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00 KB
  • 2021-04-19 发布

数学计划总结之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数学计划总结之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 ‎ ‎ ‎ ‎ ‎ ‎ ‎ 一、学情分析 ‎ ‎ ‎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下学期尤为重要,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学生通过上学期的学习,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的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通过教育教学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每次作业并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志的进行学习与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和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较为活跃。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爱好,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关注学困生和女生。‎ ‎ 二、教材分析   ‎ ‎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 ‎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    本章主要内容是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化简和有关的计算。本章重点是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及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计算。本章的难点是正确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  ‎ ‎ 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如两个锐角互余, 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本章所研究的勾股定理,也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而且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介绍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第二节介绍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 ‎ 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 ‎ ‎    四边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种图形,尤其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特殊四边形的用处更多。因此,四边形既是几何中的基本图形,也是“空间与图形”‎ 领域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本章是在学生前面学段已经学过的四边形知识、本学段学过的多边形、平行线、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也可以说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系统的整理和研究,本章内容的学习也反复运用了平行线和三角形的知识。从这个角度来看,本章的内容也是前面平行线和三角形等内容的应用和深化。            ‎ ‎ 第十九章一次函数 ‎ 一次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概念、规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并进行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最后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同时在教学顺序上,将正比例函数纳入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去。教材注意新旧知识的比较与联系,如在教材中,加强了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的联系等。‎ ‎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 ‎    本章主要研究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极差、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学习如何利用这些统计量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情况,并通过研究如何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            ‎ ‎  三、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 ‎    1、努力做好教学八认真工作。把教学八认真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新教材,并根据新课程标准,认真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 ‎    6、探究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    7、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等到发展。‎ ‎    8、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    9、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这些习惯包括①认真做作业的习惯包括作业前清理好桌面,作业后认真检查;②预习的习惯;③认真看批改后的作业并及时更正的习惯;④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⑤在书上作精要笔记的习惯;⑥妥善保管书籍资料和学习用品的习惯;⑦认真阅读数学教材的习惯。‎ ‎  ‎ ‎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1.运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提高对数学学科的认识。加强“应用数学”的教学。‎ ‎   ‎ ‎2.习题的训练,要努力做到适量,、适时、适合大多数,教学实例的展示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广泛性,不可盲目追求“量”。‎ ‎    3.教育学生合理地安排好学习的时间,注意劳逸结合,讲究学习方法,尝试合作学习,敢于质疑,大胆探索,确实提高效率。‎ ‎    4.教学过程中,生活行为上都需要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真诚的友爱学生,做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有心人,以身施教,让学生愿意走近并融入到我们共同的教育教学情境中,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质量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 五、全期教学进度安排 ‎ ‎ ‎ ‎ ‎ ‎ ‎ ‎ ‎ 时间 ‎ ‎ ‎ ‎ ‎ 主要教学内容 ‎ ‎ ‎ ‎ ‎ 具体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 ‎ ‎ ‎ ‎ 总课时 ‎ ‎ ‎ ‎ ‎ ‎ ‎ ‎ ‎  ‎ ‎  ‎ ‎ 第一 ‎ 至 ‎ 第二周 ‎ ‎ ‎ ‎ ‎  ‎ ‎  ‎ ‎ 第十六章 ‎ 二次根式 ‎ ‎ ‎ ‎ ‎ 16.1二次根式(第1课时)‎ ‎ 16.1二次根式(第2课时)‎ ‎ 16.2二次根式的乘除(第1课时)‎ ‎ 16.2二次根式的乘除(第2课时)‎ ‎ 16.3二次根式的减法(3课时)‎ ‎ 小结与复习(3课时)‎ ‎ ‎ ‎ ‎ ‎  ‎ ‎ 10‎ ‎ 课时 ‎ ‎ ‎ ‎ ‎ ‎ ‎ ‎ ‎ 第三 ‎ 至 ‎ 第四周 ‎  ‎ ‎ ‎ ‎ ‎ ‎ 第十七章 ‎ 勾股定理 ‎ ‎ ‎ ‎ ‎ 17.1 勾股定理(3课时)‎ ‎ 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3课时)‎ ‎ 小结与复习(3课时)‎ ‎ ‎ ‎ ‎ ‎ 9‎ ‎ 课时 ‎ ‎ ‎ ‎ ‎ ‎ ‎ ‎ ‎ 第五 ‎ 至 ‎ 第九周 ‎ ‎ ‎ ‎ ‎  ‎ ‎ 第十八章 ‎ 平行四边形 ‎ ‎ ‎ ‎ ‎ 18.1.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课时)‎ ‎ 18.1.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课时)‎ ‎ 18.1 平行四边形练习与测验(3课时)‎ ‎ 18.2.1 矩形(2课时)‎ ‎ 18.2.2 菱形(2课时)‎ ‎ 18.2.3 正方形(2课时)‎ ‎ 小结与复习(4课时)‎ ‎ ‎ ‎ ‎ ‎  ‎ ‎  ‎ ‎ 20‎ ‎ 课时 ‎ ‎ ‎ ‎ ‎ ‎ ‎ ‎ ‎  ‎ ‎ 第十周 ‎  ‎ ‎ ‎ ‎ ‎ ‎  ‎ ‎ 期中复习 ‎ ‎ ‎ ‎ ‎  ‎ ‎ 期中复习与检测及质量分析 ‎  ‎ ‎ ‎ ‎ ‎ ‎  ‎ ‎ 5 课时 ‎ ‎ ‎ ‎ ‎ ‎ ‎ ‎ ‎  ‎ ‎  ‎ ‎ 第十一 ‎ 至 ‎ 第十四周 ‎ ‎ ‎ ‎ ‎ 第十九章 ‎ 一次函数 ‎  ‎ ‎ ‎ ‎ ‎ ‎ 19.1函数(6课时)‎ ‎ 19.2一次函数(6课时)‎ ‎ 19.3课题学习、选择方案(2课时)‎ ‎ 小结与复习(4课时)‎ ‎ ‎ ‎ ‎ ‎  ‎ ‎  ‎ ‎ 18课时 ‎ ‎ ‎ ‎ ‎ ‎ ‎ ‎ ‎  ‎ ‎ 第十五 ‎ 至 ‎ 第十七周 ‎  ‎ ‎ ‎ ‎ ‎ ‎ 第二十章 ‎ 数据的分析 ‎ ‎ ‎ ‎ ‎ 20.1 数据的代表(5课时)‎ ‎ 20.2 数据的波动(4课时)‎ ‎ 20.3课题学习(2课时)‎ ‎ 小结与复习(3课时)‎ ‎ ‎ ‎ ‎ ‎  ‎ ‎  ‎ ‎ 14‎ ‎ 课时 ‎ ‎ ‎ ‎ ‎ ‎ ‎ ‎ ‎ 第十八 ‎ 至 ‎ 第二十周 ‎ ‎ ‎ ‎ ‎  ‎ ‎  ‎ ‎ 期末复习与考试 ‎ ‎ ‎ ‎ ‎ 复习这个学期各章的主要知识点(复习主要以测验为主,测验中哪方面发现问题,就在哪方面多下功夫)‎ ‎ ‎ ‎ ‎ ‎  ‎ ‎ 15课 ‎ 时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