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50 KB
  • 2021-04-10 发布

语文计划总结之《匆匆》教后反思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计划总结之《匆匆》教后反思 ‎ ‎   为了探讨高年级语文的课堂教学模式,郭校长组织了一次校公开课,教学《匆匆》一文,我执教第一课时,郭校长执教第二课时。‎ ‎  在以前的语文课上,我从来不让孩子第一遍读完课文后就提问题,因为我觉得此时的问题里包含着不必要的和没有价值的问题。再有,问题过多,梳理也是难题。所以我一般都是理清课文顺序后先讲讲自己体会到的,到最后还有不懂的再提出来。‎ ‎  但上完《匆匆》后引发了我的一些思索。在感悟前两个自然段的时候,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仔细读前两个自然段,把你喜欢的句子用直线画出来,简单标注你的体会和理解;有不懂的词或句子在后面画一个问号,提出来我们一起去探讨。‎ ‎  我本想学生都先汇报自己喜欢的句子,没想到叫到的几名学生不但说了喜欢的句子,都还提出了不懂的问题。“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里的“他们”指的是谁?“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手”怎么能“空虚”呢?“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八千多日子”‎ ‎,怎么能用“一滴水”来比喻呢?“头涔涔”“泪潸潸”是什么意思?什么事让作者“头涔涔”、“泪潸潸”?‎ ‎  面对着这么多问题,要是在以前,我又会马上用笔记下来,生怕露掉谁的问题。之后手足无措地不知道怎么解决才好。但是今天却没有那种感觉,反而希望他们多提一些。我没有记他们提的问题,因为 ‎  已经在我的脑海之中。等学生提完后,我在边读边体会中稍加点拨,问题就解决了。我感觉非常轻松。‎ ‎  就在此时,我才知道我以前为什么有那种怕学生提问题的意识了,原因就是:我对教材不够熟悉!要知道我准备这节课,用了多少功夫,课前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了解到很多知识。朱自清晚年身患严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够,更无钱治病。当时,国民党勾结美国,发动内战,美国又执行扶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吴晗请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他毅然签了名并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这年(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贫困交加,在北京逝世。临终前,他嘱咐夫人:“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 ‎  《匆匆》写于一九二二年三月二十八日。时是“五四”落潮期,现实不断给作者以失望。当时的作者刚刚二十出头,大学毕业,正是大展宏图之时,但社会的动荡,令作者感到前途渺茫,作者不甘心就此碌碌无为,但又找不到奋斗的目标,心情特别压抑,因此写下了这篇散文。通过查阅资料,我对文章里的每一句话都有了深刻的理解。‎ ‎  为了把课讲好,作品的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一天至少看一遍;课文朗诵了不知道多少遍,以至于我都背下来了。正因为如此,课堂上,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我一点也不害怕,因为一切问题都在我的意料中!‎ ‎  看来,要想上好语文课,不再怕学生提问题,就要把课备熟,备透!“功夫要用在课前”,这句话没错呀。‎ ‎  (我刚刚教完这一课觉得效果不好,想找一下原因,我觉得上面这位老师说的很好,其实还是我课前备课不足,以后还要在备课上多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