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79 KB
  • 2021-04-20 发布

2020年调研报告存在问题对策建议疫情防控下破解企业用工难问题的调研与建议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986 2020 年调研报告存在问题对策 建议疫情防控下破解企业用工难问题的调 研与建议 近年来,x 县部分企业招工难、留工难和用工成本上升 等“用工难”问题日益突出,尤其今年进入后疫情时期,企 业复工复产后更为明显。为发挥工会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中 的作用,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缺工问题,县总工会对 x 县经济 开发区企业用工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研。 一、企业用工现状和存在问题 1.总体用工缺口较大,反映招工难问题的企业越来越多。 全县和开发区各企业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用工缺口,今年有 30 多家企业共需招聘各类员工1000多名,占现有员工总数的30% 以上。 2.技能型人才短缺。据统计,开发区企业中,高层次研 发人才、管理人才和技术工人缺口相当大,约需 450 名,占 招工需求总量的将近 50%;企业现有专业技术人员、高级技工 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仅为 10%左右。 3.县内务工人员学历层次低,年龄结构偏大。据统计, 目前经济开发区企业现有员工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0% 以上;高中、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 20%不到;有初级以 上技能称职的更是少之又少。年龄在 45 岁以上的 60%以上。 4.企业员工流失率偏高。在企业务工 3 年以上的仅占 40% 左右。特别是新招进的大学生,一年后流失率超过 50%;大部 分企业年均流失率在 20%左右,有的甚至高达 30-40%。 5.人才竞争激烈,导致企业用工成本上升。为了招纳和 留住员工,x 县企业工资涨幅普遍在 10-30%之间。特别是轴 承园区企业,每逢用工高峰期,临省、临县的轴承企业,靠 高薪挖掘熟练工、技术工,提高了企业的用工成本。 6.法律意识淡漠,给用工单位带来隐患。企业与员工签 订用工合同后,由于部分员工不愿交纳个人部分保险费用, 致使企业不能为其购买相应保险,给企业带来风险和隐患。 有的员工无视合同规定,随时辞职,给企业造成损失。 二、企业用工难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1.就业观念存在偏差。80、90 后等新生代劳动力的择业 观发生变化,存在“三高一低”现象,即受教育程度高、职 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不愿 从事艰苦行业和车间一线技能工作,热衷于到北、上、广等 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工作,宁愿在外飘泊“一阵子”,也 不愿回家安稳“一辈子”。 2.引工、留工环境还不够优化。一是企业规模相对较小, 加上宣传力度不够,行业知名度和影响力不强。二是工资待 遇相对较低,同求职者愿望有差距,这是造成企业招工难和 留工难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三是配套设施不完善。在购 物、休闲、住宿、娱乐等方面匮乏,“招不来、留不住”问 题突出。 3.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合作不够紧密。从政府看,信 息掌握不够及时、全面、系统,企业用工需求、劳动力市场 供给、学校人才培养和劳动力求职等信息等没有实现无缝对 接。指导和推动校企合作、促进劳动力市场发育、完善引工 引智平台方面做得不够。从企业和学校看,合作总体层次较 低,校企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与长期培养合作计划。 4.受疫情影响 。疫情后期,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 力还是很大,各项防控措施不放松,使得外来务工人员减少, 特别是一些高技能的专业人员招聘难。 三、缓解企业用工难问题的对策建议 缓解企业用工难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 企业、社会共同努力。 1.加强企业的形象宣传力度,转变就业观念。利用节假 日和春节,组织回乡大学生到企业参观考察,提升对本地企 业的认知和认可度。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用工信息栏、 电子触摸屏等向社会发布人力资源供需信息,增加招聘会场 次。政府部门组成招聘团队,对接与 x 县产业有关联的普通 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县总工会、人社、工商联、共青团、 妇联积极宣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吸引更多农民工加入。 2.制定实施相关优惠政策。探索落实高技能人才政府性 岗位津补贴政策,建设“专家公寓”,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 才。在购买经济适用房、租住廉租房、子女入学、家属就业、 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优惠。加强劳动用工检查和执法监督, 指导、督促企业规范用工行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3.加强生活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建设廉租房和单身公 寓及超市、娱乐、餐饮、金融、邮政、通信等服务网点;开 通城区至园区公交专线。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健全员工关怀 机制,完善配套设施,丰富业余文化生活。 4.强调企业责任,发挥企业用工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坚 持以人为本,合理确定薪酬待遇。开展用工诚信等级评定、 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拓宽技能人才职务晋升空间,完善 以技能等级、职务岗位和工作业绩等为主要要素的收入分配 制度,探索实施“股权”配置和“年薪制”等收入分配办法。 5.提高企业员工素质。组织职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及国家法律法规,学习规章制度和业务技能,开展“中国 梦·劳动美”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员工法律、安全生产和主 人翁意识。 6.加大职业教育发展力度,培养更多当地人才。创新办 学、教学方式,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加强校企合作, 扩大订单式培养、培训规模与范围。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 结合灵活办学。前移就业宣传工作,鼓励愿意学一技之长的 初中毕业生,报考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