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50 KB
- 2021-04-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数学计划总结之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从一年级数学教学谈小学生的思考习惯养成
一年级孩子,单纯的像张白纸,我们把他们涂成什么样子,孩子们就变成了什么样子。作为一年级的数学老师,我认为:数学课堂上除了要保持孩子们旺盛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外 ,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孩子的未来发展 ,培养孩子的数学思考习惯。一年级数学是孩子们人生道路上真正意义的数学学习的起点 ,我们应该从数学头脑的核心——思维能力的培养开始 ,注重孩子良好的思考习惯 ,是我们一年级数学教师有益的尝试和必要的途径。
一、几个现象
1.新授了5的认识后,教师问: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1——5的数?
生1:妈妈买了3个苹果给我吃。
生2:爸爸买了2个桔子给我吃。
生3:奶奶买了5个桃子给我吃。
生4:爷爷买了4个香蕉给我吃。
……
2. 第一次新授加法时,教师提问:从信息窗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有5只小猴子、高高的树、蓝蓝的天、长长的小河……诸如此类,学生津津乐道,教师大感无力。
3.加减法都学过之后,通常会有根据一幅图写出2道加法算式和2道减法算式类型的题。学生在写减法算式时,有些学生不用总数去减,而是列完加法算式部分加部分后,直接再用部分减部分,而不管小部分能否减过大部分。
4.一年级的数学练习题以看图列式居多,很多写生不会看图,不理解图所表达的意思,从而出现乱用数学信息解题,乱求问题的现象,如:直接数数得出答案;或直接用问题的答案来列式等。
5.课堂上学习了几加几的问题,换了一个情境图,有个别学生就弄不清楚用什么方法了。或者,到了中年级,同样的情境,数据变大了,描述方式有所改变,也有学生不知道用什么运算方法解题了。
二、一点想法
现象1中,一年级学生对生活中数学信息的提炼面比较窄
,不会发散思维,人云亦云。教师在这时的适时引导就非常必要,可以先课件出现一些生活中的应用,再让学生说,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现象2中,学生对数学信息的理解不到位,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先看图讲故事,再引导找数学信息,学生就不会偏离了数学。现象3和现象4是一种类型题:看图列算式,题目的本意是要让学生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部分学生不会看图找信息,提问题。现象5说明我们对一个问题的挖掘还不够深,学生没有真正的“懂”,而是在照葫芦画瓢,这当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思考习惯的养成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属于农村小学,由于生活经验和思维特点的限制,学生们口头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很差,因此,我们要耐心地听学生说,鼓励学生敢说,培养学生会说,引导学生说好。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除了引导学生正确表述外,还应该多运用直观演示和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条理性的训练,多借用直观和操作,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思维的过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建立生活和数学之间的联系。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我想从数学说话、数学操作、数学思考等方面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多维思考
在学生多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就会积累丰富的数学经验,就能自然而然地把生活和数学联系在一起思考,并且在说和做的过程中,锻炼自己对数学问题的思考能力,初步进行分析、概括、推理和应用。学生在每一次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都要正确引导,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得出加减法问题的数量关系,如:男生人数+女生只数=总人数,总人数-男生数=女生数等数量关系,学生有了丰富的加法数量关系的感知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数量关系的共同之处,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思考获得更为简约、更为概括的数量关系模型:“部分数+部分数=总数”,“总数-部分数=部分数”。
最后,再用头脑中的数量关系模型去对照生活中的同类问题,验证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进而通过对这一数量关系模型的变式运用,实现数量关系结构化迁移。
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这样循环往复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如何思考,学会思考是一年级数学教学培养的重点。学生们只有学会了思考,才能独立正确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衷心祝愿良好的思考习惯,能使这些初生的蓓蕾在明天绽放出绚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