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50 KB
- 2021-04-1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高一新生入学教育应建立的五种意识
学生从初中跨入高中, 迎接他们的是全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课程等。那么如何帮助学生顺利渡过这段转折期,尽快适应新的变化? 入学教育是非常关键的 ,开展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两年的学习和生活,也关系到班集体能否健康发展下去,因此应该培养学生以下几种意识:
1、吃苦意识
不吃苦的孩子永远长不大。现在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独生子”,部分孩子在家中娇生惯养,养成依赖父母心理。马卡连柯说:“父母像牛马一样,忍受最大牺牲,娇惯出来的孩子,不是社会的叛徒,就是家庭的暴君。 炎炎烈日下的军训、学校紧张的学习生活以及严格的纪律制度,使得部分学生经受不起这种苦,想家甚至有退学念头。因此班主任应该首先充分利用开学初军训的教育契机,以班会形式,通过讲过去的长征故事,观看现在日本和韩国的学生们吃苦训练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军训是“苦其心志”,吃苦是福。 只有通过吃苦才能磨砺自己的意志,只有吃苦才能够为以后紧张的学习和未来的竞争做好充分的身体条件准备。其次,班主任要发挥班内吃苦榜样学生,号召全体同学向其学习,甩掉身上娇气的习惯。
2、独立意识
学生进入高中开始了寄宿制生活,一切事情需要自己独立处理。由于在家中学习、做功课有父母督促,生活上有父母管理,一切不用自己动手, 以至于在新的环境中独立生活能力很差,比如在军训期间有的学生连被子都不会叠,更不用说叠成“豆腐块”;有的学生带足够多的袜子,一天换一双,等到放假带回家让父母洗;晚上有些学生哭泣,想家,夜不能寐甚至给父母打电话想退学。针对这种状况,班主任应该及时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学生克服生活困难,增强独立生活能力。首先班主任在这段期间应该多接触学生,多关心和安慰学生,了解学生生活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给与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其次班主任应该让学生认识到新的班集体就是温暖的家,号召同学之间互帮互助,这样让学生体会到在家的感觉,逐渐养成独立生活学习的习惯。
3、集体意识
高一新生来自四面八方不同地域,来自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家庭,组成了新的班集体。 班主任要想建立一个有强大凝聚力的班集体,那么学生必须有强烈的集体意识。然而部分学生由于受社会以及家庭的影响,集体意识淡薄,对集体对他人漠不关心,只是关心自己,这种情况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更不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
所以开学初班主任老师就应该抓住各种教育契机,采取系列措施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荣誉感。首先开好入学的第一个班会,在班会中强调缘分把我们聚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家庭,今后的日子里将要一起生活和学习,所以大家应该一起珍惜这份缘,共同呵护我们的家,互帮互助,为我们的新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其次,抓住军训的教育契机,利用学校举行的会操比赛、内务比赛以及最后的阅兵展示比赛,激励大家共同努力力争第一;同时在班级内部利用军训的休息阶段多才多艺 的学生为大家表演或者带领大家一起唱军歌,这样不仅活跃气氛还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最后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诱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和各种班级活动,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人翁意识。
4、纪律意识
升入重点中学的学生原来基本上都是班内的优秀生,老师对他们偏爱有加,有时候违反了纪律,总是由于成绩优秀的原因对他们网开一面,造成部分学生心理往往有种优越感,认为自己只要成绩好就可以了,无视学校班级的法规制度。同时学生毕竟还是处于青少年时期,自我约束力较差。因此开学初应该把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当作中心任务来抓。 首先让学生熟悉学校的纪律制度,同时向学生表明态度:无论谁违反了学校纪律
都会依照学校制度接受应有的惩罚。其次召开专题班会,从学生个人,班级,和学校的角度强调遵守纪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还可以列举其他的一些例子让学生明白纪律对集体的重要性。最后要引导学生通过协商约定的方式参与制定班规班纪。当然制度是无情的,人是有情的。老师需要做好那些因违反纪律而受到处分的学生的后续工作,这样把外在的纪律制度强迫性需要逐渐地内化成学生内在的需求。
5、竞争意识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没有竞争意识的班级,将不会成为优秀的班级。
古曰:虎将底下无弱兵。 首先班主任应该有争优创先的意识,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把自己的竞争思想传达给学生。其次利用好军训的几次班级跑操 、内务和阅兵比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为班级争光。树立学生中的先进典型,或者宿舍之间进行比赛等 总而言之在班级内部强化学生形成拼搏向上,奋勇争先的意识和良好班风。
当然对于高一新生的入学教育还远不止以上这些。不过任何一种意识的培养都不是一朝一夕的,还需要我们老师在平时工作中,从细微之处入手,抓住学习生活中点滴教育契机,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健康快乐的渡过高中阶段。
学习方法探究
第一部分 应用篇
学习可以比作打仗,为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必须有自己的战略和战术,应用篇就是从战略角度来指导大家如何更有效地学习,一共八计。
首先,明确目标、制订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可以给自己建立好空间和时间的二维框架,一切尽在其中,一切尽在掌握之中,按照这三计的要求去做,就可以把自己有限的时间用在实现学习目标的每一步骤上,不会浪费一分一秒。其次,预习、抓住课堂、科学记笔记、有效复习这四个方法是学习的一个完整系统过程,缺一不可。如果自己成绩不理想,是不是其中的某个环节做得不好。最后,注重归纳总结,这是应用篇中最重要的一个战略指导思想,它贯穿于学习的四个环节当中,也是后面战术方法的核心,是学习的灵魂,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时刻提醒自己思考、归纳和总结。
第一计 望山走路--高效学习从明确目标开始
"计"从何来
尽管每个人对成功的看法不一样,但是有一点很肯定,即成功就是达到既定的有意义的目标。没有目标,就无所谓成功;没有目标,做任何事情都难以成功。高考亦是如此,盲目的学习要不得,策略的第一步应该是明确自己的目标,有目标才会有动力,有了动力才能够前进。
当我们在学习中有了明确的目标,并能把自己的学习与目标不断地加以对照,进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进速度与目标之间的距离,我们的学习成绩就会得到维持和提高,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达到学习目标。因而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心怀目标,充满激情地去学习,考试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成绩。
如何设定自己的目标?
1.作为一个即将高考的学生,其目标最终要落实到分数上。例如,你若有自己向往的大学,你可以查到这所大学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比这要高的分数就是你的目标;如果你想提升自己的成绩排名,在你前面的同学的成绩就是你的目标;为了不让家人和老师失望,他们希望你要到达的分数就是你的目标……
2.确定在多长时间内达到各科的学习目标。这需要进行客观仔细的分析,而不能凭空想象。具体做法:找出自己各科已经做过的题目和试卷,对所有错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分析出哪些错误是能够在短期内克服的,例如由于记忆不牢而发生的错误、由于粗心大意而导致的错误等;哪些错误是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练习才能克服的,例如解题思路的训练、作文素材的积累、英语语感的培养等;哪些错误是认为自己没有办法克服的:例如从小自己的语言能力或者逻辑思维能力就不强,提高这一点不容易,而且也没有兴趣和动力去改变,另外大致估算一下每类错误所占的比重。这样就可以大致确定一个科目能够提高的分数,以及提高分数所需的大致时间期限。
3.不断调整自己的目标。也许你一直向往清华北大、一直想能排名第一,但是根据第二步的分析,如果这些科目经过努力仍无法提高的话,就应该调整自己的目标,否则不能实现的目标会使你失去信心,影响学习的效率,因此有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就等于没有目标。一位名人说得好:"生命的要务不是超越他人,而是超越自己。"所以大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目标,跟别人比是痛苦的根源,跟自己的过去比才是动力和快乐的源泉,这一点不光可以用在学习上,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都用得着,希望同学们好好体会这个道理,这对你们的一生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4.对目标进行细化。把大目标分成若干个小目标,把长期目标分成一个个阶段性目标,最后根据细化后的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另外,由于每科都有自身的特点,所以必须针对每一科目制订各自的细化目标。
5.确定了目标、制订了学习计划并且执行了计划后,若阶段性目标顺利实现了,则继续进行下一个目标,若没有实现,则要分析原因在哪里,然后重新制定目标、期限和计划。这里要强调的是,制定目标的目的是为了有一个强大的学习动力,动力的来源就是实现一个个阶段性目标后的成就感和下一个目标的期待和自信,当目标不能实现时,很难产生学习动力。
总之,同学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通过需要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并且目标的制定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同学们一定能够确定一个给自己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的目标。
第二计 战略规划--合理计划是高效学习的保证
"计"从何来
计划对于一个人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常言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军事家每场战役前,都要制订几套作战方案,企业家也会在打响某一品牌前,做好一系列的市场营销计划。在学习中,学会制订计划,其意义是很大的,它是实现目标的必由之路。
首先,计划是实现学习目标的蓝图。每一个同学都应该有自己的学习目标,而目标的实现,要脚踏实地、有步骤地完成。这样时间和任务的科学结合,就诞生了计划。为了实现学习目的,制订计划就努力去实现它,就可以使自己离目标越来越近,每一个行动都具有明确的目的。
其次,实施计划,可以磨炼意志。有了计划,把自己的行为置于计划之中,就具有了明确的目的。而学习生活是千变万化的,总要千方百计地冲击你的学习计划,总要千方百计地引诱你离开计划,这就是理想的计划和实际学习生活之间的矛盾。
矛盾出现后,为了实现自己的学习计划,就要排除一切困难和干扰,在这个过程中,意志品质受到了磨炼,动机受到了考验。一般讲,意志品质越好,计划越容易实现,学习上的收获、进步就会与日俱增。看到这些进步,不仅心情愉快,而且可以不断增加实现计划的信心。
还有,有利于学习习惯的形成。按照科学的学习计划行事,可以使自己的学习生活节奏分明,一旦形成了条件反射,该学习时就能安心学习,该锻炼时就能自觉去锻炼,所有这些都成了自觉行动,日久天长,良好学习习惯就形成了。
最后,能减少时间的浪费,提高学习效率。由于计划的科学性,计划里要办的事,应当说都是有益的。一个有计划的同学知道他如果多玩一小时,多聊一个小时将会使计划的哪项任务完不成,而这项任务没完成又将会给整个学习带来什么影响。有了计划,每一步干什么都明确,不用白费时间去想下一步干什么,也不用为决定下一步干什么而游移不定。
实际运用
在制订计划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考虑周全。在制订学习计划时,考虑周全是一个计划能否长期保质保量的基础,必须将学习与其他各项活动统筹安排。首先,留出时间锻炼身体。好身体是高效率学习的基础,没有人能够坚持长时间高强度的学习而保持很高的效率,所以娱乐和锻炼的时间也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每天安排一个小时就可以了。另外,安排出机动时间也很重要。在计划执行之中,会有可能出现突发事件,你的计划就要考虑到这个情况,以免导致任务无法完成,久而久之,使自己放弃执行计划。
2.计划内容需要与学习相结合。针对每门课的弱势项目制订提高的计划,如果由于作文缺乏材料而导致分数不理想,就给自己规定每学期必须摘抄精美的句子的数量,而且要背熟,甚至可细分到每天需要摘抄多少句;数学中如果是公理、定理和公式记不牢而导致出错,就规定每天要记多少个公式,如果是因为解题思路不对导致题目不会做,就规定自己每天必须规定做题数量,来揣摩解题思路。
3.制订计划,各科要均衡安排。均衡强调两点:一是弱项和强项之间的均衡,在重点提高弱项的同时还要兼顾对强项的保持,否则弱项提高以后强项很可能变成弱项了;二是科目之间的均衡,除了不偏废某个科目外,需要强调的是每天、每周、每月的计划中必须要有几个科目齐头并进。如果一天只安排数学某方面弱项的提高,接下来一天学习语文、一天学习英语,那么等一个周期转过来之后,靠前面学的科目在脑中就所剩无几了,所以建议任何长、短期计划应该覆盖3科左右,这样轮回的周期比较短,不会出现学了后面忘掉前面的现象。
4.长期和短期计划相结合。学习计划,既要有短期计划,又要有长期计划,而且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来不断补充和更正。每天、每周、每月对所要做的事制订一个计划,这是短期计划,这样计划实施的时间不是很长,又有一定的灵活性,应引起重视。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的计划可视作长期计划,其中目标的成分多一些。譬如,在这个学期里,数学的学习要完成一本同步的参考书,从而使成绩提高10分……
5.计划需及时调整:当计划执行到一个阶段以后,需要检查一下学习的效果,并对原计划中不适宜的地方进行调整,一个新的更适合自己的计划将会使今后的备考更加有效。
计划制订好以后就要坚决执行,否则前面所做的一切就白费了,对于喜欢拖拉的同学来说,坚持执行计划具有挑战性。同学们需要牢牢抓住今天,今天的事情今天完成,不要总安慰自己明天一定完成。
第三计 因人而异--充足的时间是学习的前提
"计"从何来
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产生在业余时间。"从这位大科学家的话里,就可以看出他是多么重视、珍惜时间,同时也是运用时间的能手。
对我们来说,没有时间的保障,学习无从谈起,所确定的目标和计划将无法实现。现在,中学生学习负担很重,学习时间有限,自己能支配的时间并不多,赢得时间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所以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执行自己的计划、实现自己的目标。
最忌浪费时间。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切实加强学习时间的计划,按计划进行学习,在最佳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安排学习任务,"乘胜追击"。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上课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自习时不宜一边看电视或听音乐一边解题等。
3.注意在每天临睡前作一下总结,看当天的学习任务是否完成及时间是否抓得紧等。
4.牢抓住今天。要牢牢记住今天的事今天完成,不要总安慰自己明天一定完成,更不能养成拖拉的习惯。
实际运用
在时间安排方面,每天学习哪几科以及每科需要多少时间,这在制订计划时已经确定好了,这里主要解决如何筹措到更多有效的学习时间,以及如何科学地分配这些时间。
1.统筹安排时间。时间分为学习时间和非学习时间。非学习时间包括吃饭、睡觉、走路、娱乐、锻炼等必须支出的时间,学习时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上课时间,一是自习时间。我们无法挤占非学习时间,这是高效率学习的基础;对于上课时间,要按照老师的进度来进行,别利用这段时间做别的事情,否则就会得不偿失;剩下的就是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把它们按前面制订的学习计划分配到各个科目上去,做好这一点需要遵循科学规律以便提高学习效率。
2.筹措更多的时间。首先,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很公平,每天都有24小时,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绝大多数同学发现自己的时间无法满足学习的要求,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有很大一部分时间非常零散,例如课间时间、等车时间、睡觉前时间……
这些零散的时间我们很容易忽视,每一段零散的时间看起来不起眼,但是汇集起来就不一样了,所以同学们要善于利用零散的时间来学习,例如这些时间可以用来记忆单词、语文基础知识、数学的公式……另外一个原因是自制力差,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同学们需要做的就是学会对干扰说"不",主动离干扰远一点,学习是我们的天职,其他一切和学习相比都不重要。其次,要好好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很多学校会利用这些时间来补课,但是不可能全部用完,剩下的时间积攒起来也是非常可观的。
3.科学安排时间。科学研究表明,人在一天24小时中,学习工作效率有高潮和低潮,大多数人在上午8~10点、下午3~6点、晚上8~10点是学习效率最高的时间,上午8点大脑具有严谨、周密的思考力,晚上8点记忆力最强,而中午1点左右是脑力和体力的低潮。每个同学的自身情况只有自己最清楚,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各个时间段的状态,根据自己每个时间段的特点相应地分配学习任务,这样才能提高效率。整段的时间用来完成需要思考的任务,例如做数学题、研究语文主观题的答题思路等,零散时间用来记忆最基本的知识,例如单词、公式等,思维能力强的时间段用来做理科方面的题目,记忆能力强的时间段用来记忆文科方面的知识。
第二部分 实践篇
本篇内容可以比作学习战术,战略上有了正确的宏观把握后,就需要通过战术来有效地实现目标,否则正确的战略也只是空谈。该篇一共十三计,告诉我们如何从正确的地方获得知识、如何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为做题、练习打好基础。
同时不管是在掌握知识阶段还是运用知识阶段,都要注重知识和思路方法的积累,只有这样才能在考场上,把自己所学知识全部发挥出来,最后决胜考场。
第四计 万木之本--重视课本
"计"从何来
课本是万木之本,每道高考题目都是课本概念的延伸和课本内容的综合运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迁移知识的能力,所以弄懂了课本,就抓住了根本。很多同学没有意识到课本的重要性,总觉得课本上的知识和题目太简单,没有必要花过多的时间,而高考的题目又很难,所以课本对高考帮助不大,于是拼命地做辅导书上的习题,殊不知,这却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现在高考题目中只有20%是难题,80%是基础题和中等难度的题,认为高考题目难的同学都是没有把课本吃透,导致基础题和中等难度的题错了很多,这是因为没有重视课本的缘故造成的。
实际运用
对课本的作用可以分为宏观方面的作用和微观方面的作用,所以同学们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把握课本。
1.宏观方面。课本应该先是越读越厚,因为每次重读一遍课本都会有新的收获,然后就应该越读越薄了,这需要自己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从宏观上把握课本。具体的方法就是利用好课本的目录以及大标题和小标题。首先,看看自己是否能够根据目录,依次回忆每个目录下面的知识内容,包括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和例题所体现出来的解题方法等。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边回忆边把知识要点记在草稿纸上,以加深印象。其次,在独立回顾、记忆后,几个人一组,共同述说各个章节的基础知识、重点内容以及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等,由此起到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的作用。最后,默写目录内容,看看自己是否记住了教材的主要内容,再用书面形式整理知识梗概,辨析易混知识,叙述学习的方法和体会。
2.微观方面。每个科目的特点不一样,这就需要从微观方面来把握。文科注重知识点的记忆,还有很多内容需要理解。具体的方法就是用心地看书而不是背书,把课本反复多看几遍。虽然遍数多,但是前三遍花费时间相对多一些,后面的次数不会花很多时间。另外文科还注重知识点要全面,所以看书时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包括图片、注释、小框里面的知识等。理科则注重在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应用,例如,对于定理,要把它的前提条件、应用范围等掌握清楚,再学会运用定理进行推导。对于课本上的例题和课后习题,要在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公式的基础上再去做,此时我们需要详细的解题思路,概念、公式、定理等必须清楚,做完以后要总结出课本例题和题目里所要用到的知识点,以及和这些知识点
第五计 重中之重--做题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计"从何来
做题是系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于巩固和消化课堂学习成果,培养和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最后要以考试的形式来检查同学们的学习成果,所以做题的重要性这里不用多讲了。但有一点需要明确的是,做题的目的不是为了做题,这只是个过程,最终目标是彻底掌握题目涉及的相关知识,以及对自己思维能力进行锻炼。例如,通过做题可以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来。我们要认识到这一点。
实际运用
1.做好前期准备。做题的过程是运用知识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达到彻底掌握知识的目的,因此做题之前必须要有相关知识的准备。很多同学基本概念不清楚,公式不熟悉,在做简单题、基本题时如果需要用到基本概念和公式,则去翻书本,遇到一些和书上例题有些相似的难题时,由于记不清楚例题的解题思路又去翻书本……
在这样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做题是没有任何积极意义的,因为做题对于掌握知识来说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是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已经归纳总结解题的基础上继续查漏补缺、继续归纳总结的过程,对知识的掌握是个前进、上升的过程,但是很多同学由于前期准备不足就开始做题,把做题变成了"原地踏步"的过程。
2.注重选题。首先,同学们要选择涉及关键知识、重点知识的典型题目,可以参考历年的高考真题。如果对高考真题非常熟悉,只要看一下就能够判断出来哪些题目适合自己来做。
其次,每个人对知识掌握的情况不一样。有些题目对别人来说是难题,但是自己已经掌握了;有些题目对别人来说是简单题,但是自己还没有掌握。所以选题时,就要偏向于自己的薄弱环节,精力用在需要重点提高的地方。
再次,高考试卷结构是30%的简单题、50%的中等题、20%的难题,只要同学们能够把简单题和中等题做出来,分数就不会低。而且难题一般都是由几个有内在联系的基础题通过一定形式组合形成的,基础题掌握好了就为解决难题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在选题时要注重基础题,少做些难题、偏题和怪题,否则就是浪费时间而且对成绩的提高也没有显著效果。
最后,保持质和量的平衡。我们不是为做题而做题,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知识而做题,只要达到彻底掌握知识这个目的就可以了。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多思考、多归纳总结,盲目做题会浪费很多时间。虽然反对"题海战术",但是一定量的题目训练还是有必要的,因为只有在做一定量的题目的基础上,才能够有足够的材料进行归纳总结。
题目是做不完的,每个人的时间又非常有限,所以大家要选好题目,高效地做题。
3.注重审题。很多同学为了节省时间往往不认真审题,如果漏看了题目中的某个条件就会无法下手,如果曲解了题意,则自己的答案肯定是错误的,因此审题是做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认真审题并不会花费很多时间,相反还能节省时间。例如,当漏看了一个条件时,本来很简单的题目就成没有解的题目了,还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想解题思路,其结果就是解不出题来,还浪费了很多时间。若是在考场上还会引起你的紧张,影响后面做题。
4.独立思考。很多同学遇到自己不会的难题时,就立刻翻后面的答案,这是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因为正面解题也是锻炼思维能力的一个方法,而且此时自己想问题的思路对于进行归纳总结非常有帮助。如果你遇到难题就立刻看答案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就无法知道自己的思路和正确的思路之间有什么差别,只有在暴露自己错误思路的前提下才能纠正自己的错误想法。
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首先,尽力在大脑中搜索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以前做过的类似的题目,以及自己归纳总结的相关内容,这些也许就是解答难题的突破口;其次,实在答不出来,就索性放在一边,先做别的题目或者别的事情,过一段时间再来做,也许思路就可以打开;最后,若还是想不出来,就看一下答案,但是要把答案盖住,先看最初的一两步,有了启发就不往下看,以此为基础继续想,若是想不出来再继续往下看。
5.做一题会一类题。在做完一道题并归纳总结后,一定要及时复习,平时也要经常翻看,尽快掌握它,要达到"做一题会一类题"的要求。
6.处理好"只做一次"和"做完检查"之间的关系。在此要求同学们平时养成"只做一次"的习惯,做题时要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下来后就能养成这个好习惯。考试时,时间很紧张,不会有很多时间来检查,所以对于会做的题目一定要一次搞定。如果做题时抱有"做完检查"的想法,则会降低做题的一次正确率。在"只做一次"的思想指导下,做完试卷后若还有时间,则可以"做完检查"。
7.冲刺阶段做题。平时做题目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知识,因此做一道题的速度可能比较慢,但是高考时,要求同学们在规定时间内做完涉及某一科的一张试卷,这时除了对知识掌握的要求外,还要求同学们适应这种考试的形式。因此在冲刺阶段一定要做一定数量的模拟套题,严格按照高考的时间限制来做,保证在限制时间内完成所有题目。刚开始做的时候可能不太习惯,但是经过几次训练以后,一定会适应。
第六计 灵丹妙药--建立错题本
"计"从何来
学习方法有很多,建立"错题本"是很多同学的宝贵经验之一。许多人有过这样的经历,同一个错误常常一犯再犯,而建立"错题本"是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对每个做错的题目进行详细分析后,写在"错题本"上,多次查看,同一个错误就会避免再犯第二次。
使用"错题本",一方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同学们对于自己犯错误的地方比不犯错误的地方,印象要深刻得多。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重点关注自己的错误,可以使自己在短时间内抓住重点,提高效率。另一方面,通过错题本,可以使自己看到进步的地方。以前做错的题目,经过"错题本"纠正后可以肯定以后不再出现这样的错误,时间一长,自信心就会增强。高考前做无数的题目、进行无数次的考试,是因为这样可以使大家在高考前充分暴露自己的不足,及时查漏补缺,以免犯同样的错误,以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做题、考试的最终目标不是暴露自己的不足来影响自己的心态,而是根据错误地方查漏补缺,建立"错题本"就是查漏补缺的最好方法。
实际运用
1.建立"错题本"。给每科都准备一个笔记本专门用来记录做错的题目。错题的摘抄可以采用剪切的办法,把做错的题目从习题册和试卷上剪切下来。如果有自己的答题过程,把自己的错误答案也一并剪切下来,然后粘贴到错题本上。这样可以节省抄写做题的时间,提高效率,同时也可以看到自己当时是怎么解题的。
2.分类。经过一段时间的记录以后,需要对错题本上的内容进行分类整理,这时找出另一本笔记本进行记录。可从三个角度进行分类,一是错误类型,例如分为注意力不集中导致的错误、记忆问题导致的错误、解题思路问题导致的错误,这里只需要记录下最后形成的结果就可以了,自己看得懂就行,这样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克服相关错误;二是相关错题涉及的相关知识点,例如涉及动能定理的错题有哪些,这样可以使自己对一个知识点的把握更加全面;三是错题涉及的章节,按照错题涉及的知识点在课本中的章节进行归类,属于同一章节的归在一起,这样可以使我们从宏观上知道自己的错误集中在哪些地方,有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理解知识,有利于我们理清知识结构,综合掌握知识,灵活应用知识。
3.使用。建立"错题本"是查漏补缺的最好办法,前提是你要使用它,一定要经常翻、常思考、常总结,否则就体现不出错题本的作用。
(1)定期翻看。时间间隔自己决定,例如一周看一遍,或者半个月一遍,或者学完每一章节看一遍。经过一定频率的翻看以后,对于完全弄懂的错题可以划掉,剩下的再加上新增加的继续定期翻看。
(2)交流。如果别的同学也有错题本,可以和他们换着看,这样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所以别人经常犯的错误你可能不会犯,需要做的就是找出别人和你都犯的同一类错误,或者涉及同一个知识点的错误,然后重点分析命题人是如何设计题目让大家都容易犯同一个错误的,你和别的同学当时的错误思维是什么样的。
(3)坚持不懈。"错题本"的使用贵在坚持,只有持之以恒才能见效。
第三部分 心态篇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就是事倍功半了,学习也不例外。高三大考小考多如牛毛,以一颗平常心看待成绩,考得好与不好都不会左右你的情绪,影响你的学习。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坐观天外云卷云舒。唯有如此心态,我们才能在考场上挥洒自如。
第七计 自我认识--人贵在自知之明
"计"从何来
"什么是哲学?"经常有人这样问苏格拉底,他回答:"哲学就是认识你自己。"当然同学们不需要从哲学的角度来理解"认识你自己",但是从学习的角度来自我认识则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自我认识是自己更好地按照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的保证。很多好的学习方法同学们都明白,但是无法实践,原因就是没有对自己有个充分的认识,从而找不到哪个方法最适合自己,甚至对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完全了解,因而不能完整地实践科学的学习方法。
其次,自我认识是正确制定目标的基础,没有对自己学习现状的正确了解是不可能制定出合理的目标的。
再次,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心态。只有在对自己现状了解的情况下,才能够脚踏实地,心态才会好,否则会盲目地和别人比较,导致心态失衡。
最后,有助于增强自己的自信心。自信心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这里所说的实力是所认识到的自己所拥有的学习实力。很多同学的学习实力并不差,但是他们对自己的这一情况并不了解,或者说并不确定,从而导致不自信。他们不清楚每门课的优劣势在哪里,如果同学们能够做到对自己的学习状况很了解,即使实力不强,也会表现得很有自信。
实际运用
我们可以将自我认识分为两方面,即方法层面的和技术层面的。方法层面的自我认识是说服自己的过程,在了解自己的同时,能够完全相信科学学习方法,同时根据对自己的科学分析,总结出自己如何更有效地实践科学学习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1.按照科学的学习方法,例如本书中的36计,和自己进行对照,分析出自己在哪些方面没有做到位、哪些方面没有做好。
2.对于没有做到的,要继续分析自己为什么没有做到,是因为之前不知道有这样的方法,还是自己知道这个方法,但是觉得对自己的帮助不大。
3.如果这个方法自己认为不合适,还要继续问自己为什么这个方法不合适。是凭感觉觉得不会产生好的效果,还是因为自己以前用过这个方法没有起到明显作用。
4.如果只是感觉,你需要质问一下自己为什么对没有根据的事情如此肯定,之前对于无根据的事情是否曾判断正确。
5.如果是自己以前曾用过的方法,但是没有效果,这时需要分析当时是如何用这个方法的,是否完全按照该方法的要求来做,是否存在没有做到位的地方。
6.如果存在没有做到位的地方,那么具体是哪些。例如,对于确定目标,自己当时是怎么确定的,是随便确定的,还是对根据自己的现状进行分析后确定的;对于制订计划,计划的内容是否都符合科学计划的要求;对于计划自己有没有坚持执行,坚持了多长时间。
找出了自己和科学方法之间的差距,一是可以说服自己按照科学的方法来学习,二是找到了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实践科学学习方法的路径。
技术层面的自我认识过程就是使自己了解自己的学习现状,从而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自信心。具体做法如下:
1.找出各科的历次考试试卷,对于每科的试卷进行总结分析,先分出做对的题目和做错的题目两大类。
2.在做对的题目中,要把其中自己蒙对的题目删除,划入到错题中。
3.在做对的题目中,要把题目中对应的知识点总结出来,这部分内容就是自己实打实掌握的内容,对此自己心里就非常清楚,这是自己自信的基础。
4.对于错题,要进一步进行分析。例如,粗心大意产生的错误:题干没有看清楚、计算过程产生的错误等;记忆不牢靠产生的错误:公式没有记牢、单词不认识等;解题思路的问题以及答题思路的问题:不知道如何下手解题、不知道如何组织答案等。
5.错题分好类以后,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明确哪类错误是可以克服的,哪类错误自己不能克服。对于能够克服的错误,哪些可以在短期内克服,哪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克服,然后以此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
在技术层面对自己进行分析后,就不会盲目地设定目标,不会盲目地和别的同学进行比较,这样就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对自己的优势会非常了解,对于自己的劣势也很了解,而且对于如何把劣势变成优势也有了方法。信心来源于确定的事物,此时自己将会充满自信。
自我认识不是一劳永逸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对自己的学习方法的运用情况,以及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之间的转换情况,需要进一步了解。所以需要继续进行自我认识,这样才能时刻保持对自己的正确认识。
第八计 乐观自信--发挥潜能、超越自我
"计"从何来
自信是指在对自己做出正确评价的基础上,对事业、学习充满信心,是一个人的气魄、胆识、求胜的信念。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从美国的一所小学,抽取了三个班进行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测试后,他将一份"最佳发展前途者"名单交给了老师。8个月后,当心理学家重返这所小学,对上次做过测验的那些学生再次测试时发现,那份名单上的学生的智力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学生。其实那份所谓的"最佳发展前途者"名单不过是从学生名册上随机抽取的,这一实验很好地说明了一个人的自信所起的重要作用。
一个人的成功建立在坚持不懈的基础之上,很多同学往往因为不能坚持到底而与成功失之交臂,而坚持到底是需要以一定心理条件为基础的。当不自信时,你会怀疑自己的智力和能力,很自然地就选择了放弃。很难想象当你对自己学习数学的能力不自信时,还能够坚持地去学习数学,你一般只会采取逃避的态度,能不学就不学。
实际运用
1.不和别人比较,和自己比较。爱迪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心的树立,不在于和别人比较,而是拿自己的今天和昨天去比。
著名科学家爱迪生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上完劳动课,同学们都交了自己的作品,只有爱迪生没交,第二天,他才送来一只做得很粗陋的小板凳。老师很不满意地说:"我想,世界上不会有比这更糟糕的小板凳了。"爱迪生回答:"有的。"他不慌不忙地从课桌下面拿出两只小板凳,举起左手的小板凳说:"这是我第一次做的。"又举起右手的小板凳说:"这是我第二次做的,刚才交的是我第三次做的。虽然不能使人满意,但总比这两只强一些。"爱迪生的自信就是在和自己的比较中树立起来的。
现实生活中,大家都习惯了去和别人比较,山外有山,这样和别人比较下去是没有尽头的,在和别人的比较中失去了自信,同时也被周围的环境牵着鼻子走,所以建立自信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改变自己老是和别人比较的习惯,一旦自己不知不觉地在和别人比较就要提醒自己打住,这是个思维习惯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纠正肯定能够克服掉。
2.学会微笑。人在充满信心时往往春风满面,面带笑容,而人在丧失信心时往往愁眉苦脸、无精打采。笑是人充满信心的表现,是人内心快乐的外部表现,笑和人的内心体验是一致的,能和人的自信心相互促进。自信心使人充满微笑,微笑使人更加充满信心。因此,从现在开始,不管自己的学习多么繁忙,要经常提醒自己保持微笑,这里的微笑是发自内心的微笑,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信心就会在心中滋长起来。
3.走路抬头挺胸。外在的姿态和步伐和人的内心体验有着密切关系,人在充满信心时挺胸抬头,走起路来步伐坚强有力,速度也稍快。人在丧失信心时会低头哈腰,走起路来无精打采,速度缓慢。因此,同学们平常走路时要坚持抬头挺胸,这样有助于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4.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
首先是有根据的自我暗示,对于自己的优势要不断地在心理上进行强化,对于自己的劣势,需要制订详细计划进行克服,相信这些劣势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转变为自己的优势,不管是现在拥有的优势还是经过一段时间能够转变为优势的劣势,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看得见摸得着,这是自信的基础,是自己很容易就能自信的根据。
另外一种是没有根据的自我暗示,即时刻提醒自己: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我有实力,我有能力,我一定会成功。同学们从现在开始每天早晨起床时,晚上睡觉时,甚至随时随地对自己说上一遍激励自己的话,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后一定会有效果的。
5.多交流。当一个人不自信的时候,随便一个负面信息都会憋在心里进行联想,把坏的结果无限扩大。例如,当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就会联想到高考,再联想到以后的人生等,所以当出现一个负面信息时,自己要及时把它处理掉,这个时候可以主动与同学、老师、家长进行交流,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把负面信息释放出来,不要把自己的心事憋在心里,否则自己会越想越没有信心。
6.客观对待负面信息。影响自信心的负面信息总是随时出现的,最常见的就是自己遇到不会做的题目了,对于这类题目不要一概而论,要客观分析,属于自己能力以外的就不要放在心上,即放弃它,而且这类题目在高考中绝对只占一小部分,剩下的经过自己的努力在下次考试中一定可以做出来的。
7.多做自己的优势题目。一方面可以巩固自己的优势,另一方面可以提升自己的信心,而且高考试卷中30%为容易题,50%为中等题,20%为难题,你的优势应该能够覆盖容易题及中等题的大部分。
第九计 培养兴趣--兴趣是可以培养的
"计"从何来
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这个道理同学们都明白。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产物,同学们现存的兴趣都是以前培养出来的,所以对于现在自己不感兴趣的科目,经过有意识地培养,也能对其产生兴趣。
实际运用
1.首先分析一下自己感兴趣的科目,例如语文、英语、数学等。为什么对这些科目感兴趣?例如对语文感兴趣是因为很喜欢看课外文学读物,在看的过程中对语文成绩的提高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个属于对语文的内容感兴趣,而语文成绩提高这个结果是附加产品。对数学感兴趣,是因为在解出正确答案时感到有成就感,而且题目越难成就感会越大,这个属于对学习过程感兴趣。还有些科目对其内容和过程都不感兴趣,但是对结果感兴趣,即每次考试的分数很理想时会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赞赏,有了这个结果的驱动,仍然能够对这些科目的学习产生兴趣。
2.每门课都有自己的特点,语文注重平时的广泛积累,特别是作文的写作;英语注重语感的培养,需要平时多读、多听、多看;数学注重解题思路的锻炼,即注重解题过程。状元们并不是对所有科目的内容或者过程都感兴趣,但是他们每门课的成绩都非常理想,这说明不管你是对学习的内容或过程感兴趣,还是对考试成绩这个结果感兴趣,只要是有兴趣就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3.对于自己现在感兴趣的科目,继续保持对它的兴趣。
4.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如果学习的内容太难或太简单,都很难引起我们的学习兴趣。因此,选择学习内容,必须切合自己的实际。我们的知识,主要是从课堂上获得的,但有时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并不完全适合我们本人。因为老师的教学是要照顾全班大多数同学的。因此,当我们觉得学习内容难度大了,可以请老师辅导或同学帮助,努力赶上;觉得学习内容太浅了,可以找一些更深的内容来补充。总之要做到深浅得当,难易适度。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