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00 KB
- 2021-04-2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之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的点滴体会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之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的点滴体会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之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的点滴体会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之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的点滴体会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一直受“应试教育”的束缚,致使学生学习被动,主体意识、参与能力不强,特别是初中数学教学效率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为了应付统考、应付升学,于是乎,填鸭式、满堂灌的应试教育方式自然成为了“法宝”,更有甚者,把美、音、体等课程占来上主课了。老师们在课堂上一丝不苟,讲得口干舌燥,还生怕学生听不懂,又心甘情愿地进行加班加点,甚至每天加多两三节课的时间。这样勤勤恳恳地工作的老师,当然就成为了模范,但当今社会发展到了市场经济阶段,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时,才发现以前的学生大多数是高分低能的,不仅创新能力差,而且生活的自理能力差,交际能力差,解决问题能力和应变能力也差。面对如此严竣的社会的挑战,怎样来改革初中数学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呢?我认为改革课堂教学“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旧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自己深深体会到努力提高“四十五分钟的教学质量”是势在必行的。
一、遵循教学规律,抓住教学本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把知识的认知规律交给学生。
我认为,教学规律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与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本质联系与必然趋势。课堂教学可界定为三个部分的内容:一是施教、二是学习、三是评价。施教就是教师的主导行为,它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他们“会学”,从而让学生乐于学,主动地去学。学习是指学生按认知规律去学习,并且学有所得,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体现,它是课堂教学施教、学习、评价三者中的核心,抓住了认知规律就是抓住了教学的本质。至于评价则包括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以学生评价为主。然而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规律呢?
1、要正确处理好“知识、技能与能力”之间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提到三句话;一是“课堂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还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我认为在应试教育下,这个目的是很难达到的。例如,某些小学在小学毕业测试的考试成绩中平均成绩是居于全镇第一或第二的,但学生入学后的成绩就明显下降,初中考入重点中学的学生这样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这些高分低能的学生正是由于毕业复习时,老师为了应付升学,应付考试,采用题海战术,加班加点来提高考试成绩,而没有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开拓他们的智力,这是典型的应试教育的结果。当然教师勤勤恳恳地为了学生而加班加点的精神是可嘉的,出发点亦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否一定要通过加班加点来提高教学质量呢?我认为要真正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仍然在如何提高四十五分钟的教学质量上。二是“课堂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三是“课堂教学要狠抓‘双基’。要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好这几方面,就必须正确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之间的关系。在四十五分钟内,教师将该节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必须精讲,用较多的时间来培养学生的技能与能力。
2、要正确解决好主动与被动的关系。
学习应该是主动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精神,而创新教育的核心就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主体离开了主动,就不叫做主体。我们不承认被动的主体。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呢?要注意两方面:一是我们要为学生创设大量的、丰富的情境,引导他们主动去探索、解惑。二是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有充分的自由,也就是在学习速度、学习角度、学习强度的自由,要允许学生在这”三度“方面有他自己的选择。这样,学生的主动性才能真正得到发挥。例如,我在讲授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一课时,先让学生讨论猜想它与三角形的哪一边有关系,学生这时的积极性较大,争着举手发言,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对问题进行探讨,找出哪个猜想是正确,并引导他们去推理论证。这样,由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大,对理解这节课的知识很有帮助。否则对一个抽象的概念、定理的讲授采用注入式,学生是被动的,这样学生就难以理解知识了。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教学过程要有师生的互相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尊敬老师,才会认真听你老师的课,若师生
关系紧张学生不但不听老师的课,还会干扰课堂,所收的效果就差了。例如:×××老师由于不注意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上课气氛经常紧张,甚至与学生发生冲突,学生听课不认真,结果教学的质量较差,后来这班学生升上一级后,由另一位老师担任数学教学工作,这位老师就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愉快地进行,结果考试的平均分提高了十多分。
以上几方面,都是教学过程中的最本质的问题,也是教学规律的集中体现,明确和解决了这些问题,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得到尊重,课堂教学质量才会有大面积地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对知识的认知规律,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提高质量的保证。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包括认知和情感两方面。智力因素是主体的操作系统,非智力因素是主体的动力系统,它对智力因素有启动、定向、维持、调节的作用,在教学中只有努力实现认识与情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统一,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过去我们传授数学知识时,都是按先讲概念,再讲例题,后进行练习的模式进行。这样一来,成绩好的听得恹恹欲睡,成绩差的仍然是云里雾里,稀里糊涂,时间浪费不少,效果却不佳。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向45分钟要质量就是要改革教师的教学方法,把单一老师讲变为师生互讲,把老师逼着学生学变为学生自己想要学,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收到良好效果,例如:在讲授”勾股定理“、”民间相传的正五边的近似画法“时,通过这些发明故事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他们觉得数学有用,从而能向往数学、热爱数学。又如在讲”轴对称图形时,可联系到制衣服的例子,讲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其次是精心设计引入,激发学习的兴趣,俗语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课堂引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整堂课的效率,引入时,第一是情趣。例如:在讲“开方”时,首先让学生猜个谜语。“医生提笔”,师生共同得出课题
“开方”。学生学习兴趣一开始上课就大大提高,课堂气氛当然就轻松,活跃;第二是可懂,新旧知识要衔接得当,过渡要自然,学生就能顺利地顺着老师的导线而进入正题。如讲“全等形”时,从晒相片,现时演示几个完全重合的图形引入,学生就很快明白了全等形的定义和性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若引入的内容是有部分学生不懂的,学生上课时就会受到当头一棒,哪里还会对所学内容感兴趣,这样的引入就显得牵强,效果适得其反。
三、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拓宽视野。
过去我们的传统做法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却没有展示才华的机会,而改变教学观念后,要向45分钟要质量,就不能占学生的课余时间,也不能再占用其他学科的时间,这就迫使老师们要重新研究教材,考虑教法,更认真地备好课,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力求用最少的时间让学生获得尽量多的知识,要求老师少讲,精讲,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学、质疑、解答,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提出的疑问有时会出现五花八门,有些甚至超出了老师的预料,如果老师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会难以解答,甚至闹出笑话,这又迫使老师要不断地接受新生事物,更新知识,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总之,改革课堂教学向45分钟要质量,转变教学观念,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这样,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课余时间有了保障,不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去应付过量的作业了,自然地,教学效率提高了,教学效果也好转了。
让我们的教学工作真正体现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