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2 KB
- 2021-04-1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参加了高中语文新课程培训,按照学习进程,利用课余学习了高中新课程改
革的一些知识,自己有了一定的认识。
一、转变教育观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更新观念,尤其是教材观。解决了教材观才能谈改善
教学,才能谈有效教学,高效教学,魅力教学。注重人文性、注重能力的培养、
编排体例新是新教材“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充分利
用好必修本打好基础,合理引导学生有选择地选修,吃透教材,宏观调控,避免
随意性和盲目性。
阅读和写作分开是新教材的又一亮点。引导学生多读,在读的过程中积累,
然后多写,采取多种方法促进学生在三个写作序列练习中,养成良好的能力。写
作要遵循创作的规律,采用阶梯式的训练方法,进行系统的记叙文、议的训练,
让学生一步一个台阶地在之路上成长,而不是搞高考应试式作文训练。
新教材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了明确的规定和具体的要求,不能随意化,
要作为语文课的一部分,做到口语训练和课文教学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二、形成教师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在全面提高
学生的语文素养。长期以来,对教学的评价,往往只重视结果,不看过程,导致
教的过程“走过场” ; 对学习的评价也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
或只注重记住结果,而忽视亲历亲为的重要性,这是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病
根所在。 “因材施教” 已讲了两千多年, “启发式” 教学早已写进了语文教学大纲,
至今我们也没有很好地落实。这与我们忽视对教学过程的研究、管理和调控不无
关系。我想在教学中我们,一是教师要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精心设计自己的教
学思路,对语文教学过程实施有效地调控。二是要落实教学的具体环节,使过程
“到位” ,每个环节中还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方法, 并做到各种方式、 方法综合贯
通,做到教学流程合理。三是要因人施教,教师走进每个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
世界和学习过程,因材施教,尤其注意使学习的有困难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有所收获,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四是要使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建
构的需要,循序展开。五是要转变教学评价指向,即由侧重评价教师教的过程和
艺术,转变为侧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三、 教会学生学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 培养学习兴趣, 让学生快乐学习。
方法最重要,教会学生学习更重要,指导学法,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形
成自己的学习方法体系,督促运用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终身学
习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导,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它才能引导你在知识的乐园里遨游。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对优化课堂教学,提
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
学习的欲望,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成为课堂主人的前提。所以,作为语文
教师应认真备好课,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努力把每堂课上好、上活、上得
有趣,让学生回味无穷,从心底里喜欢上语文课。这样,才能激起他们高昂而持
久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广大语文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
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采用形式各异的激励办法和开展各项活动。从课
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
习效果、推动学习动力的办法。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时代的进步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又
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手段和更为广阔的空间,语文教师应抓住机遇,充
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扩大语文外延。
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闪光的做法、独具匠心的设计,但却如过眼烟
云,没有积累下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因此,教学中要
善于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最终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我们知
道一线教师任务重,时间紧,平时教学中的得与失往往在一霎那间忽闪忽现,即
便有心劲儿也没时间捕捉,没功夫理会,于是教学失误恶性循环,教学智慧转瞬
即失,教学实践在费时费力中不见成效。 而本次培训, 给了我们教师这样的机会,
有完整的时间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 给了我们教师这样一个平台,集中学习,同
位次的交流和沟通, 学员之间的交流撞击出思维火花, 互相学习, 在反思中进取。
特别是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的反思显得最有价值。而作业的原创原则,也使大家的
表达和思维的深度从艰涩走向了流畅,在这个过程中正是我们教师自己的积累和
整合,也是我们教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更是我们教师自己的梳理和探究,更是
我们教师自己的提升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