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50 KB
- 2021-04-1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篇一】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教师发展中心将依据《XX 附校 201x—201x 学年工作思路》、《XX 附校 20xx—201x
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在教学主管校长的直接领导下,狠抓教师专业发展,继续做好
全校教师人事管理、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教师学科素养提升、教师发展性评价和各类课题管
理及研究等工作,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和学科教学研究,营造“开放、自由、创新、
有效”的学术研究氛围,形成“确保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让所有学生获得学业高成就水
平”的 XX 附校教师共同价值观,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
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使每位教师成为适合“一切学生”的高水平教师而努力。
二、工作目标
教师发展中心将依据我校 20xx-20xx 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思路,应用科学的管理方法,
开展多种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同时,以“5 次”教师考评为载体,结合考评结果,设置
以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知识、教育教学技能为基础的、适合我校教师发展的校本培训课
程,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滞后教师的研修,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审核完善教师电子档案,
记录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提供教师队伍建设相应的材料和数据,为学校教育教学、行政决
策、教师发展服务。
三、教科室工作重点
(一)将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教学案例研究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尽快组建我校教师教
研骨干队伍
1、深入开展各级各类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切实解决学校管理及教学中的疑
难问题,注重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和课题成果的推广,突出科研的实效性。
2、收集、整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教育科研的理论以及好文章、好材料,定期为广大课
题研究者提供第一手资料,使我校教师始终站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创造条件。
3、宣传并落实上级部门开展的各项教师征文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加,通过撰写论文对
教育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的得失进行整理反思,进而促进专业提升。
(二)贯彻学校“以教师发展为本”的学校发展观,通过开展“5 次考评”,进一步促进
教师专业化成长
1、进一步完善我校各项教师评价制度,科学研制教师考评方案,建立校本化的教师专业
标准和具体实施办法。认真总结和思考上学期教师考评中出现的一些经验,如小学部教师清
晰性评价采取“微信”投票方式,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对任课教师的评价,避免了以前
小学生理解有偏差,数据采集不真实的弊端,可以在中学部推广;小学部的清晰性评价分学
科制定,教师认可度更高,也可在中学部进行;另外,有些评价的操作流程还需进一步规范,
比如课堂教学能力考评,可以按照以下的程序:学部组织教研组长学习标准——教研组长给
本组教师进行培训——组织听课—评课——撰写并分享教学反思——教研组长给出评价等
级,真正发挥以评促教的作用,使教师将“行动学习”贯穿于学习的始终。
具体考核时间:开学初-13 周教师课堂专业能力考评,开学第 4-5 周进行教师课堂教学
清晰性考评(一学年一次,一般情况下放在第二学期),第 13 周(期中考试后 3 周)进行学
生对教师的满意度调查,第 14 周进行教师自评,第 18-19 周教师互评及年级组评价。
2、认真学习考核评价量化表制定的原则,国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各项要求内容,进一步
修改完善“XX 附校教师教学清晰性调查表”,“XX 附校学生对教师满意度调查表”,“XX 附校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评价量化表”,“XX 附校学期中期教师自评量化表”及“XX 附校学期末教师
互评及年级组评价表”等评价指标、内容和标准,尽量使各种量化考核表具备科学性、规范
性及可操作性;
3、提高各项评价环节工作的规范性,加强对评价主体——学生、教研组长和全体教师的
培训(学生培训由各学部组织,时间在填写问卷调查表的前一周;教研组长和全体教师培训
由学校统一组织,一学期 1-2 次),提高各项评价的信度;
4、建立评价反馈制度,进一步完善教师评价反馈跟踪过程。每次考核后依据数据分析统
计考核结果,协助各学部核实考核结果的信度,及时反馈给相关教师,对评价中问题比较突
出的教师要求写出文字反思及改进措施,并进行跟踪评价,建立跟踪评价档案,督促教师主
动进行行为改进;
(三)继续和各学部密切配合实施“阅读工程”,进一步培养我校师生的阅读热情和良好
的阅读习惯,提高师生的内在修养,打造书香校园,初一年级的读书角建立和管理经验进行
推广;
(四)通过科技社团和选修课开展学生的科技活动,拓展学生兴趣,彰显学生个性,丰
富课余生活。充分利用校电视台、微型电影创作室、科技制作等平台,将有教育意义的探究
型“科技课程”和活动融入核心课程,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1、加强科技教师专业培训。落实区里的每一次科技教师培训安排,为我校科技教师专业
水平提高创造一切机会和条件。
2、根据各学部的特点,安排相应科技专职、兼职教师辅导学生积极参加海淀区组织的各
项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竞赛成绩争取在本学期的基础上取得新的突破。
(五)进一步科学管理实验室,学生计算机教室和通用教室
1、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管理。理化生实验室教师进一步树立服务教学意识,努力提高自
己的专业水平,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如实验员系列评职称事宜),加强和教研组的联系,参
加教研组活动,开学初及根据教材大纲和教研组要求做好本学期需做实验计划,并公布张贴,
按计划落实;完善实验教师考评工作。
2、继续加强实验开出率管理,实行开学做计划,教研组长审批监管,期中实验教师上报
实际开课率的形式,确保本学期实验的开课率;鼓励实验教师创造性的进行校本实验开发,
进一步培养有兴趣的、有特长的学生的动手能力。
3、会同信息技术服务中心管理好学生计算机房,并在全员教师中推广信息技术在学科教
学和评价中的应用。
4、鼓励通用技术课教师开展校本课程开发,将通用技术课打造成学生进行创造性设计、
动手操作的平台。
总之,教师发展中心将按照学校要求,在新的学期中将在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逐步走
向科学化管理的第二个层次——精细化管理,严格按照工作计划,结合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具
体实施,为教师的发展助力。
【篇二】
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教师发展中心将围绕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总体安排和学校工作的具体部署,并
结合学校工作实际,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重点,以校本
研修为核心,以课题研究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阵地,推进教科研方式的转型升级,提高教
师发展中心的工作实效,为学校创四高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主要工作
1.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根据不同层次确定教师培养目标,做好名师、青年骨干教师
和三级骨干教师的培养。组织并鼓励教师间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研讨活动,鼓励教师多上
研讨课、示范课,积极发表论文,为教师发展提供优良的环境、发展的平台和广阔的空间;
通过常态课、跟踪课和重点帮扶(青蓝工程)等多种形式的分层培养机制,促进各级教师在
自身原有的水平阶段有一定的提高和发展,不断壮大名师和骨干教师队伍,为学校可持续发
展提供有力的师资保证。
2.积极推进“泰微课”利用进展。提高教师对“泰微课”教学设计要求和技术规范的认
识,激发教师参与“泰微课”制作的热情,增强教师运用“泰微课”教学的能力,进一步提
高课堂效率。
3.继续推进“教师读书成长”工程。全面深入持久的开展“教师大阅读”活动,以此促
进教师专业成长。通过开展“教师大阅读”活动,提高教师自我反思、自主发展、独立开展
教学研究的能力,促进教师向学习型、科研型转变。
4.扎实开展各类课题研究。充分发挥教师发展中心的引领服务作用,强化“课题研究”
的过程规范化,管理网络化。注重引导教师把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上升为课题,
进行专题研究,保证课题申报从实践中来,课题成果服务于教育教学,并在教育教学中不断
地推广。
5.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培训。教师发展中心将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工作的安
排,组织好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活动,推动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
6.常态开展教师发展学校活动。按照学校校长室的总体部署,教师发展学校每月正常开
展一次活动,做到有计划、有主题、有效果,助推教师全面成长。
7.定期出版校刊《卓越二中》。学校校刊争取每季度出版一次,力求做到风格新颖,不断
展示出学校教育教学的新特色,新亮点。
8.努力提高论文撰写质量。每一位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研究课题、专业目标,在认真学习
理论的基础上,做到学以致用,努力把理论与自己的课题研究和专业成长目标结合起来,撰
写一定数量且有较高质量的教学案例、教育教学论文。教师发展中心积极组织好各类论文参
赛工作,安排精干力量把好质量关,力求教师在论文发表、获奖的数量和档次上有所提高。
三、具体措施
(一)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各方面能力
1.加强名师培养。推荐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卓越教师培养工程,加大名师培养的力度,
以适应创四星的需要。
2.加强市直级以上三级骨干教师的培养。第一,培养校级三级骨干教师。第二,在此基
础上选拔推荐市直级以上三级骨干教师。第三,在市直级以上三级骨干教师的基础上在选拔
名师推荐对象。层层选拔,分级培养。
3.加强青年骨干培养。第一,通过“青蓝工程”,拜师结对,培养刚刚入职的青年教师。
第二,通过中青年教师基本功考核,发现苗子,重点培养。
(二)积极推进“泰微课”制作和利用进展,提高教师制作与运用能力。
1.鼓励教师制作“泰微课”,并及时上传,建立“泰微课”制作奖励机制。
2.鼓励教师在课堂上灵活运用“泰微课”,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三)全面开展“教师大阅读”活动,不断推进教师专业成长。
1.建立教师阅读书吧,营造教师阅读的氛围。
2.组织教师阅读心得评比,提高教师阅读的积极性。
3.定期举行教师阅读论坛,共同分享阅读成果。
(四)积极开展各类课题研究,致力于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1.积极申报国家、省、市级十三五课题,3 月 20 日完成课题的申报工作。课题立项后,
组织开题工作,进入正常的研究过程。
2.完成省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小班化教学模式》结题任务。
3.组织教师做好校级第三批微型课题结题工作以及第四批微型课题的申报工作。做到人
人有课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
(五)组织教师参与各级各类培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1.根据国家、省市规定的培训内容,派出相应的教师完成培训任务,回校后要向相关的
领导和教师汇报培训的情况和结果。,
2.组织教师继续学习《xx 师说》相关内容,做到学以致用。
3.注重校本培训,利用假期时间组织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完成每年继续教育 32 学时任务。
4.继续完善培训考核制度,对教师的各级各类培训要进行考核。
(六)常态开展教师发展学校活动,推进教师全面成长。。
1.教师发展学校坚持每月开展一次活动,推进教师全面成长。
2.教师发展学校活动的内容来自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做到接地气,让老师易于接受。
在形式上,做到很简朴,让活动产生成效。
(七)定期出版校刊《卓越二中》,及时展示学校亮点。
1.提前向教师提出出版的打算和建议,广泛向教师征稿,力求发表的文章基本上都来自
我校教育教学的一线。
2.认真组织审稿,严把质量之关,力求每一篇发表的文章都具有学校教育教学的浓郁气
息。
(八)鼓励和指导教师撰写论文,努力提高论文质量。
1.鼓励和指导教师发表论文。注重杂志的质量,建议向有关专业期刊或核心期刊投稿。
2.鼓励和指导教师积极参与教育主管部门开展的论文竞赛活动。指导教师积极撰写教学
叙事、教育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课件等,帮助教师参与各级各类论文评比活动,为他们提
供更多的获奖平台。
【篇三】
一、持续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
引导中小学教师以学科核心素养研究为重点,探索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的转化问题,
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深入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
1.引导学校结合办学目标、学生特点和实际条件,创造性地落实国家课程方案,规划和
开发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学校课程。开齐开好国家要求的各类科目。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开
发、利用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尊重学生选择课程的权利,鼓励学生形成个性化的课程修习
方案。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顶层设计,发挥好综合实践活动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独特作
用。深入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和园本化实践,根据学前儿童身心特点,统整课程内容,
发挥整合功能,关注儿童学习生态和成长方式,凸现游戏精神,克服小学化倾向。
2.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升教学领导能力。组织中小学教师认真学习“常州市中小学学
科教学建议(教学常规)”,全面优化教学过程。研究学科教学关键性问题,关注学生学习过
程,创设宽松、互动、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积极推进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度应用,促进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提高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水平。
3.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以“研究课”引导日常教学,以“常态课”
促进教师自我反思,在良好的研究氛围中逐步提升教师观课、议课的水平和能力。继续加强
各学科课型研究,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课堂教学范式。发挥各学段“校长学科基地”作
用,引领学校学科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组织开展各学段、学科课堂教学同题异构研讨活动,
引导教师探索课程实施方式,分享教学实践智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认真组织中小学(幼
儿园)相关学科教师基本功竞赛和优质课评比活动,为教师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
4.加强各类考试的研究。深入研究教育发展的态势,引导学校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
发展规律,形成教学的系统思维。引导高中学校深入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课程标准,加
强对教育部、江苏省新一轮高考及学业水平测试、高职单招考试等的研究,引导学校制定学
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根据综合素质评价的原则、内容和方式,客观地认定和记录学生
各方面的表现和成就,全面反映学生发展状况,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加强教学测量和命题
技术研究,做好各类考试、检测的质量分析工作,总结成功经验,指出存在问题,引导教师
以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为依据,不断改进和完善对学生学业发展的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规
范和提高命题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引导学校改进课程与教学管理方式,促进教师提高课程研
究能力、改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精心组织各类培训,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服务“区管校用”,扎实做好转岗教师岗位胜任和能力提升培训。组织跨学段转岗教师
学习儿童身心特点和规律,了解和掌握小学新课标,帮助转岗教师转变角色,适应和胜任新
的岗位,提升教育教学业务能力。
2.突出“三立”导向,做好新聘教师培训。围绕“立志、立业、立功”,对所有新聘任教
师进行试用期集中培训。鼓励新教师热爱教育、坚守课堂、执著追求教育理想,献身教育事
业,提升人生境界;通过校本研修、网络研修、师徒结对等多种形式的培训,使其尽快掌握
教育教学规律,增强教育教学技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岗位,并为其走向优秀走向卓越打下
良好基础。
3.服务均衡发展,做好农村教师培训。优秀教师培训和培养适度向农村倾斜,针对农村
教师情况和特点,精准施培,助力农村教师树立良好师德,提升教育理念,激发工作热情,
形成一支本土化的农村学校骨干教师队伍。创新做好送培上门、城乡结对、农村教师跟岗培
训等培训项目。
4.坚持人才为本,促进优秀教师走向卓越。建立区教师人才培育库,分学科、分类别,
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市级骨干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后备人才、特级教师以及正高
级教师等后备对象的培训和培养工作。选派优秀教师开展境外研修,拓宽教师的国际视野,
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国际理解水平,推进国际交流和合作。设立
优秀教师培养专项经费,为一批教育理念新、科研能力强、专长突出、风格鲜明、发展潜力
大的优秀教师成长创造条件,提供平台。
5.支持校本研训,促进教师持续成长。建设和评估一批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引导各中小
学根据自身特点和学校发展需要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将教师发展需求、学校发展需求和上级
部门对教育规范需求有机结合,形成上下联动的培训长效机制。
6.落实全员培训,满足教师发展需求。有计划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提供区级
及以上培训每人每年不少于 36 学时。建设开放、动态、交互的网络研训平台,突破时空限制,
扩大教师参与面。利用协作片组织研训,立足学校实际和课堂教学开展研训。利用暑期组织
xx 区“名师大讲堂”,开发多样化的培训课程供教师选修学习。
三、稳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
1.不断完善区域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根据 xx 区对政府部门网站管理的要求,完成
xx 教育政务信息与 xx 政府网的整合工作,并对原有 xx 教育网进行适度的改造。启动基于云
录播的智慧研训平台建设,依托平台开展网上在线课堂直播、网络研修等活动,促进区域内
优质师资资源的共享,逐步提升教师整体教学水平。以“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
为标准,加快我区学校智慧校园的创建与推进力度,大力促进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创新,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师生全面发展。寻求与电信运营商、武汉天喻信息等信
息化服务商的合作,逐步推进公有云应用、校园无线网络覆盖、师生统一身份认证及区域教
育资源服务平台等的建设,为 xx 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2.进一步加强对学校教育技术与信息化工作的培训和指导。组织相关条线管理专兼职人
员的培训,有效促进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与应用水平的提升,逐步形成规范化、科学化、有特
色的学校装备文化。加快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应用示范校的创建步伐,引导区内有条件的学
校积极做创建的各项准备,以创建促发展,以创建促提升。加强和促进学校网站的建设与管
理,以对全区学校网站进行年度测评为抓手,以学校网站建设水平纳入学校办学水平绩效评
估为措施,督促学校做好网站内容更新、功能完善、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工作。组织进行校长
信息化领导力、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化执行力和学校网络管理员服务力等专项培训,以及针对
图书馆、实验室等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通过专家讲座、现场观摩、参观考察等形式,提升
相关人员的能力与水平。
3.有效激发信息化应用与研究的活力。以省规划课题《区域推进新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
学习的实践研究》为抓手,有序组织开展新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的应用研究。以市“青
果在线学校”平台为基础,加强组织,积极引导 16 所子课题学校开展和参加各类活动,并吸
引更多学校参与青果平台的应用。继续加强数字化学习的研究,组织省市数字化学习实验学
校开展基于课程、课堂、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活动,不断探索数字化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探
索构建具有 xx 特色的“智慧课堂”新模式,不断扩大 xx 在数字化学习应用方面的成果和影
响力。继续加强新媒体和新技术的应用研究,鼓励学校开展“STEAM 课程”、微校企业号、微
课程、慕课、翻转课堂、微信等方面的研究和实验,并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组织开展“创
客”教育观摩、学习、研讨交流等活动,在湖塘实小、星韵学校建成创客活动基地的基础上,
成立全区“创客”联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努力提升师生信息化应用能力与水平。组织好各级各类教师教育技术应用竞赛活动,
以赛促培,以赛促用。做好信息化教学能力比赛、创新与实践(NOC)大赛、教师教学实践评
优竞赛、全国新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应用成果展示活动、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展示
活动、一师一优课评比等竞赛活动的组织工作,力争在各项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组织中
小学参加各级电脑制作活动、省“信息与未来”夏令营活动、省网络读书征文活动及创客教
育比赛等各类活动,不断激发学生参加信息技术活动的积极性,提升信息素养。
四、不断强化教育科研,积极引领、服务教育教学改革
进一步增强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的意识。引导中小学校走统领性课题与微型
课题结合的研究之路,以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问题为课题,进行专题研究。进一步规范教育科
研的过程管理,不断提高教育科研的实效性。加强教科研成果的转化,提升教科研指导与服
务实践的贡献度与支持度。
1.做好各类课题的立项与管理工作。认真组织 201x 年 xx 区级教科研课题的评审立项工
作,并对批准立项课题的负责人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与方法的专项培训,指导各课题组及时启
动研究。组织指导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第一批立项课题按省、市规划办要求做好
开题论证工作,进一步明确研究的内容和重点、理清研究的思路,扎实开展研究行动。召开
在研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省教研课题主持人会议,交流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展示课题研
究阶段性成果,研讨深化课题研究有关策略。
2.稳步推进科研管理信息化。建好 xx 区各级各类课题管理平台,指导各课题组按要求建
好网站,结合研究进程及时上传有关资料。对在研各级教科研课题分批进行网上检查,了解
各课题研究进展和各校教科研工作情况。
3.积极推进科研基地建设。根据《常州市科研基地工作规程》的相关要求,组织新一轮
常州市科研基地学校开展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学校对科研基地建设工作的认识和管理水平,
充分发挥基地学校在区域科研发展中的引领与辐射作用。
4.加强科研成果的总结和推广。开展优秀教科研成果评比活动,在 201x 年通过结题鉴定
的市级、区级教科研课题,省级规划课题、教研课题中,通过自主申报、集中评审,根据课
题研究成果的成效和影响,评定一批 xx 区教科研优秀成果。
5.加强教育科研专项培训。组织学校教科研骨干教师参加常州市组织开展的教育科研工
作培训。分类组织各级课题组长和核心成员培训活动,对学校教科研分管领导进行新一轮科
研管理工作培训。
五、不断加强内部建设,努力提高服务发展能力
1.坚持把自身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强化内部管理。构建一个思想品德好、专业功底扎实、
教科研能力强,以专兼职教研员、各学科中心组成员、教科研基地骨干等为主体的研究共同
体。实现工作作风的进一步改善,工作效能的进一步提升,更好地发挥服务中心、服务学校、
服务教师的作用。
2.加强思想和作风建设,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的优良作
风和良好形象,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落实内部管理十项制度,做到工作目标更明、
工作标准更高、工作思路更清、工作力度更强。进一步严肃工作纪律,规范工作程序,在各
项评审、评比等活动中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实行规范操作。
3.加强教科研人员的各类研修活动,鼓励和支持教科研人员参加硕士、博士等高层次学
历进修,为教科研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创造条件。引导教科研人员苦练内功,不断增强服务
意识,提升服务能力,把教科研人员的课程理论水平、专业论文质量、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
能力、教研活动水准和教师培训实效等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教研员以有效达成“五个一”
作为促进自己开展教学研究的动力,即“上好一堂课”、“作好一个讲座”、“发表一篇论文”、
“抓好一个课题”、“建好一个基地”,全面提升专业引领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