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00 KB
- 2021-04-2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地理论文之贯彻陶行知思想 在地理教学中实施创造教育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一生,始终进行着不懈的教育实践和理论探索,有着许多精辟的教育思想,创造教育思想便是其中的一支奇葩。陶行知先生历来强调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他把培养人的创造精神与创造能力作为教育的宗旨,为此,陶行知认为,教育应该是创造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便是要求受教育者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造。他在《创造宣言》中大声疾呼:“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前进吧。”现代的社会己进入了信息社会,从社会发展的质的变化的要求和适应当今世界上的激烈竞争的需要来看,对人的素质要求在能力和创造力方面是更为重要的。创造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的一场深刻革命,同时也是一个充满艰辛的探索过程。创造教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贯彻提高学生创造力的原则,使形成学生创造性人格、创造性思维和解题能力成为教育目标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思想、教育哲学和教育实践。显然,创造教育在本质上与“素质教育”
是一致的,是较高层次的素质教育。我们不能把创造教育仅仅作为一种时髦的口号而使之简单化、庸俗化,必须认识到,创造教育是一种实践,它体现在我们教学的各个环节,它孕育在我们教师教育行为的举手投足之间。在此,我想从一名实践者的角度谈谈自己是如何面对创造教育的。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是人们完成创造活动的基础,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教育任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培养独立性思维品质。
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的学习几乎完全依赖教师,从思维的培养方面,只要求按教师和书本之导向去记忆和容纳知识。学生既缺少创造性思维的要求和压力,也缺少相应的训练,因此创造心理逐渐淡化,养成了依赖思维心理,基于此,培养独立思维的心理对学生来说是当务之急。人教社实验版地理新教材主要由文字系统、图像系统和活动内容三大部分构成,“活动”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活动”这种形式,切切实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启发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分析问题,探究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成因,摒弃“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维的习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2.发散性思维品质和想象力的培养。
在学生的创造心理诸品质中,发散性思维和想象力是至关重要的方面。发散性思维即求异思维,是一种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去探索多种可能性,探求答案的思维过程;而想象则是创造心理活动的起点和必经过程。我们以“假设地球上没有大气,情况将会怎样”
为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在此假设基础上,探索虚构的境况。又如,我们引导学生去探讨“如果地球不自转,地球上还有没有昼夜更替”、“如果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呈90度,地球上会出现哪些变化”等问题。学生通过置疑、析疑、解疑,不仅掌握了自然现象产生的规律性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灵活考虑问题的良好品质,培养了学生大胆突破常规,敢于创新的创造精神。 此外,教师还应该保持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引导学生涉猎多领域的知识,努力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二、优化教学过程,为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创造有利条件。教学过程的一切条件、环境、手段和管理都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直接有关。所以我们应使整个教学过程更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因势利导,富有启发性,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研究表明:积极的性格对创造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其中主动进取精神极为重要,这是一种求知欲。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不是天生的,需要在创造教育中积极培养,学生富于幻想、好奇,教师的正确引导、积极的教学环境、气氛有利于积极性格的形成。为此,目前我们可行的是:1、运用多媒体技术改进教学方法,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落实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要改革传统的地理教学,由封闭式,灌输式、说教式转化为开放式、引导式、实践式教学,创造出生动活泼、行之有效、学生喜闻乐见的好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个目标。比如,七年级《地理》下册中的“澳大利亚”
一节,要求学生了解澳大利亚古老而特有的生物及其形成的原因。我设计了一个网络课件,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料和信息,包括澳大利亚的特有动植物和大陆漂移的视频等,让学生从这些现象中找原因,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假设,进而进行论证,整个探究的过程轻松、愉快,生动、形象的媒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功能,让他们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自主学习,激发了他们创造的兴趣。同样的内容,我也尝试在一些班级进行普通教学,虽然一样能完成教学目标,但无论是教学过程还是学生的学习情绪、思维活跃程度都和多媒体教学有较大的差距,其中的优劣显而易见。多媒体教学在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喜爱探究的习惯等方面都有较好的效果。在我教的近两届学生中,前一届学生我在初一刚开始就采用多媒体授课,整个初一多媒体教学的比例达到近60—70%,而后一届学生则更多在普通教室学习,在初一的下学期和初二的学习中,前一届学生更多地体现出了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流畅性和新颖性,创造教育实现了更佳的教学效果。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探究能力。①、教师引导创设问题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就没有思考,要让学生多思考关键是问题本身的来源,教师可以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创设与所教内容有关的情境或问题,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入手,找准问题的切入口,让学生在规定情境中去体验和思考,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在“人口与人种”
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提供各类地理信息、图表,学生在以往掌握的判读方法的基础上,对现有的素材进行观察、讨论、比较、分析和概括,构建起世界人口增长和人口分布特点的基本架构。②、学生善于发现问题陶先生提出的“六个解放”之一就是要“解放小孩的嘴”;“小孩子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生活在大千世界,新鲜事物层出不穷。教师应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预习时,可把问题写在练习本上,开始上课时让学生提问,课中鼓励学生随时提问,激发学生提问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例如:“为什么恒星会闪烁不定,行星没有闪烁不定的现象?环球航行真能证明地球是球体吗?”……学生对于观察到的事物常常会提出问题,有的甚至很可笑,然而这正是他们探索真理的开始。 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学生在发现问题提问时,往往会产生想法:我提的问题行吗?往往在乎同学、老师对自己的看法。这时教师就应及时地鼓励学生,创造一种气氛让学生敢于提问,以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把学生引上创造之路,进而成为创造者。3、加强课堂讨论,增强创造意识。创造教育一定要保证学生交流活动的进行。讨论是交流的一种常用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组织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自己解答问题,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以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造意识,使学生在讨论中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三、创造型教师陶行知先生在提出学生的创造能力时,也十分强调教师的创造精神。因为,只有教师自己具有创造性,掌握创造性理论和方法,才能发现和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如何成为创造型教师呢?具有不断更新、重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能力是创造型教师首要的基本素质要求。教师必须对新知识新事物怀有强烈的求知欲,无论怎样忙,都要挤出时间读书自修,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充电”,使自己在课堂上总能发出与时代合拍的声音来。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日日有新,才可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型教师还应具有创造的教育艺术。运用各种教育方法与教育技巧,取得意外、超常的教育效果;用教育机智幽默地处理教育过程中的偶发事件,获得预料之外的教育效果;真诚地用教师自己美好、高尚的心灵去感化学生的心灵,获得思想教育、感情陶冶与兴趣激发的良好效果。总之,创造型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出学会创造、善于创造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