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00 KB
  • 2021-04-28 发布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汇集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导语】心得体会就是一种读书、实践后的所思所感,其实它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总结经验的方式,它有助于我们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与工作方式,从而让自己的内在得以提升。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呢?今天XXX就给您提供了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汇集,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一】‎ ‎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  在小学数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下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教学情境,我觉得非常适合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 ‎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  4、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  5、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  二、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  三、创设开放的、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 ‎  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作用。‎ ‎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二】‎ ‎  我使用小学数学新教材教学已三个多年头了,蓦然回首,这几年的教学真是喜忧参半、成败交错。事到如今,是该盘点一下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的时候了,也许它还可以成为后来者的“警教”‎ 之言,也是自己小学阶段后期教学的正确的教学思路形成的“催化剂”吧!‎ ‎  经过新教材的教学使我真正理解了教师要刻苦钻研教材的重要性,因为新教材留给教师的教学空间实在太大。如果不认真研读教参、教材,不清楚各知识点在整个小学阶段甚至后继学习中的重要性,不明确各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及相互作用,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步子则将或深或浅,会给自己的教学留下很多后遗症;其次,三年多的教学,使我真正懂得“课标是源、教材是流”,逐渐具备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学的能力。应该说,没有哪个专家或老师可以说他的思想、教法就绝对的正确、绝对的好,都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修正完善以取得教育者们的共识。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认知能力、生活经验客观地受家庭环境、地域所处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它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这是不可否认的,就如农村的学生连数学书上的卡通动物都不认识,这就是事实,这就需要教师学习课标、把握小学阶段在“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等领域应达到哪些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地使用教材、巧选素材、合理设置教学活动内容、使用有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  自进入新教材教学以来,我始终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不断地使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向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方向转变,同时,我也曾彷徨与忧虑,但是,经过几年的实践,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已彰显出可喜的面貌。1、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因为我为他们组织的学习活动是丰富有趣的、学习内容是有用的、探索的问题是有挑战性的,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加之我留给学生的课外作业很少(但具有很强的可练性),学生自然也就学得轻松而乐学。2、绝大部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品质逐渐形成。教学中的新知学习我都习惯让学生“先尝试、再引导其释疑解惑”以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3、所有学生都养成了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好习惯,数学口头表达能力良性发展。我的口头禅“这个问题有难度,不妨与同伴齐心协力一起想办法。”、“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的小朋友听听”使普遍学生有了与人合作学习的意识,都能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在课堂或是课外与人交流。4、学生的思维较活跃、开阔。由于新教材教学中突出了算法的多样化、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等的教学,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明显活跃与开阔。5、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逐渐形成。教学中每每让学生学会了某个知识点就让其举例应用,或是常以“看到这个数、算式、信息、公式、图形等,你能联想到与它相关的哪些数学知识?”启发学生对呈现的知识进行再思考,进而形成对相关知识进行串联的能力,逐渐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 ‎  三年多的新教材教学实践,我逐渐地成长起来,我教学的学生也展现出可喜的面貌,然而我也留下了一些教学遗憾:1、部分学生计算速度慢、正确率不高。教学中总以“课堂上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与交流的时间多了,动笔练习的时间就少了”为借口为学生在计算上出现的问题而开脱,却没有鼓励学生课外进行练习(又忧于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其实如果从一年级开始就着眼培养学生每天必练几道计算题的习惯也不是难事(切莫受诸如“一年级的学生不准布置家作”的规定的影响)。我可以大胆地说,我教学的两个班级的学生,没有一个学生没有掌握计算方法,但为什么部分学生会存在速度慢、正确率不高的问题呢?究其原因:一是这部分学生惰性强(每每遇到按老师的规定自己设置题目[如10道口算题、5道三位数乘或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题……]练习,他们总会出一些很简单的题目,甚至不能保量完成)、习惯差(马马乎乎);二是我要求不严,每每遇到学生计算错误,仅仅只是要求学生改正也就罢了,致使学生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形成错了就改、再错再改、马马乎乎没关系的错误意识和习惯,所以我想在鼓励教育的同时如果能对犯错的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即便采取适当的惩罚,学生犯错的频率就会低多了。2、部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几年的教学中,大部分“解决问题”的内容都被购物、租车租船充斥着,以老师们的话说“二年级就开始租车租船,租到四年级差生才有点儿眉目,可解决其他综合性稍强的问题就‘‎ 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传统教材中到三年级才进入两步应用题的思维训练,可是新教材中从二年级开始就涉及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的解决,学生必须掌握“假设”、“尝试”、“整体思考”等策略,加之“拆分”、“凑和”等思考才能解决,差生在这种问题的学习中根本就是坐飞机,就连稍好一点的学生都不能从中形成有条理的表达其思考的能力,用孩子们的话说“我是‘凑’的”,可这样的题目一道例题或是一个练习题就足以花费一节课的时间,而对差生来说是0效果。我想如果下一轮我再教学二年级,我一定要给学生设置一些与生活接近的数量关系比较明朗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初步学会用分析法(要求什么问题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和综合法(知道什么信息可以让我们联想到可以求什么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随着年级的增高,逐步向学生渗透“摘录”、“画图”、“列表”、“模拟”、“简化”、“尝试”、“找规律”等策略;其次,一定要在二年级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教学上花大力气,让学生真正理解性地解决乘、除法问题而不是瞎猜乱碰,为中高段的综合性较强的解决问题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此,是否可以降低学生在“解决问题”领域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实验。‎ ‎  我想,每位教师都具有各自的教学风格,拥有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和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调试自己的教学行为的能力,但在不同的教学方法的作用下,学生存在的问题有些是带有共性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努力寻找真正有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素材、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三】‎ ‎  数学作为开发人脑资源,培养创造力的主力学科,对课堂氛围,学生集中精力,进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数学课的导入能以最少的话语,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进入数学王国,并且能承上启下,温故知新,激起学习欲望,又能联系以前知识,为进入学习高潮作准备。‎ ‎  一、用悬念导入 ‎  在导入新课时,教者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建“愤”、“绯”情境,使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能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的状态。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 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的愿望。‎ ‎  二、巧用迁移 ‎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深入。巧用旧知导入新课,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段“孙悟空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谗得直流口水。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人。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这里利用学生们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利用旧知做铺垫,过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启”而能“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  三、借用教具导入 ‎  儿童的世界是独特的。教学伊始,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图画等教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数学能力。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 时,先出示红领巾、五角星、学校的多边形花池等实物图,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来寻找角。在教学“比的意义”时,老师出示一面国旗,满怀激情地说:“同学们,今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这是一面国旗,它的长是3分米,宽是2分米”。然后再引出比的意义。这里,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师生共同营造出无比自豪的“愉悦”氛围,同时,美丽的国旗也使学生受了艺术美的熏陶。‎ ‎  当然,新课的导人方式还有很多,如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听音乐等。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