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85 KB
- 2021-04-1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开展常规比教学活动总结
教学比武触发理念对撞团队作战助推素质提升
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武是我校基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以我校原有的集体备课模式和师带徒“青蓝工程”为基础,于二○○九年启动的一项常规教学比武工作,至二○一二年底,我校已成功举办四届中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活动。
活动背景
当前,随着教师年龄的增长和社会文化思潮的冲击,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受此影响,常规的教学教研已因参与人员少、活动方式单一而渐入死胡同。怎样调动教师们参与教学教研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实验中学拥有的教师团队优势,探索构建高效课堂模式,经教师们充分讨论、教务室精心筹划、校长会拍板定夺,《实验中学中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活动方案》应运而生。
我校的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武活动本着“激励老师参与,培养团队精神,促进教师发展”的原则,创造性地设计活动方式,从第二届开始,构建团体参赛、多方位比武的模式,将备课、说课、讲课、课后反思、评课等基本功元素纳入到比武之中,同时针对语言文字规范化和现代教育理念等要求,就黑板板书、普通话、教师授课风采等方面设置单项奖励,有效地避免了教学比武活动形式单一、机械的做法。广大教师根据自身教学特点,积极踊跃参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活动流程
我校“课内比教学”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一是上半个学期的常规听评课活动,为教学比武热身;二是下半个学期集中组织中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开展教学模式、教育理念的对撞。
一、团队参赛,各司其责
每个参赛团队由一名高级教师或骨干教师牵头,组织同学科不同年龄层的三到四名教师组成代表队,代表队由牵头人冠名。牵头人为该代表队指导老师,负责指导本组成员完成包括备课、说课、讲课、评课、反思等一系列活动;一名主讲人,负责本组主讲一节比武课并作好课后反思;一名主评人,负责对主讲人的比武课进行评价,并作好全组评课人的评课记录;同时根据本组情况指定一人为说课或备课人,负责教案的设计、说课稿的撰写。每一次活动我校都有二十多支代表队报名参赛,参与到此项活动中的老师近百位,确保了中青教师的全员参与性。
二、设计新颖,组织严密
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从十一月下旬至次年元月初,历时一个半月,活动由教务处统一发出报名通知,原则上除担任评委的高级教师、骨干老师外,其余高级教师、骨干教师都应领队参赛;教务处根据报名情况编制活动秩序册,明确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学校分文科组和理科组成立评审委员会,分别在两个周时间内完成备课、说课、听课、评课的评审工作,每位教师讲课,同年级同学科的老师甚至其他年级同学科、不同学科的老师也参与听课、评课。每届比武活动参与听评课的教师达六百余人次。并针对小组的比武活动写出小组工作小结,教务处根据以上小结对本年度教学比武工作作出总结;十二月底元月初召开全体教师大会,对比赛优胜代表队和“最佳授课奖”、“最佳板书奖”、“最佳教案奖”、“最佳说课奖”、“最佳风采奖”、“最佳反思奖”等单项奖予以表彰。
三、资料完备,为后阶段工作提供范本
教务处注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活动结束后形成《教学比武资料总编》、《教学比武资料汇编·教案》、《教学比武资料汇编·说课稿》、《教学比武资料汇编·评课记录》、《教学比武资料汇编·课后反思》等。同时,《实中教育科研》杂志为为教学比武开辟特刊,将比武活动中优秀的课例、教案、说课稿和精彩的点评予以刊载,以此辐射和影响教师,使活动的组织有始有终,高潮迭起。
以上各项资料为今后开展类似活动提供了参考性极强的范本,也为我校将教学比武这一活动进一步常规化提供了保障。
四、效果明显,促进了学科教学业绩的提高
由于在活动组织中,我们有针对性地对我校相对薄弱的学科提高了关注度,近年来,长期困扰我校发展的典型问题逐步得到了解决。
如针对我校历年教学质量中存在的“重理轻文”现象,跨年级发动全校思品、历史组老师形成“大文科组”共同参与听课、评课活动,让这些学科中教学经验相对较差、工作年限较短的老师,本着学习、探讨的精神,与老教师一起共同就某一问题进行磋商,一批年青老师迅速得以成长,历史学科逐步改变了以往由少数老师“独霸毕业班”的现象。同时一批年青老师充实到毕业班后,我们有意识地将经验丰富的教师配置到七、八年级中担任“掌门人”,这样的安排对全校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近两年的中考和期末质量测评质量显示,我校历史学科已逐步进入全市优秀行列。
活动反思
在对课堂有效性探索的工作实践中,我们真切地体会到,教学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又艰难的工作,要让教师们成为一名思想者,首先教务工作者就应该多思考,而不能让教务管理部门成为一个仅仅是以完成某项任务的事务性部门。将教学比武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还需要我们根据学校发展的特点和老师、学生在工作、学习中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创新地开展工作。
一、教学比武不应该是运动,而应该是常规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讨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项长期的、始终贯穿于学校管理工作和学校教学工作中的主线。新时期社会对教育质量要求上的变更,群众对教育不断更新的需求,必将引导学校教育朝着均衡化、全员化发展。对于当前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哪些因素是可取的,哪些因素逐渐在成为制约学生发展和老师发展的绊脚石,应该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而课堂教学比武正好能进一步增加课堂的透明度,将教师的每一课堂细节置于全体老师监督之下,有助于老师之间的相互讨论和学习。虽然组织每年一度的中青年老师基本功比武,具有着积极的意义,但于课堂有效性的提高却还犹显不够,只有将课堂比武纳于常规,让课堂研讨成为一种习惯,才能真正地提高每一堂课的有效性,为下一步实现高效课堂打下基础。
二、教学比武不能局限于课内,对课堂有效性的监测应该是多方位的
一节让学生受益的好课,其中蕴涵了教师自身的诸多基本功:让学生学到多少东西、解决多少问题并不重要,学生由课堂而延伸至课外的学习激情、学习方法却会影响学生终生,这样的课堂更能体现课堂教学的质量和一个老师教学的基本功。所以说,真正的好课功夫并不全在课堂上,真正的好课,功夫在课外。
如果我们对于课堂有效性的监测仅限于课内,必然会分散管理者的精力,也会形成一种当前“课内比教学”已经遭遇的“做秀”局面,所以对课堂有效性的监测应该有更多的可控维度。进一步健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将过程管理与结果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让更多的教师充分发挥自己教学的个性特长,给老师们更多的课堂“自由度”,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模式。
三、比武的内容应更宽泛,所触及面应该延伸至教育的各个层面
教师作为教育者,其职责并不限于知识的传授,教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师是一个育人的导引者。我校教学基本功比赛中增设一个“最佳风采奖”就是想借此倡导一种全新的育人理念,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无一不是对课堂有效性的一种无形之辅助,有效利用这些影响课堂的积极元素,于师于生,意义深远。下阶段开展教学比武,我们拟增加如班会课比武等项目。当然,如何有效地将这些元素纳入比赛项目,还有待于今后工作中的探索。
我校的“课内比教学”工作经四个年度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已初具模型。但是我们认为,作为一项旨在提高全体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教学研讨活动,我们还需要发挥教务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在活动内容与活动形式上将这一活动进一步丰富。针对当前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和教师个性化发展的需要,针对学生学习理念的变化,逐步引导全体教师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进一步改革课堂模式,促使更多的教师主动地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确保教育的科学发展,是教育管理者不可推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