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50 KB
- 2021-04-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疫情战斗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坚定信心,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保卫生命健康之战。下面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整理了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心得体会【10篇】,希望大家及时查阅和借鉴。
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心得体会【一】
这几天,在网上看到最多的词,一是揪心,一是信心。
揪心当然可以理解,每日不断上升的疫情数字,依然没有止步,拐点依然没有到来。尤其是在将临床诊断病例纳入后,截至2月12日24时,全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59804例。眼看着同胞受难,网友们的心无时无刻不跟湖北人民在一起。
揪心还来自于现实困境。受疫情影响,春节后复工、开学的时间大大延后了,网友们记录着空荡的街道和在家无事可做的心情,日常生活受到了严重冲击。“怀念堵车的时候”“开始想念上班”等网友言论,在网上出现。
然而越来越多的,是人们开始恢复信心。信心来自于党中央的正确英明决策,正在推动着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全国一盘棋,共同抗疫情的决心,从中南海传递到了全国人民。网友们热烈讨论的,是全国各省区市救援队伍到了湖北各地,是大量企业临时加上了口罩生产线……信心只能从事实出发,疫情虽然可怕,但我们对抗疫情的决心和行动,要比病毒有力得多。
微博上,每一位治愈者写下的治疗过程,都会有数千甚至数万转发量;每一位专家给出的生活建议,都会得到热烈响应;甚至每一篇相关论文,都会引起网友们热烈的讨论;至于那些在病人身上见效的药物,更是会有大量关注。
信心与揪心的博弈仍在继续,抗击疫情的斗争依然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但我们看到,信心正逐渐占上风,我们定将取得成功。
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心得体会【二】
“我报名!”“算我一个!”疫情当前,有这样一份“工作”,没有报酬,却一呼百应。他们说:“我就是想出一份力!”他们说:“我的名字是志愿者。”
他们的工作繁复而琐碎:也许是路口值班、入户排查,也许是搬运物资、接送医患,也许是协调募捐、分发口罩,甚至可能只是包顿水饺、送锅汤圆……作为专业防疫力量的有益补充,志愿者为防疫体系增添动力,在各个环节发光发热,解决了许多具体问题,也办成了不少大事,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汇聚信心与力量。
这些志愿者,有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用肩膀扛起社会责任;有热心肠的大爷大妈,让爱心释放更多能量。他们,手握火种,尽己所能、不计得失,用志愿服务的点滴星火,传递热流,在这个特别的初春里,温暖你我。
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心得体会【三】
两天内建成5G基站,为超高速实时数据采集、远程会诊、远程监护打下基础;智能递送服务机器人可执行递送化验单、药物等工作,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无接触收银超市”只需用手机扫码结账就能完成购买,实现24小时不间断服务;仅用10天时间完成建设工作的火神山医院,再次见证了“中国速度”……这些刚刚发生的新闻,显现出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不可或缺的科技力量。
在疫情防控一线,科技始终是极为重要的支撑力量。基因测序、人工智能、5G等高科技的应用在病毒溯源、药物研发、救治护理等方面提供助力。浙江省疾控中心上线自动化的全基因组检测分析平台,将原来数小时的疑似病例基因分析缩短至半小时;上海“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智能评价系统”有望高效、准确地为临床医生提供决策依据;5G云端智能机器人可代替医护人员完成测量体温、消毒清洁和送药等工作。
科技手段也推动着基层防控更加扎实、深入。“老奶奶,别看了。这是咱们村的无人机,你不戴口罩就不要出去乱跑,记得赶紧回家。”不久前,一则“无人机喊话村民戴口罩”的视频在网上热传。相比于常见的广播喇叭,无人机在宣传防疫知识时,应用场景更加多样。此外,有了科技“加持”也让人们可以享受7×
24小时远程医疗服务,既避免人群聚集增加感染风险,也在特殊时期保证了医疗服务延伸到普通个体。有网友感慨:曾经觉得一些科技手段离我们很远,关键时刻才发现,它们就在身边发挥作用。其实,众多科技手段轮番上阵,在给公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也让“科技让生活更美好”这句话照进现实。
或是为医疗救治提供支持,或是提高防控监测效率,或是保障信息更新流通,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里,多种多样的“硬科技”共同成为密织防控网络、构筑立体高效严密防控体系的有力帮手。依靠科技支撑、发挥科技作用,科技战“疫”能为搭建疫情防控的“钢铁防护网”注入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