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28 KB
  • 2021-04-28 发布

精编大学生依法治国学习心得体会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大学生依法治国学习心得体会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大学生依法治国学习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 持依宪治国。全会公报的这一重要表述,具有深远的历史意 义和极强的现实意义。下面是由小编带来的有关依法治国心 得体会 5 篇,以方便大家借鉴学习。 依法治国心得体会 1 依法治国理念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党的十五大报告对 依法治国的含义做了界定:“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 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 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 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 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 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其基本含义是依据法 律而不是个人的旨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的是法治而 不是人治;其核心是确立以宪法和法律为治国的最具权威的 标准,树立法高于人、法大于权的观念。 法律权威就是法律所具有的尊严、力量和威信。树立和 维护法律权威,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迫切需要。任何社会 都必须树立有效的权威,没有权威就没有秩序。不同的历史 条件和社会形态,决定了一个社会中不同的权威。我国社会 主义法律的权威性是由法律的本质属性决定的。社会主义法 律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 法律具有规范相和确定性,非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或者废止。 这种法律所独有的确定性,使人们根据法律的规定可以清楚 地预见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法律具有普遍性。它在其有效 时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法律具有国家 强制性。法律以国家权力为后盾,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 任何个人或者组织违反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这些特征,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崇高的权威性。在 一个社会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社会规范,包括法律、政策、 道德、习惯、宗教规范等等,它们都是人们的社会行为规范, 对人们的日常行为起到一定的规范和约束作用。但是,必须 明确,在一个实行法治的社会中,法律是对人们的社会生活 起着最基本的、同时也是最有力的规范和约束作用。如果根 据不同的社会规范所作出的行为之间产生矛盾和冲突,最终 衡量和评判的标准只能是依据法律。 整个社会和全体公民都必须树立法律意识,自觉尊重和 服从法律,自觉将法律作为指导和规范自身社会活动的基本 行为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宪法是共 和国大厦的基石,是全部法律的母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 是人民权利的保证书,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中国共产党执 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 制保证,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它也是一切 其他法律权威的渊源和保障。因此,维护法律权威首先要维 护宪法权威。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 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 的活动准则,并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政法干警,要牢固掌握 宪法的基本知识,切实增强宪法观念,树立忠于宪法、遵守 宪法和维护宪法的自觉意识,坚决同一切违反宪法规定、破 坏宪法权威的行为作斗争,在全社会切实树立起宪法的权威 与尊严。也就是必须树立执法和司法权威。法律的目的和宗 旨要通过执法司法来实现,法律的权威也要通过执法者的权 威来体现。因为在社会上一般人心目中,执法者在一定程度 上就是法律的化身,代表着法律权威与尊严。如果执法机关 威信扫地,司法没有权威,就难以有效树立起法律的权威。 依法治国心得体会 2 国家稳定,长治久安是人民的最高利益。特别是今天, 我们国家所面临的形势是:在国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 20 世纪 90 年代遭受了严重的挫折,西方发达国家控制着科学 技术的制高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仍然猖獗,他们在政治 上对我们搞颠覆、渗透,经济上搞制裁封锁,意识形态上搞 西化、分化;在国内,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伟大成就, 也遇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存在不少不安定因素。因此, 社会稳定,政局稳定,国家稳定尤其重要。历史经验表明,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保持稳定最根本的最靠得住 的是搞法治。因为它最具有稳定性、连续性,不会因领导人 变动而变动,不会因领导人的注意力变化而变化;它最具有 权威性,具有普遍约束力。在改革开放以前,党和国家的权 力过分集中于个人,这就使个人意志很容易左右党和国家的 决策。一旦掌握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个人认识发生错误,就 很容易演变成最高决策错误,整个国家也将走向误区。那时 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听领导人的话叫违法,领导 人的话改变了,法也跟着改变。十年动乱就是在这种治国方 式下发生的社会动乱和民族灾难。历史教训表明,没有法治, 就难以保障人民的各项权利;没有法治,就难以保证国家的 长治久安,就容易出现社会动乱。所以依法治国、建设法治 国家,是国家稳定,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 另外,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发挥领导 者的个人作用是完全一致的。因为只有好的制度、稳定的、 连续的制度,才能使好人,使英明的领导人发挥他应有的作 用。我们当然不能排斥和低估了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 社会活动家在治国方面的作用,尤其要看到其中的佼佼者、 杰出者所创造的辉煌业绩,所带来的国泰民安、太平盛世。 然而我们也不能据此把个人作用神圣化、绝对化、迷信化, 夸大拔高到不适当的地步。要知道,在治国方面个人的力量 终究是有限的,作用毕竟是短暂的,即使是佼佼者和杰出者 也不例外。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看到其中潜伏的问题和危机。人在 政兴,人去政息则是其一;没有制约,个人权力膨胀失控, 可能导致民族和国家的动荡和灾害是其二。因此一个国家的 长治久安和兴旺发达,主要应依靠建立一个完善的法律制度, 而不是只靠国家领导人的贤明。另外,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 义法治国家和中央适度集中权力也是完全一致的,因为只有 把集中到中央的权力和地方应有的权力制度化、法律化了, 利用法律本身具有的规范性、权威性和强制性,才能使中央 集中的权力很好地得以实现,地方所拥有的权力也能够很好 地发挥。 依法治国心得体会 3 一要准确把握人民法院工作面临的形势,明确人民法院 工作的目标与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关键时期。人民法院工作也站在新的起点,既面临难得机遇, 又面临严峻挑战。要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努力破 /解影响司法公正的体制机制障碍,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 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推进人民法院工作科学发展。当前和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法院要紧紧围绕提出的“努力让人民群 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个目标,发扬 优良传统,勇于改革创新,牢牢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不 断提升司法公信力。 二要坚持不懈加强司法机关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自身建 设,是司法机关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司法公 信力的迫切要求。同志的重要论述,不仅对司法工作宗旨、 司法权运行机制、司法能力、司法作风和司法廉洁建设等提 出全面具体的要求,还强调要加强基层司法队伍建设,加强 司法干部体制和经费保障体制建设,改善司法干部工作生活 条件,让他们更好履行职责。我们应当牢固树立群众观点, 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扎实 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 “四风”问题,树立良好司法形象。坚持重心下移、固本强 基,加大对基层工作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增强基层实力、激 发基层活力、提高基层战斗力,激励广大基层司法干部以良 好的精神状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建设法治中国的伟 大实践中去。 三要全面加强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司法为民公正司法。 要坚持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进一步提高审判质量,尊 重和保障律师的权利,充分发挥人民法院的能动性,自觉坚 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深化司法公开,积极回应 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关切;扩大司法民主,自觉接受各方 面监督;完善司法为民措施,使群众更方便地参与诉讼;深化 司法改革,突出抓好重点改革项目的落实,坚持和完善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加强审判管理,进一步规范司法行 为,促进司法公正。要进一步加强法院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 确保人民法院队伍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群众路线, 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 实践活动;加强法院队伍职业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法官职业 保障水平;加强司法能力建设,切实提升司法水平;加强司法 作风建设,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加强廉政 建设,确保法官清正、法院清廉、司法清明;夯实工作基础, 不断改善基层司法环境。 依法治国心得体会 4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吹响了建设社 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军号。当前,首都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 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新阶段。作为北京的领导干 部,政治要求更严、工作标准更高、担当责任更重,在全面 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更需要发挥好以身作则、以上率下 的表率作用。 要牢固树立法治意识,作学法、知法的表率。人人信仰 法治是实现法治中国的基础和必要条件。面对“依法治国”、 “依法行政”的社会呼唤和实践需求,每一名领导干部都要 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这并不是独善其身的谨小慎微,也不 是唯唯诺诺的循规蹈矩,而是一种政治上的成熟,是做人有 底线、做事讲原则、做官懂规矩的自觉体现。要坚持把领导 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完善领 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把宪法法律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 习内容,列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必 修课。要教育引导领导干部从理性的高度理解社会主义法治 精神,既掌握宪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精神,学习管理国家事 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社会事务有关的法律法规,又对分管 领域涉及的法律法规做到“通”,对履行职责需要的法律法 规做到“精”,不断强化法治思维、提高法治修养。 要不断增强行动自觉,作依法、用法的表率。领导干部 既是法治活动决策的重要主体,也是法治活动组织实施、执 行的重要主体。领导干部的言行举止对于普通干部、群众而 言,具有很强的示范带头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广大群众更 多地不是从法律条文,而是从身边党员干部的法治实践中感 受法律的权威、树立法律的信仰、确立法治的意识。领导干 部在履行职责的各个环节都要从法律的角度去分析、去思考, 把思维方式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之上,把各项行为置于法律的 约束之下,每一项决策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都要依法依规。 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 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特别是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进 程中,要善于将改革主张转换成法治主张,善于以法治方式 化解改革风险,使改革得到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广泛支 持和认同,最大限度地降低改革的社会成本。 依法治国心得体会 5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领导 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 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从而保障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 法进行。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法 制是民主的确认和保障,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一方面, 包括公民主权利在内的各种权利都由宪法和其他基本法律 所确认和保护;另一方面,公民民主权利也必须通过法律规 定的程序规范而有序地行使,才能真正得到实现。因此,发 展社会主义民-主,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社会稳定、秩序井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没有稳 定和秩序,人们就不可能安居乐业、和睦共处。法律作为一 种社会规范,具有“硬性”的社会功能和规范功能。要维护 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正常的社会、经济生活秩 序,实现社会和谐,就必须依靠法治作保障。 法律就是法律所具有的尊严、力量和威信。树立和维护 -法律,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迫切需要。任何社会都必须 树立有效的,没有就没有秩序。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形态, 决定了一个社会中不同的。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性是由法律 的本质属性决定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是党 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法律具有规范相和确定性, 非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或者废止。这种法律所独有的确定性, 使人们根据法律的规定可以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法律后 果。法律具有普遍性。它在其有效时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 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法律具有国家强制性。法律以国家权力 为后盾,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任何个人或者组织违反 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些特征,决定了我国 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崇高的性。 大学生依法治国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