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00 KB
- 2021-04-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地理论文之浅谈中学地理教师如何提高学生学科间的综合能力
浅谈中学地理教师如何提高学生学科间的综合能力摘要:本文从地理学科的学科性质和素质教育出发,阐述加强地理与其他学科间的知识融合的重要性,进而从中学地理教学的实践中浅谈如何融合学科间知识,优化地理教案,达到提高学生地理学科间联系的能力。 关键词 :地理学科,学科间的综合能力,学生 这里所说的“学科间的综合能力”是指以地理学科为基础,在地理教学中加强地理与其他学科的综合联系,以更好地理解现实综合性问题为目的,培养学生“换学科”思考的能力。1 地理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间知识联系能力的可能性和必要性1.1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广泛性的特点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务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地理学在现代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的作用。①1.2
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地理学科不容忽视各门功课是一个整体,一个密切联系、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地理学科涉及面广、综合性强,这不再限于若干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的综合,用以解释地理现象,而是从协调人地关系的角度,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环境改善进行高层次的大综合。地理教育所体现的这种综合观念和能力正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正是未来建设者所必需的。地理学科不管是课本中的知识,还是传授、接受知识的方法,均与其它学科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地理课堂上要实施素质教育,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方式方法很多,其中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必须充分挖掘地理课与其它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恰到好处地进行知识迁移,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1.3 高考改革的趋势要求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近年来,我国高考科目设置改革试点不断扩大。2001年参加“3+X”科目改革的18个省市区在高考科目改革方案中均试行综合能力测试,其中, 广东省、上海市、河南省实行包含政治、历史、地理、 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文理综合”,其他省市区 将实行“文科综合”(含政治、历史、地理)和“理科综合”
(含物理、化学、生物)。由于我国的高考已被社会赋予了特殊的地位、功能和使命,使得涉及它的每一项改革,哪怕是一个极微小的变化,都会带来广泛甚至强烈的社会反响,也会及时地对中学教育教学工作提出新要求。因此,突破课本和课堂的束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突破学科的封闭性,加强学科间的渗透综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突破问题的唯一性,探索开放型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形势下新的地理教材的新探索,对地理教师的新要求,这有助于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和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进行创新教法和学生进行创新思维,作为教师要主动迎接挑战,以积极的心态,负责的精神,务实的作风,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才能在今后的教育阵地中体现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色。2 培养学生学科间综合能力的意义2.1 有利于培养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多端思维能力突破学科的封闭性,加强学科间及学科内的知识迁移和转化,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灵活地驾御各科知识,将其融会贯通,培养他们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多端思维能力,并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使其智能得到综合地发展,思维更加开阔,学习方法更灵活,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2.2 有利于中学生融合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
分学科教学各自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内容偏旧、偏多、偏深,有不少地方重复,内容繁琐,占有课时较多,知识面较窄,应用性较差,阐明科学思想方法,介绍科学发展史等人文因素的内容显见淡薄,涉及人口、能源、环境等与人类命运有关的因素也难系统反映.学科间的综合有利于把一些跨学科的内容纳入到课程中去,有利于融合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使课程多样化,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
2.3 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
根据青少年爱活动,受好新鲜事物,有强烈探索意向的特点,学科间的综合可从观察、实验开始,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参加实践,记录数据,收集资料.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通过知识整理与讨论来形成概念、获取结论,掌握其中的规律。阐述重要原理或概念之后,尽可能地挑选一些学生能够接受的各学科中的问题,要求学生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有意识地把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去观察、分析、综合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2.4 有利于体现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
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是自然科学的各个分支正加速横向联系,学科之间相互交错和渗透,各学科的成就互为利用的范围日益扩大.学科间的综合应适当加强那些从事社会主义建设、适应现代生活、继续学习所必需的新知识,使学习内容具有科学性、基础性和先进性,有利于学生从多方面认识自然科学对现代化生活和生产的重大意义。
2.5 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学科间的综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知识面,熟悉了不同学科间知识的交叉点和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使知识能相互渗透,能帮助学生辨析概念的本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2.6 有利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根据各门学科的特点,将传授知识、开发智能和育人相结合.通过科学发展史、科学人物和我国科学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爱科学、爱祖国的思想,激发学生为人民富裕和国家富强而献身的精神.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述科学知识,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有利于培养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提供重要的保证。
2.7 有利于个性发展和对能力的培养
在面向大多数学生的同时,学科间综合有一定的弹性和较强的适应性,通过一些选修内容、阅读材料、小制作、小实验、小采集、社会调查、自由研究等,能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科间的综合,能强化不同学科间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水平。能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研究方法,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培养学生全面的综合素质,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3
培养中学生学科间综合能力的实践方法3.1物理原理是解释地理现象的好帮手.3.1.1从地转偏向力看物理与地理的学科联系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讲解地转偏向力的时候,很多学生都该概念较为模糊,最终难以深刻理解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南半球向左的地理规律。因此笔者认为作为综合性比较强的地理学科的老师应该在这里恰当地应用物理原理,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地球自转产生的效应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效应就是产生地转偏向力。那么为什么地球自转就会产生地转偏向力呢?为什么物体运动方向会向右或者向左偏转呢?物体在地球表面运动,由于惯性,它要保持原有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次,地面的观察者认为地面上各点都是静止的,而实际上各点都绕地轴转动,物体到达不同的点,就要参考所到达点绕地轴转动的速度来判断它的运动情况。地球的自转,使物体相对于地面的观察者速度要发生偏向。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哪个方向运动,都发生偏向,因为任何物体在运动的时候都有惯性,总是力图保持原来的方向和速度。有了以上物理知识和地理知识的联系,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地理现象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地转偏向力,体会生活中的地转偏向力。地球一刻不停地自转着,地球上做着水平运动的物体,都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例如,赤道地区,终年高温多雨,空气受热上升,在近地面的空间形成一个低气压带,赤道两边地区的气流要向赤道方向流动。如果没有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赤道以北应该是经常刮北风,赤道以南该经常刮南风,但是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风向发生了改变,赤道以北向右偏,形成了东北风,赤道以南向左偏,形成了东南风。地转偏向力对河流的影响也很明显。在北半球,右岸比较陡削,南半球则左岸比较陡峭。这可以由地转偏向力得到说明,北半球河水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对右岸冲刷甚于左岸,长期积累的结果,右岸比较陡峭。同样道理,在北半球行驶的火车,加于右侧轨道的压力,要比对左侧轨道的压力大一些。作为地理教师,不仅要学会应用物理原理解释地理现象,还要举一反三,才能让学生从学科联系中理解地理现象,解释生活中的地理。3.1.2从大气受热过程看物理与地理的学科联系在讲授《大气受热过程》时,教师可以应用物理实验和物理原理来协助解释地理现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选择性的吸收、散射和无选择性的反射。被削弱的主要是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和波长较短的紫外线以及可见光中蓝、紫光部分,可见光的绝大部分能够到达地面。从这里可以看出,地理教师可联系物理波长与能量分布关系,解释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假使有足够的时间和充分的条件,本人建议地理教师可以在此指导学生分组做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来证实大气的太阳辐射的三个主要的削弱作用:一是光的吸收:用一束强烈的手电筒照射自己的手心,感到很热,证明吸收作用。二是光的反射:用一束光照射到磨光的金属看上去光亮耀眼,砖瓦看上去比较暗淡,这就证明了不同表面反射光的情况不同。三是光的散射:在较暗的课室内打开幻灯机,可以看到一束光路直射到屏幕上。应用简单的物理实验,即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所学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个体学习、合作学习、竞争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激发求知欲,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3.2
运用语文、历史知识激发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新课程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来实施课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真正爱上地理,产生学习地理需要的必要条件。笔者在实习教学中发现语文的诗句和历史故事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本人在讲水循环的时候,就引用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启发学生思考黄河之水是否真的奔流到海就不复回了吗?又例如在讲大气降水的时候开篇引言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演示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火烧葫芦谷”的关键情节,引人入胜,耐人寻味。故事的梗概再由学生概述,并指出关键内容,提出问题,引入新课。教学过程如下:诸葛亮于农历6月的一天,在葫芦谷设下伏兵,打算用火攻全歼司马迁。这一天,晴空万里,暑热难耐,真乃施用火攻的绝好机会。诸葛亮依计将司马迁之众诱人谷中,然而,正当火烧得正旺,眼看司马迁全军行将覆没之时,一场大雨不期而至,大雨浇灭了诸葛亮扶汉反魏的壮志,使他喊出了“天不绝司马迁!”的千古悲歌。三国的故事家喻户晓,但在这里引用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精彩紧张的故事情节一下子给了学生强烈的刺激,使他们马上想到为什么会在那个地点下那样一场大雨?大气为什么会下雨?雨是怎样形成的?这些则是本节课要研究的主要内容。而后,在课后练习中解决这个问题,作到前后呼应,对学生有了交代,使他们明确了地理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学地理有用。3.3应用历史故事综合论证地理现象“海洋水”一节教学中,讲述 “洋流对航海事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海轮顺着洋流航行的速度,比逆着洋流航行要快得多。”可以有机结合学生在历史课中学过的古今中外的实例
加以综合论证。例如:1492年的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是逆着北大西洋暖流航行的,共花了37天的时 间。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是顺着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航行的,结果只花了20天的时间 就顺利到达,比第一次节省了17天,此后,欧洲人就经常利用这条航线去美洲。又如:在那以前半个世纪,我国明代伟大的航 海家郑和曾在28年间7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岸和红海沿岸,且不说郑和1405年的第一次下西洋,即使以1433年第七次下西洋返航而言,也比 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早59年,比1489年达·伽马绕好望角到达印度卡利卡特早56年,比1519年麦哲伦开始环球航行早86年。就航海规模来说, 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等人的远航规模也大得多,更难能可贵的是当时的中国航海家已经深知北印度洋的风向和季风洋流流向的季节变化,选择适当的季节顺风顺水地往返,可见,当时中国的航海技术已处世界领先水平!这样的史实,一方面印证了洋流对航海事业的影响,培养学科之间融会贯通的综合能力;另一方 面也可借此对学生进行有血有肉的思想教育,实现地理教学的德育功能。3.4 结合政治热点,适当拓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生活实际、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联系十分密切,高考的综合考试命题的重要思想之一是愈来愈强调学习应为现实服务,试题应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关注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学习“全球气候变化”
这一节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开拓视野,关注世界。首先在新课引入时可以利用以下资料引起学生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关注。新华网日内瓦1月23日电(记者杨伶)全球环境专家23日在日内瓦表示,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带来的危害将会越来越大。德国弗里堡大学教授马丁·贝尼斯顿在发言中强调,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越来越严重的缺水问题。他说,到2050年,淡水资源的匮乏会对许多国家产生影响。同时,气候变暖还将使海平面上升,粮食产量下降,生物物种大量灭绝,人类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进而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危害。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大气层遭到破坏,严重的污染以及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复杂的潜在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影响。这是教师需引导学生用辩证法的思想去思考全球变暖的影响,并且鼓励学生关注新闻、从多角度去探索,例如从生态环境、自然灾害、农业角、人类健康等等思考。另外,在讲到西北地区的时候,可把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优势和“神州五、六号”发射的有关政治、热点问题联系起来讲;讲到“合理开发能源、优化资源配置”,应多讲解一些相关热点:“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三峡工程、生态农业”
等问题,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与这些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从地理的角度去发现、解释、解决这些问题。由上可见,任何一门学科知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都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相互渗透,而地理学科本身几乎是包罗万象的,中学地理课涉及面很广,地理学科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等学科基础知识有广泛联系的,使地理学科在学科融合与发展方向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地理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全面的素质,使他们成为“上晓天文,下知地理”有用之才。因此,面对当前的教学形势和教学任务的转化,地理教师只有具备了以上各学科相关知识,形成融汇了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美学及其他一些人文学科的综合素养,才能在教学中出神入化,化平庸为神奇,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成为课堂教学艺术的大师。所以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自觉地应用学科间及学科内的知识迁移和转化,使学生灵活地驾御各科知识,将其融会贯通,培养他们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多端思维能力,并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使其智能得到综合地发展,思维更加开阔,学习方法更灵活,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4 中学地理教师应如何提高学科间综合能力4.1 地理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积极主动地充电
信息知识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知识的更新是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状态。传统的地理教学观念已不再适合新时代,学生关注世界、关注现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时刻有一个与时俱进的意识,要时常关注时事新闻、关注热点、留心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及时收集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上的信息资料,多听、读、看、记新闻大事,关注时代发展,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研究,对重要知识点进行学科间综合,强调跨学科联系,让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社会焦点和热点问题的分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从中还可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4.2 地理教师要成为自己的课程的创造者 “自己的课程”,是指地理教师在兼顾地理新课程共性的前提下,自己设计开发的个性化课程。②本人认为,地理教师不仅应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经验、实际情况和价值取向选取教材,而且在编写教案的时候,应该注意学科内和学科间的知识融合,编写能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的教案。4.3 构建教师群体的知识共享机制 教师要打破学科的界限、门户观念,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学科间的学习、吸纳和统整;教师之间要密切协作、通力配合,构建教师群体的知识共享机制,加强学校不同学科之间教师的对话和交流,诸如积极参与学校的教学网络的建设,积极参加学校或者外校教师之间的教学实例研讨、教学经验介绍以及集体备课、集体探讨学科间的纵横联系。 综上所述,地理学科综合性、广泛性的学科性质就决定了地理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必然联系,而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因此,加强学科间的综合联系,培养学生从多学科的角度看待地理现象,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综合性问题的能力是新时代对地理教师提出的能力要求和挑战,地理教师要在巩固本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打破学科的界限,积极地从多方面巩固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时俱进,开发适合自己的课程,优化地理教案,使学科间知识得到融合和相互服务的目的,进而引导学生培养学科间的综合能力。注释①.张哲江.专著.地理教学与学业评价【M】.广东省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02-003
②.付贺梅.闰克柱.期刊.基于新课程的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的建构【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2005年9月.12参考文献【1】.肖国喜.谈中学地理教学与素质教育 【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 第S1期 【2】林文权.加强纵横联系,培养综合能力【J】.福建地理,2002年01期【3】从地球自转谈学科间的综合.http://www.941kj.com/lunwen/ .2007-3-29 13:47:04 【4】曾荣青.曾玮.地理.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师培训系列教材【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197-198【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大气降水”一节知识迁移的应用谈对优化地理教学的感悟http://www.hledu.net/ 【6】王丽.李梅丛.文科综合课程中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6年04期.10【7】付贺梅.闰克柱.基于新课程的地理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的建构【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9.12【8】樊杰,韦志榕,袁孝亭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1(必修)》【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9】樊杰,韦志榕,袁书琪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2(必修)》【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相关文档
- 地理(心得)之地理教学中应加强“思维2021-04-254页
- 地理(心得)之“综合程序教学法”运用2021-04-252页
- 202X年《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2021-04-2511页
- 地理(心得)之比较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2021-04-254页
- 地理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5篇2021-04-259页
- 地理(心得)之浅谈初中地理素质教育的2021-04-257页
- 地理(心得)之浅谈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2021-04-256页
- 地理(心得)之培养中学生学习地理兴趣2021-04-259页
- 地理(心得)之积极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努2021-04-255页
- 地理(心得)之谈学生提出地理问题能力2021-04-2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