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54 KB
  • 2021-04-19 发布

大学生村官脱贫攻坚事迹材料(二篇)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大学生村官脱贫攻坚事迹材料(二篇)‎ 大学生村官脱贫攻坚事迹材料(二篇)‎ ‎(篇一)‎ ‎**,女,1**6年10出生,**县**镇**村人,中共党员,**年7月毕业于**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现**警察学院)法律系,**年10月被选聘为**县第一批大学生村干部,现任**县****村村委会主任。五年来,她爱岗敬业,奋发有为,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荣获了全国就业创业优秀个人,**省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省百名优秀大学生村干部“创业之星”、**省创先争优“党员之星”,**市优秀共产党员、**市三八红旗手、**市优秀创业女性、**县大学生村干部创业标兵等荣誉称号。**年,当选为**市第四次党代会代表;**年,当选为**县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市四次人大代表。**年,当选为中国妇女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代表。‎ 身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她在职业规划和职业选择时,牢记在大学期间辅导员老师的就业指导,大城市并不是施展抱负的唯一选择,党和国家需要的地方最容易干出业绩,顺应历史趋势的人才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于是,在毕业后她毅然放弃在大城市找工作的机会,投身农村,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 到工作岗位之后,她时刻刻牢记自己的工作职责,在了解村情的基础上,决定以发展农村经济、提高村民收入作为工作重点。**村土地是典型的淤泥土,村民一直是种植传统农作物,收入不高,结合这一实际情况,她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决心带领村民创业,促进**村经济发展。‎ 一是因地制宜,积极发展蔬菜种植业。**年8月,**组织村民数次到周口市鹿邑县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进行考察,经过充分论证,回村后与村民共同筹资建立了**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万事开头难。创业之初,无技术、缺资金。初步估算,建规模20亩的蔬菜种植基地一次性投资至少需要22万元。这对一个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村官”来说,无异是一个天文数字。但她坚定信心,多方筹资23万元,建立了蔬菜大棚6座。为了能够全面掌握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除了购买《科学种植致富100例》、《温室大棚建造与使用100问》、《蔬菜灌溉施肥新技术》等书籍外,**还虚心向有种植蔬菜经验的村民请教。在大棚建设和蔬菜种植过程中,**吃住在蔬菜基地。天有不测风云,**年1月的一场大雪,4个棚被压塌,10余亩刚出土的黄瓜苗出现冻害,面对困难,**没有气馁,多方向蔬菜种植专家求教,采取覆膜保苗等补救措施,保住了黄瓜幼苗,当季黄瓜总产量达37万斤,产值42万元,这是**收获创业的“第一桶金”。四年来,该基地累计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建立龙门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发展无公害温室蔬菜大棚400余亩,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120多名,年创产值660余万元,村民人均收入年增加1400元,同时带动周边村发展蔬菜种植面积1200余亩。**年6月**又注册成立了“龙门种植专业合作社”。现在合作社有种植户160余户,带动发展400多名农民走上了致富路,**年该合作社被评为“全县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二是大胆探索,大力发展水产和蛋鸡养殖业。**年7月,**注册成立了“**县慷泽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万元。公司现在水面养殖面积达800亩,年创效益百余万元。**年12月,**又带领村民建立了龙门禽业蛋鸡养殖基地,基地养殖占地面积50亩,饲养蛋鸡50000只,全部采用自动化管理,年创利润100余万元。她的这种农业发展模式形成了种养结合、优势互补、综合利用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实现整个生产过程中固态液态废弃物的“零排放”,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当地经济的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 五年来,**身为一名大学生村干部,始终坚持“勤恳敬业为民,矢志服务‘三农’”的工作原则,以村为家、恪尽职守、默默奉献、任劳任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出色的工作业绩赢得了党组织和任职村群众的一致好评。‎ ‎(篇二)‎ 多数年轻人往城里跑,他却回来了。有人说他是从行走的坦途回到了崎岖的山路上,他却坚信自己能把山路走成坦途。他就是**市固阳县银号镇银号村党支部委员**,一个能够为民干事,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敢于冲锋陷阵的不一样的“80后”。‎ 头脑灵活的“返乡人”‎ 高中毕业以后,**随着进城务工潮,一同涌入了大城市,开始了他的淘金之旅。然而,一次回家探亲的机缘,改变了**的人生轨迹。刚好镇里的政策宣讲团来到村里,党委、政府对于脱贫致富方面的扶持政策打动了**,让他下定了回村发展创业的决心。‎ ‎“政策给的好,还要看自己。咱不怕脏不怕累,工作肯卖力气,在哪也能干出一番事业”。**的选择,凭的不是一时的冲动和热血,更多的还是看到了发展的立地条件。村里昆河上游优质肥沃的水浇地,可以用来大做文章,当时倡导的特色种养殖业,也成为他脱贫致富的强力“助推剂”。正是**当初的选择,才有了现在的滴灌马铃薯种植示范村,才逐步形成了村里的主导产业---杜泊羊改良养殖。‎ 年轻是最大的“资本”‎ 年轻就要敢于尝试,敢于改变。在推广杜泊羊改良过程中,**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种畜引进、饲料配比、疾病防疫,每一个环节,对他这样的门外汉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但他相信党的政策、相信科学技术的初衷一直没有变。镇党委和帮扶单位的扶持,农牧专技人员的悉心指导,为他的发展既提供了“第一桶金”,也提供了“操作大全”。‎ 杜泊羊产业的发展,更坚定了**的信心。主动和包村镇领导联系,在自家的土地上尝试滴灌技术,种植脱毒马铃薯,纯利润比传统种植多收近三成以上。农户看到甜头后,主动上门请教的人越来越多。不论是本村的和还是外村的,不管是种植方面还是养殖方面,只要找他请教,他总是很热心地帮助,从不计较报酬,还不忘以“有事找专家”的口吻调侃一下自己。‎ 挑起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重担”‎ 靠着自己的敢想敢干,**从一个朴实勤劳的农村青年,成长为一名脱贫致富的党员带头人。在自己致富的同时,**时刻不忘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他乐于帮助村民,积极为大家发展产业想办法、出点子。慢慢地,也得到了村民的肯定和认可。**年的村“两委”换届,**被推选为村党支部委员。‎ 担任村党支部委员后,**创新工作思路,提出了“党支部+党员致富能人+合作社+贫困户”的脱贫模式,发挥自身养殖杜泊羊的技术优势,牵头成立了“固阳县鹿江宏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户加入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提供技术培训和寻找销售渠道,帮助合作社员共同经营发展、脱贫致富,在他的带动下,培养致富能手5名,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2个,280多户养殖户进行杜泊羊改良14000多只,户均增收2800多元。‎ 一路走来,这个不一样的“80后”,不仅担起了村里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重担,而且越走越稳。面对荣誉,他“淡淡一笑”,转而更多的是默默耕耘。他是新时期青年党员践行“两学一做”,学做结合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