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3 KB
- 2021-04-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关于农业特色产业调研报告范文
农业特色产业作为促进丽江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角,长期以
来,市委、政府及相关部门都将其与全市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
增收紧密结合在一起,立足实际,依托区位、资源优势,抓项目、建
基地、扶龙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增强农村经济“造血”
功能,切实加快了全市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步伐。
一、丽江市农业概况
丽江市土地面积 21219 平方公里,山区、半山区占全市总面积的
92.3%,辖古城、玉龙、永胜、华坪、宁蒗一区四县,共 63 个乡镇、
办事处, 450 个居(村)委会, 5121 个居(村)民小组;全市总人口
113.8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97.6 万人,占 86%,22 个少数民族,人
口 66.1 万人,占 58%;据统计部门统计,末,我市常用耕地面积为
140.18 万亩, 农作物总播面积为 229.95 万亩, 粮食总产 40.14 万吨,
农业总产值 22.9 万元(当年价),其中畜牧业产值 8.75 万元,农民
人均纯收入 1453 元。
丽江市区位优势较好,环境无污染,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境内最
高海拔 5596 米,最低海拔 1015 米,“立体气候”特征明显,生物资
源富足多样,具有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采取的思路及措施
近年来,市委、政府坚持走“特色化、区域化”的发展道路,深
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 进一步巩固传统产业,提升优势产业,发
展新兴产业, 依托产业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按照 “突出特色建基地、
围绕龙头建基地”,把基地建设与特色产业培育紧密结合起来。特别
是初,我市提出推进“六个一工程”,狠抓“八项措施”的农业发展
思路,更有力的促进了我市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
(一)产业发展采用新模式
根据丽江实际, 通过采用各种类型与组织模式推动农特产业发展:
以龙头企业带动的“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形式;以合作经济
组织带动型的 “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 的形式; 四位一体型的 “企
业产业联合会+大户+农民” 的形式; 通过培育专业市场带动发展的
形式;以特色产业带动的“公司+特色产业+农户”的形式;以农业
园区带动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示范农户”形式。
(二)加大科技创新和科技推广力度,提高产业化经营科技水平
建立和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兴办各类科研生产经营实体,加快将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充分调动各部门科技人员为农业产
业化服务的积极性, 吸引年轻的农业科技人才投入科技兴农事业。 同
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高农民素质,切实改变农民的传统观念,培
养他们的市场经济意识。 通过不同的形式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和
经营管理水平,学会运用先进科学技术。
(三)积极发展和完善新型的利益联结机制,维护好农民利益
通过行政的手段,制定各项政策措施,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完善
分配制度, 维护好各个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 鼓励龙头企业设立风险
资金,采取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合
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
力等生产要素入股, 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 与龙头企业结成利
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
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是提高丽江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重要举措。
通过名牌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尽快形成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 具
体实现一乡一业、 一村一品的发展目标。 着力提升农业产业经营水平,
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 五 ) 建设“六个一工程”
2 、建设一批市级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末 , 全市共有优势特色农
产品基地 80 万亩,其中主要有冬早蔬菜 5 万亩左右、加工型马铃薯
6 万亩、优质米基地 10 万亩、杂豆芸豆 10 万亩,油菜 7 万多亩。
3 、发展一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全市现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
组织约 170 个,会员达 12700 人,切实提高了我市农产业化经营的组
织化程度。
4 、树立一批农村能人和科技带头人:全市共有农村能人 34 人,
科技带头人 25 人,他们通过科技服务、大办特色示范样板、创办农
产品基地等, 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显著
的示范带动作用。
5 、创建一批丽江农产品品牌:全市共注册商标的农产品共有 37
家 37 个产品,农产品发展呈现出品类齐全、快速发展的趋势。
6 、培育一批种养殖业大户: 我市种养殖业大户已发展到 797 户 (其
中种植业大户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