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50 KB
  • 2021-04-17 发布

教导处范文之小课题研究的基本对策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教导处范文之小课题研究的基本对策 ‎ ‎  一、“三度”:高度、精度、厚度 ‎  1、高度:理论扩展视距。‎ ‎  通过理论学习缩小与专家的视距。‎ ‎  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登高才能望远。没有足够的理论高度,就不会有实践中的那些远见和卓识、胆略和思路。哲学能给我们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科学能让我们的教育实践找到正确的方向;经济学能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并理解社会现实;管理学能让我们对人和人性有更加准确的把握。我们应该读点理论,以提高我们的思考水平,以缩小与专家的视距。‎ ‎  2、精度:专业滋养底气。‎ ‎  通过精通专业做个有底气的教师。‎ ‎  有两种类型的人:一种是狐狸,什么都知道,但每一样都知之不深、知之不全。另一种是刺猬,就知道一件事情,但知道得非常全面、非常深刻。‎ ‎  俗语:样样通,样样松。‎ ‎  漫画:挖井数处,不如深挖一口。‎ ‎  我们要正确看待“木桶”理论和“钉耙”理论。‎ ‎  我们要有扎实的学科教学基本功和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 ‎  教育科研能力是我们最短的那块木板。‎ ‎  学科教学基本功是我们最长的那根钉齿。‎ ‎  我们要通过开展小课题研究,加强教研,精通专业,做个有底气的教师。我们只要专注一个课题,做二三年、四五年,就是一个名符其实的专家。‎ ‎  3、厚度:文化点燃灵性。‎ ‎  通过博览群书开启教育智慧之门。‎ ‎  金字塔:塔基越宽厚牢固,筑起的金字塔就越高。‎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向书本学习、向社会学习,向他人学习,向实践学习,向领导(专家)学习。‎ ‎  厚积而勃发,方能成为真正的教学专家。‎ ‎  文化积淀,是一个从事任何工作的“心理背景”和“思维起点”。‎ ‎  文化底蕴越厚实,知识连通越容易,灵感越多、智慧越高。‎ ‎  二、“四有”:有梦想、有激情、有头脑、有方法 ‎  1、有梦想。英国教育内阁大臣曾说,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说,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地追寻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我想:是否心中有梦并执著追寻,这就是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的根本区别。优秀教师总是清楚自己最终追求的是什么,并能把梦想设计成一个又一个具体可行的目标;他们总是思考怎样做效果最好,全力地去实现这些目标。目标就像一个又一个台阶,优秀教师就是沿着这些台阶摆脱了平庸、超越了自我、走向了卓越。‎ ‎  理念:梦想是人生的航向,梦想是奋斗的目标,梦想是前进的动力 ‎  2、有激情。在希腊语里,激情是 “心中的神”。‎ ‎  由此可见,我们每个人都富有激情,激情是我们自身潜在的无穷无尽的财富。激情是不断鞭策和激励我们向前奋进的动力,对工作充满高度的激情,可以使我们不畏惧现实中所遇到的重重困难和阻碍。可以这么说,激情是工作的灵魂,甚至就是工作本身。‎ ‎  激情就是敬业精神,富有激情的人是敬业的典范。这种精神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道德追求和人生信念。激情是一道光,照亮人生的路;激情是一阵风,吹落工作的尘。‎ ‎  在所有的伟大成就中,激情是最具有活力的因素。成功总是属于那些充满激情的人,即使在平凡的、每况愈下的、受挫的或者受管制的环境中,成功者总是充满激情,尽力把事情做到最好,做到更好,并迸发出令人惊叹的意志、才能和潜力。‎ ‎  激情是可以传递和相互感染的,经常与激情人士为伍,感受他们充沛热忱的魅力,感受他们对人生和工作的理解追求,自己也会变得激情起来。‎ ‎  理念:激情提高效率、激情催生创意、激情成就事业。‎ ‎  3、有头脑。肖川先生说过:“你真正的生命是你的思想,你的思想就是你的处境。”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不代表就一定要我们教师成为教育专家,成为学者。只是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具有自己的见解、自己的看法、自己的教学思路即可,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教出自己的风格。‎ ‎  有人说,思想的深度,成就事业的高度,决定生命的长度。在小课题研究中,我们需要深度思考,要考虑问题抓关键,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总结经验找规律。‎ ‎  理念:思想决定行动,思想决定出路,思想决定未来 ‎  4、有方法。我们开展小课题研究应掌握必要的研究方法。‎ ‎  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搜集和分析文献资料而进行的研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站在巨人肩上朝前看,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进行研究。要考虑你的课题会与前人某些问题的研究有关。前人的研究留下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我们应当研究这些文献,利用这些文献,可以使自己的研究更加充实,更加具有理性和权威性,从而也就更加具有说服力。我们需要了解前人研究的状况,包括人家做过了哪些研究,获得了哪些成果,提出了什么观点,建立了何种理论,应用情况如何,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或者有哪些新问题产生,目前又有何新进展等等。这就需要研究现存文献。‎ ‎  观察法是研究者在比较自然的条件下,通过感官和辅助工具,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内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并描述教育现象的方法。我们应该掌握一定的观察技术。如在观察前要拟订好详细观察提纲,制定观察的标准、记录表格、速写符号等;观察过程中记录要及时客观、简单明了,也可借助于摄像机、录音机等,更精确地记录下观察对象的各种情况;观察后要及时处理观察的材料,做到数量化、系统化,为日后撰写研究报告做好充分准备。‎ ‎  调查法是在科学方法论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运用问卷、访谈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搜集有关教育问题或教育现状的资料,从而获得关于教育现象的科学事实,并形成关于教育现象的科学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 ‎  理念: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方法比激情更重要、方法比勤奋更重要 ‎  三、“五让”:让研究成为一种需要、让教学成为一种享受、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让反思成为一种力量、让写作成为一种快乐 ‎  1、研:让研究成为一种需要。‎ ‎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告诉我们:每个人在其基本需要满足以后,都会产生更高级的需要。应该说,每个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都会有一种想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我们不应仅仅停留教育教学的层面,还需要投身教育科研中,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以解决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  皮亚杰说:“为什么这样庞大的一支教育工作队伍,现在在全世界这样专心致志地工作着,而且一般说来,都具有胜任的能力,但工作一生却成不了杰出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将教育变成一门既是科学的又是生动的学问?”我想主要原因是缺少研究。‎ ‎  只有教师成为研究者,才能使教研活动根植于课堂,也才能使教育研究成果很好的在教育实际中加以应用较好的变为教育生产力。“教师即研究者”运动的积极倡导者藤豪斯谈到:“如果没有得到教师这一方面对研究成果的检验,那么就很难看到如何改进教学,或如何能满足课程规划。如果教学要得到巨大的改进,就必须形成一种可以使教师接受的,并有助于教学的研究传统。”‎ ‎  理念:研究是自己的事情;小课题研究是为自己而研究;把研究融进教学实践中。‎ ‎  2、教:让教学成为一种享受。‎ ‎  叶澜教授认为,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 ‎  我们能否让课堂教学变成师生的共同享受。‎ ‎  我们能否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拥有高峰体验,让他们获得思维的快乐和经历最美丽的事物;我们能否让自己的课堂教学经常拥抱美丽的趣味,让童心、童趣在课堂占据应有的空间;我们能否让自身具有不可抗拒的教育磁力,让学生们记你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辈子。‎ ‎  教育家布鲁姆说:“高峰学习体验是极为生动的,以至学生在多年后还能详细地回忆起来……一般说来,它们是对学科产生新的兴趣的源泉,是重大的态度与价值变化的刺激物。”让学生拥有高峰体验,需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具有思维密度、思想深度和情感温度,需要培养学生的思考力。‎ ‎  一个学生,如果没有经历痛苦的思考,并从思考过的地方生长出自己的思维来,那么他就不能真正体会到受教育的快乐。一旦我们只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轻松感和单纯的心灵的愉悦,久而久之,学生的思考力便会被这种所谓的快乐教育所磨钝,再也没有力气去探看复杂的世界。‎ ‎  怀特海曾经感叹:“在古代学校里,哲学家们渴望传授的是智慧,而在现代学校里,我们降低了目标,教授的是学科。”‎ 因此,我们要研究自己的课堂教学,引领学生积极思考,让他们在思考中涵养自身的智慧。‎ ‎  理念:开展小课题研究,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富有生命活力,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成为师生的一种享受。‎ ‎  3、读: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 ‎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天不间断的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了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  程红兵在《做一个书生校长》一书中说:“不想读书,不肯读书,不屑读书,不仅述而不作,而且述而不读……常抱怨没有时间读书,可以理解,但不能认同。”他强调:“让读书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是教师的一种责任、一种情怀、一种追求”。教师需要成为学生读书的榜样。‎ ‎  那么读什么呢?程老师说:“一读教育经典,真正的经典永恒而平易;二读教育报刊,了解同行在思考什么;三读人文书籍,拓展自己的人文视野;四读中学生写的和为中学生写的书,走进学生的心灵。”‎ ‎  为开展小课题研究,我们应该读点教育科研、校本教研的书,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常识。‎ ‎  “心之舞”在博客中说:书是一条船,它带着我们在智慧之河航行。书是一只鸟,它让我们从天空中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书是一座桥,它引领我们通向成功之岛。书是一盏灯,它带着我们走出黑暗、走向光明。热爱书籍吧,它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热爱读书吧,它是增长智慧的不竭动力!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吧,她会让你变成一个幸福的人。和书籍成为最好的伙伴吧,她会给我们心灵的平和,精神的慰藉。‎ ‎  理念:与经典相伴,与大师对话,让读书成为习惯,让阅读改变命运 ‎  4、思:让反思成为一种力量。‎ ‎  反思,就是教师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借助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进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 ‎  美国学者巴里斯和爱丽丝在《培养反思力》指出,“反思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对于教师进行良好的教学也具有重要作用。”“反思型教师能通过观察自己学生的行为和自己的行为经常进行自我评价”。‎ ‎  为什么要反思?我们需要改进教学、完善实践,需要超越自我、专业成熟,需要使小课题研究走向深入、揭示规律。‎ ‎  反思什么?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言论、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反思身边最熟悉的教育现象,反思身边最平常的教育小事,反思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得失。‎ ‎  怎样反思?做课后反思,写教育叙事,与同事交流感想等。‎ ‎  理念:用脑袋行走,做思考的实践者;用脚板研究,做实践的思考者。‎ ‎  5、写:让写作成为一种快乐。‎ ‎  写作的过程是自我总结、提升经验的过程,有助于我们将已有的经验系统化、理论化,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  现在,提倡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教育叙事就是“讲教育故事”,要求教师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自己在教室或其他场所里发生的教育、教学问题,然后将自己怎样遇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教学过程“叙述”出来。‎ ‎  教育叙事以归纳为思维方式,以反思为其根本特征,以“故事”为载体,以叙事为途径,也就是教师获得某种教育理论或信念是从过去的具体教育事件及其情节中归纳出来的;教师在叙事中反思,在反思中深化对问题的认识,在反思中提升原有的经验,在反思中修正行动计划,在反思中探寻事件或行为背后所隐含的意义、理念和思想;所叙之事是教师的故事,是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研究实践等活动中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它是真实的、情境性的,是丰富的,也是平凡的。‎ ‎  现在,我们可以的体裁很多,除教研论文以外,还可以写教育随笔、读书随笔、教育案例、课堂实录、说课记录、教学反思、教学日志、教学设计、课程故事、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个人经验介绍、专业成长感悟等等。通过开展小课题研究,我们会拥有大量的写作素材,只要我们愿意写,就可以自娱自乐,通过博客和论坛发表自己的文章。同时,还要有勇气向各种教育报刊投稿,如《现代教育导报》《基础教育改革论坛》等等。‎ ‎  理念:用自己的语言、讲自己的故事、写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