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18 KB
- 2021-04-1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职学校十三五工作总结和十四五工作谋划范文
“十三五”期间,学院认真贯彻《 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
划纲要( — 年)》、《 省“十三五”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及省州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抢抓“一带一路”、“中国制造 2025”、“互
联网+”等国家和省州重大战略机遇,强化基础、提高质量、服务
需求、发展内涵,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结合实际情况,推
进和实施学院规划中确立的优化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科技创新能力、国际交流合作、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招
生就业、管理体制改革等重点任务,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
贡献。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学院专任教师 人,双师型教师 人,在校生 人,开设应用英
语、应用阿拉伯语、应用外语( 语)、学前教育、早期教育、表
演艺术、护理、口腔医学技术、助产、医学检验技术、汽车检测
与维修、汽车营销与服务、汉语、电子商务技术、园林技术、畜
牧兽医、建筑工程技术、工程测量技术、会计、计算机应用技术
等 个专业。占地面积 亩,建筑面积 万㎡,建成实训室 个。固
定资产 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万元。学院与 州、市图书
馆实现图书资源共享,共计藏书 万册。
二、“十三五”重点任务完成情况
(一)管理体制改革
1.坚持依法治校。制定了《 学院章程》和《 学院制度汇编》,
为依规依章开展办学奠定了基础。
2.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党
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涉及学院发展重大事项,通过召开党政
联席会议民主决策,严格遵守议事规则,保持决策的科学性、规
范性,有效推进了学院各项工作。
3.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任,对教师、教学辅助人员
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党政管理人员实行行政管理职务聘任
制,后勤服务人员实行劳动合同制。
(二)优化教育结构
1.坚持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模式。建立了从中职到高职、高职到
本科的升学通道,形成初中起点中高职“五年一贯制”、与本科院校
合作的高职“3+2”升本科贯通培养模式。
2.优化专业结构。建成以医学、教育、语言、农林、工学类等
专业为主的专业群,新增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努力建
设更加符合学院实际的专业布局。
3.推进优势特色学科建设。紧贴市场需求、产业需求科学规划
专业,积极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学科专业,论证开设新兴复
合专业。全日制高职专业达到了 个,培育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
接紧密、办学基础条件和市场前景较好的护理、口腔医学技术、
学前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个院级重点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作为省级骨干专业在建设之中。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按照“五个对接”的要求修订了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了专
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实行了以实训基地项目建设为引导,
全面实施实践教学改革,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
提高教学质量、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制定出台了《 现代职业学院
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办法》,评出“院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个,“院
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 个,“院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个,“院级教
学成果奖” 个。
2.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完善课程设置,构建了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互相融通的课程
体系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根据不同类型专业课程的特点,深化
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与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行业企业开展深层
次合作,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深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注重
学生实践技能与岗位能力培养;优化公共基础课程所占总学时比
例,面向学生开设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
修课。
教学活动以“知识传授”、“技能训练”、“打造专长”为主线。依
据职业能力要求、校企合作实际重构课程体系,并在课程体系建
设中,有机融入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元素。在课程组合上注重以职
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为主,把本岗位应该具备的各种综合能力分
解到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去。
3.注重课程建设
采用“基础模块+专业模块”的课程结构,以及“实时改进”调整
机制,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能力培养体系,全面培养学生
的学习能力、方法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
需要的具备良好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职业发展能力的高职人才。
采取“基础模块+专业模块”的课程结构,以及“实时改进”调整
机制。“基础模块”针对一个职业内一群相关岗位所必须掌握的知识
和具备的技能,也就是“专业通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为
必修课程,各系部除要开设教育部规定的思想政治课程外,同步
开设了“形势与政策”、“应用文写作”、“大学语文”、“大学英语”等
公共课程。“专业模块”强调针对市场对从业者的具体要求和从业能
力的训练,追求教学内容与岗位需要的一致性,着眼于就业适应
性的培养,立足于企业对人才的个性要求。坚持“实时改进”的课程
建设机制,及时对接市场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保持教学内
容的先进性、科学性和针对性。
重视校企合作,与市场实时对接。各专业实践教学比例都超
过了 %。应用阿拉伯语等特色专业的精品课建设工作也已启动,
有效加强了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根据职业教育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方向,满足“在学习中
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的要求,积极开展以“教学做”一体化为主要
形式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改革,尤其在专业核心课教学过程中,倡
导采用六步骤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扮演角色法等
强调学生主体、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构建灵活多变的互动课堂,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改革考核方式,实行闭卷笔试和
课程考核两种方式,逐步实现了灵活化的考核机制。
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实施双证书制度(毕业证书与职业
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激励并要求毕业生获得相关职业资格或技
能等级证书,通过率在 %以上。
4.重视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
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创新“校企合作、园内融合、政行企校联
动”的专业共建体制机制和“项目牵引、系统推进、利益共享、责任
共担”的合作办学模式,深化人才培养、工学交替等多样化人才培
养模式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基地建设,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系统设计实践教学体系、生产性实训与顶岗实习机制,
探索企业补充设备、师资、技术与管理的有效途径,建立共建实
训基地长效运行机制,增强办学装备水平与基础能力;根据专业
教学标准内容和要求,按照顶岗实习、实训实习等不同需求,进
一步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探索校企共同实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
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着力打造专业特色品牌和服务品
牌,为政府、行业、企业等输送优秀人才。截至目前,学院教育
系、汽车工程系、医学系共建立 个校外实训基地。
(四)人才队伍建设
先后通过公开招录、州内选调、自主招聘等方式引进 名专业
教师,并从省内高等院校聘请 名学科带头人、兼职教授和客座教
授,外籍教师 名。 名专任教师中,高级讲师 人,占专任教师总
人数的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
共派遣 人次教师参加国培、省培,分别到 国 职业技术学校、 学
院等国内外知名高校进行交流学习,组织 名教师赴 大学培训学
习,全面提升了学院人才队伍素质能力、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科建
设。
重视师资队伍实践能力的建设,聘请了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的
技术人员作为学院兼职的实践教学人员。鼓励教师不断提高自己
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提高实践环节的教学水平。在顶岗
实习阶段,聘任能工巧匠担任实习学生的导师,共同开展教学指
导。
近年来,通过邀请国内外专家就不同专业领域对学院全体教
职工展开专题讲座培训,并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国内机构院校组织
的各类培训进修,或赴其他院校进行考察交流学习。
(五)招生就业
通过普通高考、中职对口三校生招生、“2+3”五年一贯制招生、
综合评价招生四种方式逐年扩大计划招生人数。几年来,学院报
到人数稳中有升,招生生源所占市场份额也呈现上升趋势,学院
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具体情况如下表:
实施毕业生就业推荐和市场开拓,先后与 家企事业机关单位
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学院两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 %,用
人单位满意度较高。
(六)信息化建设
一是学院网络基础建设基本建成。所有教室均配置交互式电
子白板教学系统,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及活动中心有线网络与无
线 WIFI 全覆盖, 个多功能学术报告厅、 个多媒体网络阶梯教室、
个公共计算机网络教室、 个专业计算机教室、 个数字化技能实
训室、 个语音室、 个同声传译室、 个录播教室。二是学院网站
正式建成运行。三是建成校园广播网,音频播放系统覆盖校园的
教学区和生活区,具备无人值守及分级调控功能。四是建成校园
监控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建成图书管智能借阅系统、教务管
理系统、学工管理系统。
(七)基础能力建设
1.加强学校基础建设。已完成教学楼、实训楼、学生公寓楼、
图书馆、食堂、操场、实训室等基础设施建设,校舍总建筑面积
达 万㎡。三期建设规划项目争取中。
2.完善绿色校园建设。完成新建建筑周边绿化工作,实现校园
绿化全覆盖,整体提升校园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品位,融入地方
文化元素,增强环境育人能力。
(八)科技创新能力
设立“食品产业研究所”与“旅游产业研究所”,相关研究工作已
开始启动。一是举办讲座,开展科技活动周等活动,营造氛围,
增强师生的科技创新意识。二是派出专人到省上高校学习考察、
学习先进高校经验。三是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引导学生从事创
新创业活动。四是积极申报课题、参与科研创新活动。承接地厅
级以上课题 项,争取到纵向科研经费 万元,争取到横向科研经
费 万元,专利专著 项,在国内外正式刊物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
篇。
(九)立足“一带一路”战略,搭建国际交流平台
与 国际 大学连续 年累计互派 名教师,开展教研、学术交
流。与 市国际 大学达成了互派教师和学生协议,现已派出 名 语
专业学生到国际 大学留学深造,该校也已派出 名 语教师到学院
任教。共引进、聘请国外优秀教师 名,提高了外语教学水平,填
补了 地区外教教学的空白,塑造了良好的外语学习环境,极大提
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除此外,学院还多次派遣相关
负责人员前往 考察 所著名大学,洽谈 2+2 事项, 名学生被 大
学和 大学录取。
(十)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1.主动服务地区经济发展建设
在 省第 届省运会、残运会期间,承接运动员的食宿、志愿
服务、图体操演出,贡献出学院体育场作为部分田径项目的竞赛
场地。
2.面向地区,开展社会培训、成人教育
利用 州第六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完成职业技能鉴定、全州
技术工人岗位等级、精准扶贫、 州农村实用人才、大学生就业创
业培训 人。先后与 大学、 学院联合办学,已为 和周边地州(市)
培养各类专门人才 余人。
3.传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开设民族雕刻艺术培训班,建成砖雕艺术实训室及大师工作
室、葫芦雕刻艺术室及大师工作室,是中国砖雕文化培训基地。
(十一)思想政治及文化建设提升
1.做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一是配齐配强思政课教
师,完善思政课课程体系,开足开全思想政治理论课。二是开展
课前育人三分钟,把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了润物细无
声的育人效果。三是积极举办“立德树人”主题教育班级文化建设评
比活动。通过评比,涌现出了一批文化建设先进班级,营造了充
满活力的文化氛围,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四是通过军训、
模拟法庭、禁毒教育等活动,普及国防知识,增强学生的集体意
识、纪律意识、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树立牢固的法治
观念。
2.做优“思想引领”工程。坚持“引导与管理”并重的理念,以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依托“主题班会”及“团组织生活会”等活
动,不断深入学习党的先进理论,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
列重要讲话精神,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3.启动“阳光心理”工程。建成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建立一支由
专、兼职辅导员组成的,专业化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队伍。
4.做活“校园文化社团化”工程。以各学科教研室为依托,着力
加强“专业兴趣小组(专业社团)”建设,现有 个囊括公益类、艺
术类、文学类、体育类的社团,基本覆盖学院学科专业数,实现
学生的思政素质、文体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素质、科研实践素
质的全面提升。
5.做实“辅导员成长”工程。“十三五”期间,制定《辅导员成长
计划》、《辅导员工作指导规范》,完善辅导员、班主任考核机制,
打造一支专兼职结合辅导员队伍。
6.强化技能竞赛,弘扬工匠精神。组织学生和教师参加省级技
能大赛,先后共获一等奖 人次,二等奖 人次,三等奖 人次。 年
学院的“墨色书画”社团在 省优秀社团评选中荣获 等奖; 年学院
专业代表队在 省大学生 技能大赛中荣获团体 等奖,第二届全国
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 赛区选拔赛中荣获 等奖。
三、存在的不足及建议
(一)不足和薄弱环节
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学院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
1、专业建设特色优势不强,质量和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社会发展需求差距明显。
3、整体的科学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尚未形成。
4、编制紧缺,专业教师紧缺,“双师型”教师紧缺有所缓解,
但高学历和高级职称教师数量不足。
5、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机制尚未真正形成,由于
资金不足,规划中的“三院”建成了“ 学院 ”,其他“两院”和“两中
心”只做了前期准备工作。
6、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满足不了信息化时代职业教育的需
要。
(二)几点建议
在“十四五”期间,希望上级部门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更多
的关心和支持。
1、由于 财政困难,建议省上将我校生均办学经费列入到省
级财政预算,更好的保障办学经费。
2、教师队伍建设和培训每年下达专项经费,采取挂职锻炼和
专项培训形式,让教师到发达省区接受最新的职教理念和技能。
3、对民族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给予倾斜和支
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