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51 KB
- 2021-04-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白云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白云区近年来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但也存在大数据专业人才不足、工矿型城市转型困难、基础配套设施滞后等问题。《白云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提出以大数据为引领加快传统产业转型、优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创新社会事业发展体制机制,推动白云区实现跨越发展。
白云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十二五”期间,白云区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20年全区地方生产总值完成178.2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3亿元,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98.94亿元,装备制造业、食品医药等新兴产业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占全区规模工业总量的比重提高到51.6%;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成了白金大道、白龙大道、云环中路、云环东路、南湖西路、马掌坡路等骨干道路,完成了白云区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七彩湖上下游排污沟治理、沙文镇截污管网等工程;民生事业稳步推进,新建了高新一小、南湖幼儿园、恒大幼儿园、白云四中等学校;建成了贵医白云分院,改扩建4家乡(镇)卫生院、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完成了白金生态公园、金山山体公园、曹关湿地公园建设和大人山公园改造,2020年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5%,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达98.9%。
一、以大数据为引领加快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示范区,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
近年来,白云区大数据产业不断发展,引进了唯品会贵州运营中心、易达建材供应链电子商务交易中心、中光信息光纤通信项目、供销集团跨境电商等四个龙头标志性项目。以白沙关社区作为试点探索“社会和云”大数据云平台的运用,全面收集社区街道、院落、人口、企事业单位等信息数据,形成地理信息数据库、人口数据库、法人数据库,全面提升网格化治理和服务水平。
目前,白云区在推动大数据的政用、商用、民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大数据产业基础薄弱。相比发达地区甚至邻近的高新区、经开区、乌当区等,目前白云区信息制造业企业偏少,尤其缺乏引领性企业、带动性项目。二是呼叫中心建设推进缓慢。白云区作为传统工业区,商用写字楼资源极其匮乏,交通设施基础滞后,商业配套不足,招商引进呼叫中心与服务外包企业难度大。三是大数据企业招商引进困难。由于受配套设施、政策落实等因素制约,特别是与高新区、经开区相比,在土地配置、产业扶持政策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大数据企业引进困难。四是大数据专业人才不足。由于白云区是传统工业区,电子信息企业较少,大数据专业人才储备较少,引进大数据产业领军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困难大,制约了大数据企业的经营和成长。
白云区委八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全面开启以大数据为引领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示范区新征程。为此,建议:一是突出抓好大数据的思想认识问题。白云区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市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着力解决干部队伍中“不敢、不想、不会”的问题,破除畏难情绪,消除等待、观望等被动心态,尽心尽力为打造创新型中心示范区作贡献。二是突出抓好大数据企业的招商引资。要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政策,提供全程优质招商服务,以引进龙头企业、品牌企业、配套性企业为重点进行招商引资。三是突出抓好大数据人才队伍建设。白云区以大数据为引领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示范区,需要采取措施着力补齐大数据人才缺乏的短板。比如,依托“黔归人才” “筑巢引凤”计划、数博会、“云上贵州·大数据招商引智”等载体,进行精准对接、精准引进,吸引大数据专业人才集聚白云。四是突出抓好数据开放和应用创新。要充分挖掘大数据政用、商用、民用价值,促进政府数据进一步开放,加快数据汇聚、融通与应用,推动政府及其部门业务流程再造,推动社会、企业数据开放共享。五是突出抓好对外开放和区域联动发展。要抢抓贵州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机遇,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形成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开放格局;要积极与高新区、综保区、观山湖区、清镇市、修文县,以及贵安新区进行对接协调,实现区域联动发展。
二、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推动工矿型城市成功转型
近年来,白云区积极引进了广州恒大集团、上海绿地集团、新疆广汇集团、北京燕京啤酒集团、杭州娃哈哈集团、九州通医药集团等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共20余家,积极实施了康师傅、新天力铝箔、拜特二期、娃哈哈五期、康恩贝、唯品会、大自然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初步实现了产业比重优化转换,铝及铝加工产业比重大幅下降,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新材料等产业产值均实现快速增长。
同时,白云区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过程中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三规”不统一,项目落地难。比如,一个地块的开发利用,往往路通了,三规不符土地不能利用,或者企业看中了,协议签订了,但三规不符,项目落不了地。二是行政审批时间长,项目推进慢。跨部门的行政审批制度、机制与流程导致审批时间长,项目完善手续时间长,直接影响重大项目的建设和投产进度。三是高端配套能力弱,企业运营成本高。比如,在燕京啤酒项目的引进中,企业看中的是白云区的产业基础,但在实际运行中,白云区的几家纸箱厂和玻璃瓶厂,都达不到啤酒包装储运的强度要求。四是“僵尸企业”更替慢,影响转型升级。但由于产业发展环境变化快,一些企业不能适应产业和市场要求,逐步被淘汰形成“僵尸企业”,这些企业在占用土地资源的同时又不能产生效益,退出机制不完善,影响园区产业转型升级。
为此,建议:一是坚持“多规合一”原则,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白云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多规合一”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推进“多规合一”工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着力促进经规、城规、土规、林规统筹协调。二是围绕“三个姊妹篇”,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以铝厂搬迁为契机,围绕“三个姊妹篇”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工矿型城市成功转型。依托电子信息产业园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依托铝加工产业园发展铝精深加工制造,全力推进拜特制药、富美生物、娃哈哈、康师傅、燕京啤酒等医药食品大健康产业发展壮大。三是消除“灰色地带”,减少行政审批环节。要按照中央、省、市关于简政放权的要求,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消除审批管理的“灰色地带”;取消和简化投资、创业创新、生产经营、高技术服务等领域的前置性审批,对企业投资的项目,实行“宽进、简批”。四是清理“僵尸企业”,促进园区产业良性发展。要积极探索研究经营不善企业的退出机制和前置土地回收条件,对不适应市场变化,经营困难甚至严重亏损的企业,要痛下决心,采取并购重组、托管经营、破产退出等方式,进行清理处置“僵尸企业”。
三、优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强化生态建设,全力推动城市品质和城市形象明显提升
“十二五”期间,白云区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规划不断完善,城市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取得显著成效,完成了白云南路、南湖东路、白云中路改造、七彩湖上下游排污沟治理、艳山红农贸市场周边下水道管网改造、沙文镇截污管网等工程,“诗意白云”、“乡愁白云”的城市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白云区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规划建设用地紧张。由于贵阳国家高新区沙文生态园区及贵阳综合保税区陆续入驻白云区,白云行政区域内的项目建设用地规模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使白云行政区域内的项目建设用地规模严重不足。二是城市基础设施仍然滞后。比如,连接贵遵公路匝道的粑粑坳路段,路面破损严重,过往车辆经常需要小心缓慢通行。比如,区内道路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等过街设施不足问题,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居民需求。三是社会治理中政府购买服务力度不够。社会各界对政府购买服务认识不够普及深入,群众习惯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对社会组织还不信任。同时,为政府提供服务的社会组织数量比较少,提供的服务种类比较单一,还不足以提供大量的服务供政府选择。四是公园建设项目资金压力较大。由于公园项目属公益性项目,通过社会融资渠道解决相对困难,市级资金部分需要项目验收完成后方可拨付,加之公园后续维护还需要大量资金,单纯靠财政投入压力较大。
“十三五”时期,白云区提出要按照“打造白金城、建设新白云”的目标把白云打造成贵阳的第四主城区,要建设“美丽白云”。为此,建议:一是着力优化城市规划布局和城市设计。要配合市规划局完成总规修改工作(白云区部分),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功能布局和用地布局,统筹推进中心城区发展;要全力抓好规划用地紧缺问题,建立灵活多样的土地供给方式,在一定时期内建立土地供给的缓冲期,防止土地的无限制供给。二是着力强化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比如,打通同城大道、青龙大道、观云大道、盐沙大道(沙文段)、青山路、云保路等交通干线,完善城市、园区主次干道。比如,加快对铝厂片区、白金片区、黑石头片区、程官摆拢片区、大山洞片区、沙文片区、麦架片区等棚户区城中村进行改造。三是着力营造和谐安全的社会环境。要创新社会治理和群众工作方式,继续完善“社会和云”
平台,培育壮大社会组织,强化法治保障,着力增强社会治理工作的“数治”、“共治”和“法治”能力。四是着力打造生态宜居城市。要继续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要继续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节能减排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高标准、高效率建成一批森林公园、山体公园、湿地公园、城市公园和社区公园。
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社会事业发展,全力推动民计民生显著改善
近年来,白云区社会事业发展较快,民计民生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教育、医疗、卫生、保障等民生事业全面发展。教育教学条件不断改善,2020年修建改造校舍44933平方米,全区30所(含特殊教育)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实施营养餐,惠及11118名学生。推进公立医院改革,2020年5月出台《白云区区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医院内部运行、人事管理、劳动分配等机制,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民生保障得到规范完善,修订完善《白云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了灾害应急动员、救助等机制和留守儿童关爱救助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目前已建成投用5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2家农村互助幸福院、1个农村敬老院和4家民办养老机构,总床位数达560张。
同时,白云区在社会事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教育资源总量严重不足。随着区域内人口总数增长,外来人口较集中,城区小学、初中“大班额”情况突出,城区小学、初中“大班额”率分别达45.1%、24.14%;学前教育资源紧张,全区公办幼儿园在读率仅占全区实际入园率11.56%。二是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较弱。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陈旧老化严重,高端设备匮乏,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除房屋面积严重不足之外,有的建筑时间已长达30多年,并且期间未经大型修缮或改扩建。三是民办养老机构服务能力有待提高。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存在“小而散、简而旧”问题。比如,调研中我们了解到,目前白云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及农村幸福互助院无专职养老从业人员,缺乏运营保障制度。
为此,建议:一是创新教育发展模式。“十三五”时期,白云区在科学合理规划布局教育资源的同时,要以“大数据+教育”
为重点,继续深化各项改革,促进全区教育向高位优质均衡发展。比如,鼓励白云区内学校积极与发达地区优质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办学,打造一批优质高端的品牌学校。比如,利用大数据手段,开展名牌课堂、名师讲堂,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全区教育质量提升。二是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十三五”时期,白云区要在改善基层医疗服务软硬环境的同时,以“大数据+医疗”为重点,以远程医疗会诊平台为依托,积极鼓励基层医疗机构主动加大与省内外优质医疗资源对接,加快白云区区级医院与社区(乡、镇)医疗卫生单位远程会诊系统建设,切实解决群众“看病远”、“看病难”的问题。三是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十三五”时期,白云区在积极开展养老院养老、居家养老、农村互助养老的同时,要积极探索以“大数据+养老”为重点,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提高养老服务机构的管理及服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