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00 KB
- 2021-04-2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重要指示学习心得体会4篇
【篇一】
“餐饮浪费现象,屡屡再现!”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坚决清理整顿“舌尖上的浪费”“酒桌上的应酬”等干部群众深恶痛绝的突出问题,到制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切实遏制公务支出和公款消费中的各种违纪违规违法现象;从启动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到发起吃尽盘中餐的“光盘行动”、掀起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餐桌新风,一系列有力整治举措推动餐饮浪费现象有所改观,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餐饮浪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全党全社会厉行节约的良好风尚正在形成。同时也应当看到,一些地方餐饮浪费现象仍然存在,有的甚至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制定实施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全社会深入推进制止餐饮浪费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表明了我们党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深切关心群众生活的人民情怀。让我们一起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优良作风,汇聚全党全国人民的奋斗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篇二】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在抵制餐饮浪费方面做示范、当表率,让勤俭节约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根除思想“病灶”。有人说,宴席不高档,是不给客人“面子”;有人说,别人都这样,我们太节约,就显得寒酸;有人说,反正物资供应充足,浪费也是一种消费……在餐饮浪费行为的背后,往往是面子心态、跟风思想、奢靡之风在作祟。“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党员干部要绷紧勤俭节约这根弦,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牢记于心、付诸于行,严格执行八项规定、自觉按党章党规办事、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要绷紧艰苦奋斗这根弦,不忘来时路,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努力克服疫情、汛情影响,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用自己的“紧日子”换群众的“好日子”。
扎紧制度“篱笆”。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出台相关文件、开展“光盘行动”
等措施,大力整治浪费之风,餐饮浪费现象有所改观。但仍有少数干部心存侥幸心理,违规吃喝、大操大办等现象时有发生。这需要以更刚性的制度约束、更严格的制度执行力,为抵制餐饮浪费保驾护航。党政机关要建立完善利剑高悬不敢浪费、预算约束不能浪费、法规昭彰不易浪费的长效机制,管好“钱袋子”,算好“明白账”,做好“加减法”,做厉行节约的模范。纪检监察机关要履行好监督职责,协调引导推动各方形成合力监督,对享乐、奢靡等“四风”问题要盯住不放,该查处的查处,该曝光的曝光,狠刹奢侈浪费之风。
吹响宣传“喇叭”。“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要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还需加强宣传引导,让社会各界以及广大群众共同参与进来,形成抵制餐饮浪费行为的合力。要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宣传方式,增强公众对于我国人口多、耕地少、粮食安全压力大的认识,增强粮食安全危机意识,推动餐饮习惯从“吃剩有余”“顿顿有余”向“杜绝浪费,够吃就好”转变。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戒奢克俭的优良传统,可以结合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实际情况,推动餐饮节约理念进家庭、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引导人们践行绿色生活、抵制餐饮浪费。
【篇三】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强调要“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如此关注节约这件“小事”,可见“小事不小”,其重要性不容小觑。
从历史的经度刹住“舌尖上的浪费”。“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历史上商纣王酒池肉林、隋炀帝骄奢淫逸、宋徽宗穷奢极欲,终致社稷崩溃,江山改色,最后难逃灭亡的厄运。反观之,毛主席一生粗茶淡饭,生活极为简朴。经济困难时期,主动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周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是为楷模典范。人世沧桑,世事诡谲。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给了我们教科书式的答案。
用文化的维度消弭“舌尖上的浪费”。“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耳熟能详;“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言犹在耳;“君子以俭德辟难”,是为警世恒言。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民祖辈生生不息深深植根于灵魂血脉的精神基因,是勤劳善良的中国人民最朴实的情感,是中华民族精神财富的文化瑰宝。传承好、发扬好优良传统,我们责无旁贷,要努力做到“以文化人”,让勤俭节约、反对浪费在社会蔚然成风。
以全民的纬度对待“舌尖上的浪费”。“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对我们每个集体、所有人都有借鉴意义。勤俭节约、反对浪费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公职部门和公务人员率先垂范义不容辞。社会的每个阶层、每个细胞,大到集团、企业,小到家庭、个人都要积极投身到这项有意义的行动中来。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要从娃娃抓起,告诉他们“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自觉践行“光盘行动”,提倡“N-1”点餐模式,实行半份菜和小份菜,鼓励剩饭剩菜打包带走。通过大家踊跃参与,在全社会掀起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餐桌新风,努力形成全党全社会厉行节约的良好风尚。
在法律的高度叫停“舌尖上的浪费”。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就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浪费之风务必狠刹”。“八项规定”是一味“猛药”,坚决清理整顿了“舌尖上的浪费”“酒桌上的应酬”等干部群众深恶痛绝的突出社会问题。《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更是从条例法规的层面画出“圈圈”、定下“规矩”,有效遏止了公务活动支出消费的各种违规违纪违法乱象,较好地让舌尖上的浪费腐败在朗朗乾坤下无处遁形。中央到地方在不断完善反对奢侈浪费之风的相关法规文件,刚性约束力、严格执行力、强大监督力必将不断显现。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为了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在我国即将迈入“十四五”时期,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正当其时、非常必要!
【篇四】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对于餐饮浪费现象,他用八个字作评价:“触目惊心、令人痛心!”他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广大党员干部既要做践行者,又要做传播者,用实际行动践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必须继承发扬。“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党从革命年代的“红米饭南瓜汤”走到建设时期“勤俭是个传家宝,千日打柴不能一日烧”的响亮号召,从毛泽东睡衣上的37个补丁到周恩来住过的窑洞、睡过的土炕,正是凭着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股精神、这份好作风,凝聚起党心民心,把我们党建设成一支战无不胜、所向披靡的优秀队伍。当前,正处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环境变好了、生活变富了。越是这种时候,越要加倍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越要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发扬光大。
要做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的践行者。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既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一贯要求,也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党员干部必须始终坚守,牢固树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价值观、事业观、生活观,坚定理想信念,用实际行动践行崇尚节俭的思想观念。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增强节俭意识,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勤俭朴素,坚决抵制腐朽思想侵蚀,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浪费之风,做良好风气的支持者、倡导者。要从带头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做起,立足工作实际,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通过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粒粮、一张纸入手,做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好榜样、好表率。
要做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的传播者。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传播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是党员干部职责所在。生活越是富裕美好,越要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越要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传播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不能只是挂在嘴边,更要牢记于心、落实于行。党员干部要当好“光盘行动”等活动的组织者与参与者,紧扣实际需要,组织开展相关宣传教育活动,带头用勤俭节约标准要求自己,身体力行、当好先锋、做好表率。要做好身边家人的宣传教育工作,在孩子的教育上、家人日常行为的规范上,多分享好的思想、好做法,发现铺张浪费等行为及时制止。要做好对“舌尖上的浪费”等浪费之风的日常监督工作,坚决不看之任之,主动上前劝说,积极宣传勤俭节约好习惯、小技巧。同时,广泛开展相关宣传活动,引导更多群众认识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益处,让其愿意养成良好的习惯和生活作风,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