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50 KB
  • 2021-04-16 发布

教导处范文之学科德育渗透要求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教导处范文之学科德育渗透要求 ‎ ‎  学校的思想道德建设以育人为中心,直接关系能否培养坚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进而对国家和命运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如何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和少年儿童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构建学校思想品德的框架,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对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学生工作实效,对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学生思想品质以此带动社会的飞速民展和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这一切的具体实施要依靠教师在各学科中的德育渗透。‎ ‎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参透,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必须有措施,需要学校各个方面的能力合作,方能良好的效果。‎ ‎  1、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 ‎  每一位学科教师,也都是德育工作者。社会主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对此,每一位学科教师老师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论什么学科的教师,都应通过自己学科的教学,强化学生的社会主席人产主义的信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还要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和道德情操,在教学实践上,要改变重智育、以德育的做法,要真正做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德育工作一齐抓,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教师只有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和人才观念,才能自觉地在教学实践中坚持把政治思想工作放在第一位,教书和育人一齐抓,改变教书不育人,看人只看分数的旧观点,才能自觉地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  2、加强教学研究,把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当作一件大事来抓。‎ ‎  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应该说研究得还很不够。据有关备课情况的调查表明,有些教师在“教学目的、要求”一项中,只有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方面的要求,而没有德育渗透方面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只是在某些教学内容中有零星的渗透或灌输,而大多数课程的德育渗透还是个空白。为此学校将一如既往把德育渗透作为教研工作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教师本人要抓,学校要抓,要像抓通教材、抓教师备课、抓作业批改、抓能力培养一样抓德育渗透的研究,把丢弃渗透列入积极教研部门的研究工作日程,把德育渗透切实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把德育渗透工作的好坏作为教学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 ‎  3、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使德育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 ‎  各学科的教材,都是依据本学科的教育教学任务,学科特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该学科特有的知识体系编排的,为此德育渗透的内容、方法和分寸,要靠反复对比,研究、试验、总结蕴含于知识内容之中,渗透要结合教材的内容渗透的方法要符合本学科的特点,还要适合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体无完肤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渗透要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内容和恰当的要求。例如,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各学科、各个单元,应结合哪些知识点进行渗透,渗透什么具体内容,渗透到什么程度,都应该有一个具体的计划。‎ ‎  4、建立、健全在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目标和评估体系。‎ ‎  对学科教学中的知识及能力方面的要求,我们已建立了一套目标体系和考核、评估体系,同样,对德育方面的要求,也应该有一套目标体系及评估体系。这样,本学科在上演教学中怎样渗透丢弃便可有所遵循,学校工作、教师的教学工作的考核和评价也就有了依据。‎ ‎  学科的德育渗透,除了通过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发挥德育作用外,还可以通过其重要的教学环节和教学艺术,发挥德育作用。如组织教学,布置作业,课外辅导,复习考试等教学环节都可以针对学生特点,对学生提出品德上的要求,培养他们的品德素养。现把各学科德育渗透的要求罗列如下:‎ ‎  1、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通过该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远东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注意教育等结合起来,为他们成长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让学生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资源、人口、环境现状,形成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节约能源和用水,众人口发展要同社会和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适应,防止污染,保持和改善环境等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懂得共同创造适于人类生存的美好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为振兴中华、建设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祖国而献身的志向,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勤奋学习,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献身的精神。‎ ‎  2、语文课:应复音词事文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  3、数学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复杂事物往往可能分解为一系列简单情况的交叉或重复,克服认识上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并以此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置身于社会来看看待一些问题;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变化发展的观点指导教学学习,有目的地进行理想前途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  4、英语课:针对学生实际,通过引导学生大量的课内、课外阅读和开展适当的课外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自立、自强的能力,使他们走出校门后,能适应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需要。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像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  5、体育课:通过体育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努力成为身心全面发展的,具有创造精神的现代人才。通过课外的各种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献身精神、合作精神,以适应社会的需要,通过体育传统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立志为国争光的革命英雄评论精神。‎ ‎  6、科学课:使学生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使学生正确认识、并立志利用和发行自然界,养成自觉保护自然环境的美德。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生物科学的思想感情。在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穿马克思主义认识的基本观点,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使学生理解“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人类认识发展的普遍规律,培养学生重视实践、严谨求实的作用。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  7、艺术课(音乐、美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艺术兴趣和爱好,陶冶他们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审美情操。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培养其正确的审美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使学生在艺术学习中获得成功感。‎ ‎  总之,全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把握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目标性和方向性统一原则,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主动积极相结合的原则,发展性原则,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一致性原则,主动性和渗透性结合的原则,示范性与实践性性结合的原则,切实把各学科德育渗透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