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00 KB
  • 2021-04-28 发布

信息技术(心得)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实施策略研究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信息技术论文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实施策略研究 ‎ ‎ 本文在2007年“广州市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第七届年会”中,获高中组教学论文一等奖。 本文发表于2008年《广州市教学研究》第11期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内容更新快的学科,要求任课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还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信息技术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主阵地,而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关键。本文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经验,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一、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教学原则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要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在高中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可以通过教师创造性教学指导学生发现创造的才能,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进行创作性活动,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1】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可以遵循以下的原则:  ‎ ‎ 1、全面开放原则: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教学空间的开放和思维训练的开放。 2、多维互动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活动这一手段,激励学生充分地“活动”起来,进而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群体之间充分自由地“互动”起来。 3、成功快乐原则:教师要注意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成就意识,注意为学生“寻找闪光点”,帮助学生发现并形成优势。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教学实施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可以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和创新思维三个方面入手。 1、 创新意识培养教学实施策略 创新意识是指学生要时刻想到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它的形成与发展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造就创新人才的基础。【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在恰当时机引导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对一些问题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例如在高二《多媒体技术及应用》选修课第四章《动画、视频及应用》第三节《计算机动画制作—‎ 形状渐变动画》,本人在点评学生作品时,会故意把不能产生形变的动画演示给学生,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理清制作动画的思路,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又例如在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一节《信息的智能化加工》中,本人让学生尝试与机器人ALICE对话,鼓励学生发现与机器人谈话出现的破绽,讨论出现破绽的原因,从而使学生更能体会:“人工智能是人造的智能,是对人脑思维机理的模拟。” (2)实施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 创新教学表现为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识,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答案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信息技术发展速度迅速,当中计算机新软件推出的速度更为惊人,这一切都告诉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使学生掌握每一种软件的使用,而应该引导学生不断探索、自主学习,把握应用软件的共同之处,学会知识迁移。例如在在高二《多媒体技术及应用》选修课第四章《动画、视频及应用》第三节《计算机动画制作—‎ 形状渐变动画》,学生在掌握形状渐变原理与方法时,由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动作渐变动画制作的原理,本人让学生利用知识迁移,把新旧知识进行对比,并通过Flash在线学习资源网站更深入地掌握动作渐变动画的原理和方法。在高一《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第七章《信息资源管理》第二节《利用数据库管理大量信息》中,本人把学生在第三章掌握的Excel软件与本节课要掌握的Acess软件进行类比学习,引导学生探索两种软件异同之处,提高教学效率。 2、创新人格培养教学实施策略 创新人格是创新人才必须具备的不同于一般人的人格特征。它是指一个人在创新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动机、不懈的追求、大胆的怀疑、勇敢的批判、丰富的想象等创新精神和创新品格。【4】当今,人格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的主流。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1) 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要素,联系实际设计任务,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善于结合生活实际,巧妙地设置任务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可以触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在高一《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第七章《信息资源管理》第二节《利用数据库管理大量信息》,本人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选取学生非常关注的“广州学生网论坛(http://bbs.gz4u.net)”作为例子,并使该例子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通过对论坛管理系统中数据库的解剖分析,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从而使学生更易接受,体验更深,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评价的激励功能 评价能产生激励效应,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从而更积极地参与创新学习活动。如何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呢?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以下称新课标)对此提出了明确的建议:“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过程”‎ ‎。自2004年新课程实施以来,本人利用ASP技术开发了信息技术课程网络评价系统,该系统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操作性强的特点,为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档案袋和小组的学习档案袋。学习档案袋记录了学生从必修模块到选修模块每个单元的学习情况:课堂情况(考勤、参与讨论情况、学习任务评价情况)、作品成果、阶段性的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性的总结性评价。利用该评价系统,本人全面评估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实行积分排行榜激励制度,公布年级排行榜前20名和进步比较大的学生情况,引导学生不断地认识自我,激励他们不断创新,不断进步。 (3)引入竞争机制,培养学生敢于冒险和接受挑战的精神。 中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敢于冒险、接受挑战的精神。例如:高一《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第二章《信息获取》第二节《搜索技巧》,本人会组织小组竞赛,各小组成员分别利用网络信息搜索方法查询相关题目答案,然后通过评价系统提交答案,最后教师根据系统反馈的结果,公布竞赛的结果。 3、创新思维培养教学实施策略 创新思维是整个创新活动的关键,它是指一个人具有创造革新的能力,通过创新活动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而且要在此基础上产生前所未有的成果。【5】 (1)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 ‎ 求异思维是学生不依常规,发现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法,是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测量指标。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要求教师正确看待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存在,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求异性,保护学生的创造欲望。在高一《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第二章第三节《多途径文件下载》中,本人提供了FlashGet网络快车下载文件,但是有部分学生却认为用迅雷下载更好。本人因势利导,鼓励这些学生尝试用两种工具下载文件,并找出各自的特点。又如在高一《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第六章《信息集成与信息交流》中,因为信息处理和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方法也很多,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会激励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并使学生学会分析与比较,不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提倡讨论式学习模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新课标中指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鼓励高中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此过程中共享思路、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在高一《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第一章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中,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对一些没有明确标准的话题如:“信息具有真伪性,中学生应该如何提高信息辨别能力?”采用BBS讨论式学习模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把所有学生提交的观点反馈给学生,师生共同点评,使学生体会到要从提高自身素质和学会从多种途径获得信息两方面着手。 (3)充分利用作品评比欣赏课,激发创新思维的火花。 ‎ ‎ 高中学生生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他们开始对成年人的意见不轻信,重视伙伴们对其的看法,重视自己在同学们中的地位。故此本人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作品点评课中采取灵活的评价方式,除了教师评价外,还让学生参与评价,使每位学生的作品都能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评价。学生通过自评能认识自己的价值;通过互评,能学会取长补短,培养求异思维。同时,作品评价能使学生的自我成就感得到满足,提高学习的兴趣,从而为创新思维的产生奠定基础。 三、教学实施策略的案例研究——《让你的电子板报更精彩》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为《信息技术基础》(必修)中“文本信息加工”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师生共同对学生制作的电子板报作品进行交流与评价,探讨电子板报类作品评价的标准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文本信息加工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自己的评价体系。 2、 教学过程及创新教学策略的实施 环节 师生活动 教学策略 引入 教师演示本班学生制作的电子板报作品,提出问题:如何评价作品? 联系实际,对学生自己制作的作品进行评价,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体会评价过程掌握评价方法    ‎ ‎ 师生共同围绕电子板报作品评价标准的四个方面展开讨论,四个方面是:思想性、创造性、艺术性和技术性。每一方面,教师提供两个作品供学生评价。学生通过评价系统投票,并指出特色和不足。师生通过系统反馈的结果共同探讨每一方面的评价要点和评价注意事项。 1、通过作品投票、师生交流,鼓励学生发现作品特色与存在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与求异思维。 2、开发网络评价系统,使评价信息能及时公布与反馈,使不同的思维及时充分体现,激发创新热情和灵感。 3、采用讨论式学习模式,利于创新思维的碰撞,达成共识。 4、大力提倡素材原创,尊重知识产权。 综合评价完善作品 教师把全班同学的作品通过网络评价系统的随机分配功能平均分配给每位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每位学生的作品平均得到四位学习伙伴的评价。 学生根据老师和同学意见完善本人的电子板报作品。   1、重视评价激励功能,激励学生参与创新活动。 2、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培养求异思维。 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自我评价信息进行总结,并对修改后的作品进行点评,表扬和鼓励有进步的学生。 ‎ ‎ 注意给每位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3、教学效果分析 (1)本次教学活动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在评价作品时表现很积极,创新思维不断涌现。尤其是在“学生互评”环节,学生特别重视同学给自己本人电子板报的评价意见,并根据意见修改和完善作品。以下是某位学生作品得到班上四位学习伙伴综合评价意见: 评价者 评价信息 53 该电子板报富有创意,增添了许多自主元素,并且该作品内容及其图片主题一致。 37 这个作品的排版合理,而且内容切合主题,图片也与主题相关。 29 主题较明确,内容比较积极,切合学习和生活实 际,无明显的错别字。 18 报头名字命名得好,版面设计活泼生动,但素材缺乏原创。 2、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在评价活动中,学生可以互评和自评,体现了他们的主体地位。以下是个别学生的自我评价信息: (1)我学会了美!学会 了怎样制作好看的电子板报!学会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WORD软件的功能!加深了自己对WORD的认识; (2)我学习到了怎样制作电子板报,怎样贴近主题,令它更漂亮。我会花更多的心思,用心地制作自己的电子板报。   四、思考与总结 多年来,本人一直从事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通过研究,本人深感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取得了可喜的进步:课堂充满了活力,学生不断进步,他们主动探索、善于发现、敢于质疑、体验快乐,学生的作品中不断涌现设计新颖、构思独特、富有原创性的佳作。在教学设计与课堂活动中,创新教学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但任课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做到以下两点: 1、在创新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   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 2、及时发现新颖之处和思维闪光点,激励学生积极进取。 在创新教学中,老师对学生的赞许和表扬,是最有效的激励手段。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给每位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鼓励和推动他们学习,对他们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要及时给予表扬。   参考文献: 1、创新教学研究课题组 巴蜀小学 http://www.cqcdbs.com 2、黄廷建 浅谈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教育探索 2001年第7期(总第121期) ‎ ‎ 3、李艺 李冬梅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 4、时长江 试论建构当代中国理想人格取向性原则之确定 社会科学战线  2005年第4期 5、张宝玉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江西教育2001年 05期   作者简介:‎ ‎   庄小云,教育技术教育硕士,中学一级教师,广州市高中信息技术中心组成员和越秀区中心组成员,广州市中小学信息技术第13、14届特约教研员,担任课题《基于网络评价系统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研究》,本论文是该课题的成果。作者在2008年获“越秀区高中信息技术中心组优秀个人”称号。2007年11月初,课例《让你的电子报刊更精彩》在2007年广东省第四届普通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评选交流活动中获一等奖,并作为广东省两个代表其中之一参加11月底2007年高中《信息技术》全国优质课评选交流活动,获一等奖。2008年11月,论文《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课创新教学实施策略研究》发表于《广州教学研究》。‎ ‎ 作者单位:广州市广东华侨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