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00 KB
- 2021-04-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地理论文之谈谈在地理复习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谈谈在地理复习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临海市城西中学 潘功贵 [摘要] 本文提倡逆向思维的复习方法,来激发学生上地理复习课的兴趣,获得良好的课堂效果,进而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解题的技巧与能力。[关键词] 复习 逆向思维 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思维过程都有一个与之相反的思维过程,在这个互逆过程中存在着正逆向思维的 联结。所谓逆向思维,是指和正向思维方向相反而又相互联系的思维过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倒着想”或“反过来想一想”。 逆向思维属于发散性思维的范畴,是一种创造性的求异思维。在地理复习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对 于激发学生复习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使之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怎样的途径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呢?我在复习课中作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在上复习课中,加强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1.执果索因,复习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在地理复习课中,我们既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正向思维去 理解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也可以挖掘教材中的某些探索性内容,执果索因,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去掌握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例如,在复习“海底扩张学说”这一原理时,首先可引导学生阅读 “
太平洋洋底地层年龄分布图”,(注:此图现教材没有,外插进去的)然后利用学生读图所得的结论提出问题:①为什么海底岩石离海岭愈近,年 龄愈年轻,并在海岭两侧呈对称分布呢?②为什么大洋地壳岩石年龄都不超过二亿年?接着引导学生阅读“大 洋板块俯冲示意图”,让学生自己表述大洋地壳的生成、移动、消亡的原理,最后由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得出这 一理论:喷出—生成—推移—俯冲—消亡—循环。通过执果索因,启发学生自己去猜想、推理、判断、验证这 一学说,启迪了学生逆向思维的思路。这样做,不仅使学生知道这一理论的来龙去脉,而且教给学生科学家是如何运用地理思维去逐步得出该学说的方法。 又如,复习印度一节时,首先从教材最后的工业开始,让学生阅读“印度工业分布图”。(提问):为什么印度的棉纺织中心是孟买、麻纺织工业中心是加尔各答、钢铁工业中心是加尔各答呢?(引导)工业的分布往往和原料分布有关,让学生主动通过资料寻找原料分布情况;(提问):为什么棉花分布在印度西北部、黄麻分布在印度东北部恒河下游、茶分布在印度东北部的山地上、水稻分布在恒河流域和沿海平原地区、小麦分布在德干高原西部?(引导)农作物的分布往往与自然地理环境有关,引导学生通过农作物的习性回忆印度的降水和地形特征。
2.反向逆推,探讨某些命题的逆命题的真假。探讨某些命题的逆命题的真假,是研究地理科学的方法之一,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复习完“流水沉积物的颗粒由大到小,循序排列,分选性 较好”这一特点后,可以引导学生反向逆推:分选性较好的沉积物是否一定是流水沉积物呢?(否,风力沉积 物分选性亦较好)。象这样的反问,学生可能一时答不出来,但只要教师略加点拔,学生就可通过自己的思考 获得正确答案。通过反向逆推,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去发问、发现,可以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深化和升华所学的课本知识。3.设疑逆引,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在地理课复习中,当复习完基本地理概念、原理、规律以及地理事实后,我们可以从地理事物的不同方面有意识地抓住一些与学生原有认知相冲突的特殊例子。如,“印度尼西亚人口最集中的地区是火山集中的爪哇岛,火山的危害巨大,为什么人口集中在这里呢?”或者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超乎常规、进行假象性推测的情景,使学生不得不打破原有的定势思维逆向思考,串联相关知识,去排除障碍,使学生以其所知解决其未知的新问题,反过来充分认识和理解难以理解的地理规律和原理。 4.辩证分析,从矛盾的对立面去思考问题。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如果我们从矛盾的不同方面去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往往能认识事物更多的方面。在复习“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时,我们既要阐述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气温升高产生“温室效应”,又要说明大气污染使尘埃增多,可能使气温下降,产生“阳伞 效应”。这样讲解,可以提高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运用“反证”,证明地理事实和结论的正确性。反证法是正向逻辑思维的逆过程,是一种典型的逆向思维。反证法是指首先假设与已知地理事实和结论相反的结果成立,然后推导出一系列和客观地理事实、地理原 理和地理规律相矛盾的结果,进而导致否定原来的假设,从而更加有力地证明已知地理事实和结论的正确性。例如,当我们复习“地球的公转”时,不少学生对地球公转的特征及其产生的意义感到理解困难,一些空间想象力差的同学更是如此。为此,我在讲究有关内容后,提出一个假设:“如果黄赤交角为0,地球公转的特征及 意义如何?”,在学生思考议论的基础上,再由教师演示讲解,学生的疑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在正面讲解某些内容比较困难时,反证法不仅可以起到化难为易、事半功倍之效,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二、在习题训练中,强化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训。
1.例题示范,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在习题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讲解一些与学生原有认知相冲突的 范例,可以打破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开拓学生逆向思维的思路。例如:近年来,科学家在青藏高原的一些高寒地区发现了十分发育的喀斯特地形,试解释这种现象。由于学生一般都知道喀斯特地形发育的两个基本条件 ,即首先要有范围广大的可溶性岩石,其次必须具有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现在的青藏高原气候高寒,不具备上述条件,这样的思维定势无疑会使学生感到求解无路。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从青藏高原发展历 史寻求答案,则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效:青藏高原在地质史上曾是一片海洋,沉积 了巨厚的石灰岩,后来地壳上升,在上升的初期高度不大,气候高温多雨,发育了喀斯特地形。青藏高原急剧抬升后,喀斯特地形亦随之上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道题既锻炼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又串联了有关知 识,使学生以其所知解决其未知的新问题。 2.一题多变,活跃逆向思维的思路。很多习题,只要改变某些条件,或将条件和结论相互对调,或将已知 和未知相互对调,就可供训练逆向思维之用。这样做,既可以收到举一反三之效,又可以活跃逆向思维的思路。 3.正逆互用,促进正逆双向思维的联结。有些题目,我们既可以引导学生用正向思维去解答,也可以从所 求的结论出发,反向推理。寻找所需的已知条件、概念、原理和规律,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来解题。这样做,培养了学生从正逆两个方向去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了正逆向思维的联结,使两者相互检验、相互 补充,进而产生良好的交叉效应。如:某人于北京时间10月1日7时从上海乘飞机向东越过太平洋12小时后到达洛杉矶(西八区),问到达时洛杉矶的时间是多少?一般解法:(解析一)通过时区差知道区时差为16小时,由东向西计算起飞地区时减去16小时,然后加上飞行地时间12小时得出到达时当地时间为10月1日3时教师提出新的解法:(解析二)同样通过时区差知道区时差为
16小时,但由西向东计算起飞地区时加上16小时然后加上飞行时间12小时得出到达时当地时间为10月2日11时(分步引导分析)1、以上两种解析法,得到了两种不同答案,到底谁对谁错呢?2、仔细观察,不同方向所跨越经度不同,向东只跨越了8个时区,向西跨越了16个时区,解析二结果是错误的。是不是不能向东计算呢?(解析三):由西向东计算区时差8小时,起飞时地区时加上8小时,向东越过太平洋,向东跨过了日界线,减去1天,再加上飞行时间12小时得出到达时当地时间为10月1日3时(小结)说明向东是可以的。比较解析一、解析三,我们会发现解析一简单得多,主要是解析一避开了日界线问题。在地理复习中,有些问题我们既可以在引导学生用正向思维去解答的同时也可以从所求的结论出发,反向推理,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来解题。正逆互用,训练学生的多角度思维。 最后应该指出的是,如果一个学生的双基越扎实,前面知识对后面知识的负迁移作用就越小,逆向思维也 就越容易建立。因此,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必须以扎实的双基为前提,否则会弄巧成拙、事倍功半。我们只有在夯实学生双基的前提下,精心设计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才能使学生在考试中发挥出好的状态,考出好的成绩。
相关文档
- 地理(心得)之初中地理教学互动效率2021-04-254页
- 地理(心得)之培养问题意识,促进思维发2021-04-258页
- 地理(心得)之如何打造初中地理高效课2021-04-254页
- 地理(心得)之浅谈中学地理地名的教法2021-04-254页
- 地理(心得)之谈新课标背景下地理教学2021-04-255页
- 精选地理老师听课心得体会范文五篇2021-04-2516页
- 地理(心得)之浅议地理探究能力的考查2021-04-255页
- 地理(心得)之让“情趣教学”的学习方2021-04-252页
- 地理(心得)之提高班级地理成绩的办法2021-04-253页
- 地理(心得)之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2021-04-2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