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00 KB
  • 2021-04-28 发布

信息技术(心得)之浅论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改革构想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信息技术论文之浅论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改革构想 ‎ ‎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迅速。但在许多成绩的背后,仍然隐藏着大量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隐患。‎ ‎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  1.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上的偏差 ‎  信息技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活用能力,即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它包括信息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加工等各种能力。在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大量使用计算机、网络等各种信息工具。因此,有人误以为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计算机的操作过程,学习信息技术就是学习计算机及其应用软件,并将信息技术教育定位在w i ndows 98、Word 2000、 Excel 2000、PowerPoint 2000的操作学习上。《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指导虽也有教学目标的笼统描述,但呈现出来的内容却是一个个技术模块,并且详细到了“图形的着色、修改、复制、组合等处理”的程度,俨然成为了学习技术操作的“标准”。这种误区的实质是将信息素养的培养降低为操作技能的训练,将素质教育降低为职业技能教育。‎ ‎  2.信息技术教学内容重复,缺乏渐进的衔接 ‎  在《纲要》中,小学和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均为零起点。随着近几年各级各类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现在已经陆续有在小学阶段接受过信息技术教育的学生升入初中,《纲要》已无法用来有效地指导教学,初中教育如何与小学衔接的问题已经非常迫切。同时,各地小学和初中的开课情况差异非常悬殊,导致高一学生的信息技术起点水平很不统一,这无疑给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造成很大的困难。‎ ‎  3.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缺乏与诚信危机 ‎  很多学校对信息技术课非常不重视,经常用其他科目挤占信息技术课的课时。但在信息技术会考、中考中,他们又不甘落后,因而有些学校就在信息技术会考中集体作弊,这样做非但没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更造成了严重的诚信危机。在信息技术教学研究方面,“作秀”愈演愈烈。虽然本领域每年都举办多次全国性和省级的教学研讨会,经常开展教学论文、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比赛以及不同级别的课题研究,但在日常工作中,研究归研究,教学归教学,现实的无奈迫使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真正按照研讨的内容和要求去做。鉴于教学评价的缺乏,教师失去贯彻实施这些先进、有效、教学方法的积极性,大都将学生关进机房,充分发挥他们的“自学能力”。‎ ‎  可以看出,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课程评价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  二、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改革构想 ‎  1.课程目标的确定 ‎  信息技术学科应与其他学科具备同样的课程目标取向,即面向学科体系、面向社会需求和面向学生个人发展。之前,我国的计算机教育主要侧重于面向社会需求,现在则应该三个方向都有所兼顾,重点以学生的个人发展为核心。在此,笔者特提出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架构设想——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应该设立分领域和分层次的动态目标体系,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信息基本知识(对信息的科学理解)以及信息能力。这三个方面是并列和相互制约的,核心是信息能力的培养。信息能力又分为三个层次:基本知识与操作、基本的信息能力、发展的信息能力(包括交流协作、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这三个层次的能力相互递进,体现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递进性和层次性,它们之间又并非有绝对的界限,可以相互交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设定,除了体现基本的信息素养之外,在高中阶段,应该体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为学生的升学做准备工作。‎ ‎  2.教学内容的改变 ‎  对目前各学段教学内容无法相互衔接的问题,由于各种现实因素(如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太快、各地师资设备条件差异太大、各地开课年级各不相同等),在相当长时期内是很难解决的,只能在原则上要求其各学段重点有所不同。笔者认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由必修模块、选修模块构成是一种不错的解决方法。使用这种模块化的教学体系,可以在教学中防止过分强调编程和原理,忽视应用软件操作,或过分强调应用软件操作,忽视原理学习的两种极端倾向,又针对了目前硬件机型变化大、软件升级换代快、学校设备差异大等实际情况。‎ ‎  检索一些发达国家(如美、英、澳等国)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做法,尤其是美国的国家教育技术标准,该标准在对小学5年级学生应达到的1 O条标准中,有7条是关于“利用……工具做……”的,如“利用先进工具(如多媒体创作工具、网络工具、数码照相机、扫描仪等)来协助个人或集体的文学创作、思想交流和作品发表等活动,创作知识产品”、“利用科技资源(包括计算器、数据收集传感器、视频和教育软件等)来解决问题、独立学习和集体学习”等等。不难看出他们对问题解决能力的注重,而不是单纯强调计算机的操作技能。信息技术只是工具,只有超越工具本身,信息技术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才能把学习重点放到利用这个工具去创造新型数字文化上来。这不仅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课程目标,也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实施办法,信息技术课程必须还“技术”学习以真面目。‎ ‎  3.课程评价方式的转变 ‎  如何避免总结性评价的功利倾向,使评价真正发挥反馈学生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我们可以把视线转向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以此带动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健康发展。学习过程评价可依据学生在单元过程中提交的作品,如小制作、研究报告、演示文稿、程序以及平时参加各种竞赛的作品等,对学生进行较为全面和公正的评定。要注意尽量给学生展示和说明的机会,注意观察和指导学习结果的形成过程,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成果。一般说来,学习成果评价的内容涉及学习目标的各个方面,包括:认知、技能和情感等。针对不同的学习单元,评价的重点也应不同。面向素质教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应该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以学习者为评价中心和主体,以促进学习者学习兴趣为评价目的,其意义在于重视学习者反思,以期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将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性评价纳入学生升学档案,不但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供学校录取时参考。‎ ‎  面对信息化社会的挑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体制必然发生深刻的变革。我们必须面向素质教育,全面革新以往的教学理念和模式,革新传统的教育、学习和评价观念,构筑新型的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模式。(作者单位:浙江台州市教育局教学仪器管理供应站)‎ ‎  作者:尹  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