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66 KB
  • 2021-04-13 发布

中学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教务处工作计划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学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教务处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2020-2021学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区教育系统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全国、省、市教育大会精神,按照全区教育大会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两个走在前列”的惠山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以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主线,优化资源供给,强化师资建设,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强基础、促优质、创品牌,奋发有为,锐意进取,全力打造“五育并举、公平优质、特色鲜明、引领未来”的新时代高品质惠山教育,努力形成“学生学习快乐、教师从教幸福、家长放心信任、社会普遍认同”的惠山教育新生态。‎ ‎【工作目标】‎ 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灵魂和生命线,树立“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教学流程以课堂为中心,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质量观,凸显教研组、备课组功能,提升学科教学的整体水平,加强教学环节的督查与指导,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重视常规教学检查。突出质量意识,聚焦课堂教学,切实抓好教学“五环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进一步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功能建设,提高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实效。强化集体备课流程,使集体备课质量再上新台阶。‎ ‎3.以“有效教学”为指向,以“同课异构”为突破口,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继续探索适合我校的课改思路,不断完善课程建设,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抓好培训工作,走出去,请进来,加快青年教师成长的步伐,实现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5.转变学习方式,狠抓基础规范,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根据各年级的特点,抓好级部管理。‎ ‎6.以教技督导为契机,以有效应用为核心,大力推进教育技术应用研究与实践。‎ ‎【工作措施】‎ 一、规范教学行为,加强管理和督查,有序、高效地开展各项教学工作。‎ 教务工作要以学校教学工作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为指南,积极贯彻落实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法令法规和学校教学工作的规章制度,以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支撑,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全校的教学水平,使我校的教务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1.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注重常态课的“有效教学”。‎ 坚持以“听课”促教研。每个教师都要重视“三堂课”:第一堂是“人人一堂公开课”、第二堂是惠山区级对外公开课、第三堂是调研课(即领导推门听课),调研课的听课人员由校行政、教务处分管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或骨干教师等人组成,由年级组长负责召集。‎ ‎2.开足开齐各类科目,规范教学秩序。‎ 我校一贯按课程计划严格开足、开齐各门科目,严禁随意调课、改课、增减课时。教师必须严格按课表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擅自调课。坚决杜绝旷课现象。参加业务培训和进修的教师应提前一周凭通知将进修时间报至教务处,以便协调好课程,确保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和活动时间。以“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为契机,确保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任课教师有针对性地精选题目,严格控制课外作业量,初中不超过1.5个小时。‎ ‎3.继续执行“一日二巡”制度。‎ 加强课堂教学巡查和检查工作,多方面了解教学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除行政值日外,每天教务处再安排一名本室成员对教学区域和各教研组活动实效性进行教学巡查,每天巡查不少于2次。密切关注教师办公、教研组活动状态及学生行为表现,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解决。‎ ‎4.重常规教学,抓过程管理。‎ 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落实好“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测试与评价”教学“五环节”。‎ ‎(1)认真贯彻落实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测试与评价教学“五环节”的常规管理,加大教学工作管理力度,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教学检查和抽查,查看教师备课、批改作业的质和量、听课与评课、业务笔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坚持随堂听课,找学生座谈,了解、掌握教师的教学现状。学校领导带头深入课堂,形成领导听课、评课经常化的习惯,以便随时掌握教学动向。‎ ‎(3)认真执行《无锡市惠山区中小学作业管理“五精”指导意见,严控作业量,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4)大力倡导“四精”、“四必”的教学方法。“四精”即内容精选、上课精讲、习题精练、练习精评;“四必”即教师在作业布置和检查上要做到有布置必做,有做必改,有改必评,有评必补。‎ ‎(5)定期召开学科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征求意见,以便改进管理方法。通过听课、教师及学生反馈等各种形式,对每一位任课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评估,评估结果记入教师个人业务档案。‎ ‎(6)开展教学调研活动。本学期教务处将安排召开学生座谈会,进行问卷调查活动。组织安排好各年级教师的教学分析会,学情分析会,了解教与学的情况,做好教学工作的反馈、调控与总结。本学期继续进行备课笔记、听课笔记(教师15节/学期,教研组、备课组长20节/学期,教学新秀25节/学期,学校行政、三年内新教师30节/学期)、学生作业、资料卡片等检查,此外,还将经常深入各教研组、备课组不定期检查工作。‎ ‎(7)进一步完成教学质量评估机制,在加强考试成绩质量评估的同时,将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命题质量,学生评教意见和家长评教意见等纳入教学质量评估范围,增加评估的透明度,充分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使教学质量评估制度逐步走规范化轨道。‎ ‎5.继续组织好各科兴趣小组及竞赛活动。‎ 以学科组为单位,组织成立各类兴趣活动小组。认真做好体卫艺等各项工作,加强管理,开展好学校特色教学,积极参加各类艺体和科技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张扬营造空间。‎ ‎6.加强资料订购及文印管理。‎ 切实减轻学生过多的课业负担,各年级各学科的资料实行教务处统一管理。反对“加班加点”、“课内损失课外补”、“题海战术”等违反教学规律的做法,讲究提高课堂教学45分钟的效益。订购资料由教研组提出订购意见,教务处、校长室审核把关,方可订购。严把题目精选关,印刷的讲义质量由备课组长把关,交教务处审批后,凭准印证印刷。‎ 二、不断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功能建设,充分发挥组长的带头和引领作用。‎ 教研组是学校基层教学的管理实体,在学校教学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研组不仅是教学常规的落实者,日常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还是开展教学研究的重要阵地。因此抓好教研组建设是提升教师业务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备课组是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同学科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组织。教研组与备课组有着不同的职责和活动范围,加强统筹协调,使两个层面的教研组织形式都要充分发挥相应的作用。‎ ‎1.提高认识,明确职责。‎ 教研组长要认真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科学安排教研组活动,每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要切实落实到位,教务处根据各教研组的活动安排统一调控,加强督查,保证教研组活动正常进行,提高活动的质量。要提高教研活动在教研组工作中的份量,各教研组要多进行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多分析教材,多进行专题讨论,鼓励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多开设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努力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与成效。‎ ‎2.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强化集体备课制度。‎ 集体备课将会成为本学期教务处继续着力监管的工作。集体备课要重在明确课标要求,理清教材结构,设计教学思路,精选练习题目。教材集体研读是基础,集体教案研讨是关键,个人二次备课是提升。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练习内容力求统一。‎ 集体备课要定主讲人、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要分工合理,落实到人,明确任务,提前准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备课组成员要个个参与讨论,发表见解,形成齐心协力的浓郁的研究氛围,备课组长要带领组内成员主要思考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思考自学质疑的指导、教学情境的创设、交流展示和互动探究的组织,教学重点的突出,教学难点的突破,教学效果的校正和反馈,教学内容的迁移应用等策略。‎ ‎3.教研活动要正常化,讲究实效性。‎ 教研活动要针对各组实际情况,以听课、评课、说课以及业务学习(学习课程标准、最新信息、教改方法、制作并修改课件等)为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教研活动真正成为广大教师学习业务、探究教学、传递信息、提高能力的重要阵地。鼓励全体教师多听课、多评课、多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多探讨课堂教学问题,30岁以下青年教师不少于30节,听课要有记录,做到及时、公正、客观,并有评价。‎ ‎4.做好教研组、备课组工作的考核与评价。‎ 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建立是教研组、备课组建设的保障,没有制度化的规范是无法落实过程的。本学期,教务处将对教研组、备课组的考核评价作出规范。从师德建设、常规管理、教学水平、教研成果、师资培训等五个方面进行考核与评价。‎ 三、以“有效教学”为指向,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继续加强教科研和师训工作。‎ ‎1.着力加强教研工作,努力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 我校将继续深入开展特色课题无锡市“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课堂教学行为改善的初中自然分层教学深化研究》,本学期力争完成结题工作。课题研究的重点是各教研组要解决学科专题研究,根据具体情况可每月或两个月开展一次讲座、沙龙之类的活动,进行专题研讨总结反思。同时,各组按照上学期重新制定的课堂观察量表,务必认真组织本组老师深入学习,力求听课有合理的分工,有各自的侧重点,评课也有一定的针对性、实效性。此外,为了进一步将我校的科研工作落到实处,也为逐步完善我校教师发展的业务档案,本学期还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进行期中、期末质量分析报告,并及时做好归档工作。总之,我们要努力使课题研究成为一种常态,有机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把推进教育科研作为提升学校品位、教师素质的重要手段。‎ ‎2.着力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努力推进教师业务能力提升。‎ 本学期,继续认真组织和安排好学校的各级各类教师外出培训活动,提高我校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同时,努力抓好教研组队伍建设:‎ ‎(1)发挥好各教研组长的旗帜、核心、示范作用。‎ ‎(2)充分发挥好学校现有骨干教师的引领、模范、带头作用。‎ ‎(3)重点抓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充分利用“青蓝轩”协会,进一步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组织理论学习,暑期读书活动撰写读书笔记、组织汇报课活动、说课比赛、优秀教学设计评比等学科技能比赛,切实引领年青教师快速成长,为青年教师的脱颖而出创造有利条件;加大市级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本学期将按照上级要求继续进行市级教学能手和带头人的申报评比工作,力争有更多的青年教师成为市级骨干教师,从而促进教科研活动健康有序、扎实地稳步推进。‎ ‎3.着力加强xx建设工作,努力做好教科研成果的总结和推广工作。‎ 各教研组充分利用xx站平台,积极开展网上教研活动,展示科研成果。可以上传平时各类练习卷、月考卷、期中、期末卷等教学资源,课件制作、教案设计、教学反思、公开课教学、说课比赛以及各类获奖资料等,将xx进一步完善,通过对较好的研究成果和改革成果加以宣传,扩大学校的品牌效应。‎ ‎4.着力加强服务意识,努力做好各级各类教学评比工作。‎ 学校教师发展处将继续认真组织好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活动,积极鼓励全体中青年教师根据自身情况,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类评比活动,辅助教师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论文。同时,教师发展处还将及时按年度出好《年度论文集》,主要是收集、整理一年来我校教师发表或获奖的论文。为此,教师以后参与评比的所有的论文设计等,一律要求上交一份电子稿存档。‎ 四、转变学习方式,狠抓基础规范,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1.抓学风促班风,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习惯。‎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强化学风班风建设,优化班级管理模式,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①引导和培养学生回家巩固预习。②上课认真做好笔记。③早晨进教室前先上交作业。④注重形成学习策略。同时通过平时的检查,督促巩固学生各科学习有规范,潜移默化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升学生学习成绩。‎ ‎2.更新教育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使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要把标准立在新课标上,眼睛盯在质量上,功夫花在备课上,点子出在课堂上。继续组织教师积极开展新课改的实践工作,在课堂教学中做到:突出主体、注重基础、加强应用、培养能力。新的形势下,教师要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指导学生利用好周末和节假日自我学习,整理和内化,拓展学习,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3.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发问、发现”的意识。‎ 教师要设计出质量较高的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发问、发现”意识。要正确对待学生,全方位的衡量学生、评价学生,给学生以人格尊严;教师要关怀和帮助出错的学生,师生共同关注珍惜有价值的错误;从而引导学生重视错误,纠正错误。‎ ‎4.目标明晰,责任到人,根据各年级的特点,抓好级部管理。‎ 加强对各年级组教学工作的指导和督查,年级组的工作要规范、细致、有实效,根据各年级阶段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工作。‎ 初一年级抓规范,抓基础,做好新生的过渡和养成教育。认真组织学生学好学习规范,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并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自觉矫正不良习惯,培养良好习惯。使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生活,基本形成上课认真听讲,作业独立完成,认真读书,及时复习等良好学习习惯。‎ 初二年级抓平衡,夯实基础,做好防差、转差工作。防止学生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尽量推迟学生的分化。教师要有预见性,一旦发现学生有退步的迹象,一定要从源头上寻找解决的办法。及时疏导,切忌粗暴对待。‎ 初三年级要着眼于2021年中考。各学科组做好毕业班整体教学计划。在关注全体的基础上尤其要抓好尖子队伍,扩大优等生比例,力争更多的同学升入重点高中。‎ 五、以教技督导为契机,以有效应用为核心,大力推进教育技术应用与实践。‎ ‎1.继续做好教技常规管理工作。‎ 继续加强教技设备的管理,提高使用寿命。依据已制定的管理条例,加大管理、检查力度,减少损耗。加强对各专用教室的管理,强化条线安全防范工作。加强班级电教设备使用和维护管理。班级电教设备要切实用好,提高使用效率,各班级教师使用要作好登记记录。进一步健全电教工作制度,严格执行电教管理制度,增强规范使用的意识。做好设备维护、检修工作。做好校园网、校园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班级多媒体设备的日常维护,保障日常教育教学应用。加强对专用教室的管理和检查工作。对各专用教室落实管理职责,规范使用,记好使用记录和维护记录,提高专用教室的使用效益。结合无锡市高水平现代化学校创建,高度重视学校艺体、文科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坚持标准、加大投入、合理配置、规范管理、强化应用,真正做到在“建、配、管、用、培、研”上狠下功夫。‎ ‎2.以教育技术装备为载体,充分发挥其效能。‎ ‎(1)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组织教师参加网上在线培训活动,充分借助开放环境中的专家引领、跨区域教育技术团队协作,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整合水平。‎ ‎(2)组织学生开展网上读书活动。继续组织学生参加江苏省电化教育馆和江苏省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管理中心举办的网上读书活动。进一步促进教育城域网和校园网应用,推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引导学生健康上网。‎ ‎(3)为各学科教学应用多媒体做好服务工作。配合各学科的日常教学以及区评课选优等活动,为教师成长提供帮助和指导,为各学科教学整合多媒体技术做好服务工作。‎ ‎(4)加强实验室的建设。添置必备的设备设施及实验器材。要求教师要认真制定实验计划,并认真实施,确保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开出率。老师和学生要积极参加各类科学方面的竞赛,争取取得好成绩(自制教具、论文、课堂教学)。‎ ‎(5)继续加强各功能教室的管理。各专用教室要做到有管理制度、有使用台账,有专人负责。召开专用设备、专用教室管理使用人员会议,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学校体育设施设备管理,进行经常性安检和维修。注意校园网络安全管理,网络管理员每天都要检查网站运行和安全情况。‎ ‎3.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应用研究。‎ ‎(1)全面开展网上研修活动。以中国教师研修网和校园网xx站为平台,全面开展网上教研活动。加强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训,提高应用水平,逐步将学校的教研活动、课案以及论文交流应用于平台之中,并通过课案评比促进平台的应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2)组织教师参加区级以上的各类比赛。认真在校内组织选拨人员参加各级各类优秀课等的评比,积极做好准备工作,组织人员加强指导,争取以优异的表现获得好成绩,从而推动我校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及与课程整合的水平。‎ ‎(3)加强网站建设,丰富教育资源 网站是学校的窗口,是一个服务交流平台。要做好信息准确的公开,做好信息的监督管理,及时清理不良信息。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建立一到两个有丰富内涵的专题网站。积极配合教育城域网的资源库建设,努力制作和收集本校教育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4.其它工作。‎ 分管的科协工作,一直是工作中的重点,科技活动是我校的一个亮点和品牌。今年将继续加大科技教师的培训力度和科技竞赛活动的参与面,力争再创辉煌。‎ 为每年的中考和英语人机对话提供完善的设备保证。当然,培养和提高教师的水平和能力是一直学校和社会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本学期我校继续加大教师的培养力度,如在多媒体的使用培训上、专题网站和教育博客的建设上、“新媒体、新技术、新课堂”的教学整合上、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培训和引导上、网上课程培训上、学校网站的使用上等等各个方面积极组织和协调,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做好技术保障。积极努力出色完成教育局教技室和学校校长室分配的各项任务。‎ 六、坚持“五育并举 切实提高智育水平,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上下功夫,着力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着力培养学习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推动问题解决的能力和把创新思路付诸实践的能力。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加强科学教育,尤其要重视实验教学,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不断强化健康教育,把体质健康和运动技能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按照“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高中体育专项化”的要求,开足开好体育课,精心组织体育活动,确保每天锻炼一小时,引导学生养成热爱运动、终身锻炼的习惯。积极抓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心理健康调查、心理辅导工作,帮助青少年养成健全人格,形成乐观向上的积极人生态度。注重以美育人,全面加强和改进美术、音乐教育,落实美育课程目标,拓展美育文化载体,丰富学校美育体系,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达到以美怡情、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的效果。加强劳动教育,积极开发劳动课程,多元打造劳动实践基地,重视家务劳动,广泛开展校内外劳动实践,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意识,让学生养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创造性劳动的优秀品质。深化STEM课程实验,各校(园)要根据学校实际,深入研究STEM课程建构、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积极开展STEM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区教育局相关职能科室要完善区域推进策略,建立区级评审机制,形成省、市、区三级项目群,由区到省滚动层递,整体提升各类项目的建设水平。‎ 七、深化育人方式改革。‎ 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全面发展观、人人成才观、全面人才观、终身学习观,为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奠定基础。加强特色精品校本课程建设、课程基地建设、特色文化项目建设,丰富课程内容,丰厚课程内涵,不断增强课程的多样性、延展性和可选择性。以推进学生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和任务群学习为抓手,积极转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操作、合作交流。不断拓展学习空间,精心组织课程基地学习活动、社团活动和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有效组织线上线下学习,切实发挥多种学习载体的育人功能。积极实施“2+1+1+N”行动计划,让每位学生掌握两项体育技能、一项艺术才能,保证每周一小时劳动时间,拓展多项兴趣爱好。推动学校积极依托课程基地、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STEM课程实验、学科发展创新中心等,大力推进教学组织管理方式、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