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26 KB
- 2021-04-1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县科技扶贫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和《中共**县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支撑引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发展,带动脱贫致富,特制定**县科技扶贫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一、基本思路
完善体系、以点带面;省地联动、精准发力;
支撑产业、提升能力;创新驱动、全面小康。
把握完善体系、以点带面的科技扶贫总体布局。全面推进70个贫困村建立完善科技服务体系,重点建设一批科技扶贫示范、科技示范村、科技示范户,形成以点带面总体布局。
把握省地联动、精准发力的科技扶贫工作方法。以县为主体,省市县联动,建立全省科技扶贫整体推进机制。做到扶持对象、扶贫项目、资金使用、扶贫措施、驻村帮扶、脱贫成效精准,以精细的科技措施落实精准的扶贫要求。
把握支撑产业、提升能力的科技扶贫主攻方向。围绕贫困地区优势资源开发和特色产业发展,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加强人才支持、技术培训、科学普及、民生改善、平台建设,提升技术能力和产业水平。
把握创新驱动、全面小康的科技扶贫推进目标。践行“转型才能更好发展、后发也要高点起步”的理念,把握贫困地区对科技进步的内在需求,以技术进步促进转型升级,以转型升级促进脱贫致富和全面小康。
二、主要目标
围绕“建立完善科技服务体系”主要任务,以满足贫困地区科技需求和提升产业能力为导向,到2020年,初步建立覆盖70个贫困县的科技服务网络体系,培育壮大科技服务市场主体,创新科技扶贫模式,延展科技服务链,科技支撑脱贫致富成效显著。
科技服务平台体系:建设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省州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覆盖贫困地区的农村产业技术服务中心1个。
科技人才支撑体系:贫困地区科技人才柔性引进机制初步形成,动员2家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建立对口扶贫机制。
科技扶贫示范体系:建立示范村6个、示范户30户,以点促面实现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科技服务体系全覆盖。
科技普及培训体系:基本形成培训中心、专家大院、产业技术服务中心和专项培训互为补充的培训体系,开展科普活动5次,培训新型农牧民100人次以上,示范村有劳动力的农户至少掌握1项致富技能。
三、重点任务
围绕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决定》赋予科技系统“建立完善科技服务体系”1项牵头任务和8项配合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构建科技服务平台体系
建设科技扶贫区域综合服务平台。支持村建设科技扶贫区域服务平台。依托四大片区具备条件的中心城市,坚持分类指导、分级组织、分步实施,探索“自主建设、投资多元、功能综合”的建设模式。实施技术转移、金融对接、要素聚集、协同创新、创业转化等功能。
建设科技扶贫创业孵化服务平台。支持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面向科技扶贫拓展孵化器功能,整合创业孵化资源,打造创业服务产业链,构筑孵化载体、技术平台、人才培育、融资担保一体化的孵化服务体系。支持贫困地区星创天地建设。将众创空间引向农业农村,建设创意创业空间、创业实训基地等,构建科技咨询、质量检测、科技金融、创业培训和辅导、管理、法律、财务等一站式开放性全方位新型综合服务体系。
建设科技扶贫产业示范服务平台。实施“政府指导、企业运作、院校参与、农民受益”的运行机制,联动形成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带动脱贫致富。
支持符合条件的县市区推进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推进基地、人才、技术、资本、项目、信息等科技创新要素聚集,加快发展县域工业促增收。
支持建设覆盖70个村的农村产业技术服务中心。按照“立足产业、市场运作、以县为主、各级联动”的运作机制和模式,鼓励探索挂靠龙头企业、依托专家大院、专合组织和现有事业机构、法人机构入股等多种形式,建设面向当地若干主导产业的综合型县级农村产业技术服务中心,或面向某一优势特色产业链的特色产业技术服务分中心(站)。
建设科技扶贫专家帮扶服务平台。探索高校、院所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新模式。推广**农业大学国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经验,支持有条件的在**高校、院所面向贫困地区探索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模式。支持专家大院等建设。采用“专家+龙头企业+农民”、“专家+农技推广机构+农民”、“专家+农村专业协会+农民”等运作模式,开展农业科技成果的中试示范、推广转化、技术培训、中介服务和产业带动,推进高校院所与贫困地区的紧密结合。
(二)构建产业技术支撑体系
培育推广一批新品种。以中药材、木本油料、马铃薯、水果、、荞麦、食用菌、蚕桑、等为重点,推广一批优质、高产、专用的突破性新品种。以蜀宣花牛、高原牦牛、半细毛羊等草食牲畜,生猪、山地土鸡、水禽等家畜家禽,以及冷水鱼等水产为重点,开展品种改良推广,培育壮大地方优势品牌,支持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集成转化一批新技术。加强贫困地区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以及民族手工业、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太阳能及风能、水电和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的产业技术集成创新和转化应用,开展产业链关键环节产学研协同创新,集中攻克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增长点。
探索完善一批新模式。探索贫困地区后发高起点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带动农民增收的科技园区(基地),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探索三产融合的全产业链增值模式,加强技术链协同攻关,构建一二三产融合产业技术支撑体系。探索企业带动技术脱贫模式,把吸纳贫困户作为重要内容,扶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职业农民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农户与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乡村旅游、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农村电子商务、农村养老服务、农村文化创意等农村新兴业态发展。
(三)构建科技信息服务体系
建立科技成果对接机制。创新科技成果在贫困地区网络化、常态化对接交易机制,每年组织1次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定期发布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和技术,打造一批能复制、可推广、有示范性的成果转化样板。
加强农村信息化技术支撑。创新业态,实施“互联网+乡村旅游+智慧农业”等技术示范项目。加快贫困地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搭建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开发电商技术支撑平台,联结“小产品与大市场”。
建立完善科技信息服务机构。支持贫困地区建立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技术转移中心、专家大院、农村产业技术服务中心等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强化服务意识和服务功能。
(四)构建科学普及和技术培训体系
创新贫困地区技术培训模式,切实加强在贫困地区技术培训和科学普及,增强农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加强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立足提升贫困地区产业生产水平,突出抓好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业专业合作社等骨干的培训,建立县级级培训基地1个、乡镇培训点70个,利用田间讲解、地头培训、面对面传授、示范带动等途径,重点培养一批农村脱贫致富带头人。
加强农民务工技能培训。健全远程培训、专题授课、科技赶场等形式,加强贫困地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配合牵头部门做好劳务、创业等技能培训。
加强贫困地区科学普及。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科技扶贫组织领导
建立全县科技扶贫组织体系。成立县级科技扶贫工作协调指导小组,教科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县科技扶贫工作的统筹部署,定期研究科技扶贫工作,指导科技扶贫专项行动计划实施,解决科技扶贫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村,负责科技扶贫专项行动计划的日常工作。
(二)创新科技扶贫投入机制
健全科技金融长效对接机制,建立面向贫困地区常态化的科技金融对接模式,引导社会、金融、资本投入,形成支持科技扶贫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和支持信贷风险补偿、科技担保、创投基金、天使基金等多种金融模式支持贫困地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
(三)改进科技扶贫项目管理
制定《**县科技扶贫专项计划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在保证财政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前提下,降低门槛,简化程序,优化服务。申报条件上,放宽申报人资格,取消项目资金配套,与“三区”人员计划相结合,鼓励科技人员牵头或与贫困地区联合申报实施项目;支持方式上,实行无偿支持、后补助、贷款贴息、转移支付等;项目管理上,优化经费科目设计,注重绩效考核。
(四)创新科技扶贫服务机制
探索和落实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政策,探索建立科技成果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处置模式。建立保障科技人员服务基层长效利益机制,鼓励科技人员通过停薪留职、技术入股、技术承包、收益分成等方式深入农村创业服务。支持农村产业技术研究院、农村技术转移机构等新型科技服务机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