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17 KB
  • 2021-04-19 发布

小学2020学年师训工作计划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小学2020学年师训工作计划 一、 指导思想:‎ 我校将围绕杨浦区师训部的教师培训工作部署,结合我校教师发展目标,以全面深化课程改革为抓手,以“创智课堂”为契机,以教师发展为根本,使教师培训工作做到项目化、序列化、效能化,强力高效地推进教师队伍发展,以期转变和更新教师教育理念,切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课程开发能力、项目管理能力,为学校成为“家门口的好学校”提供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保障。‎ 二、 目标任务:‎ ‎(一)主要目标 目标一:以学习论坛为抓手提升师德修养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教。”新时期的教师不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还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更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我校将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xx改革的意见》,借助学校“景行讲坛”和“陋巷论坛”两大学习论坛,把“师德修养”作为教师队伍xx的核心贯穿于教师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建构尚德睿智、健康向上、自主发展的教师发展机制,营造“温善慈美,严教勤学,敦品励行,海纳百川”为主题的教师文化,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让教师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目标二:以课程推进为抓手提高师能素养 ‎“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新时期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课程是培植教师师能素质的肥沃土壤,而教师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因此学校将以课程推进为抓手,构建以“申江钟声”和“悦读童话”这两门特色校本课程为两翼、以教师为主体的“两翼一体”的课程推进机制,把课程改革、课程开发、项目实施作为教师培养、专业发展的主渠道、主阵地,为教师提供更广阔的平台以提高自身师能素养。‎ 目标三:以分层发展为抓手促进团队成长 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年龄和阶段性的规律。面对全校处于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群体的教师,学校秉持“基于职业认同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重视见习期、成长期、成熟期教师的专业要求与发展需求,分类培养、分层推进,以锻造队伍、打造名师为目标,积极打造一批学校教育的领军人物。分层发展只是手段,而教师队伍是 “两翼一体”中的一个整体,分层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凝心聚力推动团队发展,最终形成一个乐学善教、合作共研的教师群体。‎ ‎(二)主要任务 ‎1.依托学校的“景行讲坛”和“陋巷论坛”这两大校本培训的品牌栏目,辅之“悦然时分”与“悦然而行”这两个教师活动平台,组织学校不同层次老师进行交流,帮助教师找到职业归属感,落实学校的教师文化与道德要求(温善慈美,严教勤学,敦品励行,海纳百川),形成校风(严教勤学)、教风(为儿童而教)、学风(为智慧而学)。‎ ‎2. 在 “两翼一体”的课程推进机制下,将课程实践与教师培训进行融合发展,即在推动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创建学校特色品牌,促进学校内涵发展。鼓励更多教师参与项目管理,组建高效的团队来推进课程的实施与完善,开展好校本项目“申江钟声”、“校本课程推进”、“创智云课堂”的培训,帮助教师了解学生、了解课程;帮助教师完成角色转换,发现课程实施的意义,以经验的重组为教学本质为学生的发展搭建合适的学习阶梯,提升教师的师能素养。‎ ‎3.根据学校教师职业需求、个人能力、工作年限等不同层次制定基于职业认同的教师专业化培养方案,分层分步地促进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教师专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平台,新建与完善不同定位教师发展的“四平台”机制。‎ 三、 组织形式 ‎(一)以爱铸就师魂,潜心立德树人 教师作为一个专业化的职业,学校十分注重专业化的引领与指导。“景行讲坛”是专家引领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平台,“陋巷论坛”是学校为学有所长,各具风采的教师搭建交流对话的平台。‎ 借助“景行讲坛”和“陋巷论坛”两大学习论坛,让教师们有机会与专家对话,与书本对话,与伙伴对话,在合作探索、潜心思考中学会学习,在实践前行、快乐活动中学会做人,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人文修养,内化“来,让我们为儿童而活”的办学理念,明确专业发展的要求,重树教育观念,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 更让教师们知道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怎么去认识世界、认识自己,体味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和职业的快乐。‎ ‎1.以读书社团为单位,推荐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及实践书籍,以“讲台人生”、“走进名师”为主题,开展陋巷论坛—— “阅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系列读书活动,引导教师读书明理,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 ‎2.开展“校有亲师”评比活动,动员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明星教师,一月一评”的活动,再结合教师参与学校活动的情况,细化多元评价指标,在学期末评选出在单项和综合指标中蝉联榜首的老师为学生、家长和学校共同认可的明星教师,让先进教师的模范事迹成为师德培训的生动材料,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典型引路,与榜样同行,推进教师团队积极向上发展。‎ ‎3.继续以争创温馨组室为抓手,开展温馨组室交流展示活动,促进温馨校园构建,营造健康、融洽、充满温暖和友谊的良好的集体气氛,形成奋发向上,乐于进取的团队精神。‎ ‎(二)聚焦项目课程,提升研训效能 ‎1.教研合一,以研促教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 教研合一才能促进教研组老师共同发展。因此学校以培训为重点,以研究为核心,聚焦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充分挖掘、发挥、提高教研组功能,突出主题,强化过程,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开展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形成合作研究、共同提高的教研氛围;积极参与集团活动,实践集团内校际之间的教研共同体xx,实现教研活动的互补性,真正焕发教研活动的生机。‎ 本学年学校将开展以“基于课程标准,关注学习经历,创生学生智慧”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究。每个教研组继续探索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教学流程,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塑造体现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价值观念的课堂教学观,大力营造有效课堂教学气氛,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教研组在形成自己的教研课题之后,一切的教学活动包括常态课与组内研讨课的备课、上课、课后反思、教研活动记录都要围绕本组的研究专题,扎扎实实开展“创智课堂”的行动研究。努力打造教师教研共同体,人人参与学校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让教研活动落实在无处不在的教学活动中间,坚持教学有价值、教学有效果、教学有效率、教学有魅力的有效课堂教学标准,切实保障校本教研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有效性。‎ ‎2.项目引领,岗位成才 学校以市级立项课题“儿童的发现——跨学科活动课程中的学习”为抓手,加强跨学科活动课程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形成了跨学科活动课程实践与专家引领相结合、跨学科活动课程实践与教师专业队伍成长相结合、跨学科活动课程实践与学校文化氛围创设相结合的特点,让教师成为课堂里的研究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以及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指导者。‎ ‎(1)在课程开发中提升教师的课程领导力 课程xx是教育的蓝图,课程开发与实施是育人活动的有效途径。学校的校本课程经历了从无至有、从有到优的过程。学校从帮助教师理解教育、理解学生、理解课程的基础上,鼓励教师立足校本,设计开发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课程。‎ 学校在开展阿波罗系列特色课程的课堂教学的探索与研究的过程中,形成一系列可操作、可借鉴、可沿袭的模式和方法:(a)将阅读童话和编写童话纳入语文教师的寒暑假作业中,将童话角和童话小报与班主任板报评比工作相结合,挖掘和发挥教师的特长,选择有兴趣、有能力、有经验的语文学科教师组成教研团队,从童话作文、童话绘画和童话出版社三种途径推进“悦读童话”课程;(b)不断吸纳新成员,安排新成员听课议课、备课上课、收集资料、再生资源,以浸润的形式参与到《申江钟声》课程与教材的完善工作中,帮助教师发现自身的价值和潜能,加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和驾驭能力;(c)打破学科间的壁垒,采用美术教研组和科技教研组跨学科联动教研的模式完善《蛋蛋屋》课程,帮助教师发展跨学科课程实施能力,也有助于基础学科教学水平的同步提升;(d)邀请专家指导新编《水游戏》和改编《跳动的银球》拓展型课程教材,帮助教师提升挖掘课程资源的能力、教材撰写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 ‎(2)在项目管理中形成专业特色 学校现有六个校本特色项目,分别是“申江钟声”、“校本课程推进”、“创智云课堂”、“学生自组织”、“运动休整室”及“洗手工程”。这些项目涵盖了校本课程、学生发展、体质健康、信息技术等领域,有的与市区级项目结合,有的与区域推广课程结合,有的与学校“浦江文化”xx结合,围绕学校育人目标“培养黄浦江畔现代小公民”来推进的。每个项目均由学校行政全程管理,项目总负责老师具体落实推进,各学科各组室的老师自愿报名参加,形成了学校卓有成效的融实力、活力及魅力为一体的项目管理文化。‎ ‎(三)分层谋求发展,合力形成实力 学校秉持“一个理念”,借助“两个平台”,启动“三项工程”,实施分类培养、分层推进的教师培养模式,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现代化教师队伍,凝心聚力形成教育实力。‎ ‎1. “一个理念”‎ 学校要构建教师职业认同的文化范围与评价体系,让教师感觉到在学校内自己所做的教育教学科研等工作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获得学生与家长的认可,得到领导与同事的肯定,由此加深自己的认识,提高职业兴趣与热情。‎ 在不断学习中,学校的理念融入了教师的理念,学校的办学目标成为了教师的共同愿景。学校引导教师将个人的职业认同融入到学校的发展规划中。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考虑学校发展需要,洞察教师内心需求,将教师个人职业规划与学校发展规划有机融合在一起。依据人本化及个性化原则,树立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师职业认同理念,提供保证教师专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平台,新建与完善不同定位教师发展的“四平台”机制,即区级骨干、学科带头人教师平台,引领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永动机;校级骨干教师发展平台,学校向区输送人才的蓄水池;校级成熟教师发展平台,学校稳步发展的中坚力量;青年教师发展平台,年轻教师向上发展的大本营。‎ ‎2. “两个平台”‎ 本学年学校将借助“陋巷论坛”和“景行讲坛”两大平台,开展针对教师教学基本规范和班主任工作规范的专题讲座,开展针对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专题培训,捕捉教师行为中值得褒扬的品质和亟待改进的问题开展案例剖析,这样既能共享规范教学的经验,又能展现优秀教师的风采,还能为青年教师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学范本。‎ ‎3. “三项工程”‎ ‎(1)名师梯队工程 学校在学科带头人、区骨干教师、区骨干教师后备人选、区教育教学新秀的骨干教师梯队培养中力求有新的突破,将充分利用学科带头人、区骨干教师、区骨干教师后备人选、区教育教学新秀的骨干教师梯队的优质资源,以点带面,辐射引领,对教师的共性问题给予一定程度上的帮助,使得培训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为了保证骨干教师梯队的可持续发展,学校还要做好以下三项工作:(a)教师学历提升、水平能力测试、职称晋升、计算机等级考试以及学分的登记工作;(b)遴选学校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参加市级教师培训,建立培训对象资源库;(c)组织学校骨干教师和外出学习的教师开展专题研讨、业务讲座、和引领示范活动,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和资源开展培训活动。‎ 学校探索出了一条骨干教师示范引领助推有效研修的途径,即 “六个一”骨干示范引领模式:“一月一讲座”、“一师一优课”、 “一人一帮带”、“一人一档案”、“一人一项目”、“一年一评审”。‎ a. “一月一讲座”——专题讲座,排忧解难 专题研讨的内容来源与教师新课程理念的需求,来源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来源于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来源于教师对校本研修活动的反馈,以及来源于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中存在的困惑,来源于教师课程开发与项目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等等。针对这些问题与困惑,学校都将及时进行归类与梳理,有针对性地开设专题讲座,为一线教师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援助。‎ b. “一师一优课”——课堂示范,引领成长 为了更好地发挥骨干教师梯队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促进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学校将定期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骨干教师将与学校教师共同探讨先进教学经验,这既为骨干教师提供了锻炼成长的平台,又为其他教师创造了互观互学、交流研讨的机会,特别是给年轻教师在教学领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范例,从而真正实现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c. “一人一帮带”——结对帮带,教学相长 结合学校见习教师培训工作,着重对新教师开展骨干教师结对帮带活动,依据师徒结对承诺书的要求,细化加大师徒之间“一对一”的听评课指导工作和“入门”辅导,真正实现青蓝相接。结对帮带期间将结合见习教师汇报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说课和公开教学展示活动,检验师徒间的帮扶效果。‎ d. “一人一档案”——档案归位,骨干归心 骨干教师档案是记录和查询骨干教师信息的原始资料,也是深入推进骨干教师队伍多样化、个性化管理教育的参考。骨干教师应做到一人一档,存放规范、归属明确、内容齐全、统一标准、建章立制。‎ e. “一人一项目”—— 承包项目,凝心聚力 每个骨干教师都应参与或者领衔一个项目,作为项目负责人的骨干教师要具体落实推进项目,并且做到“一月一统报”、“一年一汇报”,每月将项目组成员的工作内容和项目阶段成果进行梳理和上传,每学年进行一次项目推进汇报,届时学校会邀请项目相关专家莅临学校进行项目考评和工作指导,助力教师团队的成长。‎ f. “一年一评审” ——定期述职,行稳致远 骨干教师不仅是一种荣誉与肯定,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为了加快学校骨干教师梯队的xx,加强对骨干教师的考核与奖惩管理,逐步实现骨干教师梯队xx与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学校对各类骨干教师实行年度考核制度。每学年度各类骨干教师撰写述职报告并填写年度考核表,学校将从师德修养、教学业务、教育研究、示范指导、项目管理等多方面进行考评和审核,最终给予考核结果。以此来保证骨干教师梯队的优越性,使教育科研的骨干队伍不断壮大。‎ ‎(2)“青年先锋号”工程 本学年学校将继续实施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合理安排,保障培训的有序开展;规范管理,落实培训的校本管理。学校把见习教师的培训工作纳入学校青年教师培养的管理系统,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的青年教师培训领导小组,专门设立了“青年先锋号”学习共同体,学校制定了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计划、职初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训练实施计划、青年教师导师带教协议和骨干教师师徒结对带教协议,并加强对青年教师培训过程的管理,做到了研修时间、内容、人员、考评四落实的同时,学校注重教研组的团队引领功能。各学科教研组的活动也是青年教师成长的一块沃土。‎ 学校也将加强职初教师的跟踪培养工作,强化师徒结对活动,对职初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先模仿再上路,以展示出培训的培养思路。职初教师每天必须先听一节师傅的课,了解经验丰富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然后自己再上课模仿并反思,这样可以快速提高职初教师对教学流程和教学控制的适应度。另外要求师傅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及课外辅导等方面给予悉心指导,组织指导青年教师参加市区级各种竞赛活动和公开展示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 本学年还将发挥党员示范岗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数学学科和英语学科尝试“拼团带教”的方式,将教研组内经验丰富的成熟期教师和缺乏经验的教师捆绑在一起进行“拼团带教”,以“板书、教学设计、公开教学展示”等基本功大比拼的方式验收带教成果,以师徒带教的鲜活故事为蓝本撰写教育叙事,将优秀的故事汇编成册,展现青蓝相接、师徒情深的感人画面。‎ 除此以外,青年教师沙龙也是学校为青年教师搭建的交流与提高的平台。本学年青年教师沙龙活动将开展系列培训活动:(1)分享《教育思想大讨论自选读本》读后感,构建属于xx人的教育理念,探寻教育的本质,思考教育的策略;(2)提出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困惑,并修订入《职初教师工作指南》(3.0版)中,学校将充分发挥成熟型教师和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对青年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形成“百问百答”的经验共享机制;(3)投身“创智云课堂”项目,发挥青年教师在信息技术能力方面的优势,做到“研教合一”,即在接受培训后,以创智云课堂常态课、校公开展示课、区公开展示课的形式展示现代化信息技术如何辅助教学,以显培训实效。‎ ‎(3)教师自主研修工程 学校从教师职业特点、认知特征和情感需求出发,采取了自主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直接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利用校园网站、学校公众号、市区教师教育管理平台、市区学科教研平台、优课晒客平台等多种网络平台,开展听课评课、网络课程培训、网络教研和资源共享等多元化的自主研修活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实现了 “师师互动” ,达到共享、互补的功效。学校还鼓励教师每学期充实自己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利用网络平台打造新型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全体教师共同提高,既增强了教学资源使用的灵活性,又为资源再生提供了一个空间和保障。除此以外,教师每学期将日常教学的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研究成果等撰写成教育叙事,形成属于教师个人的资源积淀。‎ 四、 时间进度 ‎2018学年第一学期 九月份:‎ ‎1.制定2018学年师训工作计划 ‎2.悦然时分——“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庆祝第34届教师节活动 ‎3.景行讲坛——团建专题讲座(区学科带头人)‎ ‎4.青年教师沙龙 十月份:‎ ‎1.景行讲坛——教学规范与习惯培养的专题培训(区骨干教师)‎ ‎2.修订《职初教师工作指南3.0版》‎ ‎3.见习教师培训 ‎4.陋巷论坛——“阅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读书分享活动 十一月份:‎ ‎1.“校有亲师”评比活动 ‎2.悦然而行——xx小学教职工趣味运动会 ‎3.青年教师云课堂培训 ‎4.教学月展示活动 十二月份:‎ ‎1.项目汇报 ‎2.全学科教师基本功练兵 ‎3.撰写教育叙事 ‎2018学年第二学期 三月份:‎ ‎1.景行讲坛——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案例剖析(区骨干教师后备人选)‎ ‎2.悦然时分——“扮靓知性人生,尽显魅力风采”庆祝三八妇女节活动 ‎3.青年教师沙龙 四月份:‎ ‎1.景行讲坛——“一师一优课”区教育教学新秀“青赛杯”教学研讨活动 ‎2.悦然而行——“感受美丽自然,品味精彩人生”教师外出实践活动 ‎3.见习教师培训 五月份:‎ ‎1.陋巷论坛——“爱拼才会赢”拼团带教成果展示活动 ‎2.陋巷论坛——五四青年节活动 ‎3.青年教师云课堂培训 ‎4.教学月展示活动 六月份:‎ ‎1.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评比活动 ‎2.见习教师汇报展示活动 ‎3.全学科教师基本功练兵 ‎4.撰写教育叙事 五、 预期的成效 从制定计划、部门协作、师资配备、组织管理等环节层层把关,保障教师培训的顺利开展,注重实践、务求实效,最终达到以学习论坛为抓手提升师德修养、以课程推进为抓手提高师能素养、以分层发展为抓手促进团队发展的培训目标。‎ 采用“主题式、互动式、参与式、探究式、情境式、对话式、学用结合”等多元化的培训方式,激发学校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教师培训的“杠杆”效应。最终形成丰硕的的教师培训成果,在不同层面形成教师专业队伍xx的各类专刊,例如体现教师师能素养的《教师区公开课例集》、《教师组内研讨课例集》、《教学反思集》、《备课组优秀教案集》、《基本功大练兵集合》等,体现教师师德修养的《教育叙事集》、《读书笔记集合》等,体现青年教师培训成效的《职初教师工作指南》(3.0版)、《xx小学职初教师手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