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65 KB
  • 2021-04-17 发布

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xx市人大常委会:‎ ‎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0年监督工作计划,为做好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情况报告的准备工作,3月,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分别带领由部分常委会委员、市人大代表组成的调研组,深入各县(市、区)开展调研,实地察看当地疾控中心、集中隔离点、医院、村居(社区)、企业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春耕春管、脱贫攻坚等工作的情况,听取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  一、基本情况 ‎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以及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依法全力做好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定》,按照“严防输入、统筹兼顾”要求,坚持“两手抓、两促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  (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面。严格落实省委“十个不放松”、“十二个加强”、“11个一律”要求,坚持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举措。截至3月24日,我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6例,已全部治愈出院,全市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全部“清零”,全市已连续35天无新增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标志着我市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 ‎  1.加强组织领导,建好工作机制。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市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疫情防控、医疗救治、交通检疫等工作组,建立工作制度,理顺运行机制,及时汇总分析数据、会商研判疫情、协调解决问题、下发指导意见。构建县乡村三级防控体系,落实属地责任,明确网格职责,形成联防联控、稳防稳控的管理机制。‎ ‎  2.严格防控措施,阻断传播渠道。针对不同时期疫情发展态势和防控形势,实行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依法科学防治、精准施策,通过科学设置查验站,严格交通检疫,适时调整省外疫情重点地区人员入宁管控措施,规范重点人群管理及病例确诊程序,组织发动基层力量摸排核查,严管重点人群,城乡社区和复工复产企业两道关键防线。落实属地责任,暂时停办民俗、庙会等各类公众聚集性活动,严控人员聚集,切实做到“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严防境外输入,针对国外疫情持续扩散、输入风险急剧升高的新情况,市委、市政府迅速反应,及时将“外防输入”重点转为应对境外疫情输入上,出台《进一步加强境外入宁人员防疫管控工作的通知》,提出了“五个进一步”要求,严格做好境外入宁人员的防控工作。‎ ‎  3.强化医疗救治,加强医务保障。开展全市医务人员培训,11家定点医院共举办培训班419场次,培训医务人员8.98万人次。落实“四集中”原则,确定11家定点医院,成立13支由260名医务人员组成的专家组,建立“普通预检分诊、县级筛查隔离、市级集中救治、省级远程会诊”的分级诊疗机制,凡是发热病人一律转入定点医院发热门诊,26例确诊病例全部治愈出院。加快补齐医院硬件短板,全市隔离病房从73间165张床位增加至251间400张床位;负压救护车从3辆增至21辆,每个县至少1辆;闽东医院及7个县(市、区)已动工建设负压病房38间。同时,组建工作专班,出台关爱一线医务人员“十个一”措施,强化一线医务人员相关保障。‎ ‎  4.强化资源配置,保障防控需要。一是防控经费保障。截至目前,中央、省级财政累计下达我市防控资金1.27亿元,市县两级财政累计拨付防控资金1.18亿元、医保预付金3850万元。二是医疗物资保障。多渠道解决防护物资短缺问题,并优先保障一线医务人员、防疫人员。开通口罩生产企业应急审批“绿色通道”,目前日产从春节前的1.5万只提高到210万只,有力保障了企业复工复产和市民需求。三是生活物资保障。指导大型超市、农贸市场加强粮油、副食品货源组织和调控,确保市场价格平稳。‎ ‎  5.加强舆论宣传,严格监督检查。疫情防控宣传工作做到“快、准、实”,利用“两微一端一抖”、LED屏、宣传文化墙、“村村响”广播、手机短信等载体,迅速提高宣传覆盖面和扩大宣传知晓率,让最新政策、疫情信息和防疫知识家喻户晓。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防疫阻击战,广泛凝聚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强大合力。全市7万多名党员干部、527名驻村第一书记、173名乡村振兴指导员第一时间投入到战“疫”一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加强监督检查,落实落细责任。突出一线督查、专业督查、精准督查,针对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督促各地各有关单位及时查缺补漏,限时整改到位。‎ ‎  (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在抓好防控工作的同时,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坚持“两手抓、两促进”,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  1.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专门成立了市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服务小组,坚持“一企一策”、“一业一策”,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和重点项目建设。截至3月5日,全市规上企业已复工992家、复工率96.5%,返岗率81.2%,其中,全市50家重点工业企业已全部复工,返岗率88%;222个已开工在建项目已全部复工。努力稳住全市工业基本盘、外贸基本盘。出台服务四大主导产业龙头企业用工“8条措施”、支持中小微企业共渡难关“9条措施”等援企稳岗政策。全力保障交通物流畅通,积极协调帮助企业解决防护物资、原辅材料、重要设备零件供应和运输等问题,确保生产要素供应满足复工复产需求。分类制定工业、服务业、建筑业从业人员健康防护手册,截至目前,复工复产企业均未出现确诊病例。‎ ‎  2.着力推进春耕备耕,抓好春季农业生产。抢抓春耕生产关键季节,全力组织春耕生产,确保不误农时,稳住农业。一是紧抓“米袋子”“菜篮子”,及时分解下达指导性计划,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资金,稳定肉菜蛋奶等农产品供应。二是积极推动化肥、农药、饲料等农资经营企业复工复产,保障农资供应。三是组织科技特派员等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做好春管备耕工作。四是积极协调解决农业龙头企业用工、原料、技术、销售等方面的难题,推动企业尽快恢复产能。目前,145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已复工142家、复工率97.9%,304家市级龙头企业已复工272家、复工率89.5%。五是深入开展动物疫病监测排查和重大病虫害预测预报,组织对活禽交易市场等重点场所进行消毒灭源行动,确保春季农业生产有序开展。‎ ‎  3.有效落实帮扶措施,全面推进脱贫攻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科学谋划,精准帮扶,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一是组织挂钩单位、驻村干部、包户干部全面摸排疫情对贫困户的影响,了解就业、医疗等生产生活需求,“一户一策”精准制定帮扶计划。现已完成建档立卡对象的初步摸底排查。二是加快落实促进产业就业的精准措施,积极向贫困户提供就业信息。目前,有劳动力在外务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已有19850人复工、占94%。三是协调产销对接,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解决贫困户农产品滞销问题。比如,霞浦县帮助贫困户把农产品销售网点从福州改为宁德市内,周宁县发动机关干部购买贫困户鸡鸭等,保障贫困户稳定增收。‎ ‎  4.防控教学双管齐下,精心筹划复学工作。认真落实教育部“五个一律”防控要求,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教学服务。一是疫情期间严格实行校园封闭管理,明令禁止学校组织任何形式的补课、考试、评比,暂停所有校外培训机构假期补课等活动,职业院校和高校顶岗实习或毕业实习一律延迟。同时,做好复学防控准备,完善工作台账和师生健康档案,分类制定各级学校开学准备工作方案、应急预案和健康防控手册。积极筹备测温枪、口罩、消毒药品等物资,为返校复学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充分利用国家、省以及本地教育资源平台,组织开展线上教学,做到停课不停学,并重点研究开学后教学方案,确保特殊时期线上教学与开学后教学有效衔接。‎ ‎  二、存在问题 ‎  (一)疫情联防联控方面。一是社区作为防控一线,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阻击作用,但有的社区未完全做到网格化管理,有的小区、厂区、交通卡点测温等工作人员缺少规范化操作,若疫情发生易造成交叉感染。二是社会防控意识有所减弱。随着当前疫情防控整体形势逐步趋稳,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逐步恢复,少数群众防控意识有所减弱,扎堆聚集现象时有发生,增加了感染风险;有的群众缺乏戴口罩的防护意识,在人员较密集的场所未戴口罩。三是防护物资不达标和紧缺问题同时存在。普通口罩政府统一采购价为1.2元/只,因疫情期间原材料如熔喷布上涨20多倍,口罩生产企业利润低,个别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放松了质量要求。同时,随着企业复产复工和学校复学,防护服、隔离衣、口罩等防护物资缺口较大。‎ ‎  (二)医疗和公共卫生能力建设方面。一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建设薄弱,医疗服务水平普遍不高。县级医院传染病隔离病房不足,乡镇卫生院和部分县级医院发热门诊设置不规范。二是疾控机构基础设施薄弱,难以满足生物安全要求。市疾控中心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承担着全市核酸检测任务,为满足生物安全要求,采取了非常规紧急措施。对比国家有关建设标准,存在面积不足、安全隐患大、布局不合理、疫苗冷链仓库设置无法满足规范要求等问题。各县市疾控中心硬件建设短板现象严重,市县两级疾控中心建筑面积不能满足我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需要,市疾控中心大楼建成后因规划不达标等原因,未取得房产证,寿宁等部分县疾控中心建筑抗震能力不达标,屏南等8个县疾控中心实验室配备未达标。三是传染病收治能力有待提高。疫情刚发生时全市负压病房严重不足,仅有8间12床,目前市、县两级虽在加大建设负压病房,但仍未达到省定标准,难以满足重大疫情救治需要;宁德市医院确诊患者救治点设在康复医院,不利于救治工作开展。四是全市医疗卫生人才总量不足、人才引进难、高级人才紧缺。2018年、2019年县及以下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连续两年未招收到全科医学、精神医学专业人员。县级疾控机构人才、技术方面均较薄弱,有的县多年未招收到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市县两级疾控中心人员编制数均未达到上级规定标准,柘荣等8个县疾控能力不达标。东侨经济开发区无卫生监督和疾控机构,相关公共卫生工作由市级部门承担。五是医疗防护物资紧缺,调拨困难,一度几乎完全断供,在全国各地防疫一线物资匮乏的大环境下,N95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明显不足;虽然全市现已增设口罩生产线达30多条,但仍没有专业生产医疗防护用品的企业。‎ ‎  (三)企业复工复产方面。一是用工难。外省员工受当地政策制约、往返交通不便、通行费用高等因素影响,中小型企业返工人员不足,尤其是施工人员部分来自浙江温州等疫情重点区域的企业和项目存在用工紧张问题。重点项目部分省外人员处于隔离观察期,现场施工基本采用本地民工,用工紧缺且费用增加,项目施工未能全面铺开。二是复产难。一些企业体量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比如海产品加工企业除受季节性影响外,在疫情环境下市场萎缩、销量下降、产品积压,企业复产意愿不高。一些民企因专业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不足影响复工复产及销售。如福华轧钢有限公司的重型卡车司机主要是湖北籍人员,因不能及时返岗,又难以及时聘到其他司机,造成公司轧钢积压严重;宝隆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口罩生产线,哪怕是市面“一罩难求”,但因操作人员对生产线不精,包装工不熟练,严重影响到口罩的日产量。三是成本高。虽出台一系列惠企减负政策,但企业防控成本、管理成本、运营成本、用工成本均有所增加,部分企业上下游产业链未完全恢复,原辅材料供应不及时、运输受阻、价格上涨等,导致企业生产成本过高且产品销路不畅。‎ ‎  (四)春耕生产和脱贫攻坚方面。一是部分农产品销售难。疫情防控期间,由于大型餐饮场所停业,影响了部分农业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的畜禽和水产品的销售;部分贫困户土鸡、土鸭、地瓜等农产品存在销售难、价格低问题。二是部分农业合作社、农家乐等经营主体尚未恢复正常营业,少数贫困户存在打工难问题。三是部分贫困人口有外出务工意愿,但因有的外地企业尚未复产,贫困户外出就业困难。‎ ‎  (五)学校复学方面。一是部分学校口罩储备尚未到位,有的学校测温门尚未安装。二是根据《福建省高三年级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准备工作评估导则》需创造条件分散住宿,但部分县(市、区)反映,不少学校宿舍不足,难以满足分散住宿的要求。三是部分学校没有校医,需由医院派出专业人员予以支持。部分学校医务人员目前未参加疫情防控专项培训。‎ ‎  三、意见建议 ‎  (一)强化精准施策,持续抓好疫情防控。当前我市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随着海外疫情持续扩散、输入风险急剧升高和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后人流量加大、人员聚集增多等新情况的出现,防控工作面临新问题新挑战,因此要严格采取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一要坚决防止境外疫情输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做好来华(归国)人员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的部署,把防范境外输入作为下一阶段防控工作的重点和关键,严防入境关、把好转运关、筑牢社区关,形成“关口前移、无缝对接、闭环管理”的全程防控体系,牢牢织密境外疫情输入“防控网”。要防止出现防控漏洞,我市地处沿海,尤其要加强海岸管理。同时在全面解除高速公路和国省干道交通管制措施的基础上,规范乡镇(街道)、村(社区)人员管控,织密织牢联防联控和群防群控两张网,不断提升科学管理水平。二要加强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着力抓好医改、医疗卫生补短板、人才建设等专项工作,提高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水平。市本级及各县市应尽快按上级规定要求完善医院传染病区和疾控中心建设,加强疾控中心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针对县级医疗机构人才缺乏、医疗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等问题,建议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医疗卫生人才资源向医疗技术能力薄弱县倾斜,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待遇,解决人才“招不来、留不住”的问题。各级政府应按上级疾控中心建设要求核定人员编制数。三要加强一线指导督查。充分发挥省市县三级支援队住乡联村作用,加强对重点社区(村居)、企业防控措施的监督指导,及时查缺补漏、守好防线。四要完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加强防护物资生产的质量管理,对于利润微薄的口罩等产业,政府要出台政策相应予以兜底保障,以备不时之需。‎ ‎  (二)强化要素保障,加快企业复工复产。一要抓好春季农业生产。重点抓好茶产业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障农业种子和化肥等有效供应、畅通物流等举措,保证春耕及农业生产平稳。二要全力推动复工复产。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复工复产防控措施,加强员工返岗健康筛查和管理。同时,围绕企业关心的优惠政策、招工用工、供应链协同配套等问题,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帮助企业提升员工“返岗率”、畅通物流“大动脉”、缓解“资金流”、激活配套“产业链”,进一步打通操作链。对复工复产存在困难的企业要进行梳理分类,“一企一策”帮助企业解决难题。安全有序推进企业满产超产,为实现全年增长目标打好基础。三要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抢时间、抓进度、出形象,加快推进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力争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 ‎  (三)强化转型升级,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以“疫”洗牌,快速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免疫力”和“造血”功能,是化危为机的一剂良方。要以落实新基建政策为契机,瞄准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等发展目标,加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一要建立淘汰机制。以这次疫情为契机“洗牌”,逐步淘汰过时的、效率低、难以经受疫情考验且毫无生机活力的旧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二要加快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步伐。完善电商平台、物流平台、大数据等运营体系,鼓励各行各业通过创新减少疫情影响,占领产业链新的利润点。三要壮大工业企业数字经济新业态,依托工业互联网促进传统产业加快上线上云,搭建供应链、产融对接等数字化平台。推动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管理和运营,利用数字化工具加强疫情防控,完善生产运营。四要推进制造企业智能化升级。智能化升级是制造企业应对疫情、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抗冲击能力的关键路径。要引导和支持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削减对人工的依赖,提升生产自动化和质量控制水平,并将智能化升级与生产原料供应、人力资源、市场销售渠道等应急预案结合起来,提升自身发展韧性。‎ ‎  (四)强化民生保障,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一要决胜脱贫攻坚。严格落实“五个一”帮扶措施,解决好贫困户因疫情而遇到的困难,有针对性地做好贫困劳动力返岗复工“点对点”服务,确保贫困劳动力优先返岗复工。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确保小康路上一户不漏、一个不少。二要保障基本民生。有序推动同群众密切相关的服务业恢复营业,做好居民生活必需品保供稳价工作,加强对孤寡老人、困难儿童、低保对象等特殊群体的走访探视,照顾好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及家属。三要做好复学准备。按照中小学校新冠肺炎防控技术方案,进一步细化防控预案,加强演练,抓好口罩等防护物资储备,确保学生有序安全返校上课。四要强化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文明素质。坚决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抓好生态环境建设,确保海上养殖综合整治、中心城区黑臭水体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工作取得更大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