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0 KB
  • 2021-04-26 发布

新媒体与教学的融合心得体会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新媒体与教学的融合心得体会 新媒体与教学的融合心得体会 1 “三对照三检查”即:对照党性原则,检查是否坚持党管媒体;对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检查 是否坚持正确导向;对照人民性原则,检查是否坚持群众路线。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三对照三检查心 得体会,希望对你有帮助。 三对照三检查心得体会(一) 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宣部部长刘奇葆视察河南时的讲话精 神,提升全市新闻舆论工作水平,7 月 11 日,全市新闻宣传战线“三对照三检查”主题教育实践 活动动员会召开。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高风出席会议并讲话。 据了解,新闻宣传战线“三对照三检查”即:对照党性原则,检查是否坚持党管媒体;对照马 克思主义新闻观,检查是否坚持正确导向;对照人民性原则,检查是否坚持群众路线。活动从今年 7 月份开始,持续一年,将在市委宣传部新闻科、网管办、外宣办,市信息中心、广电中心,新媒 体协会成员单位和所有新闻采编人员、新媒体从业人员中同时开展,目标是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 心的工作导向,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 就如何扎实开展 “三对照三检查”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确保活动取得实效,王高风强调,一 要牢记使命担当,深刻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核心要义。全市新闻宣传战线要在教育实践活 动中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使讲话精神成为指导工作的行动指南。二要注重素质提升,牢固树立 以人民为中心的新闻工作导向。要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解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的根本问题,持续深化“走转改”活动。三要壮大主流阵地,牢牢把握敢于亮剑发声的主流舆论 阵地。广大新闻出版工作者要强化阵地意识,坚持党管媒体,敢于亮剑发声,在大是大非和政治 原则问题上,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帮助干部群众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 识,不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四要认真对照检查,切实解决当前新闻战线的突出困难问题。 要坚持问题导向,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对照检查、学习讨论,发现 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差距,找到突破瓶颈、解决问题的办法。五要增强创新意识,不断提升 新闻宣传工作的能力质量水平。要全面教育培训,加强新闻舆论队伍建设,推动媒体融合,构建 新型主流舆论矩阵。注重宣传策划,提升新闻舆论议题设置能力。 新媒体与教学的融合心得体会 2 关键词一“引领”:高处着眼,借助网络化转型做好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是准确把 握新媒体话语范式,用青年人的话,说青年人的事;二是着力打造主题活动聚合空间,将时尚元素 引入活动,降低活动门槛,让活动惠及最广大青年学生;三是注重创新信念培育专题,在理工青年 网开设“党的十八大”、“学雷锋”等版块,在微博开辟责任教育纪念日篇、诚信教育名言篇、 成才教育谚语篇等话题。 关键词二“服务”:实处着手,借助网络化转型积极服务青年。青年关心之事即为我们用心 之处。一是建设信息发布平台,服务学生日常所需;二是建设资询交互平台,畅通沟通反馈渠道;三 是建设情感交流平台,丰富学生精神生活。 关键词三“管理”:细处着力,借助网络化转型打造骨干队伍。可谋可为的工作离不开可信 可靠的队伍。一是培养运作“把关人”,建立健全理工青年网新闻中心、手机报工作室、校团委 新媒体运营部微博运营组及微信运营组等机构组织,对新媒体运行管理、安全保障、信息发布审 核程序等作出严格规定;二是培养舆情监测队伍,建立以校团委为枢纽,各基层团委为节点的信息 化指挥体系,注意发现和掌握舆情动向;三是培养新媒技术达人,选拔和培养一批专职团干部、学 生会干部、社团干部为新媒体运营骨干,成立微博研究会等传媒类学生社团,培养更多的研究型、 技术型新媒体人才;四是培养青年意见领袖。郎坤个人微博已发布微博 2672 条,听众数逾 70 万人, 已成为中国青年、中国志愿者、关爱行动志愿者的微博代表和志愿服务理念的宣传窗口、志愿服 务工作的推广载体、志愿服务典型的塑造舞台。 当然,在学校共青团工作网络化转型工作中 也还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如学校青年团员整体基数规模较大,青年团员信息化管理指导工作对 网络基础设备要求较高;网络化转型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撑以及一定规模的专业技术团队;学校共青 团工作网络化转型理念思路有待进一步明确和厘清;对青年学生追求网络时尚的心理状况把握能力 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提升。 网络化转型作为共青团组织工作未来发展的趋势,武汉理工大学团 委将坚定不移朝着网络化方向转型,迎难而上,勇于创新,坚持边干边学的理念,在学校团组织 网络化转型进程中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完善,切实提高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扩大团的工作有 效覆盖面。 新媒体与教学的融合心得体会 3 传统媒体推进融合的过程中,当下最重要的问题是信息过剩,声光电污染,说服力不够。 这跟第一个观点的逻辑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承认我们宣传或者说传播的重点是为了“融人 心”的话,那么最重要就是要提高传播信息的内涵与说服力,提高自身内容传播的精准、分众、 互动性,而不能湮没在一堆声光电、H5 各种各样新手段的信息污染中。 现在打开手机,有时候感觉就像是走进一个嘈杂的展览馆,展馆里各种各样的大喇叭、各种 各样的大屏幕,让你烦不胜烦,很想早一点逃离现场。当前的很多媒体生态就是这样,形式与技 巧过多,对目的与内涵的“执着”,好像大家反而没那么认真,一哄而上,故弄玄虚,方向有点 偏了。特别是机构媒体、传统媒体传达的信息中,有多少是真正能够打动人的?这是我们必须去思 考解决的问题。 前段时间看各地媒体融合的案例,看到报告中说某报的 APP,可以用机器人也即智能软件来 回应每一个读者在后台的提问。我在想,当读者知道回应他的是后台的机器人时,除了一时新奇 好玩之外,还有什么感觉呢?难道没有“智商被侮辱”的感觉吗?我有,我觉得这就是玩噱头,没 有什么实际作用,当然你也可以说这就是“智媒体”所带来的“深度融合”。 还有,智能写稿机器人,不否认在新闻的量产化、信息的工业化生产上有它的作用,特别是 体育、财经、天气信息的集纳工作中,但是,还是要问:媒体融合的目的究竟是什么?难道现在真 还有必要生产这么海量的信息?既然社会已经有无数易读好读的小视频?为什么传统媒体还要生产 又长又难读的文章? 有些媒体推出了“虚拟主持人”,用各种手段合成、全天 24 小时不停播报新闻,我看了一下, 真的是就像一个机器人在说话,虽然他们已经努力给人以“真人”的感觉,但是,看了以后,你 的感觉是什么?这些就代表着传播的先进手段、先进效果吗?我从来不以自己是“文科男”而自卑, 相反,我始终警惕那些“理工男”关于智能媒体的忽悠,我可能是错的,但估计以后很长一段时 间内,没有人能够有理有据地说服我。 新闻报道对社会和读者的价值,最根本还在于能否最快最深地提供事实和观点。科技发展带 来的精准、分众、互动手段,可以为传播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把优秀的内容更准更好地传播给 受众。但是,手段再炫、声音再响,如果源头上没有优质的内容为本,一味“炫技”,那就会像 有人指出的“拼命炫耀手中的锄头,可就是不去耕地播种”——声光电太多,而能够“透彻说理” 和“深入分析”的干货太少,这可能是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误区。 现在大家都在讲“平台“和”点击率“,要有自己的平台、要有自己的“流量”,要有自己 所谓的用户,对于专门生产内容的传统媒体也就是机构媒体来说,我还是认为:这可能是一个战 略方向上的误区,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生态下应该成为“意见高地”而不是“传播平台”,如果机 构媒体、内容类媒体现在还想将自己做成“平台”、还沿用技术型媒体海量信息的路子,还是想 成为一对多的传播主体、还是想独占渠道的话,结果可能是死路一条。 平台当然能产生巨大价值,但是,这是技术型媒体的长处,内容类媒体如果往这方向努力可 能没有什么机会,如微信微博腾讯等各种各样新的技术型媒体平台,他们才是我们机构媒体可以 利用的平台,这个观点我从 2014 年就开始讲,2013 年做微博微信时,很多人说为什么给别人做 嫁衣裳,但是实践证明,传统媒体的内容,只有在众多的平台上、不同的平台上跑起来,找到各 自的社群和“长尾”,才能够有自己的流量和传播。 新媒体与教学的融合心得体会 4 首先确定的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是必然趋势。一方面是政策上的推动,众所周知,近 年来传统媒体受到了新媒体的巨大冲击,导致纸媒倒闭,人才流失。于是国家从战略上希望并要 求传统媒体及时转变,继续主导舆论。另一方面,面对媒介环境的变化和用户阅读、观看习惯的 改变,传统媒体也必须自我革命进行媒体融合。 实际上,虽然新媒体的出现对传统媒体是很大冲击,但传统媒体在原创新闻、新闻可信度和 权威性上又远远超过了新媒体,通过两者之间的融合,可以达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状态。 “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只是增加了新渠道、平台、产品,而是人被改变,需求与消费行为发 生重大变化,传媒的竞争逻辑随之演变。”中国政法大学新闻学院院长陆小华表示。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与新闻教育改革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君超则提出,传统媒体,特 别是报业在进行转型时,不能片面强调“互联网思维”,而是应确立“融合思维”,开发“融合 新闻”,这才是真正吸收新媒体优势的关键,而新媒体则应吸收传统媒体“严谨性思维”,更好 保证内容质量。 另外,媒体融合需新技术支撑。大数据分析,精准推送……新技术的出现对媒体发展的影响之 大毋庸置疑。新媒体的快速崛起,离不开先进技术体系支撑,可以说,新技术是支撑媒体融合发 展的关键。 拿电视台传统的新闻采编来讲,往往受限于设备、空间、时间的制约,一场新闻采编需要耗 费很大的人力、物力。而使用爆新闻移动采编,一部手机就能搞定新闻采编所有问题,碎片化时 间创作文稿、手机高清拍摄素材(照片、视频)、手机编辑制作新闻、手机发起直播,随时随地上传 和审核,提高新闻采编效率。目前,这种产品已经应用于湖北、河南、辽宁等电视台。 同时,要做到全渠道发布,实现内容信息的统一策划、采集、加工、编辑、发布,并综合运 用图文、图表、音视频等形式,实现内容产品从可读到可视,从而满足多终端,多体验。 除了强调技术领域的支撑,有业内人士还认为,媒体融合还可以将各个传媒产业的产品相互 嵌入,变成富有多种传媒思想的新型舆论新闻。这种新闻更能引起公众共鸣,传播效率和质量也 会提升。同时,以资本为纽带实施融合体内各媒体的战略媒合作也是一种业务模式。 新媒体与教学的融合心得体会 5 什么是新媒体,我认为:应该从三个角度理解“新媒体”:时间,技术,社会。 时间:时间上更近的可以被称为较“新”的媒体:网络 相对于 电视 是新媒体;电视 相对于 报 纸 是新媒体; 技术:价格更低廉,传播更广泛,应用更普遍,等等上述很多答友提到的革新技术的媒体都 可以被认为是新媒体; 社会:新媒体之所以新,最重要的是社会作用的革新。 新媒体作为一项技术,本身并不具有改变社会的能力,反而是社会变革的一部分。是结果, 不是原因。作为一项口号:新媒体改变一切,将新媒体作为主语,是错误的。改变一切的是使用 新媒体的人们。因此,我认为新媒体带来的新产业的能力是无限的 新媒体是对传统媒体的传承与更新,在互联网还没有广泛发展的时候,我们的生活中的媒体 表现就只有报纸、电视之间媒介去实现,而如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诞生了新媒体这一新鲜事 物,它把以往在电视、报纸上才能显示的事物通通都汇聚在了网络上,新媒体是以数字技术为基 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与旧媒体有很大的区别。 目前已有的新媒体平台主要有: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百度行家号、UC 头条号、微博等, 其主要的内容产生者是用户,内容服务者也是用户,也就是所谓的 UGC。 新媒体的本质在于:人人都可以是生产者,人人也都是传播者。 新媒体的意义在于:每个人都可以发声,每个人都有对内容的投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