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汉双语工作总结 26页

  • 88.63 KB
  • 2021-04-19 发布

藏汉双语工作总结

  • 2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藏汉双语工作总结 【摘要】藏汉双语教师正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逐渐的推进和 深入的开展,学者们越来越关注和重视双语教师应具备的素 质,文章对学者们在藏汉双语教师素质的研究进行了相关的 文献综述和简要的点评,以期在为后续的相关研究与实践提 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藏汉双语教师素质;双语教学 目前, 在青海藏汉双语教师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许 多学校都把藏汉双语教学作为办学特色,民族学生的范围也 从最初的民族班发展为民族学校,但在几乎所有学校在藏汉 双语教学过程中都面临着一个很大的困难,就是藏汉双语师 资的匮乏问题及藏汉双语教师素质问题。藏汉双语教学的关 键是藏汉双语教师素质,没有合格的双语教师,是不可能完 成双语教学任务。因此,只有对藏汉双语教师提出更完善全 面的素质要求,才能实施高素质的藏汉双语教学。 一、 双语教育的定义与概念 (一) 双语教学的定义 学者们有不同的的解释,但是其本质都是相同的。朱 浦认为双语教学是指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 的教学,其实际内涵因国家 、 地去不同而存在差异(朱浦, xx ) 。 钟启泉认为双语教学内涵包括三个方面:第一 , 最广义的层面指作为一个国家的语言政策所驱使的“双语教 育 ”。 第二,广义的层面指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教 学 。 我国的“双语教学 ” 通常是指汉语为第一语言与英语为 第二语言的组合,旨在帮助学生“习得双语能力,理解多元文化,培 养全球意识 ”,第三,狭义的层面是指外语教学(英语教学)本身 (钟启泉, xx) 。《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给出的定义为“双语教 学是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种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 。 换言 之,使学生的外语或第二语言 , 通过教学和环境, 经过阶段若干的训 练能代替或接近母语水平 。 ” 综上所述, 双语教学是指在学校中, 能够应用藏语、 汉语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进行部分非语言学科如 科学、数学、社会科学等知识性科目的学科,目的是为了提高藏族同 学的汉语应用能力 ,在课堂中为学生营造一种双语学习气氛,是学 生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两种语言与多元文化环境的熏陶。 最终能够掌 握两种语言, 习得用双语进行思维与学习能力; 逐渐成为能够熟练运 用两种语言交际、学习与生活的双语双元文化人才。 (二)双语教师的概念 关于双语教师的概念界定有学者认为 , ‘‘所谓双语教师,通常是 之那些能熟练运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的教师, 特指能用一种外语教授 一门非语言课程的教师。’’另有学者认为‘‘双语教师是双语教学 最直接的实施者, 双语教学的任务要通过双语教师来实现。 双语教师 承担着双重任务:第一向学生传授物理、化学、音乐、体育、等学科 内容;第二,提高学生第二语言或外语。双语教师不仅必须精通学科 内容,而且必 须是双语者。双语教师的学科水平和双语能力直接关系到双语教 学的成败。’’综上所述,双语教师通常是指那些能熟练运用第二种 语言进行教学的教师,特指能用第二语言教授学科课程的教师。 (三)、玉树实行双语教育的目的及意义 由于历史原因,从古至今,绝大部分少数民族都聚居在经济不发 达的边远山区,玉树也不例外。居住的地方交通不便、山高水低、缺 电少通讯、 贫穷落后等特点, 严重制约着这些地方的经济发展, 也 决 定了本地区民族教育的落后。 教育科技的落后叉制约着生产经济的发 展,如此循环, 导致经济越来越落后。农牧民地区教育水平总体还不 乐观, 与国家的教育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共同关心我国的基础教 育, 特别是农牧民地区的基础教育, 缩小我省农村牧区与西宁的教育 差距,推进教育公平,造福民生,共圆中国梦。 二、玉树藏族自治州藏汉双语教育现状 从文献分析与现实考察来看,玉树藏汉双语教师主要面临以下两 大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藏汉双语教育的提升。 (一)当前玉树采用的教学模式 玉树采用的教学模式都采用人教版汉文课本,藏文只 作为加授课开设。结果是少数几名优生有进入高中就 读的机会 ,其余的则落榜二返回家中务农。又重新沦 为文盲或者复文盲。除有一门藏语文外。与普通小学 无异。学科知识都是有汉语文授课起点虽高但是无果。 (二)玉树双语教育师资状况 有研究者通过对青海、西藏、不同县区的调查了解到, (三)玉树双语教育教学质量的状况 有学者认为:影响藏汉双语教师素质的因素首先是藏汉双语教师 的汉语功底不深,所以加强藏汉双语教师的双语培训,培养“藏汉兼 通”的双语型教师,就成为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一个关键所在。 师资力量的缺乏也是县阶段藏汉双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之一。 从而使 整体藏汉双语教师的素质不高, 因此大力培养具有双语教学能力的专 业师资顺利开展双语教学并取 得一定效果的关键所在。其次缺乏缺乏双语版的教材,大量采用 汉文版教材也不太现实。 使学生难以适应双语教学, 学生水平不一致, 教师进行双语教学效果好坏不一致, 给教师的教学目标带来一定的阻 碍。 也有学者提出:教师人格是双语教师素质的综合体现,一个合 格的双语教师应具备以下几个素质要求:第一,热爱学生是前提,教 育作为人类创制的一种自我“助长”行为,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良 好发展,应当始终将学生的发展利益放在首位;第二,敬业与奉献精 神,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第三,保持谦虚、勤奋、不断追 求新址的治学态度;第五,具有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为人 师表、自尊自爱的作风 三.玉树藏族自治州双语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政策方面 1 加强对双语教学的政策支持和系统规划 双语教学的顺利实施离不开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在政策与制度层 面的的支持。 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在科学论证基础上, 为当地双语教学 的实施制度系统的规划,确定双语教学发展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特别是在双语教师的培训与培养、 双语课程教材的开发、 中小学双语 教学的衔接以及研究经费等方面应提供政策支持。 2 加强双语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青海藏汉双语教学调研报告 青海藏汉双语教学调研报告 青海教育科学研究所 一 青海藏汉双语教学的基本情况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西部省份 , 全省总人口 518 万 , 其中藏族 人口 113 万 , 占全省总人口的 21.89%。我省藏族人口主要分布在 6 个 藏族自治州 ,29 个牧区县 ,18 个纯牧业县, 藏族人口的分布特征是 “大 分散、小聚居、交错杂居”,虽然具有共同地缘和民族语言──文化 的整体性特征, 但随着各民族日愈频繁的交流和融会, 民族语言的单 一特性正在逐步发生变化。其中:农区、半农半牧区由于农耕文化的 普同性,接受汉文化影响较早,具有一定的汉语言环境;纯牧区牧民 群众随季节流动、逐水草而居的传统生存方式仍未 __ 改变,母语交 际的特征十分突出, 这些区域汉语言文字使用率低, 藏汉双语教学遇 到的困难最多; 城镇及城乡结合部由于社会发育程度较高, 受外界传 媒的影响较大, 社会主流文化对其个体浸入程度较深, 因而对双语价 值的认可程度较高。 双语教学作为发展民族教育的支撑体系,其发展的不平衡,实质 上反映的是我省藏族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这种不平衡造成的差异, 是形成多种双语教学类型产生的重要原因。 ( 一) 双语学校的分布及类型 据统计,截止 xx 年,全省开展藏汉双语教学的民族中小学共有 1040 所, 在校学生 108441人,其中藏族小学 1000 所 , 在校学生 93747 人; 藏族中学 40 所, 在校学生 14694 人。由于双语教学地区间的差异 性,各地根据不同的语言实际,采用了多种类型的双语教学模式。目 前,全省大致形成了以下几种类型的藏汉双语教学模式:第一类,除 开设汉语文课程外,其它课程均用民族语文授课;第二类,部分课程 用汉语文授课,部分课程用民族语文授课;第三类,除开设民族语文 课程外,其它课程均用汉语文授课。海南、海北州和海西州天峻县各 民族小学、 基层寄宿制学校两种教学模式并存 (即以藏语文授课为主, 单科加授汉语文和以汉语文授课为主,单科加授藏语文),小学主要 采用以藏语文授课为主, 单科加授汉语文的教学模式; 民族初中和高 中基本采用以汉语文授课为主,单科加授藏语文的教学模式。黄南、 果洛州的各民族小学、基层寄宿制学校基本采用以藏语文授课为主, 单科加授汉语文的教学模式。 民族初中和高中两种教学模式并存。 为了协调小学和中学阶段双语教学计划 , 全省以藏语文授课为主 , 单课加授汉语文的中小学统一执行原国家教委转发的 《五省区义务教 育全日制藏族小学、 初级中学及中学教学计划》 ;以汉语文授课为主, 单科加授藏语文的民族中小学, 均执行原国家教委颁布的 《义务教育 全日制中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 和原国家教委印发的 《现行普通高 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 随着各地办学条件的改善,部分藏族中小 学开始加授了《英语》和《计算机》课程。实现“三 语一机”正在成为藏族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的一 种趋势。 ( 二) 双语学校教材使用情况 1 .小学教材 实施双语教学的各民族小学普遍都在使用藏语文、藏数学教材 , 使 用藏思想品德、藏自然教材的学校也比较多;只有少数几所学校 在使用藏社会、藏劳动教材。各学校基本不用藏音乐、藏美术教材。 除小学一年级外,汉语文教学主要采用五协版《汉语文》,也有部分 学校采用全国统编的汉语文教材,甚至还有用《汉语会话》 (项目试 验学校试用)作为汉语文教材的。目前,各州普遍从一年级开设了汉 语文课,人教社新版《汉语》 (专供藏族地区使用)正在小学一年级 陆续采用。果洛州部分小学在课外活动中安排了汉语会话教学内容。 2 .初中教材 各民族中学均使用藏语文教材, 对新版藏语文课本的反映比较好; 部分学校初一年级开始使用人教社新版 《汉语》(专供藏族地区使用) 教材, 其余年级或使用全国统编 《语文》教材或使用五协汉语文教材。 使用藏文版的数理化及历史教材的民族中学比较多, 约占全省藏文中 学总数的 68%左右。(如贵南县完全中学、贵南县森多寄校、同德县 民族中学、同德县河北完全中学、玛沁县民中、泽库县民中、同仁县 民中等),其它科目《生物》、《地理》、《劳动技术》,各校根据 双语教师的配置情况, 也在有选择的采用藏文版教材。 各中学基本不 用藏音乐、藏美术教材。 3 .高中教材 全省农牧区的藏族高中只有极个别学校在采用以藏语文授课为主, 单科加授汉语文的教学模式, 其余藏族高中均以汉语文授课为主, 单 科加授藏语文。所以,除了《藏语文》外,基本使用全国统编教材, 而不用五协编译的高中教材。 4 .辅助教材 我省自 1992 年以来,根据原国家教委“同步供书、配套建设”的 要求,逐步配套编译了藏语文、汉语文、物理、历史、生物以及高中 数理化的练习册、 假期作业、 试验报告册、 课外习题集、 填充练习册、 课外阅读等辅助教材。 这次调查发现, 许多学校一方面为没有配套的 学生练习册而苦恼, 另一方面却又没有征订这些辅助教材, 主要原因 是:不愿增加学生负担,同时学校又无力为学生购买这些辅助教材; 另外,也存在练习册内容与新版教材内容不配套的问题。 ( 三 ) 中小学双语教师的现状 目前,全省各级各类藏族中小学共有教师 8752 名,其中专任教师 6510 名,兼通两种语言文字的约占教师总数的 40%。据调查问卷表明, 在牧业县实施双语教学的学校中,有近 43.5%的教师不会用双语进行 教学,而实际情况有可能还要远远高于这个比例。我们对部分学校 126 名小学、初、高中教师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有 71 名教师认为 本校教师的双语水平是 合格和基本合格的, 只有 33 名教师认为自己不胜任双语教学, 其 余 22 名教师或回答“不清楚”或回答“不知道”。而据我们对个别 校长、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到,由于知识更新和教材内容的变化,现在 有很大一部分教师不能胜任双语教学岗位, 尤其是在牧业县, 许多教 师特别是初、高中教师由于掌握的专业知识有限、教学观念陈旧,加 之汉语文水平较低,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也不太深刻。 我省牧区师资队伍中,专任教师数量规模并不小,许多学校的师 生比在 1:8 左右,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校又认为某些学科教 师紧缺。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全省牧区藏族中小学藏语文、数学等学 科的教师过于饱和,而汉语文、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的教 师严重不足。 能够用双语进行教学的教师更加稀少。 比如刚察县民中 有教职工 56 名,而专任教师只有 35 名,其中能用藏汉双语进行教学 的教师只有 5 名。近年来 , 我省牧区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有所提高, 但整体素质仍然偏低, 一般是民族教师汉语文水平差, 汉族教师大都 又不懂民族语言文字。教师中 40 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成为教师队伍的 主体, 各校普遍出现教师年轻化趋势, 在我们调查的一所寄宿制小学 27 名教师中 ,年龄最大的只有 35 岁。教师学缘结构也比较单一, 一所学校中 80%以上的教师都是所在地民族师范的毕业生,还有一部 分学校全部教师都同一所民师, 这样单一化的教师队伍, 其知识结构 势必“近亲嫁接”,造成教学方法刻板、雷同,教育观念僵化,不利 于多种教学思想的融汇和交流。 ( 四 ) 中小学教学用语的衔接情况 从我们对 66 所民族中小学调查看, 全省民族中小学教学用语因地 不同、因校不同、 因师不同的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在汉语过渡为部 分学科教学用语的始点、过渡的形式、双语之间的比例、用双语授课 的科目、 民族语和汉语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衔接等方面都没有一套科学 量化的标准。调查显示,我省藏族小学阶段的教学用语相对稳定,主 要形成以母语授课为主; 初中阶段教学用语趋向多样化, 有的州以藏 语授课为主, 有的州以汉语授课为主; 高中阶段教学用语又趋一致化, 基本形成以汉语教学为主。但是,我们在黄南州调研发现,州藏中和 同仁县民中,两所学校同在州府所在地,相距不到 2 公里,生源基本 一致 , 然而高中阶段使用的教学用语截然不同。前者除藏语文外,其 它学科一律用汉语作为教学用语, 后者除汉语文外, 其它学科均用藏 语作为教学用语。 这种不同教学用语的选择取向有待进一步研究分析, 我们认为州藏中的做法,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升学、就业压力所致, 但也不排除学校只从教材、 教师的可能性出发选择教学用语。 这种做 法忽视了教学语言的硬性转换对学生的认知经验和学科知识逻辑体 系产生的负面影响。在该校组织的座谈会上,校长、教务主任和部分 教师在教学用语问题上意见出现分歧, 一位数学教师反映, 基层学生 适应本学科教学用语的周期长大一年, 有些甚至两年后仍跟不上教学 进度, 有的学生只能在课堂上一边接受汉数学教学, 一边对照藏数学 教材理解课文内容。 这种情况在其它地区也很普遍。 海南州共和县民 中是一所规模较大的寄宿制民中,现有在校生 650 人,初中年级各 2 个平行班,高中 3 个班,生源主要 5 个牧业乡 ,4 个农业乡及县城。 学校实行汉语文授课为主, 单科加授藏语文。 农业乡及县城的学生有 一定的汉语环境,基本能够听懂教师的授课内容 , 但牧业乡的学生在 基层小学接受的是母语教学, 中学阶段教学语言的硬性转换使学生根 本不能适应课堂用语, 致使部分学生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个别学生因 跟不上学习进度被迫辍学回家。 这种学生的学前用语与入学后接触的教材用语之间,学生的生活 用语与学校的课堂用语之间发生矛盾的情况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教学 活动的正常进行。 如:共和县的五个纯牧业乡, 基本上没有汉语环境, 而学生入学后使用的却是全国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的学生既要 学会 汉话,又要学好统编教材内容,其结果必然是煮夹生饭,造成母 语学不好, 汉语基础也不扎实, 给今后以汉语文为载体的各科教学增 加了难度。 我们对一所乡寄校四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进行汉语文水平 测试,测试的内容是刚学过不久的课文《麻雀》。测试结果: (1) 朗 读课文 , 无一人能流利朗读 ,90%的学生只能逐字指读。 (2)90%的学生 对这篇课文上的许多字不认识, 平均每人读错字 (不包括不认识的字) 有 12 个。(3) 词义大多似懂非懂。如对“身躯”一词 , 半数以上的学 生不能作正确解答。调查显示,我省各级各类藏族中小学校,由于学 生在学习上受教学用语障碍而不能顺利获取知识, 畅通开展思维, 准 确地表达思想的学生数占很大比重。 ( 五 ) 群众对双语教学的认识态度 如何判断在一些地区实行的双语教学体制是否符合当地社会、经 济、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 群众的意愿应当做为一个主要的参照系数。 据双语问题问卷统计, 在 “你是否认为藏语文的学习比汉语文的学习 更主要” 的问项中, 回答“同等重要”的人占到了被调查人数的 73%, 而答“是的”人仅占 14.7%。在“你认为不学汉语文可以吗?”问项 中,回答“不可以”的占被调查人数的 93%,只有 2.6%的人回答“可 以”。这些情况反映出,大多数群众开始重视语言的实际应用性 。 我国的《宪法》 《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各少数民族都有使用和发 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 这充分体现了各民族在政治上的语言平等。 但是,人们根据实际生活和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与交流的需 要,特别是经济的发展, 从实用性的角度来学习和使用一种最通用的 语言作为公共性交流语言, 这又是一个自然的选择和没有政治考虑的 发展过程。 在果洛州的座谈会上, 我们发现城镇的藏族干部职工普遍 认为在藏族教育没有形成体系的情况下, 子女上藏族学校, 将来汉语 水平低,升学途径狭窄,就业找工作困难,不利于学生长远的发展, 所以,部分家长愿意送子女进普通学校。 二 青海藏汉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 对藏汉双语教学的认识不统一 藏族传统文化对藏民族个体文化人格心理的模塑作用十分深刻, 它使藏族人的生活方式、习俗、价值取向、情感特征等都有其自在的 规定性。 根据对藏族地区文化背景的分析, 我们认为藏族地区双语教 学与社区因素、学校因素、 家庭因素之间构成一定的变量关系,并导 致对双语教学的不同认识。 在此关系中学校因素主要包括双语模式和 语言环境;社区因素包括农区、牧区、农牧混杂区、城镇,主要反映 不同社区人们提供给孩子的社会文化资本, 也就是说不同社区对孩子 受教育的期望不同, 因而对他们接触主流文化的认可也不一样。 在城 镇,学生在生活习惯、 喜好等方面大都认可主流文化, 接近主流文化。 牧区学生在学校由于接受到主流文化, 因而在家庭和社区中会不由自 主地表现出一些主流文化所认可的行为, 但这些行为往往不会得到本 社区、 家庭的赞同, 这使学生对自己所受的文化教育产生一种彷徨心 态,从而不利于学业成绩的提高。 目前,在双语教学方面存在着三种认识,这三种不同的认识决定 着单个人对学习汉语的不同态度。第一种人数越来越多,解放后 50 年的经历,特别是改革开放 20 年的现实,使他们深深体会到了汉语 的实际应用价值, 对学习汉语文重要性的认识比较高。 第二种人是中 间过渡人群。他们人数较多,经常处于摇摆状态。当有人说学习汉语 会引起“同化”,他们会觉得很有道理。当有人说汉语可以帮助掌握 先进的科学技术,他们又随声附和。第三部分人数不多, 构成较为复杂,有的人自身就是 __ ,有的还是国家干部。他们大 部分人很关心本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苦于找不到捷径, 认为本民族的 语言文字优于其他民族的文字, 他们特别担心汉语发展的趋势会使本 民族“同化”。 ( 二) 教材方面的问题 1 .统编教材部分内容脱离藏族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材的知识结构 是由一定的感性材料、 基本原理及应用材料有机组成的。 其中感性材 料必须具有一定的逻辑意义, 即新的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 象、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存在着合理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这 样才能引起学生积极学习的心向和兴趣。感性材料源于儿童的生活, 藏族地区儿童的感性认识与内地汉族儿童的感性认识有极大的差别。 但海南、海北州的部分中小学校不考虑学生实际,强求教材划一,致 使教材内容不适应藏族儿童学习,学习效果差。 藏族儿童对统编教材的感性材料的陌生导致语言转化的困难。藏 族儿童在入学前已有一定的关于自然、 数方面的感知, 有以母语为载 体的概念和直接经验。 可他们入学后所接触到的教材大多是以汉语为 载体的汉族地区的生活内容, 学生学习的难度远大于汉族儿童。 如对 “一担谷子合几斗” 的理解,藏族儿童将通过比汉族儿童曲折得多的 思维转换程序,首先要想象“谷子”,然后理解“担”与“斗”的量 的关系,想象“担”与“斗”的形体,最后才能进入“一”与“几” 的关系推算。 2 .五协版藏文教材的问题比较多的集中在理科教材。 主要表现在: 一是翻译教材专有名词术语不统一。 如:旧版教材和新版教材之间的 有些名词术语不统一; 各学科教材之间的有些名词术语不统一; 同类 学科课本之间的有些名词术语不统一; 同学科的课本与教参、 练习册 之间的名词术语不统一; 二是个别翻译的小学、 初中的数学教材中有 错译、漏译现象;有些小学、初中的数学教材的校对不认真,导致教 材中错误较多, 直接影响到教材的使用和老师的教学。 甚至有的教材 已再版了 8 次, 但其中的错误一直没有修改。三是有些数理化教材、 地理、思想品德教材的译文表达不清、不易理解。例如,重要人物的 姓名翻译不准确, 使历史事件张冠李戴, 教师时常需要借助于汉文课 本对照译文内容 , 影响了广大师生使用藏文教材的积极性。 ( 三 ) 教学用语的衔接不科学、不规范 多年来,为了突破藏族儿童学习汉语文难关,各地藏族教育工作 者进行了大量有益得尝试。目前,我省的“双语教学”在 45 分钟课 时内,基本上采用的是“用藏语口语释义,帮助学生理解汉文”,个 别学校甚至强调教师应当用藏汉两种文字对译板书, 让学生理解课文 内容,第一种办法简单易行,教师懂藏话即可,因而各地普遍采用此 种“模式”。但是,长期地、盲目地随意采用这种办法,而不进行两 种语言能力对应转化的系统训练, 藏族学生学汉语始终不能摆脱藏语 对语音、语意、 语法各方面的影响,以致不少学生到了高年级仍不能 接受汉语言为载体的其它的学科教学, 这其中关键的问题是两种语言 思维能力不平衡所致。如一个三年级学生遇到一道数学文字题, “甲 数是 87,比乙数少 78,乙数是多少?” ,他不懂得在“比乙数少 78" 前,省略了主语 “甲数” , 所以就弄不清是谁比谁少, 于是见少就减, 列出“ 87-78 =乙数”的错误算式。这说明藏族儿童在未突破汉语 言障碍之前, 从字面上正确地理解某一概念表明极为耗时费力, 用自 己的语言简明扼要地表示一个概念或进行逻辑推理, 困难更大。 因此, 对藏族儿童思维过程的复杂性及思维发展过程的阶段性问题加以研 究。帮助藏族儿童 双语教学工作小结 根据我校学生和双语老师的汉语水平 , 积极开展先易后难、 先低后 高、先辅后主、 先理后文的做法,在教学活动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方 法,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创设双语学习环境。 教育是讲环境的,环境是人格的魔术师。校园中一景一物,皆具 教育意义,对于培养学生具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1) 增强双语教学氛围的整体设计, 通过精心设计校园环境和各种 形式的校园文化,给学生以无声的熏陶。 (2) 学校成立校园汉语角。 我们将周三兴趣课的一些项目作为双语 教学的试点, 使更多的学生能够接受双语教学, 对学生创设了语言训 练的环境。 (3) 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汉语, 大部分学生能用汉语向汉语教师打招 呼并进行不同程度的汉语会话。 (4) 结合各种主题活动进行教师、学生双语朗诵、口语比赛,激励 大家学汉语,用汉语。 二、探究双语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在师资,因此加强学习,提高双语教师的认 识水平,提高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至关重要。 (1) 成立双语教学教研小组进行有计划的教研活动。 (2) 定期开展教育科研活动。 在教学中力求做到: 一充分进行直观 性教学。 二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多媒体教学) , 使之生动形象、 化难为易。 三调动多种感官参与, 让学生动手、 动口、 动脑,使汉语学习活动更生动活泼。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内在 学习动机,以培养学生用汉语思维的能力和习惯。课堂教学“活”起 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在课堂练习设计中力求做到:形式 多样有趣, 注重实际效果。 双语课练习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的汉语学 习提供较为丰富的语言素材,不仅有直观的,还包括抽象的。多样化 和趣味化的练习,从不同角度来培养学生用汉语思维,培养汉语听、 说、读、写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师生互动,创设民 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处处以学生为本, 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用汉语来 表达, 鼓励学生大胆地用汉语来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 使学生的主体 作用得 到充分的发挥。 (3) 组织学习。不断完善教学机制,互相听课,外出取经,相互促 进,体现双语,注重学科融合,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学校不断创设条件,激励教师,让学校的双语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向老师们提出了: 1、备课要求:针对教材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制定 出本学期、本单元的汉语要点、在教学中进行有机结合。因为学生的 年龄层次不同,汉语能力的不同,所以在备课中,也有不同要求。第 一层次,在备课中体现基本的汉语课堂用语。第二层次,尝试用双语 对照来备课。 2、学科定位:双语课首先定位为学科教学,要 100%地 遵循教学大纲与要求,完成教学目标与任务。 3、学习要求:双语教 学决不仅仅是指学生听老师用汉语上课, 更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用汉 语进行课堂学习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教学中注意 3 点: A教师有意识 的在课堂上复习巩固旧知识。 B 教师应让学生在无意注意的情况下, 丰富自身的词汇量及句型。 C根据教学大纲及单元目标制定汉语教学 计划,制定阶段汉语任务,并在备课中体现。 三、挖掘双语教学内涵,激发学生兴趣。 (1) 学校拓展时间与空间, 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便利, 鼓励学生参 与课堂外的汉语交际活动。 (2) 每天利用课间时间,插播优美动听的汉语歌曲,提高兴趣。 (3) 校园宣传栏,定时更换汉语内容,增加知识量。 (4) 开放语音与多媒体教室, 播放生动活泼的汉语动画片, 提高学 生视、听能力。 (5) 鼓励学生参与汉语对话角色的扮演。 (6) 课外知识是课内知识的拓展运用,学校要求学生三个多: “多 听、多读,多练”。多听:多听录音,多听广播,提高自身的听力水 平。多读:多跟读录音,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 多练: 尽可能把所学的知识在正常生活中运用, 达到巩固的目的。 通过一学年的教学实践, 取得了可喜的收获: 最明显的是学生口语交 往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改变了过去哑巴汉语的现象, 学生在平时的 交流、问候时经常能够使用汉语。其次,是学生对汉语的学习发生了 浓厚的兴趣, 他们不再把学习汉语看作是一种负担, 而是学习生活中 不可或缺的语言交流的重要工具。 同时在双语教学的实践中, 老师们 得出了以下的几个教学原则。 1 、凸现汉语的原则。为了让学生掌握学科方面的汉语知识,要注 意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进行大量的汉语表达, 以掌握学科汉语知识为 目标。因此,相应的教学方法应该是降低难度,精讲多练。讲是针对 学生而言的,其实就是双语汉语字词的理解、记忆、运用和思维过程 的汉语表达以及听力的反馈训练(听写也是训练听力的好方法)。 2 、因材施教的原则。学生的汉语水平不同,所掌握的学科汉语词 汇也各不相同,所处的教学阶段也就有所不同。摸清学习情况,准确 把握好所处的教学阶段, 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才能有效的提高 教学的效率。 把教学阶段定低了, 要求太低, 学生感到乏味; 定高了, 要求太高,学生难以达到, 教师就只好在课前做大量的铺垫,这势必 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也容易导致学生的反感,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同 一班内,学生汉语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因此,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因材 施教。 3 、循序渐进的原则。任何教学都要遵循记忆遗忘的规律,恰当设 计教学的周期, 注意知识的学习、 运用和巩固,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双语教学的操作时,一要注意整体规划,螺旋上升。二要注意巩固 运用,形成技能。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双语教学的课时有限,让学 生掌握所有的学科汉语知识显然是不现实的, 做适当的分类, 把它们 组合成一个个相对联系紧密的单元, 在同一个单元内, 注意知识的新 授、运用和巩固的有效组合。 4 、愉快学习的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发兴趣的方法主要有: 1、变换节奏,活泼多样。游戏、比赛、 故事表演等,都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极好的方法。 2、多种媒体,立 体交叉。多种媒体的恰当组合,既是发挥各媒体优势,促使学生正确 理解知识,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也是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交叉感 染吸引学生的需要。 3、鼓励表扬,促使成功。及时而恰当的鼓励, 能增添学生的信心。 在双语教学实践过程中,老师们总结出了几种教学方法。 1 、互助式教学法——通过师生的互助互动,于游玩之中、于生活 之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达到了学习指标。 从而降低学习压 力,激发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2 、情境教学法——根据学习内容,虚拟逼真的情境空间,孩子们 于兴趣盎然的师生互动之中。 3 、身势语教学法——采用联想、想象法,把学习内容简化为某些 肢体语言。肢体反应可刺激大脑发展及语言学习效果,过程诙谐,妙 趣横生,像母语般接受汉语学习,轻松自如,其效不凡。 4 、歌曲节奏教学法——透过歌曲节奏,轻松互动学习,强化词语 及句型练习。 抽象、 复杂的语词、句型突然间变成了愉悦身心的歌曲, 轻轻松松受益。 通过这学期的双语教学,全校双语班师生学习汉语的热潮已一浪 高过一浪,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促进了教育科研,同时也赢得 了社会、家长的普遍赞誉。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