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00 KB
  • 2022-11-20 发布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年宏观调控走向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2005年宏观调控走向宏观经济方面的一些走势,我也没想到今天还有这么多的人,同事们,还有一些行业界的同事们非常关心这个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引: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关系那么要分析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一般来说应该从这么几个方面来加以分析,第一个就是说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对国际形势的分析。国际经济发展,国际上一些关系,还有世界经济的发展到底对中国经济会带来些什么影响,反过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世界会有些什么影响,这是一个大的背景;第二个就是说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认识离不开就是说我们现在中国经济的发展处在一个什么阶段上,这个阶段下一步往什么方向发展;第三个就是说我们国家会采取一些什么宏观调控政策,这些政策会对宏观经济带来些什么影响。宏观经济跟微观经济的关系,刚才我们也介绍了。在座的各位很多都是企业界的朋友,对微观经济的研究可能更多一点。实际上宏观经济跟微观经济之间确实是既有联系又有矛盾的地方。我们经济学界经常讲的一个笑话:两个企业家乘坐气球去旅行的一个故事。这个笑话实际上就是说宏观与微观之间的矛盾和联系的问题,但我个人认为宏观和微观之间的关系确实还是非常密切的。宏观经济主要应该说是给微观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环境。主要就是说能够稳定物价,只要价格稳定了,企业家就会有比较好的预期,他能够非常容易地计算出我的投入成本,那我未来的收益预期是什么样的。刚刚说的那个笑话是说:两个企业家乘气球去旅行,走到一个大海的上面,就不知道下一步往哪个方向飞了。正在这个时候他看到草坪上有个人,躺在躺椅上很悠闲地在读书,气球上的两个人就问这个人:我们现在在什么位置上?下面这个人就说:你们不是在气球上吗?气球上的两个人说,下面这个人肯定是一个宏观经济学家。他回答得非常完美,但对于我来说一点用也没有。下面这个人就说,气球上的人肯定是企业家。阳光明媚,蓝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地,他们不知道往哪个方向走。实际上是说宏观经济这么好,企业家还不知道往哪个方向投资去。笑话实际上说明了宏观经济跟微观经济的反差是非常大的。过去我们一直在说,我们宏观经济很好,但微观上,确实企业经营很困难,很多企业家有钱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去投资。\n实事求是地说宏观经济确实没法解决微观企业具体往哪个方向投资的问题,它唯一的就是提供一个稳定与增长的环境,宏观经济最主要的一个目标就是稳定物价。但这个物价应该说是一个均衡的物价,不是像我们子现在这样子,一部分物价国家管住了,控制的很严,对于这部分物价怎么变动,未来也没有很好的预期。只有物价有一个稳定的预期以后,我们的企业家才能真正的知道我们的投资方向是什么,我们应该往哪个方向投,我们投入的成又是什么,我们将来的收益会是什么样子,这样才能给我们的微观企业家们一个很好的预期。从这个角度上说我们的宏观经济对企业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现在很多企业家们对宏观经济形势特别是中央的一些宏观调控政策是非常关心的。但是目前在中国,我们的宏观调控,包括我们宏观调控政策的目标很多。我们一般来说宏观调控的目标有四个,这四大目标第一个是经济增长,第二个是就业,第三个是物价的稳定,第四个是国际收支平衡。从宏观经济学上来说经济增长跟就业是发展的指标、增长的指标,物价跟国际收支平衡是稳定的指标。所以在很多发达国家,比如说欧洲,欧盟,它就搞一个《稳定与增长公约》,既要稳定又要增长,实际上就是说的这四大目标之间的关系,但是我们中国目前正处于转轨过程中,我们的宏观调控的目标还不仅仅是经济增长跟物价稳定等这四大目标,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要保证改革的顺利推进。改革的顺利推进一个很重要的结果就是保持我们金融体系的稳定。实际上现在我们的宏观调控还有保持一个金融体系稳定的功能,一旦把我们这个功能加进去,我们这个宏观调控的目标就非常复杂了,等一会要讲,我们许多宏观调控政策就反映了很多矛盾。我们的民营企业家也好,中小企业家也好都反映,为什么每一次宏观调控都是冲着我们中小企业来的,大型的商业银行一直不是我们调控的对象?第二个就是中国的存贷利率差是世界上所有国家中最大的,没有一个国家像我们这么高的存贷利率差。一年为基准的存款利率2.25%,贷款利率5.3%,中间差了三个多百分点,国际上标准的存贷利率差就在1%左右,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国家通过强制的利率政策,由普通的老百姓消费者来承担很多金融发展中的一些成本。这也是引起来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些问题。一2003年以来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这是我们说宏观经济它要解决的一些问题,根据我们中国的前提条件下,我们现在要分析中国经济可能要关注的这么几个大的方面。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的。中国目前的这一轮经济形势发展跟我们这一轮的宏观调控,它是在一个什么背景之下开始的?首先我们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先后经历过四次比较大的经济周期,78年的杨耀进开始;然后82、83年的城市改革以后的城市投资过快;87、88年物价闯关,导致了最后89的动荡;然后92、93年的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引起再一轮比较快的经济增长,一共经历了这么四轮经济周期。我们的经济周期差不多平均就是五年时间,两年的扩张期一年的稳定增长期然后两年多一点的回落期。如果按照这么一个周期的话,从92年93年开始的那一轮宏观经济周期到了97年以后,中国经济就应该处于一个上升的趋势了,但是没有想到,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了,中国经济增长不但没有起来,反而继续往下走了。也就是这个背景下,我们97年98年开始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一直沿用了5年到了2002年年底。为什么说2002年年底开始了这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呢?原因不外乎前一阵大家分析比较多的,我们讲有四个化:第一个是轻化工业向重化工业化方向的转变,这是一个大的转变,这个转变的本质、最本质的拉动作用是我们的消费结构开始升级了,主要是以汽车跟住房的消费结构培育起来了,这个就是为什么说到了2000年开始我们的消费结构开始升级了,这也是跟我们国家的发展阶段有关系的,就是我们改革以前就是78年以前中国的经济增长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按照马克思的两个部类的领域,优先发展重工业,当时不关注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从78年开始我们先解决吃饭问题,到了80年代中期我们解决了穿衣问题,到了90年代初解决了看电视等家用电器的消费。我们发现到了93、94年那一轮经济增长快速的时候,当时家用电器发展很快,我们知道80年代初买个电视机电冰箱那是很困难的,但到了95年左右中国已经开始大批量的往外出口了。90年代初期我们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解决了家用电器问题,那么大家也明白当时我们也在预计,如果没有亚洲金融危机,中国从97年开始应该进入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了,那个时候的消费结构应该是住跟行,来拉动中国的经济增长。但是当时我们也预计到这一点,住跟行呢它的消费档次不是千元计的商品而是万元计的商品,当时提出来应该通过消费信贷加快这个进程。但是由于亚洲金融危机,我们所有的措施都没有很好的推广起来。实际上我们到了2002年这次消费结构升级,实际上是我们从95年开始大概积累了10年左右的积累过程,正好亚洲金融危机叠加在一块使我们中国的经济不太好,但是也正是这10年的过程,很多老百姓家里已经积累起买汽车买住房的收入了。在2002年,在我们消费政策消费信贷的刺激下,首先是汽车先爆发了,消费开始升级了;住房这一块,实际上也是从90年代末期开始的住房体制改革,把住房完全货币化、市场化以后,住房也开始消费结构升级了。实际上我们的工业化重化工业化本身是由消费结构升级来带动的。这是一个工业化的一个结论。第二个就是城镇化。我们从97\n年开始那一轮的经济不振通货紧缩,很大的原因是中国的城市化率太低了,城市化跟工业化是不匹配的。在这个时候我们开始酝酿取消户口,允许农民进城,城市化幅度是在加快的。第三个是国际化。2002年我们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大家都知道,一加入以后,很多企业家都有这种预期,一旦我们加进去,轻纺工业的出口会大幅度增长,因为国外对纺织品的配额肯定会取消。在那个时候,大概2001年、2002年的时候,好多温州一带的江浙一带的企业家开始大量地往纺织业开始投资了。那么2002年加进去以后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机会。第四个化我们叫市场化。当时中国的一个判断,到2000年年底左右,2002年左右,按照官方的说法是三句话:中国的市场机制基本建立起来了;公有制为主体的多元所有制成分框架也基本上确立了;宏观调控的体系基本上完善了,这个宏观调控跟西方国家的宏观调控是不太一样的,我们一直在强调的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加上计划手段,三方相互合作相互配合的这么一个宏观调控体系,在2000年左右这个已经基本上确立起来了。恰恰是这四个化我们从2002年起进入了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但是在2002年底开始的这一轮经济增长周期,我们发现带了2003年一季度经济增长突然就从8%到了9.9%,当时这个数据确实在发改委系统引起了很大的争论,就说这个9.9%是不是有点太高了?内部正在争论的时候,我们都知道三月份非典发生了,对于非典发生以后非典到底对中国经济影响有多大,那时候大家心里都没有底。在这种情况下97年以来我们刺激经济的所有措施不仅没有减下来,反而是进一步采取了一些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包括减税包括货币政策大幅度的投放。在那个时候,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中央银行还是比较理性的。它就在非典还没有结束的时候,五月十几号就出台了一个关于房地产的5.18文件,对关于限制第二套住房投资贷款的那么一个文件。但是这个文件刚出台以后,遭到了好多人的反对,包括我们当时去给全国人大财经委汇报的时候,央行也去一块参加,央行压力就非常大,大家都说非典影响到底有多大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你们怎么能在这个时机出台这么一个措施。因为从中国政府来说从97年我们就是培育两个增长点:一个是汽车,一个是房地产,你把房地产打压下去,那么中国经济可能就不行了。所以说央行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措施出台之后就不了了之了。但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的这个政策应该说还是非常有前瞻性的,但是这个政策打压下去以后,央行就觉着很难再出台其他的一些措施了。当时由于刚才我们说的“四个化”,大家都觉着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经济周期的话,投资快一点增长也是合理的,在经济学界实际上一直到6月份大家都很平静,就按照当时的政策就走下来了。我们就发现2003年8、9月份以后我们的信贷、投资都增长的非常快了,那时候就引起了国家的一些注意了,经济学家也在讨论,中国经济是不是热了?但是那时候大家的一个共识基本上就是这样,我们当时也参加了,包括在起草200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文件的时候,那时候已经开时讨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文件,还有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每一年的计划会的思路的时候,我们也下去参加了一些调研,当时就感觉到首先投资增长快是合理的,但是发现的主要问题,投资过快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开发区搞得太多了。各个地方我们下去看了看搞了很多开发区,当时我们就觉得,既然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而且这一轮经济周期跟前四轮完全不一样了,刚才我们说了我们的经济体制已经基本上按照市场经济体制走了,你没有必要再采取这些宏观调控政策非要采取行政手段压下来了。但是当时开发区的开发,可能更多的是地方政府的行为。所以当时出台了一个政策就是要关开发区,那么大家都知道2003年的8月份开始整顿治理开发区。当时治理整顿开发区以后也确实出现了一定的效果,就是投资增长速度从2003年的8、9\n月份开始已经缓慢下降了。另外很多省的领导人在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时候也对中央当时的决策也比较支持,就是说现在开发区是热了,压一压就差不多了,没必要再对一些产业进行大规模的宏观调控。还有一些省份说开发区热是在东部的一些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开发区没有热起来。当时的共识基本上是这样。但是没有想到的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束了没多久,同样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宏观经济发展的基架呢,在2004年的全国人大会上是同一个调子,但是全国人大会还没有开完,1、2月份的统计数据就出来了,投资增长突然增长了53%,当时温家宝总理就很着急了,就是说我们过去的判断有点过分乐观了。可能投资增长的快速拉动力并不完全是赖在开发区上,这个时候就开始整顿四大行业:钢铁,水泥,电解铝等,从四月份开始大家都知道发改委派了很多工作组,国土资源部也派了很多工作组下去就差房地产开发,另外下去查这四个行业的过快投资增长。另外清理开发区的时候,也发现地方政府并没有按照中央的部署清理开发区,所以四月份开始就进行比较严厉的宏观经济调控。这一轮宏观调控当时实事求是的说因为时间来的很紧,当时全国人大会还没有开完,在会上一些参加会议的省长省委书记就留在那儿,就告诉他们回去以后应该进一步去控制,调子就有点变了。不是说我们只停了个开发区就够了,还要进一步加强控制,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说)两个闸门就出来了:管住信贷,管住土地。就是从四月份开始就出台了这么个措施。这就是2003年一直到2004年4月份,我们采取比较严厉的宏观调控措施以后,当时出现的一个情况。另外一个比较严重的情况是当时的粮食问题也已经开始出现问题了。粮食问题同样也是说我们没有搞准中国的统计数据,中央的粮食储备数据是非常准确的,但是各个省的粮食储备数据是不准的。当时国务院一直觉着我们的粮食储备太多了,因为2004年粮食价格还是一个低迷的状态。2003年年底我们是在讨论,怎么使中国的粮价应该往适当的上升一点来增加农民的收入,但没想到到了2004年年初开始,很多省里面特别是广东那一带粮食已经不够了,跟中央提出来要用外汇进口粮食了。当时提出这个要求以后中央就很着急,说:你们不是库存很多吗?怎么突然没粮了?后来就说:我们那边的粮食库存都是假的,这个数字都不准。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中央就说,你不能进口,现在国际上的粮价也在大幅度地涨,你要进口肯定要出问题,国际粮价就会大涨,那么就内部调剂。内部调剂就是:国库的粮食可以调剂,还有东三省很多粮食主产区也有很大的粮食库存。在调剂粮食的过程中,东三省的人就不干了:我们粮食大丰收的时候让你们粮食主销区多帮我们库存一些粮食,你们不干,现在你们粮食没有了,想让我们这里要粮食我们不干,要么就提价。粮食提价的背景实际上从这儿就开始了。农民知道这个消息以后确实粮价开始大幅上涨了30%左右,这是我们2004年的一个数据。也正是在那个时候中央才意识到个耕地面积连年下降,粮食产量下降的幅度比我们统计的数据要大得多,所以从2004年开始我们加强了对农业耕地的保护,加强了对农民的支持力度,这是后面还要讲的。还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确实我们的一些瓶颈制约就出来了。这个主要是煤炭和交通运输紧张。2004年年初就已经明显地显现出来了。紧张的最高程度是到了8、9月份迎峰度夏的时候,那个时候确实发改委是非常紧张的。煤炭跟石油紧张大家可能也都知道,说过去我们的电厂上的太少了,朱镕基当总理的时候说三年不准上建电厂,当时主要的背景就是三峡的电卖不出去。三峡刚开始发电的时候,第一台机组就跟广东签协议,说:能不能广东分摊一点电,广东当时不干,说你的电压太高我们不要。这个消息反映到上面以后,总理就很着急,说,那就三年不准上项目。就讲了,三峡项目一上就得用这个电。结果没想到三峡的第二台机组还没装机,这个电就开始不够了,广东就去要电了。那么三峡也不干了,说你这样我们要涨价。这实际上回过头来看,就是说我们的电厂建得不够。另外从97年开始,煤炭行业煤炭价格一直不振,煤炭的投资也很少,煤炭的后备开采能力也不够。我们知道从2000年开始我们是压“五小”,其中就是压小煤窑,把小煤窑压下来很多。但是像大型的国有煤矿投资也不够。从2004年开始,小煤窑不但没压,反而是鼓励小煤窑大幅度生产。后来我们发现很多的煤炭事故就是在那时候发生的。这是说当时我们这一轮经济调控确实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是2003年开始一直到2004\n年年初,主要的问题就是发现出在这儿。当时中央领导同志非常担心,因为从过去的四种通货膨胀来说都是,要出现全面的通货膨胀,就是我们讲的农业跟投资双碰头,就是粮食不够了,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投资不够了,投资大幅度上涨,只要这两个问题碰在一块,通货膨胀是非常难以治理的。但这一轮实际上没有出现这种情况,过去是说粮食价格上涨是带来了消费品价格大幅度上涨;投资大幅度上涨就带来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大幅度上涨。但这一次我们看到的通货膨胀跟前四次是不太一样了。粮食大幅度上涨就是食品的价格上涨了,上游生产资料大幅度上涨并没有带动我们服装、家用电器的价格上涨,实际上我们看到工业消费品的价格还在下跌。这个就是反映了我们在过去我们的竞争行业的投资是有点过度了,但垄断行业,由于国家在垄断,像钢铁、电力、能源、交通等投资是严重不足的。国家这些垄断行业在那三年多时间确实是没有投资。当时在迎峰度夏煤炭运输的时候,铁道部的部长内部开会就在说;三年没给铁道一分钱的投资,交通投资全部在投高速公路了,还有投长江的水运建设,没有给铁路投资。现在你煤不够了,靠铁路运输,铁路说当时我没法运。你没法运也得必须运。所以在经济运行过程当中,发改委也采取了很多措施。这是后话了。目前对这些行业的投资可能又有点过度了。这是说2003年以来存在的一些问题,这几个数字我就不再多说了。一直到了2004年初出现这些问题以后,我们从4月份开始的宏观调控,主要的调控手段实际上说穿了就是两大力度:一个是怎么通过支持农业的发展来增加粮食的产量,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的;第二个就是怎么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去抑制投资增长。实际上说来说去就是这么两大措施。从2004年这一轮宏观调控看,我们先不说这个调控手段到底是有没有问题,回过头来反思,我们这轮宏观调控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这是我们下一轮宏观调控采取一些什么样的措施的一个背景了。二2004年以来宏观调控的主要措施和成效从这一轮宏观调控总的来说我们取得了很多成效,第一个是农业得到了加强,粮食产量增长的比较快了,粮食产量达到了9400亿斤。但是当年我们粮食需求一般9800亿斤,还差了400亿斤的缺口。这是一点。第二个是投资。我们看到从去年五月份开始以后,四月份开始采取比较严厉的调控措施以后,五月份开始我们的投资增长速度就缓慢地下降了。但是到了今年一二月份我们看到又出问题了,一二月份的投资又反弹了。反弹的力度就在房地产上,等汇我还要接着讲。就是从去年开始的这一轮投资,2004年应该说投资增长还是在缓慢地下降,但是即使缓慢地下降,那个增长幅度26.7%还是相当高的。第三个就是货币政策,信贷规模跟货币供给量确实是下降了,但这个下降的同时隐含着很大的一个风险,是资金的体外循环,MR统计的货币供给量统计的数据它不能反映很多问题,等会我们还要讲到这些问题。第四个是去年的煤电油运尽管非常紧张,但经过一系列的措施以后困难还是度过来了,但今年能不能度得过去还很难说。第五个就是去年的效益相对说来还是不错的,工业生长还是比较快,同时企业财政收入增长也很快,新增财政收入5000多个亿,这5000多个亿基本上解决了历史上拖欠的出口退税的2600亿基本上还掉了,另外在财政支出方面还增加了很多用于社会服务支出的,比如说每一个县建一个传染病医院,很多贫困地区的小学基本上校舍给建起来了。这是去年办得这很多事情。第六个方面是就业方面还是得到了加强,去年新增就业9800万,这是一个很高的速度了,差不多经济增长一个百分点能拉动100万人就业。过去这个数字从97年开始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只能拉动70万人就业,去年这个就业还比较不错,主要是第三产业增长得特别快。第七个\n另外在我们宏观调控的同时,去年我们的体制改革方面还是迈了很大的步伐。当时社会上有很多议论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新一届政府成立以后,发改委的权力太大,既管发展又管改革,但是说是在这一轮宏观调控上发改委是既不搞发展也不搞改革。但实际上发改委在改革这个方面迈了很多的步伐的。从发改委体系来说,最大的改革就是投融资体制改革,当然这个改革本身大家在座的可能企业也都知道,改革的结果可能对企业的成本增加的很多了,过去一个投资项目到发改委一家批就行了,现在要去水力部批水资源的使用,到环保总局去批环保环评,还要到土地管理部门去审批土地,过去一家管现在变成四家管这个投资了,投资程序很复杂了。从发改委来说它基本上你只要来核准备案一下就可以了,这个对企业来说,从长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利好消息了。三对本轮宏观调控的几点争论但是这一轮宏观调控尽管我们取得了这么大的成效,但当时对这轮宏观调控的争论还是很多的。当时社会上一共存在比较大的争论有八个:第一个是宏观调控有没有必要。现在看来这个宏观调控是有必要了,这个问题大家争论已经不太多了,但当时在2004年4月份开始宏观调控的时候,确实遭到了中西部地区的很多省的反对。当时就说这一轮经济过热是由你沿海地区开发区搞起来的,我们中西部地区开发区根本还没开始呢,你就开始宏观调控了,这样你一调控的结果呢,东部地区一砍砍了个尾巴,把我们西部地区的脑袋都砍了,我们很多项目刚开始上你就砍下来了。这个当时在西部地区确实遇到了相当强烈的反对。第二个还有一种说法是说,你这宏观调控应该早就开始了,你现在调控得晚了,那么这个观点在我们发改委内部意见不太一致,包括社会上意见也不太一致。很早的人就说那么2003年年初一月份、一季度就应该开始调控,但是很多人忘掉了我们三四月份非典的影响。当时谁也不知道非典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没法估计,谁也不是神仙,当时说我从2003年一季度就开始调控,调控经济增长稳定在9%,也就没有能源过热问题了,也就没有能源短缺问题了,当时持这种观点的人还是比较少的。第三个调控争论最大的就是说你这次宏观调控又是利用了发改委,财政部没有起作用,银行央行也没起作用,还是你发改委跟银监会在起作用,说你这轮宏观调控确实采取了一些行政手段,现在回过头来看确实也是这样的。我们采取的方法无非是两个:就是管信贷,管土地。但是从发改委的角度上来说,发改委说土地是国土资源部在管,信贷是央行跟银监会在管。尽管采取了这两个手段,不是我发改委的手段,我发改委出来的手段你说是行政手段是可以的,但是这两个手段都不是我们发改委出来的手段。但是管信贷管土地本身就是行政手段,今天就简单的给大家讲什么是行政手段什么是市场手段。在经济学上这个是有明确的定义的,什么是市场手段,所谓的市场手段就是说我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我不直接去干预企业的行为,而是通过间接的调控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去影响物价,通过价格杠杆来决定企业是不是去投资是不是去消费,这叫市场手段。最主要的市场手段实际上就是货币政策,实际上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利率政策,准备金率政策跟公开市场操作,目的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来控制物价,企业家根据物价的高低来决定是投资还是不投资。离开这些剩下的应该说都是行政手段,或叫法律手段。我们当时发改委的观点就是说我们清理土地也是按照土地法来清理的。但是信贷这个手段实实在在是行政手段,信贷就是银监会跟商业银行说你这个企业不能贷,这个行业不能贷,完完全全是行政手段,但是信贷手段实际上万不得已是不能用的手段。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信贷手段带来很大的副作用:第一就是卡住了信贷以后,国有企业你不敢卡它的信贷,最后把中小企业的信贷卡死了,中小企业要发展,经济又在发展,又那么快,它从哪儿找钱去呢?全是在地下金融、民间金融或者是利用的外资。那么现在这个问题是非常严重的,等会我们还可以看一个数字,民间金融的数据跟正规渠道的数据是差不多的,这个是中国将来一个非常大的金融风险。一旦出问题这个问题是非常大的。第四个还有这轮宏观调控大家说你治标不治本,治本的办法就是应该搞体制改革,真正是成市场经济,但你现在还是沿用过去的老路子,去清理投资项目,去控制信贷,这个我觉着社会上当时批评也是对的。但是在当时的那种经济情况下,我当时写过一篇文章,这些观点都是对的。但是不管怎么着这些行政手段那是非常快的,很快就可以把投资压下来,但是下一步会不会反弹,这是另外一回事。但是当时那种情况下,投资增长50%\n多,延那么一个速度下去,中国经济过不了几年就是滞胀,或者说通货紧缩就出来了。对于任何人都是没有好处的。我就说我们不能用目标代替我们的手段,手段是必要的,但是我要达到的目标却可以采取不同的手段,但是我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当时最好的手段就是行政手段,那个是没有办法的。第五个争论的问题就是说,宏观调控一刀切了,反正中西部地区一刀就切下来了。后来还是给中西部地区开了几个口子,应该是在八个方面还是开口子了,一个是教育、医疗、能源、国防建设等,这个土地还是随便批的,但是对于其他的很多工业项目,当时确实是卡住了。实际上中央也没说是一刀切,实际上当时调控的一个很重要的结论就是说把民营企业调控的比较严重的。第六个跟这个有关系的就是宏观调控抑制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实事求是的说中西部地区当时意见确实非常大,他们很多地方的项目刚起来就切下来了,基本上是这样,就是说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中西部地区之所以这两年投资增长还比较快,很大的原因还是靠着国债的投资来拉动的,如果没有国债的投资中西部地区可能真的就比较大的下滑。第七个就是宏观调控是不是针对着非公有制经济。从理论上说中央的本意是没有针对非公有经济的,但是实施的结果,实事求是的说对中小企业的影响确实是最大的,中小企业当时根本就贷不到款。我们下去调查,到了浙江一看,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基本上都是地下钱庄、民间经济过来的,直到现在还是这样的,还是没有完全的改观。但这个问题就比较严重了,我们就是担心中国今年的五六月份可能要出非常严重的问题,为什么呢?因为企业贷款往往是以年为单位的,去年的宏观调控在四月份,四月份一下子卡住了很多贷款,结果中小企业就在去年的四五月份可能以比较高的利率从民间集的资。现在到了还钱的时候了。那如果现在的中央银行还是采取严厉的宏观措施,民营企业从正规渠道还拿不到钱,但是又到了他还本付息的时候了,怎么办?我个人觉着五六月份我们要很好的观察中国的经济。要出问题可能就在这个时间上,问题会比较大的。我感觉到央行在宏观操作的时候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了,实际上一二月份银行间的的资金是非常充裕的,上次参加他们的会的时候也在讨论过这个问题。但是对于五六月份中国的经济确实要采取非常明确的观察,在五六月份要出台任何宏观调控措施继续强化这种宏观调控措施危险都是比较大的。会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受到影响。第八个争论的问题宏观调控是不是影响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从统计数据上来说,应该说宏观调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是很大的。2003年我们经济增长是9.3%,2004年是9.5%,应该说还是比较快的一个速度,应该说宏观经济是承受不了的,因为我们的资源是承受不了的。四2005年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矛盾这是说从2002年经济开始上升趋势以后一直到去年四月份宏观调控以后到2004年应该说我们取得的大的成效跟当时的一些争论。第一,投资在建规模偏大,投资扩张动力较强。当时这些争论出来以后对于2005年的工作安排,在去年八月份,我们内部就在讨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文件,跟今年2005年的工作安排的时候,我们就内部在讨论这么一个问题,从投资上说我们说投资增长速度在缓慢的下降,关键我们是统一的,2004年年底我们觉着这个投资增长速度确实是下降了,但是一个很大的判断,尽管在下降,投资增长速度还是很高。那么我们就要问了,2005年投资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很主要的判断是这个,这是一个。第二,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难度加大。第二个存在的问题就是农业。农业当时是担心,就是说我们保护农业的这些措施都保留下来,2005年的生产会大幅度的超过2004年,2004年我们的粮食产量已经达到了9400亿斤了,我们粮食需求量每年9800亿斤,大概差400\n亿斤。当时我们在内部讨论的时候中央领导同志也赞成,就是差个四五百亿斤是最好的,为什么说呢?一方面我们的粮食的库存还是比较多的,第二个就是只要粮食有缺口中国的粮食价格就会缓慢上升,上升农民的收入就会增加,农民的收入增加农民的消费才会增加,中国的经济就会持续下去。如果反过来了突然粮食大幅度上涨以后,粮食的产量超过粮食的需求量,粮食价格又开始往下跌了。这个就是又出问题了,农民的收入怎么办?所以我们当时提出的概念就是进行平衡的概念,就是粮食的供给还是要紧一紧,在确定2005年我们的粮食支持力度到底该有多大,后来就提了个9500亿斤,还是让它差个300多亿斤的需求量,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粮食价格保持一个稳中趋升这么一个态势,保证农民的收入增长不下降,这是讨论的第二个问题。第三,运输和能源紧张问题难以缓解第三个问题就是我们最担忧的就是能源和交通运输的问题。2004年我们的煤炭产量已经达到19.5亿吨了,接近20亿吨了,增长了15%,这一年下来增长了将近2亿吨的煤炭。当时我们认为2005年煤炭再增长2亿吨已经相当困难了。后备资源根本就没有了,国有矿]的增长就增长个百分之六七,那么2004年煤炭的增长主要是靠了小煤窑,小煤窑实际上往往煤炭的质量都不行。当时就说2005年最主要的问题可能是煤炭紧张,如果说2004年的问题是电力紧张的话,2005年就是煤炭紧张。这个判断到现在从中央来说还是没有改变的,煤炭紧张还有相应的一个就是交通紧张的问题。去年我们的交通是非常的紧张的,今年实际上不会有什么改观。我们2005年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这个。第四,信贷结构不合理,流动资金偏紧,资金体外循环严重。第四个问题就是,我们一直在呼吁贷款规模控制的太严了,从去年来看我们好像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货币供给量从21%左右下降到12%、13%,12-13%支持9.5%的经济增长基本差不多了。但是没想到紧缩信贷的很大副作用就是流动资金相当紧张,资金的体外循环非常严重。我们大概算了一个数,2004固定资产投资5.86亿是城镇的,不是全国的,全国的是6万3千亿。流动资产增加1.7万亿贷款,全年的银行信贷只有2.9万亿,其中最后很大的一部分资金将近3万亿的投资不是来源于银行,完全是民间的投法,这个数字和金融的贷款规模基本上差不多了,这个问题就非常严重了。大量的钱是通过民间各种集资包括信托各种集资方式出来的钱,有一半的金融没有在正常的金融渠道上运行,这是个什么问题。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肯定是银行控制信贷控制的太严造成的。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第五,能源、原材料价格继续上涨。第五个问题,2005年目前经济发展一个严重问题是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问题。目前我们已经看到铁矿石的价格上涨71.5%左右。首先是澳大利亚铁矿石供应商与日本达成的协议,澳大利亚铁矿石的供应商本来要求中国每吨再增加10美元,说是要搞运费,中国不干。大家可能看到报纸上消息已经达成协议了,铁矿石价格就上涨了71.5%,但是,实际上这里面附加了很多条件。我记得哪一年温家宝总理去澳大利亚访问时当时澳大利亚提出铁矿石价格上涨都是因为中国的需求过大造成的,因为其和日本、韩国的合同都是固定的,一签几十年的合同,这个价格基本上是稳定不动的,但是中国突然进来了,一年进口1亿3千万的矿石,一下子就把矿石的价格抬上来了,另外,我们的矿石投资根本就不够,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去把矿石挖出来,我们矿有的是,但是挖不出,要求中国来投资。第二个是矿石挖出来了,但是运不到港口,希望中国来帮我们修从矿到港口的铁路。第三个达成的协议就是修港口,不修就没法满足中国的矿石的需求,要么我们就提价。这时当时澳大利亚提出的要求,实际上只是由谈判解决我不知道最后达成的协议肯定背后有官方的背景。我估计这些条件中国是要做的,这样的结果就是要得到国外的矿石不涨价就需要进行大量的投资实际上跟涨价就没什么区别了。第六,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房地产泡沫引起争论。第六个问题,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房地产市场到底有没有泡沫?我个人认为一直有泡沫,可以展开来讲,因为房地产价格是涉及到下一步宏观调控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内部在讨论的时候,包括后来中央的一些决策如刚才所说,2002\n年开始到2003年的投资过热,最早大家认为原因是由于开发区过多造成的,但是开发区过多可能造成钢铁、电解铝、水泥需求过大,造成钢铁等行业的投资过猛,所以当时的一个观点就是把这个压下来就行了,那么我们去调查的结果也是持这个观点的。所以当时中央的决策是压开发区和这几个主要行业的投资,但是这个效果在2004年8、9月份基本上显现出来,以后我们回头看这个数据的时候,发现房地产的投资一直就没有下来,所以去年8月份,我们的观点就有些变了,仅仅去压开发区钢铁水泥等主要行业的投资不解决问题,下一步的任务是应该压房地产的投资,但是观点一提出来后,中央很多领导同志就担心,说从97年开始,费了这么大的劲,发了2亿多国债,目的就是想把中国经济拉起来,而拉中国经济的两个支柱,一个是汽车,一个就是房地产,汽车现在刚好一点就去压汽车了,现在又要去压房地产,一旦把房地产压下来,中国经济又进入到衰退怎么办?这是副总理提出的观点。但是会上我们当时说房地产投资确实过快了。如果我国把想把经济增长目标定在8%、投资定在15%这么一个调控目标的话,当时我就说房地产投资在15%—20%之间应该是比较合适的速度,你现在在30%的位置,高出10个百分点,我们不是说要把房地产这个行业给压死了,而是说把这个速度调整下来。那么调整房地产的一个最好的办法是动利率,去年8月份我们就提出调整利率了,但是当时中央并没有采纳我们的意见。10月份总理再次找10个经济学家座谈时,我们的主任也去了,主任在去以前,我们又给他提了这个方案,在会上也提了出来,会议不久,10月份,大家知道利率提高0.27个百分点,但是房地产的贷款优惠利率仍然保持了。我们当时特别奇怪为什么没有把房地产提高到同样的水平,2月份才开始把这个利率提上来的,2月份提出是因为看到1、2月份房地产的投资还是很高,就带来了一个很大的问题,跟人民币汇率就又有联系了,我个人觉得去年房地产价格涨了15%,但这个价格是不可信的。国家统计局是怎么统计出这个价格的呢?他是把所有房地产销售除以房地产建筑面积算出来。但很多地方,如中西部的房地产价格不涨啊,房地产是个区域性的市场,都是几个沿海城市在涨,一涨涨30%—40%,那么平均涨15%,很多地方就可能涨40%—50%,一年下来,这种增长率绝对是泡沫经济,没有哪个国家可以持续这么高的房地产的价格。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说,投资压不下来,龙头在于房地产,不是开发区了。房地产如不压,钢铁、水泥、电解铝怎么压也不会压下来,它是个身子,头不压,身子压下来,头还昂在那,怎么把房地产投资压下来呢?但要压房地产的投资不能限制房地产的土地使用,要压房地产的需求。压需求就是要老百姓推迟去购房,不要都挤在一起,哄抬房价。压房地产的消费需求就是要提高利率,提高利率对国有企业不起作用,但是对居民消费是绝对起作用的,居民消费是完全硬约束的,提高利率,收入就会下来,下来以后房地产投资就会适当慢一些,着对任何人都是有好处的。去年房地产价格上涨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跟人民币汇率有关,人民币汇率挺在那,货币政策大家知道学过经济的人都知道三元悖论或叫格罗克曼三角:若要保持国家汇率的稳定,又要保持资本的自由流动,那么就丧失调动利率的权利,就不能动利率了,不能动利率货币政策就失效了。中国为什么不愿意去动利率,就是为了保持汇率的稳定。世界上也看到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升值又不动汇率,大量的外资就流到中国了,每年1000多亿的外汇,流到中国,投到哪儿去呢?这些资金不会去投实业,中国的股市又低靡不振,这些钱全投到房地产来了。当时我们在去年8\n月份就提出了房地产可能利用外资。我们当时算不出一个数字来,但觉得这个数字是非常大的,但国家很多外汇管理局就反对我们的观点说你们怎么算出来的,我们都算不出来。不承认。何时承认的呢?郭树清离开外汇管理局的时候在今年的政协会上就承认了,房地产确实有大量的外资已经进来了。外资进入,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资金投到房地产?就是因为利率太低了,房地产价格又很高,老百姓首先觉得存款是负利率的,我干嘛要把钱给存到银行去呢,我去买房地产去。外资进来也进到房地产了。那么房地产价格就会抬得很高,只要房地产价格在上涨,投进去就是合适的。所有的金融风险就在这,大量的资金投入房地产,源头在汇率上,源头在利率水平过低上,就这两大块。第七,人民币汇率问题。而人民币利率过低的源头又在人民币汇率上,我是一直主张应该动人民币汇率的。我就觉得2004年6、7月份是动人民币汇率最好的时机,但是错过了。那么现在怎么办?我们在研究内部可能5月份是个时机了,为什么?做市商制度已经出来了,在上海,大家知道选了10个做市商来进行外汇操作。第二个汇率确实是个很大的问题。现在的问题第一个是在汇率上,第二个就是在房地产上,房地产到底要采取什么措施来抑制房地产过快上涨的趋势。解决房地产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动利率,要动利率要防止货币政策不起作用,那么就要动汇率,这个逻辑关系是非常清楚的。汇率怎么动?是动汇率机制的办法,还是动汇率水平的办法。汇率水平是盯住美元动的,还是采取一揽子货币动,这个大家可能有很多研究方案了,可能更好的办法是盯住一揽子货币的办法。2005年当时我们觉得面临的这么多问题。面临这么多问题根子上,包括为什么这一轮宏观政策要动用行政手段的很重要的原因,当时我认为行政手段确实很快,在经济比较过热、货币手段不起作用的情况下,行政手段是最有效、也是最快的;第二是因为货币手段不起作用,货币政策不起作用的一个很大原因就是货币政策实际上汇率政策的一个附庸。汇率政策不动,货币政策想动也动不了,货币政策不动,保持低利率,其带来的结果就是房地产泡沫。泡沫原因:①大量外部资金流入②利率太低,都是负利率。老百姓的钱要么存银行为了将来的教育、医疗、保险,如果想投资,只有投资房地产,因为股票市场不行,还有国债市场,每次发国债,北京早上六点钟就要去银行排队了,买那些凭证式国债,都是些老头、老太,根本一般人就想买也买不上。没有什么投资渠道所以就投到房地产。现在房地产信贷余额占到整个贷款余额的20%,这个数字是非常大的,但是能不能把房地产的价格一下子搞死,就让它像汽车一样下降呢?这个也不行。这个只能慢慢来,一旦把房地产的价格搞死了,房地产价格像日本、香港几个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开始下降50%的话,即使下降10%,金融风险马上就暴露出来了,就跟汽车一样的,汽车老是下降,现在就没法做了,没有一个商业银行愿意做汽车信贷。现在假如一辆车15万,贷了10万,花了5万,第二年汽车降到10万了,买汽车的人肯定不愿还钱,把汽车给银行好了,反正我已经开了一年了,抵那10万块钱,那商业银行拿着汽车怎么处理呢?他可能5万块钱就卖掉了,那银行就有50%的坏账。房地产同样是这样,现在房地产的贷款利率是很高的,贷款比例是很高的,占到70%左右,如果房地产价格真的降下来了,那么所有的房地产贷款金融风险就会暴露出来。所以,宏观调控的问题就在这,就像粮食一样的,既不期望粮食价格涨得过猛又不希望大幅度下降,希望就在一个平稳的水平上,最好下降的幅度就在5%左右,但这是一个理论上的目标,宏观调控怎么能让房地产价格让它稳定下来,或下降幅度很低的情况下,保持金融平稳地发展。这个确实是央行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目标,所以央行在调控的时候也说了,调控房价央行做不到,我们没这个能力。吴晓灵也说了,就是实事求是地将,就是你动利率,动到多少,如果现在贷款利率5.3%,当时我们就说你可以搞差别利率,不仅对房地产信贷这块利率,不仅说要给予普通的工业贷款利率,应该高上去。但很多银行就说,好啊,你高上去最好,看来贷来贷去,房地产还是最好的资产,我们还是要增加这部分贷款所以说央行很困难,把利率提高也很困难,这个需要怎么办?需要后备的财政政策来配合。那么有人说现在很多房地产的需求不是居住性的需求是投资性需求,一个人可能买好几套房子,他只住一套,其他的都是用做投资的,他投资的目的肯定要交易,那有人就提出要交易就增收交易税,把交易税征到50%\n,逼得这个房子你不能卖,不能卖的话,房价就会稳定下来了,现在这个政策实际上财政部下在考虑,就是前提条件是,如果要动汇率,为什么汇率不敢动呢?两个原因:第一个理由是汇率稳定对出口有好处。而我们的出口商品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雇佣了很多工人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我们国内的投资全部投在资本密集型的产业上,这个投资本身说明价格是有问题的,这个价格机制没有很好的配置资源。国内的大企业都愿意投大项目,大项目上的快,收益多,谁都不愿去投小项目,只有出口部门,外资来投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确实是解决就业问题。我们不愿动汇率的一个很大的原因,汇率上升出口下降,可能大部分排挤出就业了,可能成为社会问题。这是我们不敢动的一个理由,第二个理由是担心汇率动了以后,外资赚到钱了,大量往外撤,引起国内金融危机。而大量的外资实际上是投在房地产上,就怕一撤房地产价格大幅度下降,那怎么办?投进来就不能让其赚了钱就撤,那要是交易房地产就征你的税,把税就征得很高,只要是第二套交易。有人提出这个税率至少是15%,交易一套100万,就上缴15万,投资者想想可能就不合适不会做交易了,不交易就说明汇率既使动了,其资金也撤不出去,不能变现资金就没法撤,这样的政策组合可能是一个最佳的政策组合。当然这个利率水平我们可以再讨论,就是说当时吴晓灵讲话时说我们就是要动利率,动汇率,我们需要财政政策的配合,只有配合起来才能保证动利率、汇率以后金融市场是平稳的,下一步政策建议上我们是可以这么提的问题。这是人民币汇率的问题。五2005年宏观经济的政策取向我们面临这么多问题,当时2005年在讨论宏观经济导向的时候我们就提出了一个要双稳健的政策。这个政策也是国家信息中心去年最早8月份先提出来的。当时一部分领导同志还说什么叫稳健的财政政策什么叫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家只要看到今年的财政安排的时候,实际本质上还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国债的投资规模从1100亿减到800亿,预算财政赤字只减了200亿,实际上就减下来500亿,500亿对中国来说应该是一个比较小的数字,本质上说稳健的财政政策实质上还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还是在扩张。但是为什么还要发这么多国债呢?主要原因是因为中西部地区的意见非常大,因为这两年中西部地区这两年经济的发展主要是靠国债拉动起来的,他说你把国债一撤,中西部地区经济又不行了。那么中西部地区的差距就会很大,这么大的差距我们怎么办?这是我们中西部地区一直关心的。第二就是中央提出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央行给了两个目标:一个是货币政策控制在15%左右,一个是新增贷款2500亿。财政政策一旦确定以后,今年基本上没有什么悬念了。除非当年的财政收入比预计的财政收入高,高出这些钱会怎么处理。唯一的悬念是稳健的货币政策下一步怎么操作的问题了。这两个控制目标要达到也没有问题,但把货币控制的过死,现在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手段就是通过控制信贷来控制货币的,不是像国外,像格林斯潘,像美国、欧盟一样的欧洲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基准利率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控制货币的。实际上通过信贷来控制货币,结果是说如果经济还在快速增长的话,资金的体外循环MR数据是不可信的。很多钱没在银行里赚怎么可能会统计出来,只有M0现金是可信的,但现金这个数据又不好用,因为现金每年波动很大。只看数据统计本身看不出我们货币政策是有什么问题的。这是2005年宏观政策的一些导向,包括中央政府200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今年全国人大会议上通过的一些政策。另外,比如继续对三农的支持。所有的对三农的政策我们都不变。农业特产税都取消了。然后最低收购价格,然后再就是产业准入、科学发展观方面的,跟科学发展观一样的搞一些产业准入标准,提高某些产业环境的排放标准。发改委已经搞了40个产业政策,就不同行业都有一个产业政策,如钢铁、水泥的产业政策。这些产业政策主要是环保标准,已经有40个,现在大概国务院已经通过了20多个了,还有10多个仍在审批。基本上主要的工业大类都有一个产业政策,这个产业政策主要是准入的标准、环保的标准、土地使用的标准。按照总理说的,今年是改革的年份,实际上是说来说去,实际上改革什么很难推定,这个也没有太多悬念的问题。第五个是走出去战略\n现在实际上讲走出去战略是搞的最火的,可以看看我们和国外的一些关系,我们和阿拉伯建立阿拉伯基金,和智利搞自由贸易区,本质上就是:中国需要国外的资源,石油资源或矿产资源等。但这些话又不能明着说,因为现在实际上国际上的主要矿产资源、主要石油资源不是控制在美国人手里,就是控制在欧盟人手里,要是去争这些资源,双边关系肯定会紧张,中国在做这方面工作的时候也是非常艰苦的。我曾经在欧盟使团当过三年的外交官,在经济组当了三年的组长,当时很大的一个任务就是找资源,如千方百计地去持股,把别人的股票拿一点过来。如果这个地方和美国的关系不好了,象阿联酋,我们就赶紧问问我们是否可以进来。但是这些确实是偷偷摸摸地在做,不能大张旗鼓地做,稍微一做威胁论就出来,中国能不能和平崛起也就存在问题了。当时我们在使馆时有的部长就说:那没办法,将来要打仗的话那也要打呀,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怎么打起来的不就是为了抢资源、抢市场嘛。特别是资源这一块,不能通过自由贸易拿到的话,那只有打仗。在一个从国家来说,又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理顺分配机制。现在从中央来说最关注的两大块。因为短期经济增长,中央的领导同志说我们中国经济目前已经到了4个化的阶段: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如果国际环境还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话,那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会有什么问题。按照我们一个总理所说:我们现在就是15、16岁的小孩,正是长个的时候,如不给他吃,也照样能长起来。其中经济增长速度上不用太担心,担心的是我们的分配结构跟社会安定的问题。分配结构实际上关系到我们有什么样的生产能力,经济在增长,我们会有很大的生产能力,问题就在于你生产出来我们有没有需求把它给消费了。消费的问题就在这儿怎么能让老百姓的收入增加,实际上是关系到收入分配的问题。从中长期说我们关心收入分配。所以最近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正在研究收入分配的问题怎么办,因为从现在收入分配每年的统计上可以看到,城镇居民的人均所支配收入跟农民的纯收入一个增长5%左右,一个增长7%左右,与GDP相比差了2个多点。2个多点是什么概念呢?就是说,生产出这么多东西,按9%的增长速度在生产,但消费只按6%左右的增长速度来消费,消费不掉的产品只有去投资,就发现我们的投资率越来越高,一旦投资形成了产能,产能就更大,消费跟不上,如果产能生产出来没人消费怎么办?经济就会停止了,所以不要不理顺我们的消费收入机制,中国可能长期的经济增长,3、5年还没问题,投资率可以继续提高,但5年以后我们怎么办?如果国际市场发生变化,我们出不去了怎么办?这是一个长期战略问题。第二个就是投融资体制问题,跟投资有关的就是如何把投资速度压下来的问题。如果现在投资主体仍是国有企业,还是地方政府起作用,我们怎么把投资压下来,根本上就是投融资改革的问题。就是把投资权真正地交给企业,而企业在投资决策时真正的按照生产要素价格按市场价格。那么如何确定市场价格呢?就是要改革了,改革我们的金融体系、国有机制、市场机制,使得市场价格确实是由供求关系来决定的。现在来看,资金价格,刚才说的信贷是由国家来控制的。土地,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资源也是国家在控制的,却没有价格。怎么能让土地有个合理的价格,这就关系到土地机制改革了。现在土地是国家的或者集体的,根本不是农民个人的,农民根本没有权利为其定价,所以也无法找出合理的价格。所以,为什么我们当时不能简单地叫土地私有化,实际上就是土地可以交易,怎么交易就是价格问题。第二个资金,现在是国家在关注信贷,资金的价格实际上就反映在利率的价格,利率的价格就是利率要市场化。实际本质上是要改革的,不改革就解决不了目前我国经济投资率过高的问题。从中长期来说,我们要关注这些问题。2005年宏观调控的目标可能大家都知道了:GDP增长8%,CPI上涨4%,就业900万,这是我们国家的一个宏观调控目标。从我们搞经济分析预测的人来说,对2005年经济怎么看呢?第一个就是说,从我们这一轮经济周期上来说,如果中国经济还是按我们的5年一个周期,“2年上,1年平,2年下”的话,今年应该是个平年,因为我们已经连续涨了2年了。这个平年可能就在8.5-9%\n这么个水平上,然后明年再接着往下走。这是从周期角度上来说的。但是可能由于我们的宏观调控手段越来越高明,我们可以把这个周期延长一下,延长到6-7年。从短期来说,从今年看来我们觉得首先中央的财政赤字减少了200亿,建设国债减了500亿,一共政府投资就减下来500多亿,这500多亿可能会使GDP下降0.4%。另外今年很大的一个调控目标就是无论如何要把投资增长速度压下来。我个人估计在今年年中或下半年肯定会动利率,估计提高利率水平可能在0.5-1个百分点之间。提高利率的目的是为了抑制投资,特别是房地产投资过快得增长。这样下来,投资增长速度可能就会回落到18-20%这么一个水平上。农民收入从消费上来说呢,应该说目前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消费从来就没有什么悬念,反正每年增长也不快,中国的消费需求一直都是不足的,不足的重要原因就是刚才我说的收入增长太慢,收入增长慢于GDP的增长,就使得消费增长也慢于GDP的增长。而投资增长快于GDP的增长,即中国是一个投资拉动型的投资增长。我们在做第11个五年规划的时候,就提出一个概念:即投资主要型经济转变成消费主要型经济。就下一个五年计划,从2006开始到2010年这个期间能不能使投资和消费发生逆转,让投资增长慢一点,而消费增长速度快一点。刚才说了,提高消费的很重要的一点就使要改革我们的收入分配机制。我们想在这方面肯定会有一些大的突破,现在中财办正在讨论这些问题,可能就这几天要向国务院、中共中央汇报了。出口问题也没有太大的问题,出口增长很快的一个原因是我们的汇率确实是太低了,人民币低估的太严重,使得中国的产品价格太便宜了。我们出口一个2G的空调,只有60美元一台,400多人民币就出去了,国外买一个至少一两千美元,价格差了十几倍。纺织品的价格也非常便宜。我2002年从欧盟回来后在各种场合上就宣传:我们国内的企业家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就是说不要把我们的产业完全寄托在出口上,特别是纺织品,因为纺织品全世界平均的贸易额每年就增长3%左右,但我们每年增长30%,为什么能增长这么快呢?就是因为加入WTO以后,配额度放开了,把其他国家的市场份额给挤出去了,等把这个市场给占满了以后就完了,而占满这个市场很快的,大概3-5年就占满了,到2008年左右中国的出口增长还这么快是不可能的,即使人民币不贬值,出口也已经出不去了。那么我跟那些企业家就说你们在纺织业出口包括轻工业产品确实要注意这个问题了。现在国内的纺织行业一直低靡不振,国内消费增长很慢的,现在我们温饱问题解决了,穿衣问题解决了,谁要那么多服装干什么?国内的服装价格一直在跌,其结果就是很多纺织厂(去年的纺织行业投资了100%多),一年的产量就翻一番,产品全部用来出口了。而有的企业就说了,3年以后赚回了钱工厂倒了就倒了,但是作为国家宏观调控是不能这么考虑的。倒了以后,工厂的工人怎么办呢?从宏观调控上来说是不能这么做的。所以我一直主张动人民币汇率也是出于这方面的原因,使得出口速度缓慢地增长,就是去占别人的市场份额,也要慢慢来,别用5年就占满了,你用15年占满行不行?对于出口来说,我是觉得隐患是非常大的,而恰恰中国的进出口这么一个消费结构使得我们进口大量的矿产品。去年一个非常怪的现象从去年10\n月份开始我们的钢铁开始净出口了,这个问题就更严重了。钢铁行业完全是资源密集型的行业,中国是没有优势的,进口别人的矿产品,然后在中国加工,加工完了又出口了。现在要限制钢铁的出口是非常有道理的。为什么我们的钢铁也能出口呢?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土地价格很便宜,除了劳动力是我们的先天的优势以外,但是土地很便宜这是人为制造的优势。由于土地很便宜,资金也很便宜,在中国生产什么都会很便宜。所以有污染的都进来了,最后中国就是以污染环境为代价,是以牺牲了后面几代人、十几代人的土地资源为代价,把企业都引进来了。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很好的办法就是说要把土地恢复到正常的市场价格,土地要有价格,不能无偿的免费给外商,甚至是我们把厂房盖了你来投资吧。这样没有一个傻瓜是不来投的,肯定都来投。但是,结果中国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另外就是大量的出让土地。就有人说了一届政府过好了日子,下面十几届政府怎么办?因为我们土地一出让就是五十年,工业土地50年,住房土地70年。一届政府5年的话,这一届政府把土地给卖了,下面十届政府一分钱也拿不到了,他们怎么办呢?本质上说是解决要素价格问题。第二点就是物价,大家都非常关注的问题。我们一再强调去年8月份物价到达高点以后就往下降了,大家都说2005年的物价不是问题,根本就不用担心物价,还有人认为2005年物价可能还会下跌。当时我们在去年8月份向发改委马凯主任汇报的时候,我们认为不能这么乐观。2004年物价上涨主要是粮食价格上涨是没错的,但是当时为了给价格上涨让路,又要保证物价的调控水平在3-4%,使得很多公用事业产品的价格全部停下来了,比如说煤炭、电力、水、学费、医费等。其结果就是经济增长这么快,资源价格如土地价格基本上不要钱,能源价格基本上是使劲往下压,资金价格就是二点多的贷款利率,限制不了资金需求就用贷款控制了。资金价格很低,煤炭、电力等能源价格也压的很低,所以想压投资根本就压不下来。但是今年的情况肯定是不一样了,煤炭价格从200元/吨多涨到400多元/吨,但是电力价格不涨,企业肯定消化不下去。而且国际油价在猛涨,国内发电的价格却不涨,今年如果粮食价格要还是比较平稳的话,那么今年公用事业产品的价格肯定是大幅度上涨的。很多地方政府都不知道发改委已经审批了,就自己先涨了。2005年公用事业产品的价格肯定是要涨的,而且这种涨价是符合国家中长期发展利益的。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就是要建立节约型社会,怎么能做到节约资源呢?只有价格高了才能节约,要节约资源就只有提价。所以,公用事业产品的价格一定会快速上涨。而且,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比如石油价格、矿产品价格降不下来。国际上有种说法:中国出口什么,什么产品就降价;中国进口什么,什么产品就会涨价。这个道理非常简单,过去中国经济是封闭式的经济,发展都是在内部发展的,与国际市场毫无关系,出口的也都是加工贸易产品,进来以后又出去了。2002年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一下子起来以后,我们的产业结构也随之从轻型化转变为工业重型化了,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能源、原材料。只要我们稍微一涨价,国际市场上的供给立刻也随之上涨,一定也会带来物价的飞涨。即使中国经济保持7%的增长速度,产业结构不变,国际上的粮食价格、能源价格、矿产品价格也一定不会降下来的。可以说,这2年全球油价上涨本质上是中国的因素,当然不排除一些厂家从中炒作,但是根源在于中国因素。中国因素还没结束,印度因素也出来了。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印度的经济增长也很快,去年增长了8.5%。印度和中国一样,劳动力丰富,缺少资源,他的煤炭、石油、矿产品全部是进口的。这2个因素一叠加,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是不可能会降下来的。当时我们说如果中国经济不解决收入分配机制的问题,也不解决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问题,中国经济未来几年有可能走上滞胀。经济发展慢了,但物价降不下来。物价降不下来完全是由输入型通货膨胀造成的,并不是说是由国内需求拉动的,是因为成本推动造成的。所以,我们说2005年的物价上涨是成本推动型的物价上涨。而这个上涨既是中国需求拉起来的,又是国外拉动了国际上的价格上涨,而国际价格上涨反过来输入到中国。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适当地使人民币汇率升值,减缓国际价格对中国的过大的冲击。所以,我一直主张应该动汇率也是这个原因。所以说,2005年的价格上涨是下不来的,不要过于乐观。当时马凯主任就采纳了我们这个观点,最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计划指标把物价上涨控制在4%左右。关于2005年的政策建议方面,国家的一些宏观调控政策上财政政策已经没有大的悬念了,主要在于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不外乎两块:利率水平和人民币汇率。从宏观调控的导向上来看,我们还是以抑制投资为主要目标,抑制投资又主要是抑制房地产的过快投资,主要把房地产投资控制到15—20%这一水平上,中国经济可能就是“软着陆”\n的态势,中国经济就可以保持较为长期的增长态势。要控制房地产过快投资很重要的一个办法就是动利率,利率要不断地上涨。如果利率要上升,就要有上升空间,那么就要求动人民币汇率。但是动汇率机制目前还是做不到的,完全是浮动汇率,中国的金融体系做不到这一点,也没有这么多的金融工具来对付汇率大幅度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我们目前没有这个手段,再过10年估计也不可能有。一旦汇率实行浮动以后,所有的负担、利率风险全部在商业银行身上,企业进出口以后把外汇就卖给商业银行了,商业银行要经营这些外汇。他们现在消耗人民币的不良贷款5—10年内都消耗不了,这是非常大的负担。现在建行和中行刚要上市,马上问题就暴露了,商业银行行长就卷几十万巨款跑了,这些风险显现,上市时间一再被推迟。商业银行目前连人民币呆坏账都没解决的情况下,现在再加上外汇汇率风险,商业银行肯定是承受不住的。而且。金融又是我们国家经济的命脉,实事求是地说,我们不可能全部让外资控制我们的金融行业,所以在金融行业的持股比例上我们是严格限制的,这一点是绝对不会让步的。所以,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汇率机制是动不了的。因此只能动汇率的水平。动汇率水平前面说过有两种办法,是继续盯住美元,还是盯一揽子货币。早在2002年我们就提出应盯一揽子货币,比如:美元权重可以在60%左右,欧元30%,日元10%,这些盯三个国家货币,也可以在瑞士法朗、新加坡元、英镑加起来大概盯10种货币,这两种方案都可以。盯的结果就是人民币汇率随着欧元的上升缓慢的上升。我个人也不主张有些人说的一下子把汇率水平提高30%,还有些人认为提高20%,我认为可能在5%左右,持续半年,现在能把汇率保持在8.27%,10年时间大概就有能力把汇率停在8.2%上,保持半年。半年以后我们可以看看汇率对我国的进出口、就业等有什么影响,对人民币的货币政策有什么影响。不行的话,我们可以再次调整。既可以减轻国际压力,也可以对中国经济带来影响,但是我们这一方案中,中央在决策时始终很担心,迟迟没有实施。从世界经济上说应该比2004年略低一点,原因也有两个,第一个就是说:国际油价的初级产品价格上涨,这个确实对各个国家的影响是很大的。那么油价一涨,油价上涨对美国、对欧盟的影响都非常大。油价一涨它的物价会涨,物价一涨,往往会采取一些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那么它就压缩了它的需求,这是一点。第二点就是说我们发现这一轮经济周期,房地产泡沫是个世界性的泡沫,不仅仅是中国有泡沫,连这个最典型的是英国跟美国,房地产的价格也在连年上涨,不过它涨的幅度没有中国那么大,那么房地产泡沫就是说即使没有国际油价的上涨的因素,这些国家也在采取紧缩货币政策,他不象英国、美国,所以我觉得世界经济应该是比2005年更慢的。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两大因素。所以当时世界上有一些经济学家、学者,也在担心世界经济会不会出现滞障的问题。由于中国因素、印度因素把国际市场价格抬起来了。但是这些国家的经济慢下来了,物价又下不来,就会出现滞障的表现形式,可能跟70年代的滞障可能不一定完全一样,但是会出现。对中国经济我坚信今年的经济增长应该比2004年慢,为什么呢,因为连续两年的经济高增长我们也算过,因为我个人本身是搞计量经济的,我们也每年在算,中国的潜在的生产能力到底有多高,潜在生产能力是什么概念?就是说我如果没有资源的约束,就是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都开动起来,我们的经济增长有多快。那么,我们这么多年算下来,中国潜在的经济增长速度就在9.5左右,但有的经济学家不太同意我们这个算法,说可能还要更高,甚至10%,甚至有的人说百分之十二三都有可能。但是从历史上我们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一旦在经济接近百分之九以上时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交通、能源约束是非常严重的,那么今年即使说我们的经济增长潜力还是很高,但是我们的交通约束、能源约束已经是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它支撑不了我们这个经济再这么高的增长了。这是从这个资源约束上来说。\n第二个就是刚才说的宏观调控。那么我们刚才说了那么多,但有一句话,我个人的观点:我们实际上,温家宝这一届内阁我们看到他在宏观调控的时候,我个人的感觉就没有朱镕基总理那一届内阁那么果断,他这个干事考虑的问题就比较多,然后我们也看到这个地方政府跟中央政府博弈程度是非常高的,利益集团是非常严重的,这是非常大的一个问题。现在温家宝总理每个季度会开四个座谈会,一个是部长座谈会,部级的各个部委去汇报:第二个是企业家座谈会,他会去找一些企业家座谈:第三个他会去找省长们去座谈:第四个是找经济学家座谈。这个在朱镕基内阁中没有体现过的,但是这四个座谈会,这个观点是截然相反的。你找个企业家去座谈,没有一个说经济过热的,没问题,经济好着呢;找省长,省长也说我们那个地方不热,热可能是上海那边热;但是你找个经济学家去说,经济学家说我们面临着很多问题,部长们也说我们面临着很多问题,所以他在作决策时很难。所以你看这一轮宏观调控以后,我们很多博弈的结果,,因为政策出台后,执行的效果并不好,为什么说呢?我们说去年的投资五月份下来了很快,到七月份又反弹了。反弹的力度原因是什么呢?是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弱了吗?没弱,还在那。但是你要是发改委的人不下去查,国土资源部的人不下去查,地方政府他又开始干上了。我们下去看过一个典型的例子,开发区,很多围墙已经建起来了。上面的人说是去查了,第二天,那个人就说市长,赶紧把这个围墙全部扒掉。于是很多人从其他地方把那个熟土运过来,撒上一层,我们去一看,好没事,走了第二天他又围起来了。那么中央跟地方的博弈,还有利益集团的限制,使得我们很多决策觉得没有那么硬气。但是经过一年多以后,我们老说他打的是个棉花拳,我是说他打的是个棉花拳,打出去不硬。但这个问题,中央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所以今年开始,你去看我们马凯主任的讲话,已经开始严厉警告。就是说你要是这样,你逼的我不得不采取严厉措施,所以我个人认为宏观调控的力度肯定会要加大。但加大的力度不能代替行政手段,如果用行政手段不起作用了,地方政府跟你博弈的结果,你信息不对称,你根本不知道地方在干什么。那么唯一的办法,我们刚才说了,通过大幅度改革利率,改革汇率的办法,通过价格杠杆去调整,我是反对价格控制的。包括现在的两条线,超过4%不能涨价,环比超过1%又不能涨价。你让他涨去吧,涨到一定程度就停。另外我们一再说,这次物价上涨是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他是没有可持续性的。你要是需求拉动,那是绝对可以持续的,就是工资,物价轮番上涨,那就麻烦了。在中国不会出现这种问题。所以物价即使高一点,突然到了一个7%,甚至8%,你都不用担心,可能第二年,涨过去以后,它只要成本推动型的,它就会回落到一定程度上去的。因为我们刚才说的,消费增长很慢,他拉不起消费增长,没有消费增长,另外中国的劳动力还这么丰富的,劳动力价格,今年农民工工资涨一点,明年粮食一下不赚钱了,农民工又出来找工作去了。农民工的工资上不去,就不会出现工资、物价联动的这种状态。所以我个人认为,是必须通过经济手段,而通过经济手段的唯一的目的就是把汇率和利率政策同时联动,通过价格杠杆去控制投资,这样我们这个投资的增长一旦落下来,它的基础是很稳固的。不象你行政手段那样,稍微软一点,他就反弹了。所以我个人认为,如果那些措施要采取的话,那么今年经济增长也该是要慢下来了。再不慢,我们已经受不了了。我不知道你同不同意这个看法,我一直是这个看法。问题汇总在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来要进一步采取综合措施,控制房地产投资和价格过度上涨,请问可能有哪些措施,你认为中国房地产的市场会崩盘吗?\n这个问题我刚才也讲过一点了。刚才讲的是综合性措施。实际上我提到一点,就是说实际上央行已经意识到了,仅靠货币政策去控制房地产是控制不了的,必须是货币政策跟财政政策的配合,那么这一点,我相信这句就是这个意思,我个人是这样认为的。因为具体什么时候开始,那么他必须要找一个很好的时机了。第二个呢,也要防止一些利益集团过分的引起一些利益集团的矛盾。也为实际上现在,我个人也感觉,包括政府部门,包括一些学者,往往大部分的观点可能是倾向于企业家的比较多。倾向于消费者这方面的比较少。消费者的声音一直是比较弱的。那么这个问题往往是影响决策的,为什么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的时候,一直要强调穷人经济学。他实际上是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没有人替穷人说话,这是非常严重的一个问题。但是一旦这个问题发展到一定阶段,那么这个话就多了,实际上中国我们一直在说,中国不是“三农”问题,是个“四农”问题。最关注的还有一个农民工的问题,实际上农民工的问题比“三农”问题还要严重。我们内部讨论的时候也在说:城市里面有“低保”,他即使下岗了,他也不会闹事。他还有房子住,还有低保还能有饭吃。农民他在农村种地,他也不会出来闹事,他就种他的地,害怕的是这个农民工。进了城,一家人来了,孩子上学没有着落,医药没有着落,工资没有着落。住在一个贫民区,城乡结合部贫民区,然后地方政府为了各自的问题,他就不愿去解决他们的问题。不给他们上户口,就是上了户口也解决不了他们的保障问题,这部分人一旦出问题,再有有人要是在中间进行必要的组织,那么这是最可怕的一部分人。实际上是个“四农”问题,农民工问题要比这个还要严重。那么这个问题是个多余的话了。我就是说我们要关注“穷人经济”,实际上是要关注农民工的这些人的问题,切实要给他们解决问题。温家宝这一任实际上在这些问题上是做了很多工作的,清欠农民工工资,多难啊?这次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写进去了,但是这个拖欠农民工工资只是解决建筑行业的,那么工业企业的拖欠的还多了。那就解决起来更困难了,我刚才说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那都是站在企业那一边的。不太愿意去站在这一边,在拖欠的时候难度是很大的。那么这个拖欠的问题要清理起来还早了,农民工本来工资就不高,辛辛苦苦打了这点工,人家本来要过年的,你钱又不给人家,这肯定的一旦团结起来,这个就是一个非常大的社会问题,不安定的因素。那么所以我觉得这个措施可能就是这样。联系这个房地产会不会崩盘,我个人觉得可能啊。在局部省市,我是一直是这么说的,“就是上涨过大,大涨必会大落”。这是肯定的一个规律。但是从全国房地产来说,还是一个缓慢上升的趋势,我们宏观调控的目标也不是要把房地产的价格打压到让他下降,像日本那样的一下子下降60%,香港下降40%,这肯定不是我们的目标,也不是我们宏观调控所要的目标。但是我就是说,房地产的价格上涨的水平应该低于老百姓收入增长的水平。使得他能买得起房子,至少买房子更宽裕,这样就达到我们的目标了。但是像涨的过大的地区,像杭州、珠三角这些地区,房地产涨的确实是太厉害了。还有最近北京房价涨的也比较厉害。那么这些地方可能绝对水平下降也是不可能的,但是从全国来说我个人认为房地产价格应该是会缓慢上升的一个趋势。世界经济当中美国、日本、欧盟三大经济区的增长周期处于哪个阶段?你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周期还能持续多久?怎么看当前的股票市场?\n股票市场我确实没有研究,我个人也不怎么炒股票。但是这是个热点问题,一般呢都会讲到这一点。那么我可以谈谈别人的一些观点,世界经济这个问题是这样的啊,我以前在欧盟待过几年,也研究过欧盟的经济。中国的世界经济周期是这样的,英语国家一个经济周期,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这是说英语的国家他是一个经济周期。那么这个实际上之所以是这样可能是传统历史上贸易联系比较亲密,你看英国是欧盟的一部分,但他的经济周期跟欧盟,欧洲大陆,德国、法国是不一样。大概要快半年。美国的经济周期就是这样。那么英语国家一个周期大概半年,然后接下来半年是欧洲大陆的一个周期。那么所以欧洲的经济增长要起来,一般都是靠美国,美国先起来了他的指数上升了,他的才起来。那么中国的经济周期过去跟他们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是内部的一个经济周期,但最近我们看到这一轮经济周期正好重合了。从2002年开始,这一轮经济周期重合了。首先是美国经济,他的IT产业泡沫破灭后,在2002年起来的。2000年泡沫破灭了,2000年5月份,那斯达克到了5000多点最高,后来到了1000多点,他当时2002年这个经济也起来,中国经济恰恰也是在这个时候起来的。所以我为什么担心呢?下一轮中国经济增长,出口的问题就在这,就是说一旦决定周期跟美国人完全一致,美国慢了,我们的出口也会慢,中国经济也会慢。可能是这么一个趋势,那么这是这样的。所以当时还有很多人反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一个理由,也是说这个理由,说我们跟美国的周期是同步的,你干吗现在我们去动这个汇率呢?美国经济好的时候我们赶紧先储一点再说呀。那么什么时候动汇率呢,等美国经济下来了,中国经济差不多也要下到一定的程度我们也不动,等他快要起来的时候,我们赶紧去调整汇率。那么有人那个时期说:那个事情在2007年的时候不是讨论过这个问题了吗?但是呢我就说2007年还解决不了我们这两年中国面临的问题。我们自己还要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不一定是完全去看美国的经济周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说:IT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以后这个周期的规律跟以前不一样了。我刚才也说过去我们是5年一个周期,那么现在这个周期到底有多高?像美国也是这样的,上一个周期,2000年以前那个周期持续了120多个月呢。将近十年时间呢。美国一直高增长那个周期,今年周期也变了,所以你说世界经济周期怎么变,我确实比较难以预测。但是中国我是认为,现在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应该是个缓慢下降的趋势。那么2008年奥运会或者上海世博会开始,大家又说又可能一个小的上升的一个周期。我是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应该说在持续,就是说高增长8%—9%这个速度再持续个一年多,然后明年下到8%左右。但是中国的经济增长,最近我们也在测算,做“十一五”规划,到2020年原定目标我们认为在这个20年期间,中国的经济增长保持7.5%左右是没问题的。7%是中国经济衰退的一个标志。这跟国外的负增长零增长是一个概念。那么我们认为保持7%或者略高点是没问题的。原因就是我刚才讲的四个化。四个化20年之内在中国还完不成。所以中国的经济这么一个增长速度是不用太担心的。股市呢怎么说呢?我自己本身很少研究股市,但我从什么时候开始不炒股的呢,是去年不炒了,不炒的原因就是这样,我们这些做宏观经济的跟炒股正好是个反晴雨表,我一直以为中国经济起来了。宏观经济这么好,然后大量的能源、原材料股都在涨,所以我去年买了很多能源股,原材料股,当然没有亏的那么多,但是炒下来的结果是亏的,后来就是说亏的人都是搞宏观经济的。老看好宏观经济,结果都炒进去了。实际上我觉得本质上中国的股票是个体制问题。现在说穿了是两大块,就是股权分置问题。那么有人说现在由于六年多的连续低迷,很多的证券公司那黑洞都很大。挖掘出一个就是几十亿的黑洞。它又没有能力去托这个市,那么中央政府又是让保险基金入市,要什么……入市。保险基金的人碰到我们也说,让我们入市,我们怎么入啊?入进去一个企业不分红,我是要年年赔偿保险金的,你不分红我从哪儿拿来收益去赔这个。你让我入我也没办法,得入点,表现表现我的态度,你要想让这些保险基金大量入市,还包括养老金是不可能的。它确实。你除非我们的企业机制真的变回来了,股市要经常分红,你老不分红,老是扩股,这是有问题的。\n那么,第二个就是股权分置的问题,好像最近是要解决这个问题。股市低迷的时候是正好解决股权分置的问题。那么,我个人从短期来看,就没有多少资金可能入场,股市即使是好一点,也不会好到哪儿去。这是我个人的一个看法,我可能跟一些证券公司,从通常去看,中国股市是没有问题的,它必竟是像西方国家一样,常期发展它是跟经济增长有关系的。但是体制上的问题股权分置问题什么时候能解决,这个我也不好预测。但目前从短期看,你想有大量的资金入市,可能性是不大。所以有人提出一个建议,能不能政府搞一个基金来入市算了。银行不愿意进,保险基金不愿意进,企业年金也不敢进,那么谁来进?那么你只有政府的资金过来进。要么,你就是让股市继续低迷,然后在这个期间抓住机会去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这是我对股市的一点看法,不一定很成熟。把CPI的预测内容再详细展示一下:那么,我刚才那个屏幕上实际上有了,因为前阵子财政部在发国债的时候内部开了个研讨会,主要是关注物价问题。那么,让我们详细的测算一下物价,我们当时就把物价做了一个比较详细的测算。那么,从短期来说,物价由两个因素构成的,就是物价上涨。一个是我们经常说的翘尾巴因素和当年新涨价因素。那么,翘尾巴的因素我们逐个月都算出来了,1.3,1.5的这个。这个算法应该很简单,拿环比的物价值就可以算出来。那么全年算下来,可能翘尾巴的因素在0.8个百分点。第二个是生产资料的价格指数。我们一般关注这么两个价格指数。那么翘尾巴的因素大概算出来是2.1。第二块是看新涨价因素,新涨价因素又可以分成两块,一块是商品当年涨价的,第二块是去年一些上游产品还没有传导下来的接着往下传导的。那么,我们也算出来了,就是生产资料价格直接传导下来,如果传导非常顺畅的话,那么今年的CPI至少上涨2.6,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话,至少可以使这个价格上涨。第三块是不太好说的是公用事业和服务行业的价格,这个依赖于我们政府调价的水平。我个人反对国家发改委比较严格的去控制这些公用事业产品的价格,当然要关注这些弱势群体,低收入阶层的物价,但是你可以通过其它办法来进行补偿,比如说,建立最低的生活保障线,包括在农村也建立起来。第四个就是国际能源价格原材料价格上涨,这个我们干脆把它放在一块儿再去算。然后粮食价格上涨我们预计在5%左右,这样呢全部下来,我们预计今年的物价指数至少3.7%甚至还要高,如果全部算上可能超过4%了,但是我们一再强调我们在关注物价的时候不能只关注CPI,因为中国的消费占我们GDP的比重不到50%,也就是说你看CPI只看了50%的价格,那么,还有另外50%是什么呢?是原材料的价格。还要去关注原材料的价格,那么这是关于物价的问题。房地产价格调控的结果可能下降还是保持平稳?刚才我也已经说了,不再说了。房地产交易税这个概念出台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除非中央政府觉得这个利率、汇率不动了,你爱怎么说怎么说,我就不动我一直挺下去,如果要不挺的话,要想解决房地产的问题,只有利率政策和交易税的政策一块配套出台,要不出台的话,这个风险是非常大的,因为我们确实搞不清楚这个资金到底能逃出去多少,通过什么渠道往外逃,因为每年这一千多亿的外汇流入,外汇管理局也搞不清楚它是怎么进来的。我们没办法去监管,那么它逃的时候我们也不知道它是怎么逃出去的,但是我们肯定很多人都知道这个钱大部分是在房地产上。那么只要知道这一点,不让房地产逃得太快,那么必须采取这个交易税的。至于何时出台这个我确实不好说,财政部他们内部也在讨论。CPI价格指数构成是什么?为何不包括房地产价格?是这样的。中国的CPI统计是和国际接轨的。为什么CPI叫居民消费价格呢?它是说我居民当年的消费怎么花的?花的这些钱的价格涨了多少。那你怎么花的呢?如果你说我购买了房地产,那是我个人的投资,这个在教科书里都写的很明白的。如果这个房子是我买的,是我个人的投资品,它不是我的消费品。那么房地产里面记于消费里面,记于CPI里面的住房是哪一块呢?说我不是买房,但是我去租房,那么租房的话,当月的收入我得去支付这个房租啊。把房租记入到CPI里面去。但是我们这几年为什么我说房地产有泡沫呢?是因为房地产的价格在猛涨。但是房租的价格在很多城市是非常稳定的,甚至是下降的。所以反映在CPI上这个价格涨的并不高。那么房地产这一块的整个居民,包括石油,电力……价格,整个住房这一块的。那个权重在整个CPI里占了17.4%。那么有人说这个比重可能偏低了,实事求是说可能在大城市偏低了。因为可能我收入的一半,都用于租房子了。但是真正租房子的人,占全社会的比重里面是很小的。所以你不能说这个17.4%可能是有偏低的成分,但应该还是比较合理的。这是房地产的构成。\n关于国际国内的铜价、油价居高不下,因为这些产品确实都是我们进口的大宗原材料。那么中国会采取一些什么措施来保障自己的利益呢?这个问题就是刚才我说的。你控制不了资源,你就控制不了价格;你控制不了市场,你也控制不了价格。就在这儿,你怎么办呢?实际上,就是说,我们中国能不能有一个竞价权的问题。实际上要保障自己的利益就要有竞价权,你不能控制他资源的价格,你要有竞价权,那么美国人为什么要去打伊拉克,要去对准沙特阿拉伯,还要打,他很大一个原因就想把欧佩克这个组织给打垮掉。完了以后APEC一旦完了以后,美国的石油竞价权基本上可以夺过去了,这是大家说美国开打伊拉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为了油嘛。那么在目前这种世界格局下,中国实事求是的说我们尽管有很大的需求量,很大的一个客户,但国际市场上我们没有竞价权,这是很大的问题。实际上它是怎么争夺一个竞价权的问题,但我觉得最近澳大利亚铁矿石进口,这个中国做得还是很漂亮的,内部协调的比较好,所有的进口铁矿石的单位统一由铁矿石进出口公司——五矿公司统一对外协调跟商务部一块。我就跟你谈,不谈我就跟你全崩掉,我不给你进口了,那么最后澳大利亚还是得让步,但是,目前很多大的初级产品除了这个以外,实际上是个油的价格。矿石现在是这样,但是在石油价格上中国好象目前看来我们没有什么办法,只是很被动的接受石油的这个高价。因为我们每年进口1.2亿吨了,占我们国内产量的将近80%了,就是说我们的外贸依存度已经超过40%了,但是在石油上到现在我们还是没有一个竞价的权力,没有竞价权确实因为资源不在我们这儿,一个是欧佩克,再加上一个俄罗斯,他们在这儿是有这个竞价权,但是即使像欧佩克、像俄罗斯他因为往往签定一个长期的合同,美国人确实有这个竞价权。那么,因为呢,欧佩克包括欧佩克生产的很多厂商,他这个竞价权,欧佩克的竞价是在欧佩克里面,但是这些国家石油的生产都是在美国、欧洲的几家大公司,为什么法国人反对美国人打伊拉克反对的最凶,因为法国的道达儿公司他跟伊拉克早就签好合同了,所有伊拉克的石油都是他开发,那么一打完了之后道达儿全部退出来了,最后可能全是美孚石油公司进去了,但到底是谁进还不知道呢。但是生产产量是这些人在控制他,他本质上说即使欧佩克的油价美国也有竞价权的,但是中国目前这一点是做不到的。我们也只有通过一些期货期权交易的方法,通过这些来对冲一下我们的风险。再有一个就是石油储备,现在开始已经做了。国内的石油的储备现在已经开始做了。用潜在的增长估计GDP的增长速度是否合适?这有点像前苏联的做法,还有人认为这个方法算潜在的增长速度也不会低。这个是这样的,刚才我也说了,估计潜在经济增长方法有很多,那么,光这个生产函数就有很多种生产函数的理论。外生性的、内生性的经济增长理论,这个东西我觉得太学术性了,讨论起来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即使按照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趋势,78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率9.4%,物价水平6%,那么按照这个水平往下推,潜在的增长的速度大概在9.5%左右,实际上可能也没有什么太引得起来,因为潜在的生产能力它是一个长期稳定的增长能力,你不能说今年突然涨到13%了,第二年到了6%了,那就是说你潜在的能力可以到13%,这不是那个算法。从刚才你的演讲里面看到这个中国主要经济决策层好像是救火队,而且在整个过程中是相当缓慢的,哪儿出现问题就到哪儿去。那么明显地说这种既不符合市场发展规律,也不利于经济正常发展的。请问为什么总是会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办?\n这个,我刚才也说了,实际上本质上说我们是一个转轨经济,市场机制不完善,我们刚才也说了三句话,我们自己估计是这样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基本确立,那么这个是没有什么太大问题,这个市场在我们跟美国、跟欧洲争夺这个市场地位的时候,我们实际上也是这么说的。但是实事求是的说,我们这个市场只是指商品商场,还不包括要素市场,所谓的要素市场是指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还有土地市场,那么这几个市场应该还没有建立起市场框架,土地的所有者我们还不知道是谁,没有所有者怎么能定出一个价呢?定不出一个价来,只有是挂牌交易什么的。那么资金价格我们的利率没有市场化,你也搞不清楚资金价格到底是多少合适。那么劳动力市场价格,工人的工资这个价格上应该说这两年推进应该是比较大的,确实我们因为搞这些合同制,劳动力竞价这块基本上还是市场来决定的。但是,中国很大的问题是没有工会,就是劳方的势力太弱,使得我们工资偏低,这是我一直反对的一个问题。我们正好是在这个天秤的左端,欧美正好是在右端,它那个工会势力太发达,发达的结果是工资老是比经济增长快,带来的就是经济增长慢,物价还要上升。我们是怎么靠拢的过程,这里面涉及到政治体制改革,我也不太好说。另外呢,由于体制性的原因,很多市场手段是不发挥作用的,或者作用很慢,那么这样,你只能像个救火队了,确实哪儿出问题你只能去解决哪儿,我们也有一个综合的改革方案,但是确实很难推进下去,容易改革的地方都改完了,现在全是一些啃骨头的问题。比如说国企怎么改,稍微管理层一收购马上反对你国有资产流失,那么好,停下来。那么股权、股票市场改革也是这样的,然后呢,后面你必须说最大的一个问题咱们老是说地方政府,我以前也说,有的时候板子也不能老打在地方政府身上,为什么呢?所有的优势资源你中央政府都拢在这儿,垄断行业全是你中央政府的企业,中石油、中石化、十大军工企业全是你中央政府从这里面拿税,好,一个企业经营不下去了就下放给地方政府,那么地方政府的财源从哪里来呢?他只有卖土地。地方政府他又带有很多事权,菜蓝子不够了菜蓝子工程就实行省长负责制,米袋子不够了米袋子工程就实行省长负责制,法轮功也得省长负责制,教育也得省长负责制,那么,省长负责制,省长负责制,钱从哪里来呢?除了每个人摊派,那就是卖土地,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又是涉及到我们一系列政府体制改革的问题,那事权、财势你怎么把它划清楚啊?比如说义务教育你中央政府出的起这笔钱有两百多个亿,你中央政府为什么不出,还让地方政府出,现在你到一个乡里面去,乡财政里的80%是用在教育上,只有20%用于正常的政权运转。20%养不活一百多个人,那么,你这个事权划分不了,你想改革这些问题就改革不了,干什么事肯定就是救火队了。哪儿出了问题我先解决了再说,后来我们跟财政部的人说,你这个事权划分怎么划呢,这涉及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你说好,你把这个像美国一样,省长、市长、州长都不管经济,就管当地的治安,那可以啊,现在我们还要发挥两个积极性,你中央有积极性发展经济,地方没有积极性也起不来嘛。那为什么乱建的开发区那么多呢?那么,当时就是中国97年以后经济不行了,不行了,你搞开发区,中央政府睁只眼闭只眼,行了,你不申报,你不申报,你就搞吧,把经济搞起来再说。完了以后,热了以后,再去整你去了,你为什么搞开发区,所以我说很多政府组合、法律尺度也是跟着经济的松紧度在那儿确定的。那么这个问题就很麻烦,但是另外中国确实是太大,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也影响我们事权、财权的划分。那么另外我们财政体制一系列,实际上最大的一个问题在于税收体制怎么改革上一系列的问题。如果将来有机会,你可以听听贾康先生来谈谈这个税制的问题。实际上有人说只要把税制能够理顺的好一点,财权、事权划分的好一点。很多问题可能就不会像现在这么被动。这实际上,本质上说是改革问题它不是个发展问题。中国经济将在20年内将有良好的态势,但是目前中国经济存在许多不确定的问题,比如说金融体系问题、利率市场化问题、汇率体制问题,那么这些经济平衡发展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您觉得从中长期看影响经济增长的最大隐患是什么?如何化解?在市场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宏观调控如何发挥市场手段的作用?宏观调控的前景如何?\n我刚才也说了,短期是个发展问题,中长期是个增长问题。增长的源泉在哪呢?刚才有个人提到的潜在生产能力的计算,经济增长发展的源泉从中长期来说,一个是看你有多少资本的投入,第二个是看你有多少劳动力,第三个除了资本劳动力以外的,经济学里把它叫作全要素生产力,或是叫技术进步增长力,实际上中长期的发展是靠科技进步。就这么简单,科技进步目前就是科教兴国,你就要把教育搞好,把科技搞好。把教育怎么搞好呢?把九年义务教育,你中央政府全部拿钱。就像人家日本一样的,投降撤退的时候,你课必须得上。我哪天撤你哪一天课停。哪像我们现在这样的啊?所以,最近在北京出现的这个事情我感到很不理解。100年前你抵制日货,100年以后还要抵制日货,100年中国干什么去了。我们现在的地方政府确实搞的是救火队,有点钱他就是不往教育上投,没有科教的发展,将来中国的长期增长的隐患就在这儿。那就是高投入,高投入低产出,那你就是破坏资源,破坏环境。那么我们也算过中国的经济增长技术进步的因素只有30%。GDP9.4的百分点里面只有3个百分点是由科技进步拉起来的。但是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他那个技术进步的贡献率70%多。也就是如果他经济增长10%,7%是靠科技进步拉起来的。靠投入增长的很小,那么只有这样就是我们中国长期发展的隐患了。那么在市场机制不健全的时候,刚才说的宏观调控只能是财政、货币、加上行政手段。行政手段我们把他叫做计划手段,那么计划手段的内涵有三个:一是规划,中长期规划。二是产业政策。三是价格控制。目前看来就是这三大政策。在中国目前还有一个投资政策。但是这个投资政策中国一旦放权以后投资可能就和产业政策和在一块了。实际上就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加上计划手段相互配合,我们现在提也是这么提的。在做的过程当中也是这么做的。只不过是到了这个经济关键时刻,后面这个作用就突现出来了。对于汽车这个行业怎么看?有没有新的政策来促进发展?这个汽车我本人没有研究,但是我们国家信息中心,专门有40多个人研究汽车的。但有一点是这样的,就是这两年,怎么说呢,汽车的产能还是太大了。汽车产能确实已经过盛了。我个人不太看好近一两年的汽车。汽车跟房地产是支柱产业。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收入结构有问题。富人都在城市里面,而城市里又有交通制约的问题。这个涉及到一系列问题,所以有的人也提出了我们这个城市建设有问题。画大饼似的画,画的结果就是穷人富人混杂住在一起,没有给汽车留下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像上海市管制体制,北京现在不管,你去北京看看,这个路你根本就走不到。现在大概十户人家有两户已经有车了。那么像大城市他已经发展起来了,但是有钱人呢又集中在大城市,农村的汽车还是一个断层。确实真正要陈城市的工薪阶层就是蓝领工人能买得起车,我们估计还要再积累5年。那么现在买得起车的实际上是白领。白领基本上把车都买完了。那么所以我就是认为汽车是个支柱产业。但是你也不能指望它发展的太快。那么这个观点我们也在跟我们搞汽车的40多个人,讨论这个问题。他们做的比我们还详细。从汽车品种之类的。中国的GDP增9%,而国民收入增7%,差了2%,原因是GDP、GNP的差额的问题。导致中国的国民福利增长与GDP不一致,导致对外资依赖。您是怎么看的?这个是这样的。国民收入增长也还是比较快的。从这个GDP核算上来讲应该是:GDP减掉折旧,剩下的叫净国民收入。刚才我是说GDP增9%是说国民收入里面用于这个可支配收入这一块是7%。但是GDP里面还包括一大部分是税收加利润。那么税收这两年我们看到每年都增长20%多,这个速度是很高的。第二块就是利润增长还是比较快的。那么所以我个人认为,刚才为什么说要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呢?就是说你GDP增长9%,应该相应的劳动者的收入也应该增长9%。你这样经济就协调发展了。但你这样没有增长的结果就是一部分可能是政府多出了。还有一部分呢,实际上是所有者增长太快了。但是所有者都是有钱人。他有钱人,他就不消费了。他的消费水平接近国外的水平了,那么这样呢,只有带来这个投资率很高,投资率很高,我刚才已经提到这个问题,这个风险是非常大的。可能过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真的到了7%左右,就是跟生活水平基本上接近了。我们为什么预测7%,跟这个收入水平基本接近,就是靠消费来拉7%,差不多就是这样的。另外呢,从GNP跟GDP统计上说,就是说,转移支付这方面与国外,应该来说目前为止还不太大。外资赚了钱利润往外走的这一块,应该说还不太大。那么当然大家还可以去看看中国这个统计。人民币汇率调整了以后,港币走势会不会热?\n这个确实,我对这个港币没有什么太多的联系。因为港币确实是联系汇率,但是我也是觉得,因为香港与大陆的经贸联系已经非常大了。如果香港对大陆的依赖程度超过了跟大陆以外地区的联系,港币再继续盯住美元肯定是不合适的。但目前为止联系汇率制度,应该是不会变的。但是这个我以前也跟香港的一些同事在探讨这些问题,就是对将来可能更多的程度他会盯住人民币的,或者说跟人民币可能采取一样的,但是那是一个很长期的一个过程。目前这个联系汇率制度运转的很好。没必要去改革这个问题。而汇率机制与汇率水平有什么区别?我们讲的汇率机制主要是指汇率的形成机制。你到底是清洁汇率还是肮脏汇率?是浮动汇率还是固定汇率?那么汇率本身有十几中体制,什么这个蛇形游动的,什么还有这个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他这个汇率形成的一个机制,就是决定汇率价格的机制是什么?汇率水平是说,我们汇率跟美元、跟主要货币比你那个水平是多少?那么我们就是说从理论上说,从本质上说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改汇率机制。因为你汇率机制不完善,就不知道这个价格水平是不是合适的。大家都在按购买力评价算是多少,市场汇率算多少,那本身都没有什么太大的道理。有道理的是说,一旦这个汇率机制完善了,那我决定金融汇率才是真正影响国际市场汇率的。但目前为止,我们不能动机制的情况下,只能动汇率水平。但汇率水平怎么动?这就是不断试的一个过程。不知道他的均衡汇率到底是多少。为什么5、6月份是汇率的一个时机?体外资金循环的危机在哪?为什么说5、6月份,因为现在。我们当时也是,我个人的一个判断。因为现在做市商制度就是说我要把人民币跟每一种货币要兑换,要交换。请一个商人在这去做这件事。那么做我才知道,你这个汇率可能会是个什么样子,那么我现在这个制度开始启动了。那我就知道,可能中国政府是准备要动汇率了。这是第一个判断。第二个判断从我个人来说。就是汇率越早动越主动,越晚动越被动。那么你这两个价格一块,大家都清楚,最早的可能性是在5、6月份,我没有说一定就是在5、6月份动。那体外资金的危机在哪?这个是这么说的啊。这个银行的体外资金的利率水平大大高于我们官方的利率水平。像在江浙一带高到15%,有的高到20%。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