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00 KB
  • 2021-10-15 发布

学校规章制度之初中校本教研制度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学校规章制度之初中校本教研制度 ‎ ‎  为加强和改进学校教研工作,提高全体教师课改实验的能力,发挥教科研工作在推进课程改革中的作用,促进学校基础教育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进一步搞好课堂转型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  一、指导思想 ‎  全面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市教育局印发的《合肥市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实施规划》的精神,以新课程理论为导向,改进和加强教科研工作。立足学校,建立以解决学校在课程实施中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有效的教研机制,把学校建成学习型组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  二、基本理念 ‎  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教研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研究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  三、总体要求 ‎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开展及教师素质的提高。因此,校本教研的重点必须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努力实现“三个转移”,推进新课程实验的顺利开展。‎ ‎  切实加强对新课程实验教学研究工作的领导,校长总体负责,教研室全面管理,建立层层负责、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  四、主要形式 ‎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协作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课改沙龙、论坛、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开放日、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  1.自我反思。教师的自我对话,对自己行为进行思考、审视、分析。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自定专业提高学习、个人教研学习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 ‎  2.同伴互助。以教研组或课题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己见。以教师或学生成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开展研究。‎ ‎  3.专业引领。一方面聘请校外教育教学研究专业人员或专家来本校进行专业指导,另一方面提倡教师从专业的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将教研专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进学校,促进我校教师素质提高,形成我校“优势专家群体”。‎ ‎  五、教研制度 ‎  (一)校长、主任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  1.在校长领导下,全面制定学校校本教研制度与计划,发动全体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督促和评价校本教研。‎ ‎  2.带头学习教研理论并参与教学研究,举办专题讲座,指导各部门开展校本教研,校长每月坚持深入课堂,中层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 节,并坚持参加学科组的教研活动,成为教师的真诚的同伴和专业引领的力量之一。‎ ‎  3.定期举办科研沙龙,开展理论学习和信息交流。‎ ‎  4.支持优秀教师参加高层次进修,做好骨干教师的选送和培训工作。组织全体教师分期分批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同时制定学校的培训方案,努力做好校本培训工作及教师的自我学习培训。‎ ‎  5.根据新课程要求及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形成学校的教科研课题,并逐级落实。‎ ‎  6.指导全体教师从本校、本职工作出发学习教育理论,作好实践成果的经验总结工作。按时编辑学校的教科研论文集 ‎  7.负责全校的教研管理工作,加强对学校教师的教研指导和管理,组织校、市、省、国家级课题的论证、申报工作。‎ ‎  8.按时检查各项教研工作的落实情况,督促各本部门对教研工作及时总结。‎ ‎  9.充分挖掘校内教育资源,整合各部门教研力量,形成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机制。‎ ‎  (二)教研组教研工作制度 ‎  教研组是学校落实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组织之一。教研组长应在教研室领导下负责组织领导本学科有关教学研究的全部工作。主要工作:‎ ‎  1.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的目的、任务,讨论并确定各年级教学要求,制定学期教研组计划。组织领导各备课组制定学期教科研计划和第二课堂活动计划,并严格执行。‎ ‎  2.组织开展教学常规活动,实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科技活动等基本教学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  3.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根据教学实际,围绕学校教科研课题确定教研组、备课组和个人每学期的研究课题,有计划地开展理论学习、组织教学研讨课活动,及时总结教学成果,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反思及案例分析等。‎ ‎  4.组织管理本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协助备课组长组织本学科教师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探索教法和学法,按备课制度要求认真备课。‎ ‎  5.做好以老带新工作,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落实师徒结对工作,加速新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要求有计划、有总结,定期听课指导。‎ ‎  6.协助主管部门做好本学科教辅资料的选定工作,提高练习、测试的质量。定期向学校或上级主管部门提交教辅资料分析评价材料。‎ ‎  7.教研组长要保证上述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开学时订好教研组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期中要协助教研室检查落实情况,期末做好工作总结,并定期向学校行政领导和教师汇报工作,创建严谨活泼、刻苦钻研、文明和谐的教研组。‎ ‎  (三)备课组长教研工作制度 ‎  备课组长在教研组长领导下,负责年级备课和教学研究工作 , 努力提高本年级学科的教学质量。主要工作:‎ ‎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研究教和学的法发,贯彻执行教研组计划。‎ ‎  2.按照学校工作计划和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拟定本年级学期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 ‎  3.组织备课组教师在个人独立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每周至少集体备课一次。‎ ‎  4.组织指导本年级教师参加听课、评课等各项教科研活动。‎ ‎  5.做好学科的复习、拟题、考试、评卷、成绩统计和质量分析工作。‎ ‎  6.认真组织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以教科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  (四)教师教研工作制度 ‎  教师是校本教研工作的承受者和受益者,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必须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  1.积极参加校本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  2.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学资料,积极参加本年级备课活动。‎ ‎  3.认真参加听课、说课、评课等教科研活动,每学期听课不少于 15 节。‎ ‎  4.积极开展学科成长记录评价活动,要求有计划、有总结。‎ ‎  5.在教学实践的同时,每学期要坚持完成“四个一”‎ 工作:确定一个教学研究专题;上一堂教学研讨课;拟一份优秀课案、写一篇教育教学反思(案例、论文)。‎ ‎  六 、实施计划 ‎  总目标:‎ ‎  以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实现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  (一)依托校本培训,开展理论学习,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 ‎  教学反思是教师由经验型转变为研究型、专家型的必由之路,这种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 ‎  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过去教师处在被研究者地位,现在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性的实践者,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 ‎  (二)转变观念,抓好教研组同伴互助合作工作,引导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 ‎  教研组的互助合作是教学研究的标志和灵魂,同组教师之间共同总结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教师之间的合作不是简单以继承为特征的“传、帮、带”,而是以“反思”为基础的组织创新,基本形式有:‎ ‎  1.交流:各教研组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围绕教学中存在具体问题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在有效探讨中,收获教师个人单独学习所得不到的知识。教师、组长必须做好记录。教研室定期检查评价。‎ ‎  2.协作:教师共同承担责任,完成任务。协作强调团队精神,群策群力,为此各组可以开展组内合作研讨课活动,即由一个备课组共同承担一节课,大家共同研究、探讨,发挥集体的智慧齐心协力,推出一堂高水平、高质量的研讨课。课后,主讲教师要有教案、反思,参与者评出这节课的优点和不足并且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如何克服不足之处。‎ ‎  3.帮助: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通过同伴互助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通过他们对新教师的帮助指导,使新教师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在指导的基础上,每学期推选出一节新教师优质课,进行观摩研讨,全面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工作。‎ ‎  4.论坛:通过教师论坛推进反思性教学和新课改精神的落实。每学期学校组织两次规模较大的教师论坛。一次课改论坛、一次中考论坛。‎ ‎  (三)立足校本培训,发挥专家引领作用 ‎  1.学习管理 ‎  1)学习形式:每月一次全校教育理论讲座、一次教研组学习、一次网上学习、一次个人自学。‎ ‎  2)学习内容:必须是与教学相关的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教育理论。‎ ‎  3)学习管理:学习内容要有记录体会,每月教研室检查一次,年终进行考核。‎ ‎  2.专家引领 ‎  校本研究是在本校展开的,是围绕“本校”的事实和问题进行的,它不完全局限于校内的力量,没有专业人员的参与,校本研究会形成同水平重复、迈不开实质性步伐,甚至会停滞不前从而导致形式化、平庸化。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利用假期培训时间,聘请专家来我校讲座或播放专家讲座录像。‎ ‎  (四)发挥教指委成员的作用,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导。‎ ‎  教指委成员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教师一起总结、提炼教育教学中的闪光点和成功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解决教师在课改中面临的困惑和疑难。指导工作以点带面,从个别教师的课堂教学抓起,深入学科组的活动,集体备课,与教师一起分析、探讨、反思,使教研工作更加扎实、深入,从而推动整个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 ‎  (五)尝试案例分析、自学研讨,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  1.在全校范围内征集教师撰写的案例,展开论坛,形成资源共享。每学期每人须写1 — 2篇教学案例分析。‎ ‎  2.开展学习新课标,实践新理念的自学研讨活动。每学期每人开展一次研讨交流活动。‎ ‎  3.强化教师的业务培训,拓宽知识面,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每学期教研组组织教师进行两次专业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学习;备课组进行每月开展一次教学反思活动;充分发挥校园网优势采集前沿性信息,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 ‎  4.继续加大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鼓励年轻教师使用多媒体上课。‎ ‎  (六)加强备课管理,改革教学设计方案,减轻教师负担,促进教师教研能力的提高。‎ ‎  1.备课 ‎  备课要本着“实用、有效”的原则,要根据我校实际的情况、所教班级学生的情况和教师本人的特点,在学科组共同研究的前提下进行备课。不搞形式主义,不要为了应付检查把时间、精力浪费在“抄录”、“摘编”上。教案应该是教师经过高度浓缩的一篇非常实用的“课堂活动计划”。‎ ‎  2.教案设计基本步骤:‎ ‎  1)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 ‎  2)学生分析:分析学生现状,指出有利和不利因素。‎ ‎  3)设计理念:根据具体情况所采用的教学策略。‎ ‎  4)教学目标:知识、实践、能力、情感 ‎  5)教学资源:教学设备、网络资源、社会自然资源等。‎ ‎  6)教学流程:导入——点拨——实践——评价 ‎  7)研究性、体验性作业 ‎  8)教学反思 ‎  教学设计要共同探究、合作完成,每学期末开展一次教学案例设计评比活动。‎ ‎  (六)实施课题牵动,以教研促教学质量的提高。‎ ‎  每个学科组根据本学科的教学重点、教学疑点、教学难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拟定教研课题,写出实施方案。教研室组织人员对实验人员进行跟踪调查。‎ ‎  (七)开发校本课程,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 ‎  1.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教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每个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每学年开发1 门校本课程,并写出实施方案,由教研室负责审批,予以实施。‎ ‎  2.传统的兴趣活动和活动课也可提升为正规的综合实践活动和学校课程。每位教师每月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开设1—2次综合实践活动课。写出教学设计,期末进行交流评比。‎ ‎  总之,新一轮的基础教学课程改革,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变压力为动力,认真完成各项计划,提高校本教研质量,使我校校本教研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