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50 KB
- 2021-04-2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教导处范文之什么是课堂观察研究
“观察”在词典中的意思是仔细的查看,观察对于任何研究来说都是基础性的工作。课堂观察就是以日常教学活动为观察对象,查看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或教学事件发生、发展与变化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况,以及教学其他方面的情况等。
课堂观察研究就是通过有目的地观察教师在课堂教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研究分析某些策略、方法、行为与效果之间的关系,发现某一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以及某种教育现象产生的规律,从而为确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行为,调整教学设计与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提供参考经验。
课堂观察研究适用于课堂教学差别比较研究、纵向跟踪研究、案例分类研究等。课堂观察是校本研究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因为,课堂是教学活动展开的主战场,是教师工作的主阵地,教师需要研究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的活动,学生是教师教学服务的对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仅要研究自己的教,还有研究学生的学,需要不断观察学生的表现,倾听他们的声音,适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如果一个教师只是照本宣科而不注意观察学生各方面的变化及学习需要变化,这位教师就不可能成功施教。
一、教师进行课堂观察研究的方式
教师进行观察研究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针对某个实践中的问题,学习别人已有的研究成果,按照研究成果的建议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再结合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对这一研究成果作必要的实证和补充。第二,于自己的同事合作,请同事针对某个问题观察记录自己课堂的教学情况,发现症结所在,通过相互讨论、尝试,逐步解决问题。第三,向专业研究者那样,确定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硬研究问题,按照确定的研究目的和大致步骤,有目的的系统观察,收集所需要的资料,在必要资料收集全后,运用一定的统计分析技术得出研究结论。
二、课堂观察研究的特点
在教学叙事研究、课例研究和案例研究等策略中运用观察研究,在校本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基础性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课堂观察研究有以下特点:
第一,课堂观察研究是目的性很明确的研究。研究者在研究前,就已根据研究需要事先确定好了观察的对象、范围、方法和形式。第二,课堂观察研究是根植于学校,根植于教师日常的教学实践,能够比较真实的和直接的反映教师教学的自然状态下的研究。第三,空调工程研究过程是一个持续地、不断地反复地实践研究过程,在这种不断地实践、观察、分析与反思过程中逐渐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第四,课堂观察研究过程是一个有选择地主动地自我实践过程,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地需要选择观察时间、内容和程序。第五,课堂观察研究是一种适宜教师个体研究和互助合作地研究,它研究的对象是大家都非常熟悉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直观性、现实性,教师对它有非常强地感性认识,便于听课者、研究者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能有效地帮组教师改进自己地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
三、课堂观察研究的作用
总的来说,教师进行课堂观察研究都是为了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根据具体情况又可分解为以下三个具体目的:为了为教师的教学问题进行诊断,并找到改进的方法,给予恰当的指导而开展的课堂观察研究;为了引进和运用某种理论和方法,探索解决问题的某种方法忽然策略而开展的课堂观察研究;为了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估和检查开展的课堂观察研究。
课堂观察研究能提供教师教学行为的客观素材,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提供实践性反思素材,促进教师自省,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进步的阶梯,促进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课堂观察研究中,通过对一定的差距,激发教师探寻缩小差距的研究欲望,促其学习、尝试、反思,搭起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桥梁,体验创造的欢乐。通过观察研究能够对课堂教学进行系统的分析,寻找到影响教学的因素,找到有效教学的策略,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和谐发展。
教师的教学是一项复杂性的劳动,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不能简单化,应运用一定的观察测量工具,对教师的教学采集客观真实的数据和素材,作为教师评价、晋升、录用培养、表彰的参考,促使管理的科学化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四、课堂观察研究的范围和对象
课堂观察研究的范围和对象有明确的界定,那就是课堂,只要是发生在课堂内的行为和现象都是课堂观察研究的范围和对象。虽然从空间上说,课堂观察研究的范围和对象又是可以变化的。课堂观察研究的范围和对象是限定在课堂内的人物、事件上,但从时间和人数方面看,课堂观察研究的范围和对象又是可以变化的。课堂观察研究的范围和大小和对象的多少又是由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决定的。对一个教师进行课堂观察研究的观察范围和观察对象要比研究教师群体少。如果是为了研究解决某个老师的教学问题或某个学生的学习问题,这时的观察范围就只是单个教师教学行为的某一方面或所有方面。,教学实践发生、实施过程与实施效果,或某个学生学习的某一方面行为的产生、变化与原因。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观察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对象。无论对哪种课题研究观察,它的研究对象都必定会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因为教学是依赖教师和学生的而存在的,缺少任何一方就不能构成教学。无论研究教师教的哪一方面,如教学设计的合理科学性,教学结构的合理性,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的恰当性、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或教学行为等,如果只就教师而谈,是无法说清好与坏的,因为判断它们的好与坏需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定。
课堂观察研究的范围除与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有关外,还与教师在观察研究中所充当的研究角色有关。教师在课堂观察研究中可作为研究者被研究者两种角色。教师作为研究者出现,一般都是研究自己某种教学方法、策略、结构、内容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这类问题。当教师自己是研究者时,课堂观察研究的范围和对象是学生和教师的行为。课堂上的整体学习气氛,学生学的行为,学生的感情、态度、语言、思维所发生的变化等,都在教师观察的视野之中。
课堂的整体气氛,是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师生关系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它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和左右教师的讲课情绪。它从面上整体反映了学生的学习的状态,是反映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故在进行观察研究时,可将其作为一个辅助的观察对象。一般可以重点观察导入之后,讲解之中,或在提问之时的学习气氛,如学生反响是否热烈,学习兴趣是否浓厚,有多少人打瞌睡、开小差,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对教师的提问无动于衷。这些现象和素材,可提供某种因素实施时,教学中的氛围条件材料,说明效果的实证材料,只有掌握真实的反应,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
观察典型学生。对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情感、态度、语言、思维所发生的变化应作个体化的典型观察。观察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时,可重点观察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语言表达是否连贯流畅,回答问题的速度和准确性,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否跟上教师的思路,学习的速度、完成作业是否有困难等等。
观察学生的情感、态度、思维状态,可通过观察学生的目光来判断:是期待的、急切的、专心致志的,还是困惑的、茫然的、游移不定的?是心领神会的,还是各自为政、疑虑重重的?学生的目光往往是内心情绪的真实流露,有经验的教师决不会等闲视之;也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来判断:困惑——眉头紧锁,嘴唇闭拢,神情焦虑不安;理解——双眉舒展,面露微笑,频频点头;专心听讲——目光凝视,神情专注,嘴唇微张;心不在焉——目光游移,表情木然,眉头时开时合,有时口中还念念有词;不耐烦——双眉紧锁,啧有烦言,焦躁不安,左顾右盼……还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形体动作来判断:配合各种面部表情,学生形体也会出现一些变化,如专心听讲时,身体微微前倾;困惑不解时,或以手托腮,或搔首摇头;在理解了一个难点后,身体后仰,全身放松,改变原来的体态;若不耐烦时,往往会不自觉地摇晃身体,或双臂抱胸,或跺脚颠膝。对于学生的种种体态语言,只要注意观察,不难理解。
教师在观察研究中的另一种角色是被已经者。这一般都出现在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诊断性研究中。当教师是被研究者时,课堂观察研究的观察者可能是该教师的同事,也可能是其他的研究者。这时课堂观察研究的对象,通常包括教师和学生。既要观察教师是如何教的,还有观察学生是如何学的,从此来判断教师的教对学生学的影响作用。观察范围包括教学前的设计、教学设施中教师的语言、情感、态度、教法;教师上述因素作用后所引起的学生各方面反映。如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反映是否积极?回答是否到位?可以判断及时提问的合理和有效性的素材。
第二节 课堂观察研究的方法
观察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步:计划——实施计划进行系统地观察反思——重新计划——再进一步观察反思。具体地说,就是确定研究问题与目的——选择观察工具——进行实地观察——分析处理资料——讨论结果并制定改进计划——进一步行动。总的说来,课堂观察研究分为设计、观察实施、分析研究三个阶段,而且这三个阶段完成后,一般还需要依据研究目的和分析结果,发现原观察设计的不足,进行新一轮的设计、观察实施、分析研究。所以课堂观察研究可细分为设计、观察实施、分析研究、调整设计、再实施、在分析六个环节、
一、明确观察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进行课堂观察研究的问题主要来自教学一线,教师常常针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需要解决和改善的问题,确定课堂观察研究要解决的问题明确清晰化、我们在了解学校开展观察研究的情况时,常听到大家说,开展观察研究很难,不知道观察什么,也不会设计观察表,更不知道怎样去观察。从表面上看,好像是一些方法和技术方面的问题难住了大家,实际上是因为他们没有明确观察研究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个问题有哪些表现,与哪些因素有关。明确要解决的问题过程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因为认识到有问题难,清晰地认识到问题是什么更难。认识问题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思考和研究的过程。
例如,有一位老师感到他要观察研究阅读教学问题,这还不能说他已经明确了要观察研究的问题。因为“阅读教学问题”这还只是给出了问题所属于的领域。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是阅读教学哪一方面的问题,如阅读教学中阅读方法指导的问题,还是阅读形式与效果间的关系问题等等,只有问题明确具体,才会知道要观察什么,才可能初步设计要观察的工具和方法。
二、明确观察目的
虽然已经清楚了观察要研究的问题,但还需要思考清楚,通过这个观察研究要达到什么目的。要明确观察可以从这几方面考虑:为什么要做这个观察研究?希望通过这个观察研究获得什么?这个观察研究能起什么作用?能获得哪些方面的素材?能说明什么?这些素材与研究的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明确观察目的是为了使观察目的细化,具体化,直到能清晰明确地说出要观察什么。
如前面提到的“阅读教学中阅读方法指导”
这个问题,通过观察研究是为了找到针对某种阅读方法的最有效指导措施,还是为了发现在阅读中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哪些阅读方法,这两种观察目的是有差异的,就必然会带来很大的观察侧重点和观察设计差异。如果做这个观察是为了找到针对某种阅读方法最有效的指导措施,那么观察重点就会放在每种措施实施的基础条件、过程和效果上。设计的观察工具不仅有定性的,还有定量的,不仅有供教师用的,还有供学生用的测量工具。如果做这个观察是为了在阅读中可以完成和如何完成哪些方法的指导。设计的观察工具就主要是与阅读方法和指导完成情况有关的观察工具。我们做过观察研究的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由于研究的问题和目的不够明确具体,结果辛苦观察获得的材料对所要研究分析的问题没有多大的作用。
观察目的如何细化、具体化?我们来看看如何将“观察研究某教师教学效果”这一目的具体化和细化的过程。
首先,明确是要研究哪方面的教学效果,涉及知识、能力、思维方法、情感还是价值观?第二,在上述项目中选定一项后,如能力,再具体到是哪方面的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学习能力?欣赏能力?批判能力?第三,在第二步选定了哪项能力(如口语交际能力)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明确,通过观察是要了解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达到的水平?还是要了解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全面或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变化的情况。第四,如果确定是要观察研究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某几个方面变化情况?就需要根据学生学断、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语音语调、流利程度、可理解度、用词恰当、观点阐述、交际策略、身体语言、情感态度、文化理解和行为表现等方面,进一步确定是哪几方面。通过进行观察已经比较学生的原有水平和现有水平的差异,就可研究了解阅读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