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50 KB
  • 2021-04-10 发布

高一地理教师工作计划范本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篇一】 一、教学理念 1、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 值观的三维目标 2、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独立和与人合作, 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3、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化对国情、 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 4、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本学期教学任务 完成高中地理(必修 2)教学。 三、教材分析 “地理 2”的主题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其核心内容是人文地理环境的研究, 包括地球上的人类状况(人口问题)-人类居住在什么地方(聚落问题)-人类干什么(人类活动 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对其生产生活活动的反思(人地关系问题)及其反思结果(走可 持续发展道路)-四部分。有以下特点 1、从公民的素质教育出发,不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 2、为高中地理课程学习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 3、采取案例学习的思路安排课程内容 四、学生情况分析 这学期所教高一地理 4 个班,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地理学习,初步了解了高中地理的基本 学习内容,对高中地理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高中地理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了 一些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识图、读图能力和分析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能力, 具有简单的地理思维能力,这为现阶段的地理学习与复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A 班学生有深度学习的好习惯,缺乏的是活泼的气质,但又内敛的风度。经过一个学期 教学活动,学生已经整体接受地理学科,并形成良性关系,在学习方式上,学生逐渐养成了 有效学习方式,地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不断增强,需要的是知识加深和拓展,平时高考题型 的渗透。 B 班学生地理基本素质不高,水平相差也比较大,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 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很不扎实,缺乏必要的识记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与技巧。 五、教学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并写好教案。为 充分提高课堂 45 分钟的效益,精心备课,抓好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学生综合 能力的要求,充分挖掘大纲,进一步处理好重点和难点,地理教学中强化落实知识重点及难 点的解决途径,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运用生产和生活中“案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插图、阅 读材料、活动等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 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主要是《导与练》),并及时批阅、讲解作业。教会学生阅读和 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去认识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 运用能力。 4、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去认识、分析、解决实际 中的问题。 5、适当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上课,并补充课外知识,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6、针对当前的高考改革,加强学科内和学科间的渗透,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 问题的能力,掌握地理学习的方法。 【篇二】 一、指导思想 1、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引,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抓好 常规教学,转变教学理念; 2、在总结实施高中地理(必修 1 部分)新课程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 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中 心任务。 3、具体教学过程中,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根据地理学科和教学的特点,全 面发挥地理教育的功能; 4、通过对地理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地理思维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5、通过地理学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使学生增强地理意识,汲 取地理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地理洞察力和地理使命感。 二、情况分析 1、课标分析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这三个维度 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教材分析 (1)本学期高一地理采用人教版教材,高一下学期教学内容是地理必修 2,是人文地理部 分,主要介绍人地环境的基础知识、人文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求学生能独立 或合作进行人文社会的分析和调查;(2)掌握阅读、分析、动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 全册六大单元。 (3)新教材每节课的知识容量都非常大,教师必须学会处理好教材与课标的关系、学生活 动与完成教学任务的关系,特别是人文数据、理论的不断更新,更需要老师认真备课,不断 更新自身的知识。 3、学生分析 存在的学习问题 (1)高一学生由于初中对地理课不够重视,无论学科知识、学科能力都较薄弱,新课程以 专题的方式进行学习,对他们来说会存在较大困难。 (2)学生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会有较大的兴趣,但专题式的探究学习,部分学 生会感到有困难,不易把握知识点。 三、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教学措施备课时重点研究教材和学生,圈出难点、重点, 把知识分为了解层次、识记层次、掌握并运用层次,针对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做到有的放矢, 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记住常识。 2.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要做到先管后教,以提高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为主,运用多媒体 和直观教学手段,以及学生所见所闻的现有知识,激发其学习热情,启发其积极思维,开拓 其动脑、动手能力。 3.课堂练习应紧扣课堂讲解的内容,从易到难,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以中低档题目为 主,做到有梯度有层次地推进教学,使学生能在识记、听懂课堂内容的前提下就能做对,从 而达到消化课堂内容,体验成功的感觉。 4.作业批改时教师应做好总结,把那些学生得分率低的地方记录下来,以利于改进教学 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查漏补缺。同时,教师要做到认真批改,对那些掌握得好的学生不吝 表扬,差等生鼓励支持,中等生促进加油提高,批示时注意语言的感召力,起到潜移默化的 激励作用。 5.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抓好“记忆改变学习计划”,开展班级竞争,激发其学习动力, 限度地调动其积极性,教师应通过适当的知识竞赛让学生参与竞争,达到成绩总体提高的目 的。 6.教学进度的安排。由于新课程内容设计新而多,且教学时数少,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 必要的调整和压缩,对教学进度抓紧抓好,力争在期末考前一周(第 19 周)结束上课,以保证 期末考的复习备考时间。 【篇三】 一、指导思想 1、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引,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抓好 常规教学,转变教学理念; 2、在总结实施高中地理(必修 1 部分)新课程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 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中 心任务; 3、具体教学过程中,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根据地理学科和教学的特点,全 面发挥地理教育的功能; 4、通过对地理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地理思维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5、通过地理学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使学生增强地理意识,汲 取地理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地理洞察力和地理使命感。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习湘教版地理必修二和必修三,这部分内容是立足必修一的基础,选 取了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几方面社会经济活动,探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特点及与社 会因素、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逐步树立起“人地协调发展”的思想。与此同时,掌握 地理问题思考、分析的方法,特别是能够对“城市与环境”“区域产业活动”中涉及到现实生 产、生活中地理现象、地理问题有深入的认识,做到学有价值、学以致用。 三、教学措施 为更好落实学校教学目标,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我从学生的学 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两个方面着手来进行教学。 (1)强调学习过程,培养良好习惯。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要求学生落实基本的学习过程及课前预习,课堂高效听讲,课后 复习整理三个基本环节。 ①课前通读教材,独立完成配套教材的基础知识梳理。发现问题,标记问题为课堂有针 对性的“解惑”做好准备。 ②上课时,活跃思考,认真听讲,踊跃发言,使“疑惑”在 45 分钟内真正排除,切实提 高教学效果。 ③课后再次通读教材,整理课堂笔记,特别是对预习过程出现的问题要细致的做好记录。 独立完成配套教材的自测自评试题。 (2)落实活动实践,激发学习兴趣。 结合湘教版教材的特点和我校学生的知识水平,将大力推进教材活动实践。为此,将公 布本学期的地理活动安排。学生分组做好活动项目的选择、准备、实施,特别是学生活动的 指导和成果的展示工作,在一定层面上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合作 探究,积极思考,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使兴趣更浓厚。 (3)注重知识小结和单元测试的讲练,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每单元结束后,将引导学生对单元知识进行重难点的复习,帮助学生构建单元知识的网 络化体系,并鼓励学生以书面形式呈现出来。精选单元测试题,结合学生学情反馈,做好试 题的讲解和薄弱知识点的讲练。 (4)研究教材和教法,提升业务素质。 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材只是教学的一种资源,不是必须严格遵循的标尺。立足课 标,研究教材挖掘其有效性和分析“活动”、“阅读”的针对性,合理选“材”。结合当地实际 情况和学生现有的知识体验层次,从学生身边寻找教学资源,从学生生活体验中寻找资源, 有效补充是教材本地化、通俗化,与学生在学习和认识过程中达到共鸣。本学期我会通过网 络学习,同行交流,师生讨论等多渠道下功夫,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并写好教案。 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运用生产和生活中“案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插图、阅 读材料、活动等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 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主要是《基础训练》),并及时批阅、讲解作业。 4、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去认识、分析、解决实际 中的问题。 四、课时安排 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 第一周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2 课时 第二周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2 课时 第二三周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2 课时 第三周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 课时 第三单元练习及分析 2 课时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 第四周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 课时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自学) 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1 课时 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1 课时 第四单元练习及分析 2 课时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五周第六周第一节认识大洲 5 课时 第七周第二节认识地区 4 课时 3 月份月考及试卷分析 2 课时 第八周第三节认识国家 4 课时 第九十周第四节区域差异 5 课时 第十一周第五节区域经济联系 2 课时 第十二周单元练习及分析 2 课时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十三周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第十四周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第十五周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1 课时 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1 课时 第三节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 1 课时 第四节数字地球 1 课时 单元练习及分析 1 课时 会考总复习 第十六周宇宙中的地球 3 课时 第十七周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3 课时 第十八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 课时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 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