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50 KB
- 2021-04-1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有关新冠肺炎时评范文800字
天地行之有道,妄自贪痴可休矣
——关于拒绝捕食野生动物的倡议书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春节将至,“武汉肺炎病例”在引起担忧的同时,也勾起我们对十七年前SARS浩劫的惨痛记忆。病情出现时,它们有相似的开头:一个病人出现,一系列人传染,由一至百呈“井喷式”增长;回顾病源时,更有相似的起因:国家卫健委指出,病毒是从野生动物传播到人类。“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所有人都在关注开始肆虐的疾病如何防控,我们也应注意到疾病的由来,以及我们能做些什么从源头上遏制病毒。
纵观近几十年新型传染病的发源,艾滋病毒来自于非洲白眉猩猩,***病毒来自于恒河猴,埃博拉和H1N9禽流感这些更为熟悉的疾病,也都和野生动物有关。这次肺炎的第一例感染者与随后十余名病人都来自野生动物市场,而多年前SARS的第一位感染者正是一名野味厨师……这些事实无一不告诉我们:捕食“野味”是病毒传播关键的一环。“SARS的源头是蝙蝠不假,但是它发展的舞台是广东野生动物市场和酒楼、餐馆。如果没有我们滥用果子狸,食用果子狸,那么病毒从蝙蝠到果子狸再到人的传播链就不会发生,当年的SARS就不会爆发。”武汉病毒研究所的研究员石正丽在“一席”演讲中说。
因此,在屡次发生的血的教训面前,每个人都应该拒绝追求“野味”。从前我们呼吁保护野生动物,只是关注它的生态意义,还是有一些人不以为意,我行我素;如今这些传染病提醒我们,拒绝捕食野生动物,不仅关乎生态,更关乎公共安全。由人的贪念、痴昧引起的后果来之迅速,更是来势汹汹。在此,我发出如下倡议:
第一,树立健康的价值观,不抱猎奇心理。国人对“野味”的嗜好,有文化心理、传统以及中医药文化影响等多方面原因,也有人把捕食一掷千金的珍稀野生肉类当做身份地位的象征。然而,这样的“排面”建立在一条条原本在自然中灵动的生命和一个个潜在的病毒威胁之上,真的值得追求吗?答案不言而喻。
第二,明确捕食野生动物的危害,不抱侥幸心理。在记者卧底的一个“野味群”,有人提及最近的武汉疫情,一群友回复“该吃吃该喝喝,没那么容易来我头上”。总有人不相信野生动物会传播疾病,或者说是不相信传播病毒的野生动物就是自己接触的这只,抱着侥幸心理。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一旦发生大规模疫情,经济损失动辄数千亿,生命的代价更是无法衡量。
第三,心怀对自然的敬畏与爱护,不抱自大心理。
化用一句莎翁名言,同一的太阳照着人类,也不曾避了任何一种生物。天行有常,万物都在其该在的位置,维持天地的周转。一些病毒寄生宿主,千百年来动物共同进化出了特殊抗体,而新鲜宿主人类却对它们毫无招架之力。如果不是人类自高自大,把自己当做主宰而任由欲望膨胀,把本在山原奔跑的麋鹿、果狸摆上餐桌,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
圣雄甘地曾说,地球所提供的足以满足每个人的需要,但不足以填满每个人的欲望,每一次无节制的索取,大自然都会要求偿还。也许这一次“武汉肺炎”的战争,我们也会像打败“非典”一样打败它,但这场战争建立在惶惶人心和无数人命之上,早已不能以输赢来论。我们不要等到出现超级病毒再后悔贪婪,不要等到付出惨痛代价再后悔愚昧。
一名中学生
2019年01月23日
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作文500字 抗击疫情作文怎么写-LMLPHP
别让舌尖的“鲜”变成社会的“险”
来源:人民日报评论 作者:彭飞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全国人民的心,在各方全力防控、救治患者的同时,对新型病毒源头的追查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根据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信息,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已被锁定,罪魁祸首很可能就来自武汉一家海鲜市场非法销售的野生动物。最终真相还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但这足以引起我们的警惕和反思。
这样的消息和情境何其熟悉,17年前的SARS病毒就源自野生动物市场上的果子狸体内。时至今日,惨痛的经历并没能唤起所有人的重视。在一些地方,食用野生动物仍然被奉为餐桌上的“最高礼遇”。一些食客或是为了尝鲜,或是为了所谓滋补,不惜花大价钱购买野生动物食用。然而舌尖的一时“任性”,却潜藏巨大风险。从SARS病毒到这次新型冠状病毒,从大家比较熟悉的鼠疫、H7N9禽流感到曾经肆虐一时的埃博拉病毒、MERS病毒,都与动物有关。专家学者早已证实,很多要命的急病、怪病都是人在吃野生动物时传染到人身上的,许多疑难杂症的元凶就是寄生在野生动物体内的细菌和病毒。面对这些血与泪的教训,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置若罔闻。倡导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已经刻不容缓!
饮食习惯以及由此形成的饮食文化,并不简单是私人的事情,也是关系大众健康的公共问题。一些地方长期以来形成了食用野生动物的饮食文化,有的人认为吃什么是自己的事情,别人管不着。但必须看到,在一个快速流动的现代社会中,一旦有一个人或者一小部分人因为食用不安全、不卫生的食物而致病,就可能迅速在人群中传播,引起更大范围的恐慌。近年来,许多传染病在一个地区爆发后,很短时间就会传遍整个国家乃至世界,这警示我们必须把区域乃至个人的卫生和健康问题放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审视。从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每个人管住自己的嘴,不仅是对自身健康负责,也是对他人和整个社会负责。我们尊重甚至鼓励不同地区形成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美食文化,但任何一种文化都应建立在对公共卫生和生命健康权利的保障基础之上。
拒绝食用野生动物,在更深层次上反映着我们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规律的价值理念和态度。如何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我们一直以来思考和实践的课题。来自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石正丽研究员及其团队,曾证实了蝙蝠是SARS病毒的自然宿主,同时也发现蝙蝠身上携带一系列对人类有害的病毒。即便如此,在研究者看来,一方面这些病毒传染给人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另一方面,蝙蝠在生态系统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对生态平衡的维护功不可没,决不能因为携带病毒就消灭它们,否则会带来更严重的生态破坏。因此,研究团队在研究过程中对蝙蝠进行无侵害采样:
采集样品以粪便粒和拭子为主,采样完成后将蝙蝠放归自然。这样的例子生动说明,与大自然相处的最好方式就是顺应自然规律。在利用自然资源方面须秉持科学、合理、可持续的态度,不能肆意破坏自然,更不应把野生动物端上餐桌,否则最终受惩罚还是人类自己。
避免野生动物带来的社会风险,最有效的方式是对活体动物的交易市场进行更加严格的规范和管理,对于野生动物的非法交易必须严厉打击、惩处。当年因非典疫情,广东省宣布取缔野生动物交易,关闭野生动物市场,对于后续疫情的控制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三部门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加强隐患排查,严厉打击野生动物违法违规交易,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相信这样的举措会进一步降低潜在的疫病风险。但对市场的规范和管理不能只是打补丁,更重要的是形成长效机制,从源头上堵住漏洞,才能确保老百姓餐桌上的安全。
舌尖的味蕾能够辨别万千滋味,但对于“危险”同样十分敏感。明天就是大年三十了,各种各样聚餐必然纷至沓来。无论我们是一家人在家中围坐一桌,还是外出到饭店品尝珍馐美馔,都切莫忘记做好自己和亲友间的疫病防护,更要坚定地拒绝食用野生动物,避免“病从口入”。俗话讲新年新气象,无论你来自哪里、无论你的家乡是否有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何不从今天起、从下一餐开始,共同涵养更加科学的饮食习惯、倡导健康的饮食文明,过个安全、祥和、快乐的新年!
学生习作
敬畏自然,行有所止
关佳旺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近日,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这场源自武汉的疫情,至今已导致数百人死亡,万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源头是什么?据专家研究,其自然寄主很有可能是中华菊头蝠。之后,病毒感染发源地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因涉嫌贩卖野生动物被关闭,一些吃“蝙蝠刺身”的视频也被网友找到,指责之声不绝于耳。由此可见,“吃野味”会导致人类感染病毒,这真应了那句话---“病从口入”。
早在一万年前的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就逐渐减少了对于野生动物的捕猎,开始驯化动物,通过饲养动物获得肉类,满足食物需求。而如今生活水平提高,部分人却开历史倒车,竟爱上了“野味”,视法律于不顾,捕食野生动物。且不说捕杀野生动物造成的生态问题,事实是没有经过长期驯化选育的野生动物,肉质干柴,营养价值低。其次,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是不可知的,携带着大量的寄生虫,还有许多人类未曾攻克的新型细菌、病毒等。既然食用野生动物没有好处,风险很大,为什么还有许多人对“吃野味”乐此不疲呢?
据相关信息反馈:有人认为野味是“纯天然,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有人认为吃野味能“滋阴壮阳”,追求所谓“以形补形”;甚至有人出于“求异心理”
,坦言吃野味就是图个新鲜。殊不知,所谓“纯天然”,意味着没有经过检验检疫,有极大的食品安全问题;“以形补形”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只是一种臆想;吃野味的新鲜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03年的非典疫情,就是以蝙蝠为源头,通过野生动物感染给人类。时隔十七年,在食品产业更为先进安全,监管更为严格透明的今天,仍出现因吃野味导致的疫情,甚至比以往更甚,真是让人瞠目结舌,心惊肉跳。究竟要出现多少次严重疫情,才能唤醒这些热衷于吃野味的人们迷茫的追求呢?
如今,看着每天不断上涨的死亡人数,感染人数,我的心在不断地滴血!到底如何做,才能制止对野生动物的捕戮与蚕食呢?
广告词说得好----“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如果捕猎者不被利欲熏心,如果好吃者能尊重野生动物,如果我们能和动物和谐相处,我想,今天的病毒感染就可能会避免,那么多无辜的生命就不会因此而陨落,我们也就不必在热热闹闹的新春佳节缩在家里心惊胆战,感慨万千。
同学们,敬畏自然,行有所止。我相信经历了这次严重的冠状病毒危机,大家应该和我一样,对人类与自然的相处一定会更加友好更加和谐,那就是:拒绝野味,制止捕杀野生动物的行为,给野生动物一个良好的栖息环境。从国家层面讲,更应吸取03非典和20冠状病毒的惨痛教训,明确立法,严格监管,以此次病毒感染为契机,查出更多的“华南海鲜市场”,捣毁捕杀、贩卖、食用野生动物的灰色产业链,从源头制止疫情发生,维护食品安全。
最后,让我们向奔走在防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和医院建设者们致敬,向全国各地支援武汉,为疫情捐赠物资的人们表达衷心的感谢!相信我们举全国之力,定能战胜疫情,待到山花烂漫时,你我皆在丛中笑!
拒绝野味,敬畏自然
刘 媛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2020年刚刚到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就席卷全国,一时之间人心惶惶,看着每日不断增多的确诊病例,我相信大家都是万分心痛的。然而心痛之余,我们也应该思考引发这场疫情的原因,思考这场疫情背后的真相。
研究推测,新型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有可能是蝙蝠,17年前,突然袭击中国的SARS病毒的自然宿主也是蝙蝠,果子狸与他们接触、感染后,再将病毒传染给人类。其实野生动物并不是这次疫情的罪魁祸首,对野味贪婪的人类才是,人类缺乏了对于自然的敬畏之心,必然会付出一定的代价。在此次“敬畏自然,拒绝野味”主题座谈会上,我呼吁大家:怀揣对自然、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拒绝野味,即为了我们自己的生命安全,也为了维护大自然的多元生态。
拒绝野味就是敬畏自然、尊重生命。香港大学的袁国勇教授曾说:“我们都不应该吃野味,一定要尊重野生动物的生命和他们栖息的地方,因为它们和我们是同一个地球村里的居民。”
人类是高级动物,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肆意捕杀其他动物,凡是宇宙间的生物都是有血有肉的,我们不能以唯我独尊的心态试图征服自然,征服其他生物,而应该以一颗敬畏之心来对待自然,尊重每一条生命,因为它们也有灵魂,也有思想,值得我们去尊重。
拒绝野味就是怀有一颗仁爱之心。南怀瑾先生曾说:“凡是宇宙间的生物,有血有肉的,思想和智慧差距不会太远。现代的生物学家,尽量提倡爱,爱动物,这种教育看起来好像是一件小事,但是扩而充之,就是仁爱心。”儒家孔孟便一直提倡仁爱,即“亲亲、仁民、爱物”。我们应认识到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整体,由动植物所组成的有机整体,而我们身为这个整体的一部分,理应保护自然,爱护野生动物,而不是捕杀它们换取自己片刻的满足。有了仁爱之心,人类才有长足的发展。
反之,如果我们固执的食用野生动物,对自然没有一颗敬畏之心,就很容易自我狂放,肆无忌惮,这样一来,自然的多元生态会被我们破坏,而人类也必将会自食恶果,走向灭亡。
同学们,身为振华中学的一员,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应该以身作则,拒绝野味,尊重生命,敬畏自然,从而带动身边的人,我相信,只要所有人团结一心,共同保护生命,我们才能和动物和谐相处,我们的世界才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