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50 KB
- 2021-02-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班主任论文之浅谈班主任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班主任论文之浅谈班主任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班主任论文之浅谈班主任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记得有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爱”是教育的前提,信任是教育的开始,而师生之间建立起来的情感则是教育有利的纽带,所以说,情感能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感化学生的心灵,在班主任工作中只有把情感教育与严格的班规相互结合起来、交融起来,才能规范严行,走进学生的心灵,这样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传道、授业、解惑。一、人非草木,熟能无情,情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这样才能接受班主任的教导。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育过程是教育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心理需要"相互印照的过程,是师生"心理交流"的过程。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会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反之,在师生"心理需要相抵忤,心理交流多梗阻"的情况下实施教育,会引起学生在接受上的对抗性。那么班主任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应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呢?第一、用情激励学生,崇高的爱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充分利用教师形象的影响力激发学生的理智感、道德感和审美感。所以教师应该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学生,去感染学生,但是,一个教师的情应是公正的,一个班品学兼优者有之,教师不应偏信偏爱;品学均差者有之,教师不能冷淡不管。否则很容易使受冷淡的学生自暴自弃,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从而拒绝接受教育。第二、作为班主任首先应关心学生的成长,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和文明习惯,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班主任应多给学生讲做人的道理,讲为人处事的原则,注意引导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心理。班主任应多与学生谈心、交心,做学生的知心人,只有学生充分信任你,才能了解学生心中的"结",才能排解学生的不良情绪,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第三、要真心爱护学生,就必然要严格要求,所以爱要有度,严要有方,过分的严厉又缺乏情感的交融。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要适度,要合乎情理,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严格要求学生应以充分尊重学生为基础。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此有深刻的论断:"只有教师关心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而言,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心理学的测量表明:"一个小孩从出生之日起,便开始具有了多种潜意识,其中包括受人尊重的本能。"这些都说明了尊重学生的重要性。勿庸质疑,作为班主任对学生的严格管理是必要的。但是所有的这一切都是要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进行的。批评应当是善意的,特别是对屡犯错误的同学,应进行细致恰当的批评,春雨润物细无声。总之,批评的艺术应是严格与善良的圆满结合。学生对教师的批评感受到的不仅是合乎情理的严格,而且是充满人情味的关切。二、要建立一个好的班规。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班级的规矩就是班级的班规,就是规章制度。那么班主任在德育的过程中如何用班规实施班级管理呢?通过制定班规,提高学生的认识。在制定班规之前,应该组织学生反复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使学生认识到没有严格的行为规范,
就不可能有好的班风,学生在思想品德、文化、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和提高就会落空,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制定班规的必要性。制定班规时,应实行广泛的民主,先由班、团干部制定出讨论稿,印发给学生,组织大家反复讨论,收集、整理大家的建议和意见,然后定稿。班规的内容不应有损学生自尊心、体罚学生等与教育规律、教育法规相违背的内容。班规要具体,要有可操作性。有一个好的班规还必需很好落实班规,制定一个好的班规,仅仅是一个好的开端,关键是要把它落到实处。班级的管理仅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应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班级领导集体。三、教育学生要抓住最佳时期。重在引导----选准教育时机。在教育时机还未出现时,教师要耐心等待,当最佳教育时机到来时,要抓住契机进行教育,因为此时教育学生,最容易被学生接受,教育效果最佳。例如,当一个学生犯了错误之后不要急于去找他,而是过上一天或者两天,让他在这一段时间内有一个思索的时间,他会想老师将会如何来处理他,让他自己有一个心理的洗理过程,让他自己明白自己做错了,这样取得的效果应该会更好一点。四、班主任自己的形象在教育过程中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班主任的形象即教师形象,指其德、才、学、识、体貌、性格等多种因素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独特风貌。教师形象的外显特征表现在教师的容貌、体态、穿着、谈吐等方面;教师形象的内在特征,表现在教师的性格、气质、情绪等方面;即容貌仪表因素、语言表达因素、行为举止因素、职业道德因素、业务水平因素。这五个教师形象构成因素,彼此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只有这些因素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构成一个完美的教师形象。教师形象核心是教师的人格,教师的人格对于青少年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于发展的阳光。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时时呈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一个综合的感觉,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像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教师把学生造就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由此可见,教师的形象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形象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第一、教师形象对师生关系的影响:对形象好的师,大多数学生产生一种钦佩感,师生关系容易达到亲密无间的程度。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则能缩小教师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增强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认同,有益于学生真实个性的显现。相反,对形象差的教师,学生会产生"离他心理",甚至产生厌恶感,自觉不自觉地与之疏远,使得教师的教育教学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第二、教师形象对学生接受教育的影响:学生对他们的态度是各不相同的。对有的教师,学生自觉接受他们的教育,而对有的教师,学生虽还没有达到拒绝他们的教育程度,但至少是不太喜欢某些老师的课,这一种现象是存在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教师形象(时同重要是一点还是学生对这门科和的喜好)。对形象好的教师,学生会认为其"言真可信,行正可效",因而,对这样的教师的教育能自觉接受。相反,对形象差的教师,学生会认为他的话不值得听、不值得信,更谈不上仿效。教师一旦失去威信,教育效果将大打折扣。总之,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形象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用自己的形象给学生以感染和引导,教师的形象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是学校的任何大纲、规章制度都有不能取代的教育力量。有人说"世界上没有人比教师受到更严格的监督的了"。是的,教师应以自己高尚的品德、渊博的学识、优雅的仪表风度,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