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50 KB
  • 2021-04-22 发布

地理(心得)之我请“英国”和“法国”到课堂——记一节区域地理课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地理论文之我请“英国”和“法国”到课堂——记一节 区域地理课 我请“英国”和“法国”到课堂——记一节区域地理课浙江省台州 市玉环实验学校 徐林建前言:教学中的一点创意会带给学生耳目一新 的感觉,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这节课 让学生也深深的感觉到课堂即生活,生活即课堂。【背景描述】根据市 教研室的统一安排,高二文科在本学期完成《城乡规划》后,统一安排 世界区域地理的复习。由于浙江省在教材使用上的特殊性,说是复习, 其实是新课。区域地理知识并没有在初中时打下坚实基础,仅仅是靠高 一必修模块中所渗透的区域知识。高二区域地理的学习既做不到像高三 那样有深度,也不像初中课堂那样特别注重学生兴趣培养,正是这样一 种尴尬的境地,所以教师在把握课堂教学时,对于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 一更应该做一些探索和尝试,一方面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同时也肩负着 对高一必修模块的复习整理,因此不管是在湘教版,还是苏教版,对于 区域知识的“还债式”学习与以往相比没有太大的差异,但在新课程的 背景下,终归有些不同。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完英国和法国之后安排的, 邀请曾在法国和英国留过学的两位嘉宾走进课堂,解答学生的问题。由 于是请了嘉宾,所以事先我布置学生做了一些准备,要求是所提问题尽 可能与地理学科的特点相结合。某日上午第四节,两位嘉宾如约而至。 下面就本节访谈形式的课做一个剖析。【过程点滴】过程一:嘉宾到教 室后,我安排两位嘉宾在教室后面就座,全体学生向后转,老师和学生 座的位置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学生与嘉宾之间没有物体阻挡。剖析:这 一个简单的变化,可以让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拉近了许多,当中不仅 仅是少了讲台这一“心灵上的障碍物”,更重要的是讲台高度所留给学 生的那种心灵上的无形影响被化解了,将这个原本是课堂的地方营造成 一个非课堂的气氛,这也是整个访谈活动的需要。同时这也是民主意识 的体现,中西课堂一个很大的不同的就在于此,催生出的创新意识当然 也会有所不同。反观我们绝大部分课堂中的绝大部分时间,老师在上, 学生在下,在空间上已经让本该不太善于表达的学生处于被动的局面。 台上的总被认为是主角,所有的演讲赛,新闻发布会,这仿佛是一件约 定俗成的事。本节课通过位置的调整使学生拥有了一个主动的心灵环境。 结果被证明,这样的操作是有效果的。过程二:上课前,课代表将同学 们准备的问题交给我,我大致浏览了一下,一个优点,一个缺点。优点 是学生的问题质量不错,如“法国人对于生育有什么样的看法?”“英 国的交通发达吗?具体体现在哪里?”“你为什么选择到欧洲去留学?” “法国和英国的环境如何?你对他们的环保意识做何评价?”……缺 点是上交的问题基本上是女生的问题,男生的参与不多。剖析:关于学 生所提的问题与地理的相关性这么强,我想与上节课布置的时候,我举 的例子有关,我曾举例“法国的气候对法国的旅游有什么影响?”,这 样的导向,让学生更加清楚的明白了什么是与地理有关的问题,无非是 自然和人文两方面,自然方面集中表现在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和土 壤。人文方面集中表现在工业、农业、城市、居民和交通等。由此可见, 在要求学生做一项有挑战性的事情前,事先的引导是非常有必要的,既 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代为包办。当下,很多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说 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但有一种放羊式的管理,对于学生的培养非但不利, 甚至还是有害的,因为这样的操作让学生失去了对某件事情的兴趣和好 感,抹杀了学生将它进行到底的冲动。至于为什么只有女生准备,而男 生基本没有准备,这给我的启发是:女生在学习上比男生要“听话”一 些,在规定做与不做之后,假如没有相关的措施去保障,男生是很容易 出现不做的现象。另外,与本班学生的特点有关,男生相对基础较差, 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弥漫着学习无用论的观点。当然还有可能的原因就 是我在前期发动的时候还没有把思想工作做通,假如我下发我事先准备 好的提问用的专用纸,然后明确什么时间上交,并与学生的修习学分挂 钩,相信结果会好很多。正如新课程评价中所倡导的,要注重过程评价, 而我们以往很多时候遇到这种情况不记录,但真正需要过程考核的数据 时,又苦于没有数据,或只有几组干巴巴不能说明问题的数据或信息, 给结果考核的区分带来难度,最终使考核的真正目的不能达到。过程三: 在整个访谈中,学生不敢提问,这种表现却不能掩饰他们蠢蠢欲动的心 理,提问仅仅限于六分之一的同学,提过问题的人,会很快的产生第二 个,第三个……,而没有提问的学生自始至终就是一个听客。如一个学 生问:法国的气候是怎么样的?“法国”回答说:那要看北法还是南法, 北法天气比较善变,而南法靠近地中海的天气比较好。该学生继续问: 那英国呢?“英国”回答说:英国与北法比较相似。关于环境方面,学 生得到的结果出乎他们的意料,“英法”都很肯定他们留学的两处,环 境非常好,“法国”举例说,到法国人家里做客,他们家里是不能吸烟 的,他们只在能看到天空的地方吸烟,“法国”介绍有一次去法国人家 里做客,大家后来实在忍不住了,就跑到阳台上。法国对于吸烟问题处 理非常严格。结果一位男生不假思索的说:“那我在家里偷偷抽,别人 就不知道了!”————典型的中国人思维。剖析:学生不敢提问,并 非没有问题,就如我前面说过的,他们准备一些很好的问题,但更多的 是不敢,这其实不能怪学生,中国学生的普遍特点就是不敢发表自己的 看法和见解,说错了怕别人会笑,说对了,怕别人说自己出风头,先看 看别人的表现再说,这种“先看看”别人的态度,最终就让自己失去可 贵锻炼机会,中庸之道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作为教师应该要多给学生 这样的机会去展示自己,毕竟这样的机会对培养他们终身所需的能力是 有帮助的。有一种说法,我们老师什么也可以不用教,只教几项学生将 来所需的核心能力就可以了,什么是核心能力?那就是演算、交流、创 新、合作、信息处理、外语应用、自我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思我 们的教育,更多的停留在知识的传授,而在各类能力培养方面还远远不 够。如何让学生克服心理阻力,勇于提问,就是对学生交流能力的一种 培养。学会提问,敢于提问远比让学生一味的了解法国、英国有什么来 得更有价值。【不足反思】在本次活动组织上尚有欠缺的地方,首先表 现在准备欠充分,对问题有过精心设计的只局限于部分学生,大部分学 生一节课还充当了听客。其次是黑板上没有及时的写上欢迎词,一项活 动开展,对学生的锻炼应该是多方面的,假如事先有欢迎词的书写环节, 不仅让有这方面特长学生有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另一方面,一堂课 应该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既有培养的关键点,同时也有一些由此派 生出来的“副产品”,并且在黑板上书写欢迎词也起到氛围营造的作用, 它对这堂课最终目的的达成的作用是隐性的。 教师在调节学生提问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明显。本节 课中对于“学生是主体”这一理念的贯彻我是有所准备的,这点主要表 现在过程中,我一直扮演“沉默寡言”的角色。在引导学生勇于提问方 面,我采用了点名方式,在面上解决了一时的问题,但不够巧妙的是这 样做恰恰让学生产生心理等待,既然老师已经点名了,那我就等吧,点 到我名字时我再来回答,没点到,我就先等着,因此这一步是我策划失 败的一步。假如换一种方式,对于提问的同学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和激 烈,或许更多的人为了能够得到表扬而纷纷加入提问队伍的。再进一步 想,假如这节课前我事先有意识“培训”一到两名学生,让他去做主持, 告诉做主持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那样对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又会迈出更高 的一步。假如组成一个主持组,然后由主持组集体准备,最后推选出代 表,可能又会是另一番境地。按此思路解剖,将会有更多的想法会被催 生出来。当转到问题的另一面,细致的准备或许是一件好事,但用于准 备的时间是否有保证,当我们热衷于培养学生这方面能力的时候,其他 方面是否又会被忽视,因此准备到什么程度才是最佳状态,这是一个投 入与产出的关注,也是课堂把握时“度”的问题。综上所述,这是一节 创新的课堂引发了我无限的思索,事隔多年,学生可能淡忘了我的其他 课,唯独记住这节将“英法”请到教室的课,但映射到不同的人心理产 生的结果当然也是不同的,这遗忘后剩下来的那点东西可能就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