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00 KB
  • 2021-04-28 发布

班主任(心得)之抓在关键处 落在实效中——谈学校班级建设改革工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班主任论文之抓在关键处 落在实效中——谈学校班级建设改革工 ‎ 班级建设是学校德育活动的一种具体而有效的形式,班级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最佳环境。班级作为社会的缩影,其创设的教育环境是学生思想品德的最直接的积极影响源,它直接参与塑造人的灵魂与人格,提升人的觉悟与情操。新课程实施后,课改新理念挑战着传统的班级工作模式。班级建设改革与创新刻不容缓,成为当前班主任工作亟待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鉴于此,学校于去年也申报立项了一个市级实验课题《班主任工作策略研究》。在班级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    一、深化班级自主管理的群体建设工作。‎ ‎    1、建立班级成长的忠实记录者——《班级日记》‎ ‎    为搞好班级工作,有的班主任老师在班级建立了“写作”班级日记制度。具体操作程序为:先要求班干部轮流记录每天班级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表现,一段时间后学生根据学号顺序轮流写作。内容主要是每天的学习、出勤、纪律、卫生等各种情况。也有对班上违纪事件的评述,对良好班风的渴求,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建立《班级日记》的实践意义有:‎ ‎    ⑴根据《班级日记》,开展主题班会 ‎    根据《班级日记》所反映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确定班会主题,这样既有针对性,学生也听得进去,而且参与的积极性也比较高。对学生刚进班时,学习习惯差,课堂纪律表现欠佳的问题。有的班就针对《日记》所反映的此类问题将主题班会的内容确定为“我理想中的班集体”,学生在对理想的班级进行理性描绘的同时也对目前的班级存在的不良表现进行批评,通过班会既帮助了别人,同时也提高了自己;有的班级以“理想班集体与我”为主题,要求学生对理想的班集体与我的关系进行探究,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注意“我”的一言一行,从“我”做起,努力争做遵守纪律的模范。一般情况下,班级里违反纪律的学生总是那么几个人。许多学生虽也对违纪者不满,但碍于情面也不讲什么,可有责任感的人还是会将其表现或违纪现象记录在《班级日记》里。班主任通过阅读《班级日记》,可以了解班上违反纪律的情况以及违纪程度,可以了解部分有正义感的学生的心声。之后再找违反纪律的学生谈话,一是他们赖不了帐,二是教育有针对性。容易进行,作通学生的思想工作。‎ ‎    ⑶利用《班级日记》,促使学生自省 ‎   ‎ ‎ 由于《班级日记》是由班级成员以接力传递的形式写作,必然受到写作者和阅读者认识水平和思想境界的局限。实践中,一些被记录在案的学生对记录他们的人怀恨在心,于是在自己写作《班级日记》时就进行报复。针对这一倾向,老师就及时找到相关同学作通思想工作,并就此召开了“少埋怨别人,多改变自己”、“心灵的摄影机对准谁”为主题的班会,制止了利用《班级日记》进行报复的做法。‎ ‎    ⑷根据《班级日记》,与家长交流 ‎    作为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大部分要通过班主任这个“中介”来完成。很多时候班主任对家长传递的信息只是一个大概的印象,只是学生学习、表现的一个侧面,而不是学生在校真实情况的完全反映。有了班级日记后,班主任可以通过它并结合自己平时对某一学生的了解比较真实全面地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情况,使得家长和班主任在学生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在家庭教育中,难免会遇到一些袒护孩子的家长,这时,《班级日记》就成了用事实说话的有力见证。当这样的家长看完日记后,更多地是与班主任探讨如何更有效教育好孩子。‎ ‎   不可否认,班级日记的确有助于班主任抓实、抓细班级工作。‎ ‎    2、改革班级管理模式——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民主性。‎ ‎    ⑴班内推行“分级管理制”。做到班级管理人人有责,主要分四级管理:一级管理:六名班委,负责全班各大项工作的监督总结;二级管理:大组长和小组长,分管各组的学习和卫生;三级管理:科代表,负责各学科的学习情况,负责收本子,统计作业完成情况;四级管理:职责长,负责班内各项小范围工作,如“门长”、“窗长”、“灯长”、“扇长”‎ 等,把班内大小而琐碎的工作分配到个人,使每个人都有岗位,都是班内小主人,激发学生主体意识,推进自我教育。‎ ‎    ⑵建立一套民主“监督体系”。班级定期对班干部的工作进行全程监督,组织班级成员对班干部进行民意测评,开展民主评议,逐步形成有效的民主管理机制。如有的班级在学生们民主管理的基础上,提出:每个人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管好自己的生活琐事,尤其在卫生方面,学生们提出:每个人管好自己周围一平方米的卫生,管好自己前后的一个小圈子。说得好不如做得好,在实施中,有的同学就因尽顾着玩,结果座位底下的纸屑被学校的值日生巡查发现,随即班级被扣分,这位同学过后非常自责。该班班主任就利用第二天早会课上了一节“这张纸该不该扔”,同学们畅所欲言,在交流中大家都觉得自己就是班级的主人,必须承担相应的自我管理和肩负责任的义务,对于班集体的任何事情都要着心着眼。打那以后,班级的同学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强,班级呈现出一个更加崭新的面貌。‎ ‎    二、缔造鲜活的班级文化,形成无形而强大的教育力量。‎ ‎    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这个目标应是远期、中期、近期目标的结合。开学初,各班主任就利用班会课,依据学校工作计划德育工作任务,结合班级实际,与学生共同制订本班学期奋斗目标。如有的班级经过讨论,确定了本学期长远目标就是争取获得学校期末拟评选的“行为规范示范班”‎ 称号。近期目标则是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种比赛。这种近期目标是经常有的,也是学生最动心的,是增强班集体凝聚力的好时机。在学校每年举行一次田径运动会中,有的班级就体现出很强的凝聚力,参赛的同学全力以赴,场下同学则为场上同学做好一切服务工作,在全体同学的团结努力下,实现了近期目标,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为了强化这次荣誉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老师还郑重地将奖状贴在教室的墙上,激励同学们去争取更好的成绩。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我们要注意不断地用“目标”引导和激励学生,用“目标”的实现来肯定学生,激发他们不断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 ‎    2、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班风。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需要依靠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去引导、影响每个学生的心理,规范每个学生的行为。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各班通过班级所设置的好人好事记录本、班级墙报及利用早会、班队会引导学生对班级、校园中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学校还经常利用校园广播、校园公共宣传板地来表扬一些好人好事,曝光一些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相违背的行为表现。注重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从而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    3、班级布置力求凸显本班特色。班级是学生学习和活动的主要场所,班级的布置对良好班风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以班级文化建设“十一”‎ 的要求作为指南,结合本班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师生共同对教室的布置出谋划策,如“红花台”、“习作大比拼”、“书画大看台”、“识字加油站”等许多多彩的班级学习广角便应运而生,学生们在这些独特而具感染力的教育环境中启迪智慧,陶冶情操。‎ ‎    4、建立班级誓词——让班级精神起来。给学生营造一个激励其自信心的氛围,我们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和潜能。这是作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深知的一个道理。在我校班级文化创建活动中,我们欣喜地看到老师们正积极投身于营建“班风正,学风浓,争创先进班集体”的热潮中。有的班级期间经历过分班、学生流动等变化,但确立班级誓词这个行动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坚持在每周升旗仪式后,组织班级同学举起右手在鲜艳的国旗下坚定地亮出班级口号:我能行,我要赢。同学们在一次次宣誓中,提升了自信心,极大的激发了主体参与意识。在征集优秀班级誓词中,有的班级就写到:有目标,有追求;有努力,有进步。有的写到:我的班级我作主,我的荣誉我创造。还有这样写到:我自信,我优秀,我成功!……同学们以班级誓词为座右铭,在不断地磨炼与积淀中,它们已潜移默化地渗入到学生的内心并指引着学生的一切行动,逐渐形成了班集体同学共同的目标取向,形成了特有的班级文化。‎ ‎    三、推进班级活动模式改革。‎ ‎    ‎ 班级活动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形式,班级活动对学生的发展起着特殊的影响作用。我校把班级活动模式改革作为班级建设的核心,以班级常规活动每周的早会、班会活动为载体,以学生为活动主体,充分挖掘校内外教育资源,探索出“全员参与、齐抓共管、互动互联”班级活动模式,积极开展开放性的德育实践活动,以推动班集体建设向自主、生动、健康的方向发展。‎ ‎    1、与少先队活动相结合。我校把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与班级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如为弘扬先进,鞭策后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行为规范,少先队部开展了“雏鹰争星”活动,争星内容有:“文明之星”、“推普之星”、“学习之星”、“环保之星”。评选办法是:每周周五周评时间由各班主任组织学生针对各星的量化细则进行量化评估,评出“每周之星”。每月由学校评出“每月之星”,学校结束后再综合评选出“争鹰之星”队员。再如,有的中队举行的“雏鹰争章闪金光”主题实践活动,让争同类章(如环保章、消防章、队务章、特色章)组成的各“雏鹰假日小队”,通过活动汇报争章后所取得的佳绩。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的开展,培养了队员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环保意识,也涌现出了一批高素质的新世纪少先队员和优秀班集体。‎ ‎    ‎ ‎2、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学校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对于实施班级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介绍班级建设的目标和做法,宣传正确的家教知识与方法,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家教水平。为促使家庭教育尽可能与学校,与班级教育协调一致。还通过班级活动向家庭开放,请家长参与,以达到有效提高班级活动质量。如开展“心手相牵”活动,以班级为单位,邀请家长与孩子同游戏、共欢乐,班级活动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的景象。‎ ‎    3、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学校积极争取社区、居委会、关工委及有关单位的支持,到社会大环境中开展班级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健康的文化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丰富学生健康的校外生活并抵制不良的影响,使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及主人翁意识。如,开展“啄木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班级同学深入社区纠正不规范用语用字,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开展“蓝溪长蓝”——关爱母亲河的活动。同学们以班级为单位,深入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城区蓝溪水体受污染的主要原因及排污设施改造后蓝溪水体得到保护的事实。通过考察实践活动,同学们认识到了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各班围绕“保护环境,共创美好家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同学们以小品、快板等形式展示了新世纪小主人对环境污染的认识和思考,表达了他们共创美好家园的愿望和决心。他们还把各自所写的心得体会以及从报刊、网络等收集到的有关环保材料制作成宣传资料,深入社会、工厂宣传,并引起了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进行了专项整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    4、建立校外辅导队伍,开展“警校共建”‎ 活动。我校选聘有责任心、有能力、有经验的人士担任校外志愿辅导员,加入到学校德育队伍中。现聘任校外辅导员20人,有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武警官兵、各条战线的模范人物和优秀团员,他们主动配合学校做好德育工作、班级工作,把鲜活的社会知识、案例带进了学校,把学生的视野带到了广阔的空间,使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    5、建立配套的德育基地,充分发挥社区的教育作用。几年来,学校经过努力,取得社会各方的支持,建构了以学校为轴心,以学军、学农、学工、社会公益劳动、社会文化教育为内容的德育基地网络。如凤冠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县文庙、县武警中队、县消防大队一中队等机构单位被确立为学校德育基地,这些基地为学生提供了社会实践机会,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    四、班级德育教育常抓不懈 ‎    1、扣紧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我校积极探索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形式和方法,班级通过参观、调查、访问开展“美化社区,爱我家乡”主题活动,让学生走入自然、走入社会,目睹家乡建设的巨大变化;又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撰写观后感,邀请关工委老同志到校开设讲座等形式,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强烈自豪感。历年来,在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中,我校成绩显著,有凌静等5位学生晋京授奖。学校还荣获“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示范校”的称号。‎ ‎          ‎ ‎ 2、加强基础道德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各班于学期初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守则》、《规范》,加强学生的基础道德教育,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规范养成教育坚持“三抓”:即抓起始,抓平时,抓及时。抓起始就是新生入学伊始,把学习《规范》、《守则》作为第一课,结合学校制订的《学生在校一日常规》进行新生纪律训练,树立学规范争文明的意识;抓平时就是把握学生平时遵规守纪动态,每天巡视检查;抓及时就是对学生发生违背行为规范的偶发事件,及时教育,及时处理。主要通过国旗下讲话,早会、班会等途径加强养成教育,着重从遵守课间、午间纪律,保持学校环境卫生,不吃零食入手,抓好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通过“文明劝导员”督查,每周五的周评活动,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养成教育达到最佳效果。同时,学校还通过广播、讲座、征文等活动有针对性地突出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文明礼仪、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热爱劳动等的教育。通过教育,使学生的基础道德水准得到进一步提高。‎ ‎    3、加大普法力度,推进依法治教。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普法领导小组,把依法治教提高到学校工作、班级工作的议事日程上来,利用墙报、宣传栏、主题队会、知识竞赛、听法制讲座、观看录相、开展“学生带法回家”活动等形式,各班紧抓现实问题及时进行教育疏导,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    4、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近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成为现代学校教育班级教育一大热点、难点问题。早在1999年,我校就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率先在全县中小学开展了个别心理咨询,设立悄悄话信箱,开设心理讲座。2005年5月,《心海导航》正式创办,学生人手一份。几年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有十几篇心育论文在《中国德育》、《小学德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公开刊物上发表;有二十几篇心育论文在省级以上比赛中获奖。2001年5月,学校被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确定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两个课题的实验学校;2004年4月,学校还被泉州市教育局确认为首批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同年12月在第三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中荣获先进学校荣誉称号;2006年6月,子课题“生活实践活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顺利通过市教育局评估验收;2006年9月,学校子课题“待进生的转化”被县教育局评为优秀课题。‎ ‎   “春风拂面处处新”。回首过去,风光无限,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我们将不断完善和丰富学校班级建设改革工作的内涵,力求有所创新,为课程改革的实施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     ‎