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50 KB
  • 2021-04-25 发布

2021教师《为了和平》观后感心得感悟5篇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1 教师《为了和平》观后感心得感悟 5 篇 教师《为了和平》观后感心得感悟(一)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抗美援朝精神的特质,是抗美援朝精神最具标识性的精神内核。在前进 的征途上,中华民族曾经遇到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困难和风险,但总是心怀希望、不懈 追求,激流勇进,最终战胜千难万险,同时也锻造了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 倒的自强品格和必胜信念。抗美援朝战争,是两个国力和军力对比严重失衡的国家之间的较 量,当时中国 90%的国民经济还停留在近代农业经济水平,工业产值仅居世界第 26 位;美 国经济和科技实力都处于世界首位,工业产值占全球的 40%。正是在实力悬殊的较量中,革 命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大磨砺、大发扬,创造了以弱胜强的范例。 抗美援朝战争,这一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条件下顽强取胜的英雄壮举,书写了人类战争史 上可歌可泣的壮丽史诗。美国军队动用了除核武器以外所有新式武器,地面部队全部机械化, 还掌握着战场的制空权和制海权。中国人民志愿军基本上是靠步兵和少量炮兵作战,武器装 备相当落后,后期参战的少量空军也仅能掩护后方主要交通运输线和局部的空中作战,不能 直接支援地面部队作战。他们冒着摄氏零下 30 多度的严寒,在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中纵横 驰骋、前仆后继,以劣势装备进行殊死搏斗。长津湖战役进行时,朝鲜半岛正遭遇 50 年一 遇的严寒,气温急剧下降,志愿军部队来不及休整,在药品、粮食及油料等物资十分短缺的 情况下就投身天寒地冻的战场,不少战士被冻坏手脚、耳鼻,即使冻死在阵地也仍然保持着 战斗的姿态。美军陆战第 1 师师长史密斯感叹:“长津湖战役,是钢铁部队在和钢铁的人作 战。”壮烈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特级英雄”杨根思,生前说过三句话:“不相信有完不 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这正是不畏艰难困苦、始终 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生动写照。 教师《为了和平》观后感心得感悟(二) 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今年有着太多的痛苦和惊喜,我们的祖国在“抗疫”中付出了惨痛的 代价,我们的祖国在经济的复苏中发挥了超凡的智慧,我们的祖国在国产第 1000 台盾构机 问世的时候展现出惊人的毅力。而在 70 年前的 1950 年,我们伟大的党中央做了一个震惊世 界,造福子孙后代的决定—“抗美援朝”。 今年是“抗美援朝”70 周年,中央电视台及各大卫视播放了纪录片《为了和平》,给我们 14 亿中华儿女带来了无比的震撼和感动。1950 年的中国是一个“疲惫”的中国,中国人民刚 刚经历了“抗战”和“解放战争”,全国上下正是百废待兴之际。党中央经过科学的预见, 实际的分析终于下定决心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70 年的时间过去了,历 史证明党中央英明的决策遏制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意图,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 感,也为我们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了鸭绿江”吟唱着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1950 年 10 月 19 日首批入 朝的 6 个军约 25 万志愿军开始了和美帝国主义持续 3 年的“殊死搏斗”。在这三年的战争中 敌我双方均伤亡惨重,大大小小的战役不计其数,而“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 最出名,最有代表性的一场标志性战役。“上甘岭战役”的规模和五大战役比并不算规模, 但是在上甘岭这 3.7 平方公里的山头上却是让美帝国主义重新认识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让美 帝国主义看到了党中央和全国人民对于保卫家国的决心。“上甘岭战役”历时 43 天,美军向 上甘岭山头倾泻炮弹 190 万发炮弹,在这 3.7 平方公里的山头上,每平方米就有 76 枚炸弹 爆炸。但是志愿军以血肉之躯和钢铁般的意志守住了阵地重创了敌人,同时也付出了 1.15 万人伤亡的代价。这次战役被世界所铭记,同时也让世界记住了一个热爱和平,敢于牺牲, 不畏强权的新中国。 如今 70 年的岁月过去了,鸭绿江中鱼虾嬉戏,上甘岭上郁郁葱葱。但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浴 血奋战的样子却始终烙印在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谢谢“您”付出的一切,给了我们一 个和平的新中国。 教师《为了和平》观后感心得感悟(三) 二 0 二 0 年十月迎来一个重要的纪念日,即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七十周年。一九五 0 年,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将战火燃烧到鸭绿江边,开国领袖一声令下,中国人民志愿军雄 赳赳、气昂昂,跨国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战胜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侵略者。 在环境恶劣、条件艰难,敌人强大,我军弱小的情况下,我军以中国特有的近战、夜战、运 动战、枪林弹雨的战场,勇敢穿梭,让敌人惊恐万分。在重要的战役打出了万岁军 38 军。 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之所以取得军事胜利,其主要原因就是以国际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 雄主义为主导的政治工作所产生的精神力量,政治优势成为我军致胜的战略优势。无数先烈、 革命前辈们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牺牲、贡献,英雄事迹材料可歌可泣。 与许许多多的革命前辈相同,我的父亲母亲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也参加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 朝战争,保卫和平,抗击敌人,我为他她们感到骄傲和自豪!永远怀念他她们! 抗美援朝志愿军取得的伟大战果震惊了全世界!抗美援朝是中国的“立国之战”“立威之战,” 打出了中国的伟大地位和尊严,表明了已经强大的起来的新中国绝对不会让任何一个国家对 他进行欺负。 对于新中国来说,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必将永彪史册,万古流芳!打败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 胜的狂妄。充分表明,中国人民是不畏强暴的,有敢打必胜的信心和勇气,中华民族这种传 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气概是我们民族之魂。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的中国人民使之更加发扬光大。我们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七十周 年,就是要大力学习和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继续发扬全国人民和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 表现出来的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在当今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要立足于世界之林,更要有这种大畏的爱国气节和英雄气概。 教师《为了和平》观后感心得感悟(四) 抗美援朝纪念馆坐落于丹东市的英华山上,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专题纪 念馆。每当我走进抗美援朝纪念馆,就会产生对志愿军战士的无比钦佩。 今天,我们全校师生怀着无比崇拜的心情来到抗美援朝纪念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气势雄伟的历史丰碑--抗美援朝纪念塔。纪念塔,气势恢弘,雄伟壮 观,塔高 53 米--象征着 53 年抗美援朝战争取得的巨大胜利。 我们坐在纪念塔的前面,聆听着大队辅导员那惊天地、泣鬼神的好汉人物事迹材料。雨来、 罗盛教、黄继光……我仿佛一下子看到了那鸭绿江大桥上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地 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情景。 我被他们的事迹材料所感动着,我被他们的爱国之心感动着,我更被他们的勇气而激励着。 朋友们,用不着多举例,正如作家魏巍所说:他们是世界上一切巨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 值得骄傲,我们以我们祖国有这样的好汉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国度而骄傲,他们确实是 我们最可爱的人! 参观过纪念塔后,我们来到了陈列馆,展厅中丰富的文物和历史资料,展现了抗美援朝时期 无数英烈们,在战场上英勇杀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八个大字永 远在世人的心中铭刻。 和彭德怀的塑像伫立在展厅中央,来到展厅的人心中回荡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的志愿军之歌。 参观了陈列馆后,我们又来到了全景画馆,全景画《清川江畔围歼战》记述了第二次战役, 反映了志愿军在战场上的英雄气概:彭老总叱咤风云;黄继光勇扑枪眼;邱少云身卧火海;罗圣 教跃入冰海等无数英雄形象。 无数先烈血战沙场,抛头颅,洒热血,是坚强的信念和顽强的拼搏使我们打胜了这场战争。 如今,距朝鲜停战已经有 50 多年了,现在的生活幸福了,社会进步 了,祖国强盛了,在中 国人欢悦的时刻,我们一定不会忘记曾经有志愿军战士们的付出。我想,当他们看到我们现 在的生活时,他们在九泉之下也会开心的。 教师《为了和平》观后感心得感悟(五) 抗美援朝战争沉重打击了不可一世的帝国主义,粉碎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使 得美国陆军上将克拉克成为“美国历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书上签字的将军”, 打出了中国的国威军威,大大提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威望和中国的国际地位。当前,世界 充满了不确定性。虽然和平与发展依然是世界的主题,但局部性冲突、摩擦、动荡此起彼伏, 战争的幽灵并未走远,种族主义、难民危机、全球性流行病等,给“大发展、大变革、大调 整”中的世界带来严重影响,维护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任重而道远。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体现的国际主义精神,激励着世界各国人民加强国际合作,超越地区与 民族的狭隘性,齐心协力,共同维护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中华民族向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 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中国奉行防御 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都永远不称霸。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是讲爱国主义的,同时我们也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 我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共商共建共享”与“互利共赢”的原则开展国际 合作,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合作共赢、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正是这一国 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积极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