生育的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药费;超出规定的医疗服务费和|精.费用药费(含自费药品和养分药品的药费)由职工个人负担;|品.|可.②方案生育的医疗费用|编.|辑.|学.③其他项目费用|习.|资.|料.女职工生育出院后,因生育引起的疾病的医疗费,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其它疾病的医疗费,*|*依据医疗保险待遇的规定办理;女职工产假期满后,因病需要休息治疗的,依据有关病假待遇|*和医疗保险待遇规定办理;|*||欢.|迎.生育津贴含义生育津贴为指女职工因生育离开工作岗位期间支付的生活费用;|下.|载.发放实践中,生育津贴的计发方法有两种:(1)参与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企业,生育津贴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津贴标准依据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但为,生育津贴低于其产假工资的,由用;人单位予以补足;(2)非企业单位或者尚未参与生育保险社会统筹单位,女职工休产假期间一般享受生育前的基本工资,由本单位支付;享受①女职工生育享受年假;条②享受方案生育手术休假;件③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备注】用人单位已经缴纳生育保险费的,其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职工未就业配偶依据国家规定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待遇(但不包括生育津贴),所需资金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不予支付①违反国家或者本统筹地区方案生育规定丽发生的医疗费用;的费用②因医疗事故而发生的医疗费用;③在非定点医疗机构检查.分娩而发生的医疗费用;④依据规定应当由职工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⑤婴儿所发生的各项费用;⑥超过定额.限额标准之外的各项费用;⑦不具备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剖撞产手术条件,但女职工个人要求实施剖腹产手术而超出自然分娩定额标准的医疗服务费用;⑧实施人类帮助生殖术〔如试管婴儿〕所发生的医疗费用;9第9页,共11页\n劳动合同法新增:集体合同和劳务派遣一.集体合同一方为企业;主体一方为工会(未建立工会的用人单位,可由上级工会指导劳动者推举代表与用人单位订立集体合同;)内容(1)一般集体合同;(2)行业行集体合同工或区域性集体合同;(3)专项集体合同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争论通过;集体合同订立后,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程序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15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集体合同中劳动酬劳和劳动条件等标准不得低于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用人单位劳动者订立的支付标准劳动合同中劳动酬劳和劳动条件等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用人单位违反集体合同,侵害职工劳动权益的,工会可以依法要求用人单位承担责任;因履行集体合同|精.|品.违法处理|可.发生争议,经协商解决不成的,工会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o|编.|辑.|学.|习.二.劳务派遣合同|资.|料.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单位(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劳动合同关系*主体|*派遣协议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劳动力的雇佣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特点||欢.劳动力的使用用工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迎.|下.本质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用工为我国企业的基本用工形式;|载.劳务派遣用工为补充形式:(1)暂时性(不超过6个月);(2)帮助性;(3)替代性劳务派遣1.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除应当载明劳动合同必备的条款外,仍应当载明被派单位义务遣劳动者的用工单位以及派遣期限.工作岗位等情形;(用人单2.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2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劳动酬劳;被派遣劳位)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依据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酬劳;3.用人单位不得设立劳务派遣单位向本单位或者所属单位派遣劳动者,不得将被派遣劳动者再派遣到其他用人单位;4.劳务派遣单位派遣劳动者应当与用工单位订立劳务派遣协议;劳务派遣协议应当商定派遣岗位和人员数量.派遣期限.劳动酬劳和社会保险费的数额与支付方式以及违反协议的责任;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将劳务派遣协议的内容告知被派遣劳动者,不得克扣用工单位依据劳务派遣协议支付给被派遣劳动者的劳动酬劳;5.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不得向被派遣劳动者收取费用;用工单位1.用工单位应当依据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劳务派遣单位确定派遣期限,不得将连续用工期限分割义务订立数个短期劳务派遣协议;用工单位应当严格掌握劳务派遣用工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肯定比例,详细比例由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规定;2.用工单位应当履行如下义务:(1)执行国家劳动标准,供应相应的劳动条件和劳动爱护;(2)告知被派遣劳动者的工作要求和劳动酬劳;(3)支付加班费.绩效奖金,供应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4)对在岗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培训;(5)连续用工的,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劳动者权1.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益(1)用工单位应当依据同工同酬的原就,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益酬劳安排方法;(2)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的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酬劳确定;(3)劳务派遣单位跨地区派遣劳动者的,被派遣劳动者享有的劳动酬劳和劳动条件,依据用工单位所在地的标准执行;2.被派遣劳动者有权在劳务派遣单位或者用工单位依法参与或者组织工会,爱护自身合法权益;10第10页,共11页\n第一,所说的“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的运算”为指至本年底止个人账户累计储备额,即上年度的累计储存额和利息加上本年度每月缴付的金额加上运算的全年利息;其次,依据公式:至本年底止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上年底止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1+本年记账利率)+个人账户本年记账金额×(1+本年记账利率×l.083×l/2)前半部分“上年底止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1+本年记账利率)”为上年累计储备额,即上年末的期末数加上这部分金额的本年“全年”运算的利息,这里没有什么好说的,都比较好懂得,关键为后半个公式:个人账户本年记账金额×(1+本年记账利率×l.083×l/2)下面推导如下:假设本年每月的缴存额为A,那么A×12=个人账户本年记账金额,此时,每个月都有缴存,那么每个月的缴存利息运算就为:1×A×年记账利率/12+2×A×年记账利率/12+3×A×年记账利率/12+4×A×年记账利率/12+......+12×A×年记账利率/12=A×年记账利率/12×(1+2+3+4+5+6+7+8+9+10|精.|品.+11+12)|可.|编.=A×年记账利率/12×78=A×年记账利率×78×1/12|辑.|学.|习.=A×年记账利率×6.5|资.|料.=12×A×年记账利率×6.5×1/12*|=个人账户本年记账金额×年记账利率×(6.5×1/12×2)×1/2*|=个人账户本年记账金额×年记账利率×1.083×1/2*|其实,这里就乘以一个常数0.5415就可以,即个人账户本年记账金额×年记账利率×0.5415,为一样的;*||欢.|迎.|下.|载.11第11页,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