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50 KB
- 2021-04-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篇一】数学教师心得体会范例大全
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也不断地改革更新,数学教学目标,也正发生着
时代性的变化。在注重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关注
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关注学生的发展。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
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就此,在新课程实验
中谈点体会:
一、设置问题情境化
新课程实验教材注重了儿童心理学,一年级学生从无知好动的幼儿转变为小学生,对任
何事物的兴趣不能具有持久性,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注意力易于分散。新教
材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从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个体认识,在发现新
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如:第一册教材中所创设的情境具有直观、想
象、猜测的特点,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再现,把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真实、有趣地展现
出来,特别易于诱导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认知活动,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
自主地、能动地探索、发现新的方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
重创设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如:教学“0”的初步认识时,我先创设全班同学吹泡泡,学生边吹边数、教室里充满了
五颜六色的泡泡,一会儿泡泡没有啦,这时我抓住时机,谁能讲一讲你吹了几个泡泡?现在有
几个泡泡?全破了、没有了;没有用什么数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知识。从而揭示课题,
紧接着再创设“小猫钓鱼”的故事情境;让学生数一数第一只、第二只、第三只、第四只小猫
各钓几条鱼?当学生讲第四只猫没有钓着时用什么数表示?用“0”表示,充分让学生体会把问
题情境故事化;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
信心。
二、学习内容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
入生活中的数学,能使学生对数学感到不陌生,化枯燥的学习为生动接受,进而使他们感到
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
发现数学的热望。一年级教材,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
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如:学习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用“分
苹果”,学习得数为“0”的减法用“小猫吃鱼”,学习“5”以内的减法用“摘果子”,认识时
间用“小明的一天”等一些有趣的课题表示,使学生学习既不陌生,又不枯燥,体现了教学
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三、学习方式活动化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
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
知识的过程中重视了以下活动:
1、重视操作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既能满足动的
需求,又能达到启智明理的效果,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如:教学“大
家来锻炼”时,带领全班同学参观校园让他们发现身边的数学,从而提出数学问题,再解决
问题。教学得数是“8”和“9”的加减法时,让学生摆一摆、涂一涂,在摆和涂中去发现加
法和减法算式。悟出方法,既发展思维,又开发智力。
2、重视游戏活动。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正
如孔子说:“如之者,不如好之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
学为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实验教材特别重视游戏活动,如:“猜数
游戏”,“出手指游戏”,“帮小动物找家游戏”,“下棋游戏”等,让学生从游戏中去体验,去
发现方法,从而享有玩中学的乐趣。
3、重视模拟活动。好奇也是儿童的天性,在教学中,创设一些模拟活动。如:教学“认
识前后”设置模拟赛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模拟父母整理房间,模拟宇航员“游星空”,“数星星”,提出数学问题,在情理交融中达到迅
速理解,使课堂唤发出生机与活力。
4、重视合作交流活动。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教学理念,是自主学习的重要
形式,教学时以同桌或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
意见。在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多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空间,充分满足学
生的活动欲望。使学生在合作中学到知识,在交流中解决问题,找到方法。
5、重视评价活动。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评价活动是重要的一环,它是对知识、对问
题的反馈。评价的手段,首先用教师的反馈评价影响带动学生的自我反馈和评价。教师的反
馈要全面、具体、民主,评价要公正、合理、具有激励性,使学生知道从哪些方面和以什么
样的标准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其次要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培养反思能力。如“你觉得这节
课学得怎样?你觉得自己的解法正确吗?你选用的方法吗?引导学生从比较中全面评价自己,既
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最后开展互评,既要会评价自己,还要会评价别
人,发挥评价地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四、运用知识实践化
学生在自主学习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
因此让学生在生活的空间中学习,在实践中感知学会从生活中解决问题。如:教学得数是 9
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时,放手让学生去实践,通过自己涂一涂总结出加法和减法算式。当学
生初步学会统计知识后,放手让他们去统计自己的身边的数量,如:春、夏、秋、冬的衣服
各几件,春夏秋冬的裤子几条、鞋几双。小书架上的书,家中餐具、一月的水、电、气等。
这样的教学安排,将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去,学生同时在实践中学会了解
决问题,获得了一些数学的情感体验。
总之,在新课程实验中,老师要带着新的理念,转变教学观念,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篇二】数学教师心得体会范例大全
11 月 30 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开展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同课异
构”教学形式观摩研讨会。通过观看穆桂鹤、张齐华、强震球等老师的观摩课,倾听他们的
讲座,我学到了很多。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让我耳目一新。下面谈一谈我的收获。
这次听课我主要听了《用字母表示数》、《圆的认识》、《数学教师的三项新修炼》。其中《用
字母表示数》一课是本地老师和南京老师各上一节。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广阔
的表现空间,让学生们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从中获取新知,体验尝试成功、探
索与发现的快乐。这样,学生主动思考、发散思维、各抒己见,不仅课堂气氛轻松愉快,也
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
弥补了教师个人不能面向全体学生的不足。
《用字母表示数》是郑州市金水区实验小学教师穆桂鹤和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张齐华老
师上的同一节课。他们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取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发现、探讨字母可
以表示未知数,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在教学中张齐华老师幽默轻松的语言,有趣有思的设
计环节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自己的年龄是 X,儿子的年龄是
X-26,使学生一目了然,儿子年龄比爸爸小 26 岁,然后又显示一张带有?的未知照片,标明
年龄是 X-1,让学生思考照片上有可能是谁。这个问题的设置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
在感兴趣的题目中学到了知识,明确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具体的数量,也可以表示数量
间不变的关系。之后张老师变换思路,把儿子的年龄设定为 X,学生马上反应出爸爸的年龄是
X+26,神秘人物的年龄是 X+25,,不但让学生明白了带有未知数的数量之间的关系,而且让学
生理解了同一个数量关系,可以变换未知数的表达方式。
上完课之后,张老师进行了精彩的讲座。在重新审视“备课”、“上课”、“听课”方面深
入分析,结合教材和教参、课标、案例,说明解决策略。如他指出带着教材看教材,就是要
在多版本的教材中有所取舍,取长补短,把握内容实质。带着儿童看教材,强调要基于儿童
经验和困惑的课堂才有效。
《圆的认识》是江苏省优秀教师强震球老师上的。强老师结合教具:用手连续甩连着小
球的绳子,让同学们回答小球运动的轨迹是什么形状,既引起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又很快
揭示了本课主题。接着通过场地画圆,针绳画圆,圆规画圆,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
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圆都有一个中心点,且不能动,引出半径、直径等概念。适合学生的认知
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同课异构”让老师们清楚地看到不同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
略能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体现教师教学个性,真正体现了资
源共享,优势互补。“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的智慧碰撞,让参与者取长补
短,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总之,这次同课异构教学观摩研讨会对我的帮助很大,既收获了知识,又激发了改进教
学的兴趣,我将通过对比、思考找出自身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这些教育教学经验丰富
的老师学习,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篇三】数学教师心得体会范例大全
从今年高考数学试卷可以看出与以往的试卷有了较大的区别,题目很新颖,题目安排顺
序上也做了较大调整,解答题中 16 题是集合和概率结合的题目,18 题三角函数图像和折线
结合求最值,20 题是新定义题型。要想解答好这些题目必须靠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命题者有意避开学生平时做过的题型,且这些题目体现了创新性。靠题海战术已经不适应现
在的考试了,所以我们必须提高教学效率。XX 届我们付出了努力和拼搏,高考我们取得较好
的成绩,但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总结、反思、探转索,希望寻觅一条
能使学生学好数学,通向高考的成功之路,用取得的经验和吸取的教训来指导今后的数学教
学工作。以下谈谈几点教学总结和体会。
1、重视基础知识整合,切实夯实基础,从 XX 年福建省的高考数学试题可以看出今年的
数学试卷起点并不高,重点考查主要数学基础知识,要求考生对概念、性质、定理等基础知
识能准确记忆,灵活运用。高考数学试题将坚持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命题方向,更强调是
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对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第一轮复习资料的选择非常重
要,切不可随意选一本所谓的优秀、精品资料。复习资料必须重点突出,知识点全面,特别
是例题要有典型代表性,且覆盖面比较大,学生习题也必须有代表性。面对不断变化的高考
试题,应该说,在一年的高三教学实践中,我和我们高三备课组全体老师秉承了一贯的教学
理念,按照复习计划安排,做好每一次集备工作,研究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不管单元测试,
阶段考试,还是培优辅差都进行了分工负责,相互协作,在第一轮复习到 1 月底,做到知识
点过关,章节过关,单元过关。重视基础知识的整合,夯实基础。将高中阶段所学的数学基
础知识进行了系统地整理,有机的串联,构建成知识网络。教学中设计每一节课的教学要坚
定不移地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重点落实基础,而且要常抓不懈。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
记忆;加强对易错、易混知识的梳理;多角度、多方位地去理解问题的实质;形成准确的知
识体系。在对概念、性质、定理等基础知识教学中,决不能走“过场”,赶进度,把知识炒成
“夹生饭”,而应在“准确,系统,灵活”上下功夫。学生只有基础打好了,做中低档题才会
概念清楚,得心应手,做综合题和难题才能思路清晰,运算准确。我们应以不变应万变,我
们不应以往年高考试题难易断定明年高考数学一定简单或难。而应继续抓好基础,没有基础,
就谈不上能力,有了扎实的基础,才能提高能力。
2、强化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数学能力,在第二轮复习中,我们仍然重视三基,但必须强
化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数学能力。在这一轮中我们进行专题复习,有针对性的复习重点知识,
重点题型,XX 年高考数学试题的特点还表现在:在考查主要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对数
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进一步深化了能力考查,真正体现了由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在
复习中,我们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加强了通性通法的指导与训练,培养了学生的数学
思维能力,高中数学中涉及的重要思想方法,主要有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
想方法,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方法等;这些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
对此进行归纳,领会,应用,才能把数学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
生的解题能力和数学素质更上一个层次,成为“出色的解题者”。因此,高三复习课数学教学
中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强化解题思维过程,解题教学要增加交互性,充分调动和和
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沿着学生思维轨迹因势利导;解题后要注意引导学生反思,研究问题
解决过程中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把数学教学过程转化为数学思维活动过程,从而提高学
生理性思维能力,善于从一个问题的多个解题方向中选取其中简捷的思维路径,得到问题的
解法,从而不断总结经验,使能力培养真正落到实处。在能力训练时尤其要加强运算能力的
培养,应严格要求学生,注意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其次,教师教学时,应认真研究本
班学生的实际,实施分层教学,对不同的学生,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
练习与测试题,安排不同层次的课后辅导,使全体同学在不同的目标要求下,努力学习,共
同进步。
高考中选择填空题占分的比例达到 50%,从今年的高考实际看,选择填空题的难度不大,
但考试的知识点覆盖面较广,在第一轮与第二轮复习中,我们都穿插了小题训练,在复习小
题时让学生学会用排除法,特值法,代入选择项等方法,总之,我觉得高三复习中我们要做
到以下四个原则:
(1)系统化原则(使经过复习后有个系统化的知识网络)
(2)针对性原则(重点知识,重要题型,重要方法的掌握)
(3)实践性原则(小题训练,大题训练,综合训练,模拟训练)
(4)实用性原则(必考题型,有可能考的题型的最后训练)
从今年的高考成绩看,我感觉到还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特别是一些好的学生没能
考出他们应有的水平,有时布置给学生作课外练习,学生不太重视,有的甚至抄袭,应付老
师。数学思想方法没有真正深入人心,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数学能力的提高没有达到应有
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